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食管返流导致的哮喘验方--延年半夏汤
前几天,在中央台《走近科学》栏目看到(胃食管返流导致的哮喘)的节目,我心中突然一亮,多年的迷团,似乎一下子清晰了起来,这不就是延年半夏汤的方证吗?虽然岳老用此方治好了这样的哮喘,但并没能明确这就是“胃食管返流导致的哮喘”。这是因为,单用(从)中医的理论,是很难认识和揭开这一病理的。只有在现代医学的帮助下,才能揭示明白,科学是在与日俱进的。请大家先看看岳老有关《延年半夏汤的二篇文章。不知您认为我的推论正确与否,也请大家以后在临床中验证此方。
延年半夏汤治疗支气管喘息
萧某,女性.42岁,唐山市人。夙有支气管喘息病,诊视时复发甚剧,持续20余日,昼夜迭进内服药及注射
剂,无效。已濒于危,其夫仓皇备后事。其症作突发性阵咳,咳则喘,咳喘作须10余分钟,咯粘液样的白沫痰,
至痰咯出而气道无阻始渐平息。但隔半小时或一小时而咳喘又作,昼夜约20余次,不能平卧,只以两手抵额.伏
于枕上.其面目因头久垂而现浮肿象。诊其脉虚弱无力,惟左关浮细而弦,无热.舌苔白腻.精神惫,不欲睁眼.见医生至,稍抬头即伏枕上,作喘息声,自云痛苦万状,不欲求生。根据其脉象及现症舌苔,姑投以延年半夏汤.不意服药后夜间即能平卧,续进l剂,竞霍然而愈。
以此方治疗支气管喘息,在我的经验,数年间已治愈五六例。其适应证,为突发性阵咳作喘.咯粘液样白沫
痰,舌苔白腻,面目稍浮肿(此症不必悉具),其脉左关部浮细而弦者,投之辄效。但病例仍不够多。
延年半夏汤方
清半夏9克、炙鳖甲12克、前胡6克、苦桔梗4.5克、东人参6克、炒枳实3克、吴茱萸9克、槟榔片4.5
克、生姜片9克、水煎温服。
按:延年半夏汤,系唐以前古方。日本野津猛男于此方以柴胡易前胡、治胃痉挛,有效。主要以神经痉挛为
主.包括支气管痉挛。因肝脉浮细而弦,用人参、鳖甲、槟榔;咯粘液性白沫痰,用半夏、桔梗、吴茱萸,且吴萸一味,在临床上经验,其治咽头至胃部之粘液样白沫壅盛.有殊效。桔梗与枳实相配伍,具升降肺气之力,兼之柴胡能除胸胁苦满,生姜主治水毒,合力共济.故能用以治支气管喘息。《岳美中医案集》
谈延年半夏汤
延年半夏汤,《古今录验》方,载于《外台秘要》。日本医家对此方颇有研究,《汉法医典》中即收录本方,其临床应用指征:一、凡见胃部时有剧烈之疼痛者,且疼痛往往波及于左侧胸部及肩胛部;二、凡见患者喜屈其上体抵压疼痛之部位,以冀图减轻疼痛者;三疼痛时发时止者;四、多嗳气欠伸,呕吐后疼痛可缓解者,均可投用本方。药用:半夏12克,槟榔6克,桔梗3克,枳实3克前胡6克,鳖甲9克,人参3克,吴茱蓖3克,生姜3
克。水煎温服.可获速效。
本方主要治心胃痛。然得力处,尤在治胃中着力于治肝。大凡神经系统疾病,中医多归于肝。胃痉挛疼痛,中医称为胃脘痛,大多兼有胁痛,发时其疼难止,除病在胃外,与肝相关。本方组成,除用半夏、生姜、吴萸和胃降逆而外,另有大量和肝镇肝之品。,方中鳖甲镇肝.槟榔破气舒肝,枳实与桔梗相伍, 一升一降,令肝胃气机得调,配以人参和肝之力更强,故而肝胃不和之胃痉挛疼痛.用之特效。运用本方,病人脉象多为弦细脉,盖弦脉主肝,弦细属虚,所以药除两和肝胃外,重用人参培植元气,斡旋其间,是以寥寥数味,切合病机,无怪获效于顷刻之间。回忆早年曾治40岁一男性胃脘痛患者,每一发作,遍地翻滚,呕吐不止,疼痛难忍,脉弦细而紧,遇怒更甚,多方医治无效,经用本方,数剂而愈。
除此以外,延年半夏汤所治范围尚广。方中半夏、生姜、吴萸等味又为治水饮要药,因而移治支气管喘息兼有疼痛者,亦无不效。解放前曾在唐山冶一妇女,阵咳而喘,胸胁心口疼痛不止,倚伏枕上,呻吟痛楚.几不欲
生。急出延年半夏汤全方,2剂后霍然而愈,自此以后又治多人支气管喘息皆效。根据个人经验,大凡突发性阵咳作喘。痰带白沫,舌苔白腻,证属偏寒者.投之辄效。
由于本方所治以神经性痉挛为主,故而用于两胁肋疼痛经久不治者亦效,取其能和肝镇肝也。于此可见,古方运用得好,常可治疗一些大病难症。昔越人尝叹“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我国中医药数千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我们勤于采掘,不忽略古之成方,所得又何止延年半夏汤一方而已。《岳美中医话集》
患者在得病之前肢体灵活,生活自如,意外的病变使得部分肢体活动障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自然会郁闷,会不高兴。我们很少会见到整天乐呵呵的中风后遗症患者。何况,患者在得病前可能就有长期气郁不舒或剧烈情绪波动,得病后经较长时间的治疗,劳人耗财,忍受治疗痛苦,加之疗效不尽如人意,患者气郁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首选治法当然是治郁,治郁得效后再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法,或活血,或补气,或养阴,或填精等等。当然,在较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郁证也随时都有可能再现,及时、有效地治郁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重新品味朱丹溪所说的“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确为临证经验之谈。
治郁方药甚多,首推逍遥散方。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以使用逍遥散方机会最多。费伯雄在《医方论》中说:“逍遥散……最为解郁之善剂。”临证根据虚实寒热可进行适当加减。如阴虚加熟地,气虚加黄芪,郁热加栀子、牡丹皮,痰湿加半夏、薏苡仁。上肢不遂可加桑枝、片姜黄通络走上,下肢不遂可加牛膝、薏苡仁通络走下。久病顽瘀阻络可加土鳖虫、地龙等活血通络。当然,加减要有度,不可本末倒置,立方主旨仍在解郁。如遇舌苔黄白偏腻,笔者也常舍逍遥散方而改用越鞠丸方加减治疗。
笔者治疗中风后遗症首重治郁,是受已故山西名老中医李翰卿的一则医案启发。李老曾治疗一女,半身不遂3月余,针灸和补阳还五汤方加减治疗无效。李老审其面呈忧郁之色,不愿多语,脉沉弦。一改治虚、治瘀为治郁,处方: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9克,丝瓜络9克,桑枝9克,香附7、5克,郁金6克。7剂诸证大减,继服1月而愈。后读《儒门事亲》,受张子和先去邪、后养正及调理气血在补益气血之先等等思想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治疗中风后遗症治郁为先的思路,验之临床,疗效颇佳。有郁证治郁,有郁脉治郁,即使没有典型郁证、郁脉,而诸脉证并不反对以逍遥散方加减治疗时,笔者也经常径直使用逍遥散方加减治疗。如治疗一男性患者,68岁,右侧肢体不遂9月余,生活尚能自理。病变日久,与医生言谈间似很超脱,无丝毫郁闷之状,脉象偏沉偏细,并无明显弦象。从家属口中得知,患者很少走出家门,也很少与人聊天交流。笔者仍从治郁入手,以逍遥散方加减。处方:柴胡12克,当归12克,生白芍12克,茯苓12克,生白术12克,薄荷(后下)6克,土鳖虫12克,地龙12克,炙甘草3克。7剂见效,接服7剂后改用补阳还五汤方加味,治疗2月余,肢体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以扶阳为本,讲讲“阳虚的处方立法之妙”
阳密乃固说:前面有文章讲到将人体的五邪排尽,人体就清静了,就通畅了,就健康了。
根据中医对虚实的定义,有东西为实,没有东西或看不到东西为虚,就“五邪”而言,由于是有东西堵到,所以基本都属于“阴实”的范畴,这里有一个特例,中风的桂枝汤证它不是有东西堵到,而是揍理太疏松的表虚证。
这里问题就来了,既然“阴实症”我们以疏通为要,以排邪为要,那“阳虚症”呢?所以处方立法还有一种情形,就是针对阳虚而言的。
当然这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阳虚是病之源,任何疾病无论怎么辨,都有阳虚的一面,阴实的治疗也要加入扶阳的理念,但这里为了讲述的方便,还是分为两类,本文专讲“阳虚的处方立法之妙”。
阳虚的治理要引入五行生尅的理念,看下图:
很多人理解不了五行生尅的关系,如果牵强附会地胡诌什么物质世界由五种基本元素组成,那就大跌眼镜了,那只会讲了半天,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解决不了,实际上五行概念有这么几个要点:
1.五行是在讲运动,不涉及物质的范畴,从五行的“行”字,可以顾名思义;
2.用阴阳的语言来说,五行都是在讲阳气的功能态,其中木是阳气的升发状态、火是阳气的宣通状态、土是讲阳气的运化状态、金是阳气的收敛状态、水是阳气的潜藏状态,尽管阳性向上,但阳气只上不下还不行,所以五行加在一起,就形成了阳气刹那刹那的循环运行,形成一个升浮降沉的圆运动;
3.中医将五脏对应五行,也是注重五脏的功能态,而对五脏的具体脏器是存而不论的,所以中医言肝必言肝木,言心必言心火,言脾必言脾土,言肺必言肺金,言肾必言肾水,讲的都是五脏的功能态;
4.五脏生尅也是讲五脏的功能态之间存在生尅关系,并非脏器间能相生相剋,相生代表功能正常,相克代表越来越坏;
5.五脏的脏器患病的意义何在?那正是五脏功能态患病的物质表现形式,所谓阳病及阴而已;
好了,理解了上面的五个要点,阳虚为治的关键就好理解了,《金匮要略》开篇就讲到了这一点,它以举例的形式说明阳虚为治的要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什么肝病要实脾?这是由五行的生尅关系决定的,当阳气的生发状态出现问题的时候,下面就会影响到阳气的运化状态,不但如此,当阳气的运化状态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影响阳气的潜藏状态,阳气的潜藏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会影响阳气的宣通状态,宣通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会影响阳气的收敛状态,收敛不好时就会影响阳气的生发状态。
当肝病去实脾的时候,病就阻止在肝木上面而不致传变,这才是“上工治未病”的真正奥义,所以后面继续讲到“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余脏准此”,其余四脏都是一样的,这就是阳虚的处方立法之妙,是中医最神奇的地方。
具体到药物上面,扶肝木的有吴茱萸;扶心火的有生附子、有肉桂、桂枝、有炙甘草等;扶脾土的有白术、干姜等;扶肺金的有干姜、生姜、五味子等;扶肾水的有炮附子、细辛等,至于重病的时候整体阳虚,也不分肝心脾肺肾了,就开四逆汤,全都有了,一般性的阳虚,分不清哪跟哪,开四逆汤温扶整体之阳也不错,医圣都替你拟好方子了。
联系上文一起考虑,阳虚就用扶正法,阴实就用祛邪法,扶正、祛邪就都有了。中医常常将扶正祛邪挂在口边,但真正理解这里面的含义的又有多少呢?当然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阳虚就容易造成阴实,而阴实一定有阳虚的一面,所以扶正与祛邪常常在一张方子里面同用,只不过根据病人当时的状态,在扶正与祛邪的力度上有所取舍罢了,邪气实以扶正为主,正气旺就可以强力祛邪,这样的处方立法就几近完美。
阳密乃固说:阴阳是八纲的主纲,中医讲到极上,也就是阳阳二字诀的精神而已,说来容易,但具体到用上面就难以明了,我今以经方的两段条文试为分析之。 《金匮要略》“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任用之”这是第一段;《辅行诀》“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也”这是第二段。这两段条文都讲到肝病,但一个讲“补用酸”,一个讲“以酸泻之”;一个是“助用焦苦”,一个是“以辛补之”,这岂不矛盾?其实我们讲补泻,要分补阴还是补阳,泻阴还是泻阳,所以要理解这两段话,就就要先辨明阴阳。
古人著书,言简刚正为其首要,但却害苦了后人。 先分析《金匮》的条文。首先仲景的这段条文,只对肝虚而言,因为“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任用之”,表明仲景是以虚实来分别病情的,但是这种先辨虚实的思想与阴阳为主纲的思想是不是相矛盾?我认为不矛盾,阴虚,阳虚,再到阴实是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而阳虚基本贯穿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之中,所以仲景所言之虚,就包括阴虚与阳虚,而不刻意将之分开了。 具体到条文,仲景所言之“补用酸”,就单指补阴虚,因为酸味入肝,酸是肝脏的营养来源,属于物质的范畴;其“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是解决肝脏的功能状态,也就是从阳虚的角度而论的,其中“助用焦苦”,可以用乌梅丸为例说明之,焦苦当言苦温,以乌梅之酸,合细辛干姜蜀椒桂枝附子之温,及黄连黄柏之苦燥,而肝胆之郁,得以条达,所以,焦苦之义也有辛温之义在,乌梅丸也是苦温化湿的主力方剂;至于“益用甘味之药以调之”,就完全是运用补肝实脾的五行生克观念了,方剂以小建中汤为具体应用。
再看《辅行诀》,《金匮》是但论虚,《辅行诀》与《金匮》不一样,它把虚和实都包括进去了,其中的补,是指补阳虚,其中的泻,是指泻阴实。“以辛补之”,这个好理解,因为辛甘发散为阳,正合肝主升发的功能状态,所以从补阳的观念来说的,因此《辅行诀》的补与《金匮》的补其意义是不一样的;再分析“以酸泻之”,金匮讲酸补,是补阴之虚,,辅行诀讲酸泻,是泻阴之实,这有矛盾吗?根据治病的原则,阴之所以会实是由于有不好的阴占据了脏腑而不流转循环,所以我们要将它们泻掉,当我们要泻阴的时候,一定要将好的阴填进去,坏的阴才可以挤得出来,所以泻阴实的时候,仍然是用酸,是以酸换酸,经方永远都是补泻皆顾,只是当补大于泻的时候,就是补,而泻大于补的时候,就是泻,如此而已,这一点在《辅行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酸既可以补阴虚,也可以泻阴实;“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味是缓中的,这大家都知道,但《辅行诀》在具体运用的时候,认为辛酸就可以化甘,所以连甘味的药都省了。
综上所述,如果要很好的理解这些条文的文法,可以试着将各自的主语加进去:金匮曰“夫肝(虚)之病,补(阴)用酸,助(阳)用焦苦,益(阳阳)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阴)实则不任用之”;辅行诀曰“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肝(阳),以酸泻肝(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也。”
阴阳俱虚(古人杰医案欣赏)(@@) (2012-06-06 22:39:26) 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中医 马××,男,原陕西省检察院检查专员。解放前作地下工作,被敌人逮捕入狱。患伤寒病出汗太多,热退后受风,恶寒,振战,身出鸡皮疙瘩,手足冷,少腹痛,饮热汤略止。在狱中受敌折磨,更缺乏营养,日渐消瘦。解放后,出狱,带病工作,支持不住,在西安市郊王曲住疗养院数年,遍求名医治疗无效。后经某老中医治疗,吃中药半年,服人参,鹿茸1000克多,亦未见显著效力。1954年初诊,脉沉迟而涩,60次/分,舌无苔,面色暗黑,少腹按之坚硬如石,拒按,筋拘急,如指粗,语低微。询其病史,方知发汗后伤其元气。
根据《伤寒论》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开出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炙甘草,附子)之后,交给患者,患者见次方药味少,分量大,怀疑说:“三味如此简单之草药,岂能治我这复杂而长期不愈的久病吗?”
后经我给他详细讲解病的根源,他恍然大悟说:“我初得病时,就是发汗太多,身体发冷而病的求医多年,从未听到过你这种理论,服一剂试试。”
当天夜晚十二点,有人乘小汽车来敲我的门,说病人吃药三小时后,觉腹中发热,热气满身走串。问是怎么回事?我说:“这是寒散阳复的好现象。”
至第二天下午,病人亲自来说:“没想到我的病已见大效,现在身不冷腹不痛了,此方真是奇妙!”
复诊其脉已由沉迟而涩转为细弱,脉位升至中部(关部),仍用前方三剂,服后病已消失,身暖不冷,皮肤柔和。病人拿次方请前述之某老中医看,此医看后讽讥曰:“这叫什么药方,纯粹胡闹。”
病人说:“我的病经先生用珍贵药品补治半年,未见效果,浪费了国家大量资金。此药少价贱,服四剂病已治愈。”
本人按:古人杰:原西安市中医医院老中医。郭永来老师曾经发帖寻找古人杰医案,刘止吴先生即发该案上来。读该案,甚觉精彩,不敢私乐,故转论坛以飨同道。读该案,有几点启示:
1.了解患者生活工作史,病史和治疗经过十分重要。如不了解“发汗后伤其元气”,很可能根据“脉沉迟而涩,60次/分,舌无苔,面色暗黑,少腹按之坚硬如石,拒按,筋拘急,如指粗,语低微。”等症状而如前医用参茸误治。
2.马专员“患伤寒病出汗太多,热退后受风,恶寒,振战,身出鸡皮疙瘩,手足冷,少腹痛,饮热汤略止。”从这些症状看显系少阴寒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之类当属对证,即使无效也不至偏离太远,远胜于用参茸剂。但古先生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可谓慧眼。
3.临床四诊细致是辨证用药的关键。从初诊的情况看,古先生这方面的诊断很细致,为后面的准确辨证,处方用药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4.古先生学宗仲景,临床善用经方。先生“询其病史,方知发汗后伤其元气。”马上结合到《伤寒论》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进而给出芍药甘草附子汤,效果十分显著,多年痼疾四剂而愈。
5.芍药甘草附子汤是个阴阳俱补,调和阴阳之方。过汗亡阳,阴损及阳,阴阳俱损,这是芍药甘草附子汤的病机。从马专员临床症状看亦为阴阳俱虚。用阴阳俱补之方补阴阳俱虚之证,正相合,是以效佳
经方中治疗肝病的方子
阳密乃固说:肝病属于厥阴证,是比较深层次的病,治疗相对费时。《金匮要略》在讲到上工治未病的时候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任用之。”这一段明讲治未病,实讲肝病的治疗原则。
肝病可分成肝虚寒与肝实热,其中肝虚寒属于肝阳虚,实热属于肝阳上亢,这样一区分,则中医的八纲辩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均在其中了,如果是肝癌,则属于肝家阴实。
肝虚寒就用上面的三法,“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具体到方剂就是:
第一,如果肝虚掉了或肝胆有湿热,则易生虫,易长久下利,这时就用乌梅丸,因为乌梅丸是苦温化湿的很好的处方,乌梅丸一下去,湿去掉了,同时虚热也去掉了,注意,我们人体的湿根据不同的部位是需要不同的药物去对治的,而厥阴肝经最好的祛湿药物就是乌梅,最好的祛湿办法就是苦温化湿;
第二,如果肝寒,呕酸,吐延沫,有时会有胃下垂等,就表明是肝的功能不行了,为什么会影响到胃?因为肝与胃在生理结构上紧挨着,肝的寒会传递给胃,肝寒会造成胃寒,这时最好的方剂就是吴茱萸汤,这时的肝只有寒还没有虚掉,吴茱萸就是入肝经的热药;
第三,如果从治未病的角度来考虑,通过实脾来治肝,就用小建中汤治疗。味甜的入脾,所以小建中汤其实是针对脾脏的,但脾强壮了就能阻止肝病的传变,所以对肝病也很好,有些医家就以为它是直接对肝胆的,这个理解不对。另外,这里提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中医治未病不仅仅是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去治疗,还包括预见性的阻止病的传变,这是对五行生克最完美的体现。
肝热的时候也有两方。
一是如果早上起来感觉口苦,这是肝胆有热郁结,但还不是实热,就用小柴胡汤,或四逆散;
还一个就是白头翁汤证,如果肝胆实热的时候会有下利后重的主症,大家想一想肝实热时里面都发炎了,肝都肿大了,炎症往外走时就经过大肠,造成热痢,肛门灼热、大便腥臭、有下利未尽的感觉,基本方子就是白头翁汤。
所以治疗肝病基本的方子就是这五个,经方其实很简单,关键是临证处方一定要精准。
小方药去疤痕 (2012-06-06 22:36:37) 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中医
患者 刘某 女 35岁湖北十堰人
面部外伤后遗留疤痕2月
患者2月前因与人争执,无意中被对方将面部抓伤,经治疗后,左下颌关节附近留下长3CM,宽0.5CM疤痕,自用疤痕灵后无效,当地三甲医院建议激光治疗,患者心里畏惧,前来就诊,就诊时疤痕成褐色,患者使用遮盖霜后仍十分明显,舌脉正常。
诊断:疤痕(毒淤互结)
治疗:攻毒逐淤,消疤祛痕
方药:五倍子30克(研成极细粉),蜈蚣粉1克 上药共混匀,加醋适量,调匀(以手捏成团且不黏手为度),加入蜂蜜适量(必须用真蜂蜜),调成粘稠膏剂,放置24时后,膏转为黑色,方可用。将上药涂患处(先涂疤痕周边,待疤痕缩小后,再涂中央),每日一次,每次2—10小时(以不痒为度),
疗效:患者使用三天,疤痕缩小近一半,一周后彻底治愈。
按:此法对烫伤,烧伤留下的疤痕均有效;对轻度烫伤愈后形成的色素沉着也有很好的疗效。如果瘢痕形成瘤状,此方需加威灵仙煎膏才能起效。
威灵仙煎膏:
威灵仙 500g 牡丹皮 200g 泽兰200
【制法】 以上三味,粉碎成粗粉,加90%乙醇,加热回流 3次,每次 1小时,滤过,合度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 (20℃) 的浸膏,即得。
文献中称白癜风“白癜”,是因皮肤变白,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局限性白斑而得名。严重者泛发全身,给人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对此病的发病原理中西医各有论述,中医认为风、瘀是主因。《金鉴.白驳风》说“由风邪相搏于皮肤,致令气血失和”,王清任《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证目》有“白癜风血瘀于皮里”之说。各有各理,众说纷纭。
此病初起,多是无意中发现,因不疼不痒。多在面部额际、鼻旁、口唇四周或眉梢有不规则的细小白斑,形态不规则,或在手、四肢、躯干偶尔发现,有的长期不变化,也有的在短期内就融合成片。施治或效或不效,特别是大面积的病人给予内服药,疗程长、代价高,多不能坚持治疗。
此病的基本病理表现是皮肤的色素脱失。对大范围的病变没有病例,较小或局部发生的经验尚多,一般不予内服药。总结父辈经验,我筛选几味药,制成酊剂,名为“白驳酊”,疗效尚可。
考补骨脂是治此病的首选药,内含补骨脂素有促进色素新生的作用。白芷内含羟基补骨脂素,“祛皮肤游走之风”(《滇南本草》)。白附子为黄花乌头的块根,含次乌头碱,“主治疥癣、风疮、头面痕”(《海药本草》),《简便单方》用白附子、硫磺治赤白汗斑。白僵虫“去皮肤诸风”。刺蒺藜“去恶血,破徵结积聚”(《本经》),“治诸风疮疡,破宿血”(《药性论》),为散风要药,俚语称蒺藜咕咚子。红花是活血要药,能破、活、养血。
上各味聚会,配方如下: 补骨脂50克、白芷20克 、白附子10克 、红花10克、白僵蚕10克、白蒺藜10克 ,共捣粗末,70%酒精泡。为增强渗透性,加樟脑5克。便于记忆,歌诀一首:故纸白芷白附子,红花僵蚕咕咚子,要问此药做何用,专治白斑花豹子。用时切姜一块,滴药酒于姜上,用力擦患处至微热微疼,一日二至三次。有条件的可用梅花针隔二日打刺至皮肤有微微出血点再擦药,搽药后可在日光下晒一刻钟。因补骨脂有光敏作用,少数患者用药不久可在患处出现红斑、甚至水泡,可暂时停药。面积大的可转移用药。多在用药几日后病患处白色渐红,皮下充血,为色素生成创造了条件。周围或中心有深色斑点出现即为好转迹象。
李东垣先生有关头部引经药的经验,一直为临床所用。他说:“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厥阴吴茱萸,少阴细辛也。”特别是川芎善行血中之风,祛血中之风,上达巅顶,下行血海,走而不守,并能散少阳之风,内行肝胆,外散风邪,辛香走窜,为治上要药。笔者在临床广泛应用川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取得较好的疗效,个人经验是川芎用量必大,大则效优,常用至20~30克。
1.经行头痛
李某,女,35岁,护士,2011-3-20初诊。反复发作头痛10余年,每痛均发在经前2 天开始,经行前乳胀,烦躁,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柴胡10,生白芍30,黄芩10,代赭石30(先煎)天麻10,
川芎30,蔓荆子10,香附10,当归15,炙甘草10
经前一周服用,七剂,服药当月,经行头痛未再发,后又经前按上法服药两个月经周期,其病即愈。
2.血管神经性头痛
009-11-13田某长沙化工原料总公司。头痛、以头顶痛尤甚4月,曾在西医院住院20余天,使用西比林、头痛粉及静脉输液用药,未见明显效果,症见:全身肌肉痛、畏寒,四肢不温,喜热饮,大便正常,小便量多,舌质淡红,苔根白厚,脉沉细无力。
制附片10 细辛3 羌独活各10 干姜10 吴茱萸3 川芎20 全蝎3
蜈蚣1条,生白芍30 炙甘草10 生黄芪30 防风10 ×5剂
2009-11-18 复诊,自述病去十分之八九,要求更方。守上方5剂
用法:骨碎补50克水1500毫升浸透(慢火)煎。药液估计剩800毫升滤出,一日分三次服。
病例一、张大阳,男,50岁,河南予灵人,一天大便4-5次,腹疼则泻,泻后疼减10年,先后到多家大小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听人介绍而来,舌胖大苔白,脉沉细。用骨碎补汤12天,腹疼消失大便一天一次。随访没复发。
病例二、郑某男六十岁,陕西省潼关人,腹疼腹泻30年,有肝病史,甲状腺机能亢进病史,突眼,削叟乏力,纳差,一天腹疼泻泄4-5次。血压160mlHg/100mlHg。舌瘦淡白苔少脉弦细。先后到西安等多家医院诊治,无效。用骨碎补汤五天后腹疼泻泄减轻,一天二次,有食欲,精神比前好。用药十天后大便一天一次成型,血压正常。总共用药20天。腹疼腹泻痊愈。
注:病例二在治疗过程中没有服其它降压药,而血压降到正常,说明骨碎补有降压作用,这在以前很少听说过。最近给几例肾阳虚性,或虚火上泛(火不归元)型高血压用骨碎补汤,效果不错。从骨碎补汤治疗慢性肠炎结肠炎的效果看优于四神丸,整肠生等现在治慢性肠炎的药。
还有就是骨碎补汤治疗颈椎腰椎增生,跌打损伤效果也不错
透骨草妙治脂溢性脱发@@ (2012-06-06 22:31:05) 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中医 脂溢性脱发是青壮年比较常见的毛病,毛发油腻腻的,头发变细易落,确实是非常郁闷的事,进入中年后我也不能幸免,两个鬓角渐渐毛发稀疏。用了很多防脱洗发用品,如霸王防脱等等,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眼看头发越来越少,心里那个烦啊!
自己作为一个中医大夫,查了一些医学资料,收集了一些治疗脱发的中药方,挑选试用效果都不理想,这时突然想起读过的一本中医书有记载透骨草外洗治疗脂溢性皮炎特别有效,我想脂溢性皮炎和脂溢性脱发肯定有相同的发病机理,脂溢性脱发按中医的认识也和湿热有很大关系,我就用透骨草50克,苦参50克,百部50克,白矾30克,水煎洗发,你别说效果非常的好,洗后头发不再油腻,特别干爽,头发落得也少了。我的经验是上方可以一剂洗两天,最好每天洗一次,连续洗效果为好,有脂溢性脱发的朋友不妨试一下
中医临证特效方 选(阳萎的治疗) (2012-06-01 22:50:48) 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中医
中医临证特效方 选(阳萎的治疗)
概要:阳萎之病虽无大痛苦,但关系到传宗接代、繁衍民族、夫妻间关系,所以亦不可不治。旧时因囿于肾主生殖之说,治疗多用补肾的办法。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阳萎病绝大多数是因精神、怀志因素所致,只有少数是因房劳伤肾 ...
阳萎之病虽无大痛苦,但关系到传宗接代、繁衍民族、夫妻间关系,所以亦不可不治。旧时因囿于肾主生殖之说,治疗多用补肾的办法。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阳萎病绝大多数是因精神、怀志因素所致,只有少数是因房劳伤肾和醇酒厚味、湿热下注所引起的。由此看来,过去对阳萎的认识和治疗是片面的,是需要从新认识的。
中医治疗阳萎,一般有如下数法:①肾虚者补肾,多以五子衍宗丸加减,药用菟丝子、韭菜子、五味子、巴戟天、熟地、山萸、淫羊藿、鹿角胶等;②湿热下注者,多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黄柏、苍术、川牛膝、生薏米、茯苓、泽泻、车前子、柴胡;③因忧愁思虑、情志不畅而属肝气不舒者用疏肝理气、调和肝脾的办法,多用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香附、薄荷、白术、茯苓、当归等。如因忧愁思虑,日久天长,暗耗营血,以致肝等因奉此蒌不足养筋所致者,可用养血舒筋法,多以抗痿灵加减,药如当归、白芍、蜈蚣、甘草、金蝎、地龙、女贞子等。④如因惊恐所致者,治当宁神镇静,药用酸枣仁、远志、石菖蒲、龙骨、牡蛎、甘草、小麦、大枣等。
一般讲,临床上按上述治法能够辩证处理,也就可应付自如了。可是,也有不属于上述类型者,如寒湿下注,临床亦每能见到。我用自拟苍龙散治疗,效如桴鼓。
[方药]苍龙散:苍术30克、地龙15克、川芎15克、细辛5克、炒薏米30克、川牛膝10克、露蜂房10克、麻黄3克。
[适应证]阳萎多无明显诱因,偶有久卧湿地或居室潮湿寒冷所致者。症见:阴囊冷湿,舌淡苔白厚腻,脉沉迟。
[体会]寒湿下注,宗筋弛纵,阳萎乃发。本方重用苍术,辛燥健脾除寒燥湿,。现代药理认为本品含大量维生素A、B,有营养神经作用。地龙活血,此处取其善于屈伸,是中医取类比象之意。现代药理证明,本品能兴奋子宫、肠管,是否能兴奋性神经,尚有待研究证明。此二味同为君药,方因此而命名。另佐以薏米去湿、川芎活血、川牛膝补肾且引药下行、细辛通络舒筋,露蜂房乃经验用药。取用麻黄,是按山东著名中医刘惠民经验,可能是取麻黄兴奋脊髓的原理,诸药相配,祛寒湿、通血脉,从而起到治萎的作用。
(王仲举)
七十名中医临证特效方 选(重剂量地附汤治疗痹证)
地附汤是由附子、生地组成,对各型类风湿关节炎,适当加减或单用本方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方药]地附汤:生地120克、炮附子30克(切碎)。12岁以下儿童用酌减。
先将炮附子浸泡2-3小时后,用文火煎煮两小时,再将生地加入同煎2小时,去渣,取汁300毫升,早晚各服1次,每次150毫升,温服。
[适应证]本方用于风湿热痹,如类风湿证或风湿性关节炎。症见肘、腕、指关节疼痛,关节红肿,夜间尤甚,肢节强直,难以屈伸,甚者进食、洗脸不能自理,行走困难,疼痛剧烈。脉弦涩或数,苔黄或暗无苔。
[体会]一般4-5剂后,病情好转,有明显的效果;20剂后病愈,寒气偏盛者关半生地用量。本方消除关节疼痛快,恢复功能明显,尤其对于下降血沉的作用显著。
(王耀武)“千口一杯饮”治疗阳痿-晁恩祥
“千口一杯饮”治疗阳痿
晁恩祥
学医之初,曾随方鸣谦老师实习。一资凶方老为一阳痿患者诊病,四诊之后,前因开一方,嘱其配成丸药服用。患者服丸药治疗月余后,来院告之,病情大有好转,效果显著。故将该录存。1962年毕业后,人事内科睡魔工作亦常有阳痿患者来院求诊,便多用方老治疗阳痿之方化载,治疗数十例,均获满意效果。
1976年参加全国中医研究班,跟随名老中医王广鼎老师于门诊学习。一日,见王老为一阳痿患者处方,观其药味与方鸣谦老师所用治疗阳痿之近似,前因向王老询问该方的来龙去脉。王老言:此方名为'千口一杯饮’,系配成药酒,服时一杯药酒做千百口饮之,并意守丹田,缓缓使药下行,有道家方术之意。“并言此方治疗阳痿效果甚好,有补肾、健脾、培补元气、填补精髓之效用,又取其缓缓饮之,并意守丹田,使药达病所。
近几年来,在翻阅资料时,偶见《验方新编》中载有“千口一杯饮”方,言“此方专治阳痿不举,一杯作二三百口缓缓饮之,能生精、养血、益气、安神”,并言“其功不能尽述”。方中有“高丽参(好党参亦可)熟地、枸杞子、沙苑子、蒺藜、淫羊藿、母丁香、远志(去心)沉香、荔枝肉等,上药浸入好烧酒1千克,三日后蒸三炷香久,取起浸冷水中,拔出火气,过三十一饮之。”方老所用之方,又增加桑螵蛸、芡实米、炒山药,并以蜂蜜为丸服之。王老则以原方配成酒剂服之。
从药味中可以看出该方有补脾肾、益气血、生精助阳效用,但并非辛热壮阳大补之品,诸如常为人们应用治疗阳痿的海马、鹿茸、鹿鞭、海狗肾……等药,该方并未选取,而是以平和草木之品为主,该方虽有益阳生精之药,但大都是补肾、益气以养心、生精、助阳,并非以骤补之法以求图得一时壮阳为快,而是根于补脾、益肾,其效果同样显著而且并无伤正气、耗损真阴之弊,观其效果也较持久、巩固。若兼有相火偏旺则复加知母、黄柏。我还曾用汤剂,服,只是沉香取面冲服,而后用丸药治之。“千口一杯饮”治疗阳痿的确效果好,同道不妨一试。
肥胖型闭经
肥胖型闭经一般以中青年患者多见。先是月经期延后量少,渐至闭经,体重随之增加,并有症状出现,推其病因,多由心意不遂,情志抑郁。中医责之脾虚运失职,湿聚脂凝,脉络受阻,营不宣通,血活空虚,体胖经闭遂至。
1、脾肾阳虚,痰湿阻络
[临床表现]体胖经闭,头眩神疲嗜睡,纳呆便溏,胸闷痰多,面色恍白,肢酸肢楚,尿少,周身肌肉发胀,脉濡,舌淡蔃腻。
[治法]化湿导痰,温脾通络。
[方药]涤痰汤加减
陈皮10克,姜半夏10克,茯苓15克,山楂肉10克,神曲10克,莪术10克,白术,制香附15克,制南星10克,石菖蒲10克,桂枝10克,鸡血藤15克。
[加减]脾胃虚弱,加党参10克,山药15克,有贫血象加当归15克、川芎6克;腰困加川断10克、菟丝子20克;便溏加补骨脂10克、炒扁豆10克。
2、肝郁气结,痰湿阻络
[临床表现]体胖经闭,头痛、心烦、易怒、口干,便结,纳呆,胸闷气短,尿少,肢体肿胀,脉沉细弦,舌红苔薄。
[治法]疏肝理气,养血调经。
[方药]凉血通经汤
丹皮10克,赤芍15克,生地2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牛膝10克,泽兰叶15克,当归20克,血丹参20克,益母草30克。
[加减]大便干加大黄15克,肢体肿胀加茯苓5克,泽泻10克、
[体会]之人,多痰多湿,痰湿阻滞经络,气血不畅,冲任不利,经血不得下行而经闭。脂膏积聚,痰湿不化,故形体肥胖。方中半夏、南星、茯苓化痰燥湿,陈皮、香附行气解郁,桂枝、鸡血藤、莪术温经脉,舒筋络,活血通经。菖蒲开心窍。白术、山楂肉、神曲健脾开胃。肝郁气结型,一般脾胃素盛,体质尚实,由于情志不畅,心气郁结,肝失条达脾土受晦,痰火交结,阴精被劫,脉络空虚而致经闭。方取丹皮、生地、赤芍清肝心热凉血,当归养血,柴胡、郁金疏肝解郁,牛膝、泽兰叶、益母草活血通经。肥胖型经闭患者,体丰湿盛,脾肾阳虚,多属本虚标实,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经用止方化痰湿、活血通经治标,经行后健脾益肾养冲任,用参苓白术散、金匮肾气丸之类固本,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秦荣华)
七十名中医临证特效方 选(补通消水汤治疗慢性肾炎)
补通消水汤是笔者攀年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方。本方是针对肾阳虚,肾不化气行水,肾气虚又易血滞成瘀的观点,立法组方的。采用补肾、益气、活血通补并用法,经临床随证加减治疗,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组成]补通消水汤。生黄芪30克、覆盆子15克、菟丝子15克、淫羊藿30克、枸杞子15克、生蒲黄(另包)12克、五灵脂10克、生地15克、粉丹皮12克,赤芍21克、葶苈子15克、萹蓄30克、竹叶6克、芦根20克。日服1剂,早晚水煎温服。
[功效]益气补肾,活血利湿。
[适应证]周身浮肿,尿量少,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质淡,舌质胖大,舌有瘀斑,脉象虚弱。
[加减]神疲乏力,重用黄芪60克,腹以上无水肿者,去葶苈子;出现尿液混浊者加益母草30克、炒黄柏20克。
[注意事项]忌食鸡蛋,浮肿、尿少应限制钠盐,避免劳累。浮肿消退,尿湿一增多,可进低盐。
[体会]慢性肾炎是常见的以肾小球基底膜”湮鞯牟≈ⅰ1樯砀≈住⒋罅磕虻鞍住⒏哐偷偷鞍籽⑹橇俅脖硐值娜筇氐恪J粲谧婀窖У“水肿”范畴。凡水肿者,多是肺、脾、肾三脏为病。慢性肾炎,尤以脾肾阳虚为主要病机,在脾肾阳虚二者中,以肾不化气行水为基本原因。因此,补肾阳之气,是治疗的关键。肾气虚又易血滞成瘀,补肾阳之剂合失笑散活血化瘀,补通联用,以气行则血行,血利水消为目的。大多数患者出现瘀血症状,应用活血化瘀和益气清热解毒治则联用,实践证明能提高疗效。临床所见亦有浮肿消退、症状缓解,但尿蛋白长期不正常者,仍需继续坚持服药。治疗时结合化验及其他检查手段,全面观察,不能以症状消失为治愈标准。生活起居要规律,避免劳倦伤肾。饮食不可过咸,宜多食苦味,苦可坚肾燥湿,有助于水湿之化。
(李平善)七十名中医临证特效方 选(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的消渴病范畴,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尿糖增高为主要特征。其病因或因恣食肥甘厚味,或因五志过劳,或因房室不节,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口渴多僇,消谷善饥,”闫凳蚧胱牵蛭逍姆橙龋蛏硖逑荩蚴游锊磺澹蚨嗌葛埽簧嗪煳尢Γ龀料甘
[治法]滋补肺肾,清热生津。
[方药]太子参15克、沙参10克、天花粉15克、石斛12克、生地15克、石膏30克、知母12克、黄精12克、狗脊12克、葛根15克、菟丝子12克、猪胰子1付。
[体会]糖尿病临床虽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分,实际上是一个病3个证型。治疗总以润肺燥、消胃热、滋肾阴为大法。程钟龄指出:“治上消者,宜润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润其肺”可谓要言不繁,经验心得之谈。本人即遵此法,组成上方,验之临床,多有效验。方中所配猪胰子,所谓以胰治胰也,临证时,亦不可忽略不同。
(张保富)
七十名中医临证特效方 选(泄泻验方)
笔者在随师临床中收集了部分先辈的特效验方,经临床多年验证,得心应手,屡用屡效者介绍于同道。
1、脾肾阳虚泄泻
[主证]久泻不已,黎明之前,脐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完谷不化、腹部畏寒,或有食后即泻,舌淡苔白、脉宙细。
[治法]温肾健脾,涩肠止泻。
[方药]四神丸合理中汤加味
补骨脂9克,吴茱萸9克,肉豆蔻9克,五味子9克,党参9克,白术6克,炮姜6克,附子9克(先煎)罂粟壳9克。水煎分两次空心凉服。
[体会]此类泄泻,取效容易,根治难,凡五更泄泻投四神丸皆效,停药后而复发难痊愈。用吾师张子琳先生的方法治之则可愈而不复发。①用汤剂不用丸剂。汤者荡也,量大效宏。②应用反佐法凉服,药可直达下焦,不易虚火上炎。③服药时间最好在冬季,即用热远热之意。脾肾阳虚自然冬季较重,冬天能治愈,其他季节就难以复发。一般3-5剂能止泻,10-20剂可痊愈,可根据病情连用2-3个冬天即可根治。
2、肝郁化火,脾胃失和的泄泻
[主症]腹痛腹泻,痛一阵泻一阵,时轻时重,时发时愈,情绪激动则痛泻加重,胸胁胀满,心烦嗳气,肛门热,烧心泛酸,舌红少苔,脉弦。
[治法]泻肝和胃
[方药]戊己丸合痛泻要方加味
黄连9克、吴萸3克、白术9克、防风9克、陈皮9克、赤白芍各15克、煅瓦楞30克。
[体会]本方是吾师印会河教授治疗肝郁腹痛泄泻的一张验方。治疗此类病症一般先选用痛泻要方,但对肝经郁火吐酸痛泻者,必精细辩证,1972年随师临地,一老妪痛泻吞酸20余载,常因情绪激动便泻不能自控而污染衣被,北京名医诸家,多用逍遥、痛泻要方治之,似有好转但未能根治。经用上方3剂效,7剂后痛泻止、吞酸愈,经3个月追访未得发,20多年沉疴痼疾7剂而愈。
(候摄民)七十名中医临证特效方 选(胆结石)
胆结石属中医“胁痛”范围,多由于气滞血瘀、湿热内蕴、阻滞肝胆而成。
[临床表现]右胁疼痛及胃脘胀满为主,胁痛多为胀痛或绞痛或阵发性窜痛,并有口苦咽干,头晕少食的少阳证,舌尖发赤苔白或微黄,脉弦紧或弦细。
[治法]疏肝利胆,利气止痛。
[方药]金钱草30克、虚杖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赤芍10克、鸡内金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加减]证见口苦口干、纳呆、头晕、恶心、呕吐、尿黄如茶、大便秘结、舌红苔典腻或厚、脉弦数者,加茵陈30克、栀子15克、大黄10克。如症状出现胁痛或持续性腹痛,腹胀满,口苦咽干,头晕,不思饮食,寒热往来,黄疸,尿黄浊,大便干,舌红或绛,苔黄燥,脉弦滑数,加龙胆草9克,生大黄9克(后下)、板蓝根20克、银花5克
结肠炎偏方有效(转载) 一、玉米棒的芯子,粉碎,炒成微焦,温开水送服,早晚各一勺,两天见效;二、生姜片,用滚油炸成微焦,每次嚼食两片,每日两三次,当天治愈。不过,不管用哪种方法,治好后都要连用两次以巩固疗效。
三 鲜马齿苋30-60克煎水1饭碗,冲入捣烂的大蒜泥lO-15克,过滤得汁,酌加糖,1日2次。
四 白木耳5-20克,浸泡数小时,以文火煮烂,酌加冰糖,每日2次。 五 每晚将250g山药煮而食之。
结肠炎偏方 发表时间:2010-05-09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3344)
民间中医授我治疗结肠炎偏方,拿出与同道分享,组方为;栗壳10g,金银花10g,放于新瓦上小火倍干,共同研面,温水一次冲服.一般两次即可,效果神速.
清晨起床后,取一块拇指大小的生姜,洗净后用小刀将皮削掉,切成薄片,嚼碎后用温开水送服。
午、食疗用姜片当菜用。我爱人患肠炎半年多,用上述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去年秋天开始,我每天早晨喝绿豆汤泡黄芪,下午吃五颗大红枣,晚上用热水泡脚绿豆汤是清肝火的,可以改善上热,黄芪是养脾的,之所以泡而不是煮,主要是怕上火。具体做法是:绿豆一大把,加水煮十分钟,倒入容器中加五大片黄芪浸泡,十五分钟后喝光。早饭尽量喝粥,粥本身也有滋润肠道的功能。
大红枣尽量买好一点的,可当零食。红枣能健脾开胃,而且是维生素C之王,铁含量也高,补气血。而泡脚的用意在于改善下寒,促进血液循环。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每周做一次足疗,多按摩一下脚底穴位和下肢,耐受力强的还可以试试藏式蒸足,让人大汗淋漓,颇能改善血液循环。
三个月之后,我的结肠炎好了一半,除了偶尔喝酒时发作外,基本上康复了。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此法又与睡眠有相关性,睡眠不好则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天睡觉前泡泡脚多半睡得好。下面就讲讲我是如何治好结肠炎的吧。
我自己研究了一下,知道这个病是一个模糊型疾病,没有对症药,病因也不能精确描述,但与饮食不周和长期精神紧张有关,流行于白领阶层,多见于工作压力大、心情郁闷、常吃夜宵之人群。开始我从养的角度下手,喝了半年多的益力多,意在培养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效果明显,但一停用则立即反弹。
从去年开始,我从中医的角度猜测可能是体内湿气重,所以经常吃薏米和红豆排湿,但效果时好时坏,似乎也不完全对症,直到去年夏天求教我的中医师傅,他诊断的结果是上热下寒症,典型的肝克脾,根在脾虚。
在五脏之中,脾为后天之本,主五脏之调和,畏寒,忌思虑过度。在现实生活中,脾不好的人,除了消化排泄不正常之外,体型上则过胖或者过瘦。对中医来说,无论是腹泄还是便秘,都得从调理脾脏入手。
慢性结肠炎,临床又叫激惹性肠炎。下腹痛,便稀,常伴粘液便,重时带血,时好时坏,延绵多年甚至几十年。药物治疗效不明显,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故称“激惹——精神剌激惹的祸”。
1、双手叠合,以脐为轴心、以下腹为重点,旋转式按摩,顺(时针)30,逆30圏,触到痛处稍为加压,每天一次,早晚均可——促进肠腔粪便排空,促进网膜血管增粗,血液循环加快,代谢旺盛。
2、独头蒜苦干放蜂蜜中浸泡1~2月后,每晨一粒,凉开水一大杯(300毫升)送服——消炎祛湿,温肠和中。
3、力戒烦躁和郁闷,自我调节好心情,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心理调养,保持平衡。
2001年春,经同事启发,我开始服用生姜。每天午饭时选不嫩也不老的鲜生姜约5克,切片随主副食同时食用,一周后开始见效,于是连续长期服用。为防止鲜姜缺货,便买2斤切片
盐渍装瓶长期服用。经8个多月后,饭后腹胀、腹痛、腹泻消失。至今已停止服用一年多,过敏性结肠炎再未复发。
后来,陈大妈受到一则验方的启发,尝试用生姜防治结肠炎:每天午饭时,选择鲜生姜约5克,体积约像成人第一节食指。将生姜切片随主食同时食用,并尽量少喝菜汤。一周后就有了效果,陈大妈感觉腹胀和腹泻轻了许多。于是,她坚持每天服用。
经过8个多月,陈大妈饭后腹胀、腹痛、腹泻的毛病消失了,过敏性结肠炎再未复发。
民间流传着“生姜治百病”之说。因为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等油性的挥发油,还有姜辣素、树脂、淀粉和纤维等。所以,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提神、排汗降温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结肠炎的你知道吃“姜”的五大忌吗?
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气候炎热时,唾液、胃液的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可增进食欲。
姜的吃法很多,例如喝姜汤,吃姜粥,炒菜热油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制扁食、水饺馅时加点姜末,既能使味道鲜美,又有助于醒胃开脾,提神,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和有助胃肠对营养成分的吸收。推荐阅读:结肠炎饮食很重要
不过,姜既然有药理作用,就应该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以下几个问题是应该注意的:
结肠炎患者要知道1、不要去皮。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鲜姜洗干净后即可切丝分片。
结肠炎患者要知道2、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结肠炎患者要知道3、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也不能用于治疗中暑。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推荐阅读:结肠炎治疗网:寒假期间孩子吃喝不规律让消化道受伤
结肠炎患者要知道4、不要吃腐烂的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癌、食道癌等。那种“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结肠炎患者要知道5、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
生姜与结肠炎
几十年来,结肠炎病一直折磨着我:肚子受凉、吃凉的水果或饭菜、吃油水(特别是大油)大点儿的饭菜等等,都会肚子疼。每一次只要肚子疼,一定会腹泻,腹泻完了,肚子就不疼了。我到医院看过,也吃了不少的药,但是,效果都不好。药一停,过不了几天,还是老样子。
为此我非常苦恼。我最怕出差:坐火车,肚子稍微感到不舒服,就必须立即到厕所,这时最怕厕所里有人,那个内急的难受滋味无法言表。坐火车还算是好的,如果坐长途汽车就更受罪了。长途汽车上有厕所的还好,没厕所的就只有腆着个脸央求司机找个地方停车以解决内急问题,让一车的乘客对你刮目相看。肚子疼的问题,不是腹泻一次就能解决的,往往需要两次或三次。后来出差坐车,为了防止肚子疼腹泻,我不吃饭,光吃氟哌酸(一种治腹泻的消炎药)。平时吃饭,我也非常注意,不吃生冷,不吃油腻。但是,防不胜防,稍不留神,肚子疼腹泻照旧。
因为经常性的腹泻,我患有直肠粘膜脱垂。肠道常年的炎症刺激,导致肛门内有四个肛乳头肥大,其中最大的一个像黄豆一样大小,还拖着一个细细的尾巴。大便时常常脱出肛外缩不回去,感觉肛门处总是夹着个东西。肛门坠胀,坐卧不宁。
去年,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患了几十年的结肠炎,后来坚持吃生姜,半年后,竟然治好了结肠炎。我半信半疑。这让我想起有一年,我从一种医疗刊物上看到一个治腹泻的验方,说是把生大蒜捣碎成泥,用纱布包起来敷在肚脐眼上可以治腹泻。我照验方把蒜泥敷在肚脐眼上。三天后,感觉肚脐眼疼痛,就把肚脐眼上蒜泥敷料揭去一看,肚脐眼上起了两个大水泡。到门诊让医生看,说是烧的。这一次,腹泻没有治住,倒是让我亲身领教了大蒜的利害。
有一天,一个亲戚说:用生姜泡水喝,可以降血脂,效果很好。我说:你试过。他说:体检身体时发现血脂高,听人说喝生姜水降血脂,就喝了一个月的生姜水,再去检查血脂,竟然降到正常指标。听他这么一说,我想,这生姜看来是有点作用。不是有一句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吗,我这结肠炎不妨用生姜一试。于是,我开始吃生姜。
说来也怪,我本来不喜欢生姜,但是,当我认为它能治我的结肠炎时,吃起来感到味道挺不错。
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对我来说有点难,我没有这个毅力。但是吃生姜我坚持了有半年的时间,这得益于办公室旁边的一个酒店。我与酒店的人很熟,酒店的服务员都认识我。每天有空的话我都会到酒店的大堂里与那里的人聊一会儿。酒店服务员的习惯是:来人必倒茶。服务员知道我喝生姜水,所以,每次倒水的时候都会切一块生姜放到茶杯中,我喝完水,就把生姜片吃掉。这样不知不觉中我吃了有半年的生姜。
嘿!别说,我这肚子疼腹泻的毛病怎么在不知不觉中没有了。即使我不太注意饮食,也很少发生肚子疼腹泻的现象。吃生姜是去年九月以前的事,九月以后,就不怎么吃了,直到现在,肚子疼腹泻的毛病没有再出现过。这是不是我的结肠炎已经用生姜治好了呢?我不知道,我也不敢说。我请教过医生,医生说你的结肠炎可能是胃寒造成的,生姜是暖胃的,胃不寒了,自然就肚子不疼了,也不腹泻了。
如果我的结肠炎因为吃生姜好了,其中一定有医理。至于是什么医理,我是弄不懂,只有专家能够解释清楚。我只是感到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有病不劳医生开药方”有一定的道理。最起码,常吃生姜对人的肠胃是有好处的。病都是吃出来的,但是合理的膳食也可以把病吃好。
结肠炎 空腹生吃鱼腥草
云南景洪杨开荐方:十几年前,我患了结肠炎,肚脐下经常扭痛,吃药总不见好。我按照老朋友告诉的方法,找了些鱼腥草,洗净舂细,空腹生吃,每天2次,每次10克左右,忌吃猪油和肥肉。一个月后,肚子不痛了。后来,我随时把鱼腥草当菜吃,七八年来没有复发。
点评:结肠炎多是由于湿热毒邪蕴积肠道所致,而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的作用,可用来治疗结肠炎。但鱼腥草性寒,不属于湿热毒聚肠道者慎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李军祥)
15年前,正当我为慢性结肠炎苦恼时,一位亲友提供了一个偏方:红小豆1斤,洗后放锅底煮熟,从锅里盛出后,再拌上半斤红糖(不是红砂糖),可以当饭吃,一日三餐用。如果感觉难吃,可把煮烂的红小豆拌上红糖,当馅做成蒸包。每斤红小豆加半斤红糖,可以蒸10个糖包。为了治病,我就按这种方法一连吃了半个月。不知不觉,我的慢性结肠炎渐渐地从疼到稍微疼,大便逐渐成形、畅通。再后来,就恢复了正常。红小豆加红糖,治好了我的慢性结肠炎,患此病的病友们不妨试试看。
准备长30厘米、宽5厘米晒干的杨树皮1块,红糖50克,鸡蛋2个。在锅内放5碗水,放入红糖,把洗净的杨树皮和鸡蛋放入锅内,水开后再煮10分钟。每天早晨空腹吃鸡蛋、喝汤1碗。将多余的水倒入暖瓶,当天把水喝完,连服3个月不要间断。杨树皮作为一种民间草药,一般药典和中药书都没有记载,但是可以入药。用其治疗慢性肠炎虽然没有报道,但是有两点可以佐证。其一,兽医有用中草药治疗羊腹泻的方法,取鲜杨树皮500克,去掉外层老皮,切成碎块,加水 1000毫升,煎煮30~45分钟,取汁,每次服50~100毫升,每日2次,2~3天收效。虽然动物和人类疾病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参考价值。其二,杨树皮的成分,含有水杨酸化合物,而现代医学公认的慢性肠炎的治疗药柳氮磺吡啶也是水杨酸化合物。由于是民间草药,有关杨树皮的确切疗效和安全剂量,尚无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