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 东汉文学家孔融是谁 孔融是谁

  孔融是谁

  关于孔融是谁这个问题,大多数人可能只知道孔融是一则故事——孔融让梨的主人公,其余的知道的并不详细。那么孔融是谁呢?

孔融像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的才学让他位列“建安七子”之首。孔融的家室也比较有渊源,是孔子的后人。可以说,孔融的文学才能有一部分是因为家族的遗传性。

  孔融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明,孔融让梨、孔融认亲这些故事流传千古,孔融在当时可谓是一个神童,可是孔融的结局却不好。孔融一生顺当,仕途也走的顺利,甚至曾经做过丞相,也算是名噪一时,但是汉王室开始走下坡路,曹操渐渐掌握实权,并且开始有了另立国家的想法,孔融忠于的是汉王室,自然看不惯曹操,所以时常言语间讥讽曹操,甚至在公众场合和曹操作对,反对曹操的很多决定,让曹操下不来台,直到最后被曹操用各种名义杀害,享年不过五十五岁。

  不过关于孔融,更多的是他文学上的成就。他的文章一般都是议论性的,言语激烈,主张仁政,颇受欢迎,但是孔融的作品留下来的非常少,只有少数的散文和诗留了下来。

  说到孔融是谁这个问题,很多时候的反应都是他幼年时候让梨的故事,但其实孔融流传下来的故事以及他一生的经历都非常的多,只是因为孔融让梨的流传度非常高,所以人们对孔融的印象也大多是这样一个故事而已。

  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是孔子的传人,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最后因为太过于直言和不会收敛锋芒等原因死于曹操之手。孔融有很多故事流传了下来,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雕塑

  孔融让梨的故事主要说的是当时只有四岁的孔融,在父亲让他和其他兄弟选梨子的时候都会选择最小的那一个,孔融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就问孔融原因。孔融说我最小,应该拿最小。父亲笑着说弟弟比你还小,应该让他吃最小的。孔融认真地说,弟弟比我小,我应该照顾他,所以把大的梨子给他。父亲很满意地笑笑,心想这孩子长大了肯定会有才能。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大家要懂得尊老爱幼,懂得礼仪。孔融让梨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但是其中的寓意非常深刻,这个故事告诉后人,要尊老爱幼,不争不抢。孔融在四岁的时候就会让梨,说明的不仅仅是他尊老爱幼,更多的是他的聪慧。孔融年幼便能懂的这样的道理,也难怪他的父亲会说他日后成就不小。

  不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不能完全的代表孔融的品性,熟知历史的都知道孔融日后并算不上一个品德好的人,不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还是说明了孔融的本性并不坏。只是在日后的成长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让孔融成为了之后那个不太负责任的人,甚至连累了幼子,全家都死在了曹操的手中,不得不说也是非常可惜的。

  孔融不孝

  孔融不孝,一般看到这样的说法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众所周知,孔融四岁的时候便会让梨,尊老爱幼体现的淋漓尽致,那么为什么说孔融不孝呢?

孔融图片

  其实孔融不孝的言论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孔融的一些言语,孔融曾经就父子,母子之间的感情问题说过一些看法,而主要思想是说父子、母子之间的感情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并且孝道也不需要太过。因为这句话,孔融不孝的言论被提了出来。但也有人说这并不是孔融不孝,而是孔融对愚孝的孝道的一种质疑。

  但是也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孔融是真的不孝,因为在闹饥荒的时候,孔融曾经说过如果父亲对儿子不好的话,有东西还不如给别人吃。这样的说法表明了孔融的不孝。

  而孔融是否真的不孝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说法,但是孔融确实因为不孝的名声而被曹操杀了的。当然曹操杀孔融根本原因不是因为他不孝,而是因为孔融自视清高的本性三番两次得罪了曹操,并且在政治上经常阻碍曹操。但是曹操杀孔融所用的名头是孔融不孝,可以说即使孔融不是真的不孝,他的言论也让当时的民众认为他不孝,曹操才会用这个理由来堵悠悠众口,让他杀孔融的行为不被众人反对。

  孔融被人所熟知的是他的懂礼仪,最后却死在了这样一个名头下,无论是真还是假,对于孔融来说也是一大遗憾。

  孔融妙对

  孔融是东汉时期的名士,出生于鲁国,是孔子的后人,同时也是建安七子之首,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孔融像

  对于孔融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小时候家长为教育孩童要懂得谦让,便会以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例。告诉我们要向孔融学习,养成尊老爱幼,尊长的习惯。也许是因为家族世代书香,孔融自小便特别好学,很小的时候就能诗善文。孔融虽然小,却非常聪明。十岁的时候,孔融跟和父亲去洛阳想要拜访当时的司隶校尉李元礼。而当时的李云礼威望非常高,能见他面的都不是普通人,并且还得有亲戚关系。

  而孔融巧妙的运用自己先祖曾拜李云礼先祖为师的这条关系链证明了他们之间有世代友好的亲戚关系。而后又突遇太中大夫陈韪刻意刁难“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语间尽显讽刺之意。孔融闻言却并不生气。以智相对。“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巧妙的化解开了陈韙的刻意刁难。让陈韙顿时觉得哑口无言。如果他当时承认了自己小时候很聪明。那就相当于应了那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证明了他自己如今已是个愚钝之人,却也不亚于当场打脸。对其声誉必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孔融的思维不可谓“不机敏灵便”从孔融妙对中告诉我们:要时刻的保持着头脑清醒,面对别人突如其来的发难时要懂得随机应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孔融的诗

  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作诗对于他来说肯定是手到擒来的。但是从小到大,我们的语文课本中,除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之外,对他的诗作却很少提高。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孔融的诗,看看他的作品到底有着怎样的特色,能够让他在“建安七子”中占得一席之位?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 东汉文学家孔融是谁 孔融是谁

孔融像

  孔融的诗很多已经失散了,现在存的比较完整的一共有八首,但是在这八首中,比较有历史价值的是《临终诗》。 其中“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两句,充分的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孔融是一个蔑视权贵,刚正不阿的人,所以他得罪了很多的朝中官员,甚至于惹怒了曹操而被杀;“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这句诗总体来看是悲观的,但是这也从另一方面表达了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

  另外还有《六言诗》,如“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成衰。僭上虐下专威……”,不但痛斥当权者,同时也将董卓以下犯上,举止谋逆形象的表达了出来,这些还不够,他还把面对以上作为,官员的态度也描写了出来。由此可见其文学天赋之高。

  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作者对他的评价是说他的诗作中,激愤高于文笔,多辞藻华丽却很少阐明道理。那么就现在来看,该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失客观的,孔融的诗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4251/718114822972.html

更多阅读

《张衡传》学案(含答案 张衡传知识点

《张衡传》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2、学习有层次有重点的人物传记写法。3、了解张衡其人及其在科学、文学、政治等多方面的成就,学习张衡高尚的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二、知识链接:张衡,字平

外国科学家眼中的张衡---摘抄 科学家眼中的净土法门

外国科学家眼中的张衡刘新 方建国文史知识2008.5翻开厚重的世界文明发展史,众多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犹如浩瀚宇宙中的一颗颗明星,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国度、地区,在不同的领域里取得

张衡及其浑天仪和地动仪 张衡浑天仪的影响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人,是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他最主要的成就是著《灵宪》,制浑天仪,造地动仪,在历法方面也有研究。此外,他还是一位机械技术大师,才情高远的大文学家和画家,对后世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

中国科学发明家的故事——张衡 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故事

张衡——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2009-11-13 20:51(公元78~139)当你走进中国的天文馆、地震馆、科技馆以至历史博物馆,都可以在展厅的显著位置,看到一位远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的成果。他改制浑天仪,创制候风仪、地动仪,

声明:《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 东汉文学家孔融是谁 孔融是谁》为网友深海不及你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