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文明演进之比较

为了进一步展开轴心文明的演进及其周边文明,本讲简要谈一下文明演进的理论并比较一下中国、印度和西方文明的不同特点。

一、关于文明演进的理论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KarlJaspers)认为,在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这段时期,在地球北纬25°~35°范围内,中国、印度、伊朗、巴勒斯坦、希腊等地出现了哲学的突破,人类有了自我意识,文明基本形态成型。此后,各文明形态常常向轴心时代复归,并通过这种复归来提供新的精神动力。凡没有上升到轴心层级的文明都灭亡了,如埃及文明、玛雅文明。还有一些“一只烛”的文明,它们根本经不起这样那样的风浪的挑战,存在若干年之后就湮灭了,成为失落的文明。当然,其中还有些把自己的文明成果传给了后继的文明,比如米诺斯文明,它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其成果传给了希腊古典文明。轴心文明之一的希腊古典文明,其哲学思想为西方政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柏拉图思想与基督教教义发生了联系,罗马文明把希腊文明又进一步发扬光大。生活在轴心时期的孔子、佛陀奠定了东方思想的两种类型。在中国出现了儒家、道家等学派,以孔子、老子等为代表。在印度,出现了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以佛陀为代表。在伊朗出现了琐罗亚斯德教,在巴勒斯坦出现了犹太教,它们都有先知。


汉字——中华文明的历史丰碑

关于文明演进的理论阐述有多种多样。这里,简要讲一下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Toynbee)的挑战─应战理论。在汤因比看来,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文明,是因为对面临的某种困难的挑战,进行了成功的应战。挑战和应战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而如果应战敌不过挑战,文明就可能衰落下来。拿中华文明来说,唐朝灭亡之后,中华文明就开始衰落,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但随后又出现了宋代的统一国家。蒙古人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过程,中华文明就处于僵化状态。最近有一本名为《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的书,讲述了元代以后,中国人国民性就有很强的懦弱性了。拿西方文明来讲,希腊文明到罗马共和国时期开始衰落,屋大维建立的帝国带来了罗马一个多世纪的相对安全和繁荣,尔后又出现间歇时期,产生了基督教。公元4世纪以后,日耳曼蛮族侵入罗马帝国,使后者陷入绝境。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建立了拜占庭文明及其后的俄罗斯文明。


古希腊文明的兴起: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20世纪70年代以后,学者们对文明演进的研究更注重前瞻性。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AlvinToffler)的基本观念是:文明不是渐进的,而是从一个浪潮到另一个浪潮的跳跃和冲击。托夫勒认为,人类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两次文明浪潮的冲击:第一次是从渔猎时代进到农业时代(农业革命);第二次是从农业时代进到工业时代(工业革命)。现在,第三次浪潮正在冲击着整个世界,这就是从工业时代进到信息时代(信息革命)。按照这种理论,在历史上,中华文明创造了农业时代的辉煌,而当世界进入工业时代的时候,中国衰落下来了。但是,在信息时代,中国可望弯道超越,再现辉煌。

随着各种文明的扩散,它们之间就会产生碰撞与融合。拿中华文明来讲,在汉唐时期,源于印度的佛教文明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文明,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撼动中华文明的根基。为什么呢?佛教文明只有文化,没有武力。宋朝末年,蒙古人入侵中原,影响了汉民族的国民性,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撼动中华文明的根基。为什么呢?蒙古人只有武力,没有文化。明朝末年,满清兴起,入主华夏大地。从努尔哈赤起,清朝几代君主都如饥似渴地学习汉文化(当然也更加专制)。所以,印度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都撼动不了中华文明。西方文明侵入中华大地就不同了,它既有武力,又有文化,真是软硬实力兼备,而且两者都具有先进性。中华文明选取了更先进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与之对抗,可惜花了近30年搞了个“不合格”的社会主义。后来进行了人类共性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市场取向的改革,经过30多年来,国力大增。对中华文明的未来走向,应该说国人至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共识。

当代,人类走向了全球化文明时代。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雷蒙·阿隆(Raymond Aron)说过:“我们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多元文明的阶段正在走向终结,无论如何人类正在开始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就是全球化阶段。它不仅指经济的全球化,而且指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在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越来越紧密地相互关联、不断趋同和一体化的趋势。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认为:全球化“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重塑我们的生活。”全球化实质是资本的世界性扩张造成的,它有两面性:既促进了生产力的更快提高和全球经济的普遍发展,又促成了各种风险的大量产生。总之,对中国而言,机遇与挑战同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是文明演进的动力,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地积累着,人类自身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力量就逐步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总的来讲,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是由人的依赖性阶段到物的依赖性阶段,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也就是说,由无阶级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由前资本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再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二、中华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的不同特点及其扩散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地域广大,东濒大海,西临高山,北面是广袤的沙漠和草原,南面有茂密的森林,古代亦为瘴疠之乡。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而黄河流域是这一文明的核心区域,其土质疏松,利于植物生长。这样一种地理特点,在七、八千年前孕育了农业文明。由于土地的肥力是靠人工达到的,灌溉系统一破坏,土壤肥力就立即消失。这样,就易于产生一种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国家,以此来维系水利灌溉和在洪水泛滥时治水。这样的国家,就是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宗君合一的专制国家。这种情况,与古希腊是极不相同的。古希腊的地理状况在本讲座第5讲中已说过。古希腊在政治上不是以血族为基础,而是以契约为基础。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文字“country”与汉语“国家”,其字面意思有很大差距:前者指一定的地域和人口,后者反映家的血亲系列与国的政治系列一体化的宗法性的社会政治组织。因此,中国人自古形成的是人伦型倾向的思想。这种倾向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整个宇宙万物都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而古希腊人的思想方法是“天人相分”,他们关注自然,把自然当作研究对象。欧几里德的一个学生问他:“学习几何有什么用处?”欧几里德说:“给他5分钱,让他滚!”古希腊人不像中国人强调“学以致用”,而是“学以致知”,形成的是科学型倾向的思想。而印度人的思想又不同。在轴心时代,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出现了类似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佛教便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佛祖释迦牟尼与我国儒家创始人孔子几乎生活在同一年代。印度社会有着古代世界等级最森严的种姓制度。这种制度催生的是以本体为空,人们追求摆脱现世之染,回到本体之净的宗教型倾向的思想。

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文明演进之比较


阿育王石柱——印度国徽的核心图案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立发展的中心文明,它自然扩散到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形成东亚儒学文化圈。日本文明是一种后发文明。当中国到了隋朝时候,日本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日本文字是在汉字基础上形成的。到了9世纪,日本人在以训读为主基础上,创造了假名,汉字就日本化了。古代日本大量学习中华文明,包括汉传佛教。公元645年,日本实行大化革新,仿照唐朝制度。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走向资本主义,同时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我们将在以后的讲座里讲述日本文明。

作为一种印度古典文明的佛教文明,在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走出印度中部,开始向四面八方传播。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大乘佛教兴起,并通过西域,传到中国、朝鲜、日本;同时,小乘佛教传到东南亚以及我国云南地区。而佛教的密宗成为藏传佛教的前身。在印度本土,佛教后来并没有取得众多信众,现在,印度人还是信印度教(源于古印度韦陀教及婆罗门教的一个宗教)。这是什么原因呢?阿拉伯人入侵,带来伊斯兰教是一个原因。此外,佛教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如出生礼、婚礼、葬礼等,仍然留给婆罗门来做。在印度,佛教作为一种关注来世的宗教,不参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白白把阵地让给了与婆罗门利益紧密相连的印度教。统一了北印度的笈多王朝发展了印度教。公元7世纪,在印度次大陆包括佛教在内的印度古典文明开始衰落。穆斯林入侵印度,最终建立了强大的莫卧儿帝国,后衰落。17世纪中叶,英国人在印度着手建立殖民政权。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同时也传入西方文明。


西方殖民扩张

西方文明,同中华文明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它的扩张性。古代中国只有“天下”观,没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观。古代中国人认为,中国乃“中央之邦”,周边都是蛮夷小邦,让他们向中国皇帝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我们先人有边疆观念,没有国界观念。即便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皇朝也是这样。直到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我们才开始有了国界观念。西方文明,从它的源头古希腊罗马起,就有扩张性的特点。中华文明就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土著先民经过部落战争和融合创造的。希腊古典文明则是印欧语系的入侵者侵入爱琴海区域经过兴衰创造的,它原本就有开放性和扩张性。到了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大帝进行了持续10年的东征。而罗马帝国的扩张将整个地中海纳入其版图。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对世界市场的向往,欧洲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性扩张。到1900年,欧洲人业已占领了美洲和大洋洲的全部、非洲的绝大部分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直到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才改变了这一状况。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是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美国又成了世界唯一的霸权国家。所以,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不能忘了西方的扩张本性。与此同时,各文明之间,要像费孝通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找出一条各类文明之间平等对话与和平共处的光明大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3851/86382289718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服饰美的变迁与发展 近代中国服饰变迁

中国服饰美的变迁与发展(原始时期)中国素享“衣冠王国”之美誉,服饰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发展和社会时尚嬗替的标志之一。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大约是在夏商时期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中国完整的

唐朝变迁与唐边塞诗的战争观辨析 唐朝边塞诗

唐朝变迁与唐边塞诗的战争观辨析摘要任何王朝都难逃盛极而衰的命运,唐王朝经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渐变,在这过程中诞生了大量优秀的边塞诗。它们表达了不同时期唐朝诗人对战争的不同认识。时光的飞逝,社会的变迁,但改变不了

第58节:杜拉拉的梦想,一代人的变迁与历练

系列专题:《杜拉拉经典全记录:我们的杜拉拉》  杜拉拉的梦想,一代人的变迁与历练  writtenbyachene3  小说将主人公定位为一个出生平凡,没有显赫的背景以及姿色也是一般的女子。这是大多数人的一个真实写照。可以说,每个人的梦想

第53节:杜拉拉的梦想,一代人的变迁与历练

系列专题:《杜拉拉经典全记录:我们的杜拉拉》  杜拉拉的梦想,一代人的变迁与历练  writtenbyachene3  小说将主人公定位为一个出生平凡,没有显赫的背景以及姿色也是一般的女子。这是大多数人的一个真实写照。可以说,每个人的梦想

声明:《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文明演进之比较》为网友独坐山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