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曾国潘,我们在批评其过错,肯定其功绩,赞扬其所说之至理名言时,也不能否认他在识人任人方面的才能。以他为首的曾系一脉,在当时翻云覆雨,对内镇压太平天国,对外 抵御外族侵略,于文学上建树颇多,于事理上为人称道。江忠源、李鸿章、吴汝纶、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俞樾、李元度、彭玉麟等等。这许多的能人异士,皆聚于曾国潘左右 ,由他教导引荐,供其驱使。因为他识人之能太盛,因此许多人都认为曾国潘有面相之能,那么此事是真的吗?
曾国藩十分重视人才问题。在政治上,他认为“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在军事上,他强调“用兵之道,在人而不在器”。他把人才问题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把选拔、培 养、造就人才作为挽救晚清王朝统治危机的重要措施。他在后来上奏提出,派遣留学生去国外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后来这一批人,成为了近代中国的中流砥柱,诸如 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
有一次李鸿章向曾国藩推荐三个人才,曾国藩不在,李鸿章便让三人在厅外等候。曾国藩回来后便向其推荐。曾国藩讲:“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 心,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之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 ,将来作为不小,应予重用。”听了这话后,李鸿章很吃惊,问是怎么判断的。
曾国藩说:“刚才回来,从他们身边走过,左边那个低头不敢仰视,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等我走后,就左顾右盼,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如一根栋梁,双目正视前方, 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淮军勇将、后来担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
可见可以面相此种说法,过于偏颇,曾国潘之所以善识人,用人,全赖“观人于微”。并且不轻视每一种人才,将他们放在合适的地方,总能发挥出乎意料的作用。
曾国潘对联集
时贤一石雨水,古法二祖六宗。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酿五百斛酒,读三十年书,于愿足矣;制千丈夫裘,营万间广厦,何日能之。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休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
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寮友行修立名,方尽我心。
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
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