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失败的妈妈!”这是一位六岁孩子的妈妈对自己的评价。
究竟是怎样的困惑,怎样的痛苦,让这位妈妈如此否定自己呢?她究竟又失败在哪里呢?
事情还得从去年的一次讲座谈起。当时我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关于亲子早教的讲座。讲座结束后,一位妈妈走到台前来对我说:“我是失败的妈妈!”我感到很震惊,一位妈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确认自己失败呢?我问她:“你怎么失败了?”
她说:“为了不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从女儿三岁开始,她就送女儿上少年宫,学绘画,学英语,学音乐,学舞蹈,几乎流行的早教课程,所有该学的都学了。但是,女儿的各科成绩还是很差,竟然还逃学,对我也总是爱答不理的。我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可是我的女儿为什么没长成我希望的样子呢?”
看着她年轻的脸,我想她的女儿一定很小。于是,我问她:“你的孩子有多大?”她说:“刚刚上小学一年级。”
一个六岁的孩子,刚刚步入校门,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的时候,为什么一道题没做好,上课没注意听讲,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被确认失败了?而这个失败不仅属于孩子,而且属于妈妈?
很显然,她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期就没有仔细观察过孩子的自我学习特点,所以上小学后,遇到一点儿小问题就惶惶不安,如临大敌。这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带给家长们的“后遗症”。
这位妈妈,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朋友,同样是一位六岁孩子的妈妈。我的朋友年轻的时候是个音乐才女,所以她迫切地希望别人称赞自己的儿子是个“音乐才子”。于是她对儿子进行了魔鬼式的“潜能开发”。两岁开始就要学习各种乐器,钢琴、小提琴、古筝等;孩子不是在兴趣班,就是在去兴趣班的路上;连吃饭、睡觉、上厕所也得拿着五线谱学习。
奈何,孩子却对音乐没有一丝兴趣,更没有天赋,不仅乐器没有学好,还表现出极大的抗拒和排斥。逐渐地,孩子变得不愿意和妈妈亲近,话也越来越少,才6岁就一脸愁容。最近一个月,更是经常把自己一个人锁在房间里!这道房门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深深地戳在了我朋友的心上!
我们可以想象,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在一个家庭中,当孩子紧闭房门的时候,他是在拒绝妈妈的“期望”,拒绝妈妈的爱。妈妈被迫站在门外,真是咫尺天涯啊!这样的家庭生活,这样的教育,我们怎么能不痛苦呢?
搞了这么多年的教育,最让我痛心疾首的是“拔苗助长”。不管是北京的妈妈,还是我的朋友,她们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她们恐惧孩子做不好,害怕孩子考试失败,她们不停地唠叨孩子,反复地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她们认为孩子的问题只要天天说,就能改变结果,孩子听腻了,听厌了,听得恐惧了,不但把耳朵关闭,也把房门关闭了。
我思索良久,把我朋友的故事告诉了北京的年轻妈妈,然后很负责任地指出:“孩子的成长有他自己的节奏,急不得,也拔不高,凡事得按照按他的规律来才对!”接着,我送给这位妈妈推荐了一套《萌宝3-6岁亲子教育课程》,希望她能够了解孩子的成长和认知发展规律,早日走出教育误区,避免重蹈覆辙!
一个月后,这位年轻妈妈写了一封信给我,她说听了我的建议,对孩子的要求“松绑”之后,不仅孩子和自己更加亲密了,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学习成绩居然也上去了!现在的她可以拍着胸脯,自豪地宣布:“我是一个成功的妈妈!”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像这位北京妈妈一样幸运,目前有80%左右的家庭还没有走出教育观念的误区,而且很多父母也没有意识到这些误区的后果,从而导致家长和孩子都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在这里,我再列举几个常见的教育误区:
误区一:父亲缺位
误区二:过度保护
误区三:大家长主义
误区四:重智商,轻情商
······
这些误区就像病毒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它却能给家庭教育带来致命一击!作为父母,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防患于未然,或者亡羊补牢!千万不要“病入膏肓“了,才想起来“寻医问药”,即使我是从教十几年的老师、心理咨询师,也只能告诉你,为时晚矣!
更多育儿资讯请关注萌宝亲子教育微信公众号:mengbaojy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