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部从枫林路搬迁至斜土路新址。搬迁期间,急诊部主任李锋与同事梳理抢救室、留观室病人,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急诊共有32人滞留超过100天以上,其中滞留最长的达2765天,也就是在急诊住了整整7年有余。滞留患者中,神经内科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为1750天、呼吸内科149天、风湿科333.88天,超过一半是80岁以上老年人。

三甲医院急诊部,理应是诊治疑难杂症急性发作的“主战场”,何以成为诸多老年慢性病人康复治疗站?
病人家属苦衷多
此次搬迁后,中山医院急诊规模再增:抢救室留观病床从80余张增至120张,留观室病床从120张增至190张。去年11月3日新急诊部正式开诊,仅一周,急诊已如往常呈现饱和状态。记者走进斜土路新址,亮堂堂预检大厅内,数张加床横陈,外加家属躺椅,环境已现逼仄,保护病人隐私几成奢望。护士长张育红坦言,“搬迁后,许多滞留病人被劝说回家,可也有不少病人继续滞留。他们早已过了急性发作期,在院治疗仅以稳定病情为主。”
急性期过了为啥不出院?病人有苦衷,家属亦无奈。一些家属表示,找不到后续康复治疗机构是主要原因。年过八旬的孙老伯,因肺功能衰竭,做了气管切开,目前生命体征平稳,他在急诊待了两月有余。孙老伯儿子也已花甲年龄,每天往返医院和家要一个多小时,他叹气说,“气管切开了,回到家没人护理老人;兄弟几个也曾找过社区医院、老年护理院,可都一床难求。住急诊环境虽差点,起码医疗护理力量跟得上。”
也有少数责任心淡薄的家属,对长期滞留老人不闻不问。留观二室内,一位老人索性将家中房子出售,所得钱款一分为二,一份用于医疗费用,一份支付给前来探望的子女。护工阿姨直言,“子女基本一个月来看一眼,付好护工费便走人。”
急诊病人长期滞留,并非中山医院独有现象,而已成为申城三甲医院急诊部的“流行病”。另一家知名三甲医院内,更有一位急诊病人自1990年滞留至去年离世。
延伸阅读:研究糖尿病人伤口难以愈合原因病人凌晨求助 医生拖病体赶去累倒离世华西医院 年底一半号源留给转诊病人专家称中国农村糖尿病人群高速增长病人上车后 病情就到专科医生手机上危重病人长期肾脏损伤及死亡风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