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位初中老师电话聊近况。他告诉我,他被学生家长告状了。理由是家长觉得这个老师讲课不好,以及家长没有给老师送礼,就把他孩子调到了后面座位。我安慰之,他呵呵。说:“这么多年习惯了。你上初中时候有些家长也这样。”我一算,十多年过去了,有些家长们变化不大。
中国有那么一小撮家长,蛮奇葩。这一小撮家长年轻时候就不懂得什么叫克制,勤奋,隐忍。他们缺乏良好的修养和稳定的品质,他们偏执狭隘又自以为是,他们好逸恶劳又怨天尤人,他们虚荣心强又咄咄逼人。他们有改变现状的欲望,没有改变现状的思路和努力。他们对自己年轻时候的期待已经绝望,他们便将自己的希望完全倾注在孩子身上。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根据他们期待的样子那样好,即具备满足自己不能满足的欲望的能力。比如,财富,权力,社会地位等等。但是,即便他们期待孩子“好”,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能让孩子“好”,因为他们自己就缺乏如何变“好”的经验,也没有形成让孩子变“好”的思路,还不能够营造出让孩子变“好”的环境。
没有能力不是大问题,没有谦卑的态度和积极的内省是大问题。他们一方面急切的想让自己的孩子“好”,一方面却把教育的主要责任推给他人。孩子出现问题不去考量自身家长责任是否到位,教育方法是否得当,而是遇事推诿,遭难抱怨,逢场作戏,得意忘形。
他们将他们自己的希望——更准确的表述是自己的欲望,倾注在孩子身上的时候,他们将他们多年养成的攀比,炫耀,嫉妒和不甘心也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脑残的孩子早当家”,在他们的孩子还在上小学甚至牙牙学语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就已经开始要为家长的虚荣心和优越感负责。这一小撮家长会通过各种算数,背唐诗,下跳棋等方式来向四周人炫耀自己的孩子出色于别人的孩子,从而获得一种巨大的虚荣。
然而,杰出的宝宝们毕竟是极少数,更大多数的宝宝还都只是平凡的孩子,平凡的成长。面对这样无奈的现实,这些家长们不是将精力倾注在如何让孩子开心成长和踏实教育,而是一面在公开场合在高声喧哗诸如:“我们家孩子很聪明,这些题都会,他就是不认真”,一面在私下里一边暴打孩子,一边怒喝如此:“你看看人家的孩子!”
当这一小撮家长年轻时候对自己的不切实际的早已幻想破灭的时候,他们已经习惯于被血泪淋漓的残酷现实鞭打的体无完肤。然而黑色幽默的是,他们的孩子可预见下的平庸未来让他们的自尊心雪上加霜。那么,面对孩子阶段性的教育失败,他们会怪谁呢?
他们会怪自己吗?他们不会。就像他们一直将所有失败归因于外部环境的那样,这些家长也往往将自己孩子的教育的阶段性失败归咎于学校,老师和社会。他们永远觉得自己生不逢时,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觉得自己因为“性格太直”而不被待见,觉得自己因为“人好”而总被欺负。“我自己这么好,我的孩子的问题怎么可能是因为我呢?!”
他们会怪孩子吗?他们不会。老话说,“媳妇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毕竟,孩子遗传了自己的血脉和基因,“怎么会差呢,毕竟我自己那么好”!他们的眼中,自己的孩子哪怕再叛逆,再平庸,永远也都是乖宝宝,好孩子,潜力股。自己的孩子不存在任何智力上,品质上的硬伤,缺的只是一个负责人的老师,一个合格的学校。
于是,他们更更加焦虑了,他们更加心塞了,他们更加绝望了。他们将除了对孩子通过家庭暴力(比如考试不好打一顿)和物质奖励(比如,考100分买辆四驱车)这种简单的大棒加胡萝卜手段,他们便将所有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外面。
怪谁呢?怪配偶?——怪他(她)的事那么多了,也不差这一件了。“都是他(她)不管孩子,每天不着家!”“回家了对孩子也不上心!”“但是,他(她)就那样了,也不能换,也不能吵,给外人看了我们家不和睦我也丢人。”
怪谁呢?怪社会?——就像一直以来的那样,就像年轻时候怪自己失败不是“富二代”那样。“都是电视上那些花花肠子把孩子教坏了!”“都是那些油头粉面的唱歌跳舞的把孩子的心弄散了!”“但是,别人家孩子也都天天看电视,追星族啊,大环境没啥区别,说不通啊。”
对!就怪学校和老师!
“学校就是教孩子的,我孩子学习不好,就是学校的原因。”这是这一小撮家长的普遍逻辑。他们认为,学校的责任就是把孩子教育好,教育不好就是学校有问题。我的孩子学不好,要么是学校老师不负责任,要么是学校老师水平不行。
“你学校是干嘛的?学生有问题就是你学校失职!” “我家孩子这么聪明,平时小九九背诵的很利索啊,数学不考一百分没理由啊”“我家孩子平时在家看电视都能记住,单词背不下来是你老师有问题啊。”“我们家孩子从来不打人,老师你说他动手打人绝对不可能!”“我们孩子说了,人家六班老师教的好,都给每个学生课后辅导,你怎么就不行呢!”等等。
他们牢固树立了“我的孩子学不好,要么是学校老师不负责任,要么是学校老师水平不行”的想法。由此,所有的学校和老师的风吹草动,都是孩子教育结果不良的主要原因——“班主任最近忙结婚,所以孩子成绩下来了。”“第一名是建设局副局长儿子,老师肯定给他开小灶了。”“数学老师刚毕业的,所以孩子学不好。”“前天我把校长车刮了,所以孩子被调到最后一排了就听不到课了。”等等等等。
如上,这一小撮家长的这种得过且过的人生状态和推诿懈怠的精神面貌从他们的工作生活迁移到了子女教育上来——子女教育“那是学校的事”,“那是老师的事”。“我需要做的就是赚钱给孩子补课,攒钱给孩子上大学,想办法给老师买两条烟,实在不行有事了找校长告状。”
他们无法理解教育是一个怎样的塑造过程,也难以接受自己的孩子在先天禀赋上的欠缺,更不愿承认孩子的问题同自己有很大的关系。这一小撮家长完全忽视了作为家长应该在子女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他们平时仅仅将极少数的时间将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但是他们却要求与他们付出努力极为不相称的教育成果——就像他们要求其他方面自己的的付出与收获那样。
他们根本没有意愿和能力去钻研教育,经营子女,反省自身。他们的闲暇更多在倾注打麻将,斗地主等高精力消耗的个人娱乐上。他们顶多在孩子考试之前骂几句,考试之后打一顿。家长会上红着脸去,找家长后黑着脸回。回家后拿着英文单词考几下,没等孩子进入状态他先不耐烦了,骂一顿,然后把书扔一边,去看《非诚勿扰》了。
于是,他们一边在孩子教育结果不满意的时候谩骂学校和老师,一面处心积虑走旁门左道,比如想办法行贿校长,主任和老师,找校长告状或者要求学校换老师,求教育局领导等等。花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在折腾学校,折腾老师,折腾孩子上。殊不知,他们最该折腾的是他们自己。
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责任和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述。只不过,就像其他所有为人处世的道理一样,某些家长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愿意知道,更不愿意执行。毕竟他们已经推诿责任和逃避现实了这么多年,这么多事。
具有严重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的人认为:“很多人不配具有生育权,因为他们无力成功培育后代,从而会阻碍人类进步,浪费资源。”这是一种极为偏激的想法。但是有一点无可否认,很多家长一辈子都是个孩子。他们确实没有履行好个人的教育后代的职责,却将责任推卸给别人,不仅对孩子不负责,对社会不负责,还给孩子,他人和社会造成了诸多困扰。
纵观这一小撮家长,年轻时候便推诿逃避,偏执懒惰,自吹自擂,虚荣自负。而今天,他们的孩子不知在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基础上的教育方式下,会走向怎样的一个未来。我能想到最恐怖的事,就是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的代际传递;我能见到最恐怖的事,就是正有一大批人,如果他们能有机会作家长的话,即将成长为这样的家长。
作者:杨奇函,出处:负负禅师,新书:《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