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也是现代教育学界永恒不变的话题,而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因此,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启发式教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着眼于启发式教学法的特征,结合实例,列举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常见形式,体味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字:启发式教学;数学教学 ;实例应用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种教学方法的含义,就是“启发”。启发式教学法,主要实践是结合有关通俗易懂,易于引起学生联想的具体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在观察中引起思考,悟出其中道理,并从中得到启迪,获得意念的变化,达到举一反三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
1 启发式教学的特征
1.1 客观性
指教学内容、方法的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这个实际的内容包括学生实际的需求、水平、特点、兴奋点等。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人的实践活动,必须对教育的对象,取得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获得行动的主动权。凡是不符合学生生理、心理、思想、知识、能力、个性诸方面的做法,或单凭老师的“主观臆断”,都必然使得教学不和谐。
1.2 主动性
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启发式教学强调通过多种思维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作用。它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采取主动进取的态度,有客服困难的毅力,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
1.3 互动性
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指在教与学之间的相互配合与相互作用,它是针对学生的问题、需要等所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盲目的,是教师指点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问题的答案简单地告诉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在于有针对性地点化、引导,一是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教给学生学习与思维的方法。这两点是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条件。
1.4 发展性
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能有效地促进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活动富有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机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启发式教学既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保证了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适应了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要和对教育人才的创造性能力的需要。
2 常用启发式教学法及其应用
启发式教学法是求知与思想、感情、意识、行为、习惯等的结合体。在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的方式、方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启发形式有问题启发、激疑启发、实验启发、操作启发、直观启发、引趣启发、激情启发、图示启发等,下面举例说明各种启发形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激疑启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在质疑——问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例如:一个学生问到“两个数是不是数列?”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好,我相信你看书后能正确回答的!”学生看过数列的定义后,对老师说:“根据数列的定义,两个数可以排成一列,可以叫做数列。”老师给予肯定,并说:“我再问一个问题:0和1两个叫不叫等差数列?”学生仔细考量了等差数列的定义,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常数,1?0?1,只有一个差,所以0和1不叫等差数列。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同学自己看书、思考,弄清了两个问题,两个数可以叫数列,但0和1不叫等差数列,一般地,等差(等比)数列要有三项
2.2 实验启发
即指导学生做实验,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数学知识。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讲解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直观,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还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讲数学归纳法前,指导学生做一个实验:首先,将一块砖放于讲台上,将其推倒,则此砖倒下是必然发生的;然后,把十块砖按一定距离顺次排列,使第一块砖倒下后把第二块砖打倒,顺次下去,第十块砖也被打倒;最后,把砖头按一定距离顺次立着,使一块砖头倒下后能把第二块砖打倒,第二块把第三块打倒,??。砖头从教室内讲台旁开始,一直排到教室外,老师先把讲台旁第一块砖推到,第二块,第三块? ?顺次倒下,派同学到外面看下最后的砖头有没有倒下。然后老师问:“如果我们的砖头摆放在无穷远处,能否保证每块砖都倒下呢?在此基础上讲数学归纳法,学生兴趣盎然,而且对由n=1的验证推至无穷的真实性确信无疑了。
2.3 引趣启发
学习积极性来源于兴趣,善于“寓教于乐”,就教学有方,“开窍”有术。善于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准确精炼、妙趣典雅的语言进行教学,或者用趣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美、数学美的享受,引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2.4 操作启发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既启发学生掌握某些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智力。
例如:讲授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剪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再剪两个面积不等的三角形。然后移动两个圆的位置,感受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比较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与面积不等的三角形在位置关系上的异同。
两面积相等的圆 两面积不相等的圆
2.5 直觉启发
给出实物、模型、图形等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获得一类事物的特性。学生对生动具体的实际现象比抽象理论叙述感兴趣,直觉启发有利于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周密的审题能力,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数学教学中引出定义、定理、公式常用此法。常用形式有演示启发、实例启发、观察启发、比喻启发??
例如:讲授三角函数图像时,常采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在动态中观察各变量的变化对函数图形的影响,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讲授约当测度的时候,老师将约当内测度比喻为热水瓶的内活塞,约当外测度比喻为热水瓶的外盖子,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常见实物相联系,深刻理解数学中的概念。 2.6 情境启发
给学生创设学习某种数学知识的情境,使其身临其境,有感性认识,减少解题困难,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通过分析学生生活环境,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到与新知识相关联的事物,从熟悉的事物出发,利用知识迁移手段,让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掌握新的内容,这样不但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将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
例如:在学习《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使用》时,创设这样的情景:李先生有一个小工厂,管理人员由李先生、他的弟弟、六个亲戚组成,工作人员由5个领工和10个工人组成。工厂经营很顺利,需要增加一个新的工人。小张去应聘时,李先生说:“我们这里的报酬不错,平均薪金是每周300元。”小张工作几天后找到李先生说:“你欺骗了我,我已经问过其他的工人,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每周100元的,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一周300元呢?”李先生说:“小张,
问题:
(1)李先生说每周平均工资300元是否欺骗了小张?平均工资300元能否反
映工人的平均收入?若不能,你认为应该用什么工资反映比较合适?
(2)小张找工作时,你认为应该了解什么工资?
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原
有的“平均数”的经验有点行不通了)。形成学生欲罢不能的态势,很快对教学
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去探索和发现,这样将抽象的“中位数、众数”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对它们的应用就有了亲身的感受。
2.7 图示启发
运用图示启发学生,是常用方法。无论是讲解概念、法则、定理,还是讲解
应用题,运用图示法都有良好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演示,启发
学生概括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 让学生把准备好的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如图1的长方形,
并说出所摆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
(2) 仔细观察,想象图2、图3、图4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3) 根据以上的观察和计算,思考长和宽的乘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 根据以上规律,谁能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以上操作演示,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步步为营,层层深入,为学生提供了表象,让学生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想认识的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2.8 类比启发
运用从特殊到特殊的思维形式,“以此类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
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例如:弄清了多元函数可微与全微分概念这两个定性问题后,全微分dz?A?x?B?y结构的定量问题即A??B??瓜熟蒂落、自然来到眼前。为此,依据类比原理,我们引导学生借助一元微分所获得性质、结论、经验和方法等,有表及里寻求相似,建构类比关系如下:
类比对象 类比属性
(1)?y?A?x??(?x)
y?f(x) (2)dy?A?x
(3)可微必可导,且A?f?(x)
(4)反之,可导必可微
(1)?z?A?x?b?y??(?),??(?x)2?(?y)2
z?f(x,y) (2)dz?A?x?B?y
(3)?
(4)?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二元是否具有与一元函数(3)和(4)类似的结论?若有,如何准确表述?又如何进行严格论证?以引导学生类比一元微分获得的结论、经验和方法,经由自己的独立思考与探究,以及同伴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来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进行论证。彻底改变了传统上将知识当作一个现成的结论告知学生,教师要做的主要是解释、验证工作的简单作法,使学生在这种主动探究、积极建构的数学创造活动中,体验发现的喜悦,感受创造的快乐。
2.9 讨论启发
在数学课中采用讨论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具体做法是:提前两天向学生布置讨论题,要求认真预习,充分准备,讨论课时将学生分成几组,提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课后每组交一份小结。
例如:讨论多元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时:
设z?f(u,x,y),u??(x,y)
?z?f?u?f ????x?u?x?x
?z?f?u?f????y?u?y?y
举例说明公式中
数”? (1)若u?f(x,xy,xyz),求?u ?x?y?z?f?z?f与,与的区别,如何理解多元复合函数的“全导?x?x?y?y
(2)若z?f(x??(y)),证明?z?z?z?z???2 ?x?x?y?y?x
讨论缩短了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使气氛变得融洽,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东西变得有趣味,提高了大家的热情,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很有帮助。讨论课的形式自由,随意插话,无拘无束,集思广益,容易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10 多解启发
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证、多题一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广阔性。
例如::化简sin220??cos250??sin20?cos50?
解:(法一)利用三角函数有关计算公式直接化简
sin220??cos250??sin20?cos50?
1?cos40?1?cos100?
???sin20?cos50?
22
11?1?cos40??cos100??sin20?cos50?
22
11?1?cos40??cos(60??40?)?sin20?cos(30??20?)22
111?1?cos40??cos60?cos40??sin60?sin40?
222
?sin20?cos30?cos20??sin20?sin30?sin20?
11331?1?cos40??cos40??sin40??sin40??sin220?
24442
131?cos40?
????1?cos40?sin40?sin40?4444
3? 4
(法二)构造数式
令x?sin220??cos250??sin20?cos50?...................(1) y?cos220??sin250??cos20?sin50?................... (2)
(1)+ (2)得:x?y?2?sin70?
(1)-(2)得:
x?y??cos40??cos100??sin30?
1
2
311??cos10??sin10??sin10??222 311??(cos10??sin10?)?222
1??sin70??2??cos(30??10?)?cos(90??10?)?
3 4
比较:法一:简单易懂,对公式进行充分的应用,适用范围广;计算繁琐易出错 法二:构思巧妙,计算简单;仅对特定题型适用
2.11 其他启发形式
激情启发:运用形象化语言讲述富于生动感人的具体实例中。有助于突出主题,强化认识,在引导学生明理激情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做到感情丰富、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抓住激发学生感情的热点。有情有理,情景交融,以情感人。
攻难启发:积极地思维与疑难并存,学生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时,会显得很有兴致。教学中设置一定难度,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尝尝梨子”。在难题面前,学生会思维高度集中、大胆探索,通过自己劳动攻克难关,获得知识,产生愉快心里,感受学习欢快。
对比启发:将有内在联系的旧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或将所发生在同一事物中的许多为他相对集中,或将同类知识整理归类,或将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启发学生分清异同,找出本质差别,认识规律,灵活运用。 故有:x?3 怎样应用启发式教学
在众多的启发式教学形式的指引下,启发式教学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其作用呢?
首先,应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断加深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高度认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积极大胆地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探索,在数学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的精神。
其次,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掌握广博高深的专业知识,熟悉教材的体系结构、重点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在讲授中左右逢源,触类旁通;专业知识不强往往只能照本宣科简单地进行灌输。
最后,深入钻研课堂教学艺术,借鉴成功的启发式教学范例。吸取行之有效地启发式教学的经验和办法,为运用启发式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的全面情况是启发式教学之目标,只有找准了目标,才能有的方矢,启发式教学才能获得成功。
4 结语
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充
分合理的应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参考文献:
[1]龙朝阳.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顺师专学报.2001年9月第3卷第3期.
[2]薛赞祥.启发式教学常用的五种形式[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09年第3期.
[3]黄灿.启发式教学例谈[J].衡阳师专学报.1997年第6期.
[4]石萍.启发式教学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第7期.
[5]陈静安,方钢,刘云.高等数学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高等数学研究.2009年9月
第12卷第5期.
[6]许爱霞.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策略[J].大朗一中.2010年2月第7期.
[7]钟祖荣.启发式教学的特征及实施要领[J].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4期.
学年论文任务书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
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