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养生 中医十大养生穴位,你知道几个?

《黄帝内经》中有言:“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在人体的700余个穴位中,又有哪些穴位最具养生保健之功效?

十大养生穴位

穴位,学名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经络穴位在日常养生保健以及缓解常见病方面具有其独特作用。

人体穴位众多,常人无法尽知,《生命时报》采访多位中医专家,总结出“十大养生要穴”:

受访专家

臧福科教授

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

侯中伟副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赵焰

湖北省中医院推拿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明目醒脑穴:风池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

“头目风池主”,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最早见于《灵枢·热病》:“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手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

功能:清心明目;清热散风;通窍活络;壮阳益气。

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炎,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高血压,精神病,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荨麻疹。

按揉方法:此穴位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

中脘穴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

功能:调脾胃;能降逆化滞。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揉方法: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

补肾固元穴:关元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古人将关元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则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功能:培根固元;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主治:助孕、补肾虚、治痛经、治虚喘、治小肠各种疾病、治脱发、治糖尿病、治排尿不顺、促进血液循环,治疗和缓解妇科疾病。

按揉方法: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护心脏穴:内关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灵枢·经脉》。

功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按揉方法: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

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

“面口合谷收”,颜面及口腔的毛病可以用合谷治疗。合谷出自《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大肠经。

功能:镇静止痛;疏筋散风,通降肠胃,清热解表。其中最主要的功用是清热镇痛。

主治:感冒、咳嗽、镇静止痛、面神经麻痹、癫痫、精神分裂症;肠炎、痢疾、痔疮、小儿脱肛、牙痛、鼻炎、鼻出血;扁桃腺炎、结膜炎、耳聋、急性肩风湿、五指痉挛、难产、麻疹、多汗、失语症等。尤其对感冒后引起的头痛治疗效果更佳。

按揉方法:按摩或搓揉合谷,以有酸胀感为佳。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委中穴位置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腰背委中求”,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功能:治疗腰背疼痛。

主治:心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按揉方法: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 。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穴位于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

功能:通筋活络;疏经利节;清热利胆。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也是治疗肝胆疾病的要穴,对肝炎、胆囊炎、黄胆的治理作用也较好。同时还对高血压、癫痫、遗尿、脚气等病有治疗作用。

按揉方法:可用拇指指端点按穴位,力量可稍重一些,按揉1-2分钟,穴位处出现酸胀感即可。

中医穴位养生 中医十大养生穴位,你知道几个?

“全能”穴: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灵枢》有载:“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

功能: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咳嗽气喘,心悸气短,;失眠,癫狂,头晕;虚劳赢瘦,水肿;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按揉方法: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

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的气血物质(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在本穴交会,故名三阴交穴。所谓“妇科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不老穴”。

功能: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助眠。

主治: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对男性来说,该穴位也是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按揉方法:对于三阴交穴的按揉,一定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每天坚持对穴位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以上。另外要注意的是,孕初期的女性,一定不要刺激三阴交穴,更不要和合谷一起刺激,容易导致流产。

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二、三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涌泉穴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

功能:散热生气;清脑醒神;安神定志。

主治:昏厥、中暑、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及神志病患;头痛,头晕;咯血,咽喉肿痛;小便不利,便秘;足心热。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高血压、失眠、癔病、癫痫、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遗尿、尿潴留等,为急救穴之一。涌泉药物敷贴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按揉方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

人体穴位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之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之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实为不可多得的养生之道!

疏漏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如无特殊标注,“还原社”均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还原社(hysociety)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3351/137732949183.html

更多阅读

王晓军先生《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全集 中医内科学歌诀355首

一:桂枝类方(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桂枝类方投多中。(2)桂枝证:发热感,身热感,甚或自汗易

头痛穴位按摩法 十大穴位按摩法有效预防冠心病

  冠心病已经成为现代老年人的常见心脏病,它的存在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险。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好的预防关心病呢?专家认为中医养生中的经络养生,具有化瘀调血的效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与那些按摩方法吧。  1

老中医十大养肾绝招 老中医不外传的十个养肾秘密

  1.护好自己的双脚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风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另外,足底有很多穴位,如涌泉穴等,每晚

老中医十大养肾绝招 中医教你十大长寿养肾法

   在中医的概念里,肾是及其重要的存在。除了男性,女人也要保护自己的肾。肾虚往往会伴随着身体的亏空,导致免疫力下降等等。那么到底如何养肾呢?一起来看看那吧!  一、护好自己的双脚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

老中医十大养肾绝招 10个养肾秘密老中医不外传的

爱华保健知识配图  1、护好自己的双脚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风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另外,足底有很多

声明:《中医穴位养生 中医十大养生穴位,你知道几个?》为网友抬头望未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