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的故事
相传陆羽南下,一路考察了各地的茶叶,并且品鉴了很多泡茶泉水,曾著《水品》一文。一天,陆羽正在扬子江河畔考察,刺史李季卿碰巧遇见了陆羽,便邀请他同船而行。李季卿告诉陆羽说,听闻用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泡茶非常好,便派遣了随身小吏驾船前往取水。
陆羽画像
小吏取水回来时候不小心将打满的江水洒了一半,为了掩人耳目,小吏舀了一些岸边的江水。小吏将水递给陆羽,陆羽尝了一口,连连摇头,称此水不是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李季卿再一次派遣小吏前往扬子江中心取水,回来后,陆羽尝了一口,认为第二次取的水才是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取水小吏十分佩服陆羽,便告诉了陆羽为何两次取水的味道不同,随后陆羽品茶鉴水的高超技艺很快就被传开了。
很多书籍都有记载陆羽的身世。有一说法是,陆羽被智积大师抚养成才,陆羽虽然生活在龙盖寺,但是他对佛家经典没有太高的兴趣。陆羽想要下山学习,智积大师并不支持陆羽这一想法。智积大师为了考验陆羽,便让他学习怎么才能煮出一杯有味道的茶。陆羽在学习的过程中,偶然遇见了一位老妪,她教会了陆羽泡茶的方法和技巧,并以茶为例。教给了陆羽很多为人处世的经验。不久之后,陆羽掌握了冲茶的精髓,便给智积大师泡了一杯茶。智积大师喝完后,便答应陆羽下山学习。
陆羽烹茶图
《陆羽烹茶图》是元代画家赵原的作品。史书对赵原的记载不是很详细,只知道赵原在明太祖年间担任中书令一职,擅长画山水画,在画竹子和石头上有很高的造诣,当时在平江一带有很高的名声。
陆羽烹茶图
《陆羽烹茶图》就是赵原著名作品之一,现在被搜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陆羽烹茶图》长七十八厘米,高为二十七厘米。《陆羽烹茶图》给人一种悠远的意境,图中描绘了大量山峰,山与山之间重峦叠嶂,连绵起伏,有一种深远寂静的感觉。画卷中画有辽阔清澈的水面,仿若置身于大自然,心情瞬间舒畅清爽。在溪水旁边有一个用茅草搭建的亭阁,旁边的树木与它交相辉映。陆羽则置身于草阁之中,陆羽身旁有一位烹茶童子正在为陆羽生火烹茶。通过这幅画卷,了解到陆羽正在闭门著画,不愿意过着纷纷扰扰的生活。所以,陆羽一生喜爱四处游历,不为功名利禄所牵绊。这幅《陆羽烹茶图》正是陆羽晚期生活的真实写照,陆羽写完《茶经》之后,名声大噪。慕名前来与陆羽探讨茶道文化的人趋之如骛,陆羽决心过隐居生活,写一写茶著作,偶尔和友人在一起谈论文化,日子过得闲适而充实。赵原所画这幅《陆羽烹茶图》一方面体现了陆羽闲适隐居生活;从另一方面表现了元代社会思想,文人和士大夫阶层渴望闲适生活。这幅画卷上,除了有作者本人题词外,还有乾隆皇帝所书的御题诗,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陆羽长什么样呀
相关史书有记载陆羽的基本情况,即“陆羽貌陋而口吃,但善于谈辩,勇于规过劝善。有时独行野外,诵诗击木,徘徊不得意,或者恸哭而归。”在文中所提到,陆羽长相丑陋,说话有些结巴。陆羽是一个弃婴,被家人抛弃在竟陵西郊一个石桥下。
陆羽雕塑
陆羽一生有着十分丰富的经历。婴儿时期,遭到父母遗弃,抛至竟陵西郊的石桥之下。随后,竟陵龙盖寺主持僧智积禅师收养了陆羽。智积禅师为陆羽卜了一卦,根据卦上之意,智积禅师为其改名为陆羽,字鸿渐。陆羽常年跟随在智积禅师身边,学习了识字和书法。智积禅师嗜好喝茶,在当地是位颇有名气的茶学者,陆羽跟随智积禅师学到了很多喝茶知识。陆羽常年在龙盖寺生活,但是他不愿意皈依佛门。陆羽十二岁时,离开了龙盖寺,为了生计,陆羽不得不发挥自己的特长。
陆羽长相丑陋,说话有些结巴,身体上的缺陷为陆羽带来了一个机会。他进入了一个戏曲班子,因外貌问题,班主决定让陆羽饰演一位丑角。陆羽发挥了自己的喜剧天分,以搞笑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演,逗笑了很多观众。正如戏如人生,人生如戏,陆羽在戏班子里得到了锻炼。他一面表演,一面写剧本,提高了自己的文学水平。
陆羽因为容貌不突出,得到了很多贵人相助。先是智积禅师、后来又遇到太守李齐物,他们都被陆羽才华所折服,自愿帮助他实现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