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序 绝知此事要躬行 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演练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富者就其戚属,贫.

则面语之。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用此,.

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

先折筋骨。每岁大决,勾者十四三,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主梏扑者亦然。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不能欺主谳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

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舌挢,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胥某一夕暴卒,众皆以为冥谪云。 .

凡杀人,狱词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吏因以巧法。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舎。将出,日与其徒臵酒酣歌达曙。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

扬,若自矜诩。噫!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

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

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每岁致数百金。康熙四.

十八年,以舎出。居数月,漠然无所事。其乡人有杀人者,因代承之。盖以律非故杀,必久...

系,终无死法也。五十一年,复援舎减等谪戍,叹曰:“吾不得复入此矣!”故例,谪戍者.

移顺天府羁候,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至再三,不得所请,怅然而出。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惟大辟无可要 要:要挟 .

B.噫!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 责:责备 .

C.而不求其情 情:感情 .

D.复援赦减等谪戍 援:按照 .

解析:选C。情:真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行刑者先俟于门外 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 ..

B.则治之如所言 不得所请,怅然而出 ..

C.吏因以巧法 因代承之 ..

D.以杀人系狱 盖以律非故杀 ..

解析:选B。A.都是介词,在/从;C.都是介词,趁机/于是;D.都是介词,因为/根据。

3.下列对句中“其”的指代对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某姓兄弟)同事者曰 .

B.是以某某易其(某姓)首者 .

C.日与其(郭四)徒置酒酣歌达曙 .

D.其(山阴李姓)乡人有杀人者 .

解析:选A。A项,“其”应指胥某。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存在于下级官吏中,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三个人受拷打审讯,给三十两的那个人,骨头受了轻伤,病了一个多月好了;给六十两的那个人,皮肤受了伤,十天就好了;给一百八十两的那个人,当天晚上走路就跟平常一样。

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情,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解析:选B。B项,“兼旬”的意思为二十天,说“十天就好了”有误。

二、语言运用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字)

清初散文,突破晚明小品文的狭小格局,不走明文的路子。可以分为“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两派。两派作家的议论常能借古讽今,针对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而发;记事的文章也以写为明亡而死难的人物的事迹最为感人。清中叶出现了“桐城派”这个散文流派。“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就作品的艺术成就论,以姚鼐为最高;就作品对现实的反映论,则方苞还有一些指摘时弊之作。清后期散文,都与“桐城派”有渊源关系。这派作家的主张和写作很有局限,但其删汰浮辞,避免枝蔓、冗杂的“雅洁”文风,对中国古典散文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贡献的。鸦片战争前夕,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讲求经世致用之学,不株守儒家思想,文章糅合子、史和佛家言,力求生新奇奥,声光璀璨,打破陈规旧貌,为清文的一大变化,开了近代散文的先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段话从时间上来看,主要写了清初、清中叶、清后期和鸦片战争前夕,散文的发展就是沿着这一条线发展起来的。

答案:清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6.(2014·高考广东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珍贵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①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②________________,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栌榄树也就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栌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③________________;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的每个空白处均需要考虑上下文,尤其需要关注代词与连词,它们是决定如何衔接的关键所在。①的后文是“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此”即是①的内容,那可以推知①是在提问大栌榄树消失的原因;②的后文是渡渡鸟灭绝导致大栌榄树灭绝,之后的内容是“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那么可以推知前文的“因此”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因而②是说“大栌榄树的种子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才能发芽”;③的前文是“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不过”表示转折,是对假设的一种不认同,可以推知③的内容是对“外来物种”的质疑。

答案:①大栌榄树消失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②大栌榄树的种子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才

能发芽 ③此外来物种是什么以及是如何入侵的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违背(wéi) 省亲(xǐnɡ) 遐迩(ěr) 老胥(xū) ....

B.户牖(yǒu) 俳优(pái) 勖勉(xù) 窦穴(dòu) ....

C.矜疑(jīn) 骈文(pián) 俾使(bǐ) 大辟(pì) ....

D.日晷(guǐ) 反间(jiàn) 罹难(lí) 绞缢(yì) ....

解析:选C。C项,“辟”应读b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饮食之气相薄 薄:贫瘠 .

B.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 正:治罪 .

C.惟大辟无可要 要:要挟 .

D.然犹质其首 质:抵押 .

解析:选A。薄:迫。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①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 .

②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

B.①主缚者亦然 .

②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

C.①牖其前以通明 .

②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 .

D.①余叩所以 ..

②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

解析:选C。A项,连词,表转折;B项,代词,这样;C项,“以”:前者是连词,表目的,译为“来”;后者为介词,可译为“因”;D项,名词,„„的原因。

4.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众言同,(余)于是乎书

B.(胥)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C.狱具矣,胥某谓(某姓兄弟)曰

D.(某姓兄弟)复请之,吾辈无生理

解析:选D。D项,应为“(主谳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余增远先生传

[清]张 岱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

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①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

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②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

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

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③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④,主人墙隅烋烋然⑤,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

友人醵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

(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

【注】 ①僦:租。②桯:床前的小桌。③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④班荆:布草而坐。⑤烋烋然:灰尘蒙积的样子。

陶庵梦忆序 绝知此事要躬行 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演练绝知此事要躬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强知县行属礼 强:强令 .

B.自恃交谊,殷勤造请 造:拜访 .

C.诸君即共前遮之 遮:阻拦 .

D.诸长吏皆重违其意 重:敬重 .

解析:选D。重:慎重,不轻易。

6.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余若水“明节避世”的一组是( )

①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②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③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

④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

⑤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

⑥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选C。④⑥两句说明他生活清贫。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余若水刚踏入仕途,就担任宝应知县,但他品性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

B.余若水亲自带着家人耕种,艰难度日,妻子儿女安然自在,没有怨恨之情。死后,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办了丧事。

C.余若水清高安贫,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他想逃走;见了面,只谈论天气,不谈当时社会上的事。朋友救助钱和米,他也再三推辞。

D.张岱运用细节描写,把余若水刻画得神情毕现,并对其节操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反映了他身为清初汉族文人的复杂心态。

解析:选A。“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是在清兵渡江、兄长余煌投水死后。

8.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有“敝”“三楹”,第(2)句中的关键词有“多”“或”等。

答案:(1)余若水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家中非常贫困,住在三间破旧的房子里,房子不能遮风避雨,鸟鼠不时出入。

(2)官吏们敬重他的节义,就一起去慰问他,也极少有人能见到他,有的人就在门外行礼后离开。

参考译文:

余若水先生,名增远,是明朝崇祯癸未年的进士。他的兄长余武贞先生,名煌,是天启乙丑年廷试的第一名,担任翰林院修撰。余若水初出做官,便得到淮安宝应知县一职。当时,东平伯刘泽清率兵驻守淮安,强令知县向他行属下之礼。若水不服从,到任刚一个月,就辞职回家了。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到东桥跳江自杀。余若水悲伤国家灭亡,痛惜兄长过早地死去,望着江水放声哭泣,立下重誓不再北渡,从此就不在城镇中现身。

余若水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家中非常贫困,住在三间破旧的房子里,房子不能遮风避雨,鸟鼠不时出入。他在房子旁边租了二亩田地,亲自带领家人耕种来养家,经常到断粮的地步,妻子儿女安然自乐,没有怨恨的神色。官吏们敬重他的节义,就一起去慰问他,也极少有人能见到他,有的人就在门外行礼后离开。

绍兴守道沈静澜,是他同年中进士的朋友,依仗交情深厚,殷勤拜访,余若水称生病推辞。沈静澜就假托探病径直入内,进了门就看到余若水躺在一张胡床上,胡床破烂不堪,床边有一张无腿的小桌,桌子四角用破瓦支撑着。听到朋友进来,想起身跳墙逃走。沈静澜已经预先考虑到这点,就邀请同年中进士的四五个人和他一起去的。看见余若水从床上起身要逃走,他们就一起上前拦住他,对他说:“若水!人生在世应该有朋友和亲戚,你为什么如此(决绝地)逃避呢?”若水说:“我并非隐居避世而自命清高的人,只是自己觉得福分浅薄,不能与世人融洽相处,姑且一个人按照自身的方式安然生活,长久地做一个农夫到死,就很满足了。现在你们如此显耀地来拜访我,还要盛礼款待我,这会让别人认为我避名是为了求取名望,不是我本来的愿望。”朋友们都布草而坐,他尘灰满面地坐在墙角,朋友们环视屋内,屋内有一个破损的甑放在土台上,饭还没有蒸熟;衣架上散乱地放着破旧的衣裙,其他的便什么也没有了。朋友们带着酒和器具,拿出来倒上酒,他勉强喝了两杯,硬劝他喝,他也不再举杯。朋友们谈及当世之事,他低着头好像什么也没有听到一样。即使偶尔有问答,也只是谈论天气罢了。傍晚,辞别朋友退下。第二天,朋友们准备了钱和米送给他,他再三谢绝。因为这个原因,官吏们都不轻易违背他的心意,也不敢经常去拜访他。他不进城镇有三十六年。庚戌这年,没有生病而死去。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下葬,按照他的遗愿埋葬在他生前隐居的丁斗垄。

张岱说:为人之臣称托身于旧主,却改变自己的志向,丧失操守,这不是忠。激愤而死,来表明自己的气节。用道义来捍卫自己的志节,用智慧来保全自己,托身于人迹罕至的乡间,死后可以坦然地见旧主,不辱没先人,像余若水的做法已经足够了。然而他的节操被人难以比得上的地方,在于兄长余煌死在了止水,弟弟余若水不再渡河,一心隐居于乡间,空怀抱负终了一生,唉,他真是做了一件难事啊!

三、语言表达

9.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前面所给的例句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暮霭”和“晨光”是喻体,仿写时也要运用这种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 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 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 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

10.(2014·安徽庐江中学高二月考)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要求:不少于60字)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②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③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④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综合考查表达能力。先通读所给材料,概括孔子和孟子的处世态度,然后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示例1)我更推崇孔子的处世态度。孔子希望在自己得到重用时施行主张,而在自己得不到重用时,就选择韬光养晦、安贫乐道甚至归隐,更能体现出文人的尊严与操守。

(示例2)我更推崇孟子的处世态度。孟子有平治天下的雄心壮志,希望自己得到重用,把主张推广到天下。他更有舍我其谁的自信与担当,即使不得志也能坚守主张,独自践行。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4051/872984338884.html

更多阅读

《陶庵梦忆序》对字翻译 陶庵梦忆翻译

陶庵梦忆序 〔明〕张岱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 駴駴为野人。故旧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散头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野人。亲戚朋友见之,如毒药猛兽,愕望不敢与接。作《自挽诗》, 每欲引决,看到我,就象看到毒药猛兽,愕然

何海崟书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组图

  经学校推荐,何海崟的书法作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参加了在福建省少儿图书馆举行的“笔墨情 诗词意”少儿书法展。  4月30日下午,我们一家三人,来到了位于福州市东街口繁华地段的省少儿图书馆,参观这次书法展。 何

陶庵梦忆-明张岱-柳敬亭说书60 陶庵梦忆翻译

柳敬亭说书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

陶庵梦忆 张岱

张岱是有明一代最会生活的人。读他的文章,就如同自己在经历生活,去各个地方旅行,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很冷很冷的天气,阻断不了对生活的爱和享受。因为贪恋享受生活,难免被看为痴。不过,有时也能遇到痴人。张岱《湖心亭看雪》记载舟子的话

声明:《陶庵梦忆序 绝知此事要躬行 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演练绝知此事要躬行》为网友控芯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