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湖泊等水域环境,受到酸雨的污染,影响最大的是水生动物,特别是鱼类。其主要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水域酸化可引起鱼类血液与组织失去营养盐分,导致鱼类烂腮、变形,甚至死亡。首先,水体的酸化抑制细菌的繁殖,使细菌总数减少,降低了对有机物的分解速度,从而使真菌数则迅速增加。这些变化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体生产力的丧失。在酸化的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减少,多样性降低,生物量下降。这些变化最终将影响鱼类的种群和数量。因为鱼类处于食物链的末端,鱼类食物的短缺,必然造成鱼类种群和数量的减少。
其次,鱼类本身对酸度的变化特别敏感。一方面,由于水体pH值的突然改变,使鱼类不能很快适应,而造成大批鱼类死亡;另一方面,长期的酸雨使水体的pH值逐渐下降,鱼类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不至于突然死亡,但经受不住持续的酸性压力,导致功能失常、组织病变、繁殖能力下降,从而鱼群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据有关报道,如在瑞典的9万多个湖泊中,已有2万多个遭到酸雨危害,4千多个成为无鱼湖。挪威有260多个湖泊鱼虾绝迹。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已有几万个大小湖泊遭到酸雨的破坏,其中加拿大就有4500多个湖泊无鱼类生存,成为“死湖”。国内报道重庆南山等地水体酸化,PH值小于4.7,鱼类不能生存,农户多次养鱼,均无收获。
最后,水域酸化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消失,破坏各类生物间的营养结构,造成严重的水域生态系统紊乱。
水体的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种类。在pH值高于6.0的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群正常,随着pH值的降低,种群会发生变化。例如,在pH值大于6. 0时,湖泊中以硅藻为主;而pH值小于6 .0时,则被绿藻所取代;当pH值等于4.0时,转板藻成为优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