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近日发布的“2015中国优水地图”和“饮用水指数N1”标准,第一次为我国饮用水的合格与否划定了一个硬性标准。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所长李复兴介绍,“N1”是取自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准则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氮综合指数(nitrate+nitrite)的英文字母字头“N”。在WHO饮用水准则中规定,综合指数必须小于1才为安全合格的饮用水,而大于1则为不合格的饮用水,“1”是安全水与污染水的分界。另外,N1与其他许多污染指标呈现出相关的关系,N1一旦超标,与其相关的污染指标也会超标。
中国水资源趋紧污染频发,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地下水六成水质较差
据公开报道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水资源所承载的生产生活负担之重居世界前列,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只有约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左右;京津冀地区人均仅有286立方米,远低于国际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
不久前,由国土资源部下属科研机构耗时6年完成的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已无一类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的二类地下水仅占22.2%,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三类地下水则占56.55%以上。
全国其他地区形势也不乐观。《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其中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五大水系水质污染;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约六成水质较差和极差。
再来看湖泊。《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国控重点湖泊中,水质为污染级的占39.3%。31个大型淡水湖泊中,17个为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白洋淀、阳澄湖、鄱阳湖、洞庭湖、镜泊湖赫然在列,滇池水质重度污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员凌波表示,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水污染事件年均发生1700起以上,严重威胁饮水安全,水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虽然现在拥有各类先进的水净化设备,但缺乏统一、理性的数据标准。此次饮用水指数N1发布作为一个硬性指标,合理区分了安全水与污染水,对于“水和疾病”的防范治理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八成疾病与饮水有关,我国两成多人饮用不良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人类疾病80%与水有关。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24%的人饮用不良水质的水,3000万人饮用高硬质水,5000万人饮用高氟化物水。加之地下和自然水质的污染,饮用不良水质的人群每年还呈现上升趋势。
饮用水质量变差直接导致了我国居民疾病的高发。湖南省湘潭市卫生监督所研究人员邢凌在“生活饮用水与疾病”的研究中,将饮水与疾病的关系描述为直接因果关系:当自来水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时,生水经过加热烧开后,亚硝酸盐含量还会因此而增高,若亚硝酸盐在体内积累,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公共饮用水用臭氧消毒而产生的无机消毒副产物溴酸盐更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潜在致癌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有关。饮用水中的污染物可导致的疾病主要有三类:
一是介水传染病,由水中生物活性污染物造成。饮用不洁水或食用被水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甲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