象限仪座流星雨,是每年年初都会发生的一个比较大的流星雨。那么流星怎么形成的?爱华网小编在此整理了流星形成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流星的形成原因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流星包括单个流星(偶发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三种,比绿豆大一点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就能形成肉眼可见亮度的流星。
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它们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生了光和热,最后,流星通常是宇宙空间闯入地球大气层的宇宙沙粒,它在空气中高速运动以致能够打掉空气原子中的电子,从而在其周围形成一个等离子区(又称电离气)。等离子区是由裸露的原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在大约一秒钟量级的时间内,自由电子再次与原子结合并释放能量,这能量正是迫使它离开初始位置时所需的能量,在结合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是流星尾巴发光的能量来源。
宇宙中那些千变万化的小石块其实是由彗星衍生出来的。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太阳辐射的热量和强大的引力会使彗星一点一点地瓦解,并在自己的轨道上留下许多气体和尘埃颗粒,这些被遗弃的物质就成了许多小碎块。如果彗星与地球轨道有交点,那么这些小碎块也会被遗留在地球轨道上,当地球运行到这个区域的时候,就会产生流星雨。
象限仪座流星雨简介象限仪座流星雨,是每年年初都会发生的一个比较大的流星雨。象限仪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星座,现代星座的划分中则没有这个星座,其位置大致在牧夫座和天龙座之间,赤纬可达50N左右。该流星雨的速度中等,流星亮度较高,分辨象限仪群内的流星并不难,它们的颜色多有些发红。
象限仪座流星雨,是个已经废弃的星座,流星雨原名“天龙座流星雨”,它的辐射点原本位于天龙座,现今已经转移到牧夫座。象限仪流星雨,为传统大流量的流星雨,对于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来说,都是最陌生的一个,就连它的母体彗星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迷。一种观点是象限仪流星雨的母体彗星为C/1490 Y1和C/1385 U1,而有的科学家认为它是小行星2003 EH1所带来的。这个流星雨或许是地球经过小行星 2003 EH1 (原来是彗星,疏松物质被太阳吹散后,剩下的彗核变成是小行星) 在轨道上的残留物所形成的 。
象限仪是一个古老的星座。象限仪座流星雨是每年年初都会发生的一个比较大的流星雨,据预测每小时达上百颗。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活动期为1月1日到5日,极大一般在1月3日左右。极大时的平均天顶流量每小时为120,经常在60 ~ 200之间变化。流星的速度属于中等,41km/秒,亮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