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累了,那就来点小文艺,闹点小情绪。
在路上,在旁观,在远离,在解脱之后,所有一切的伤痕,才会变成美丽的烙印。幸福是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也只有你自己才能评价目前你到底有多幸福。行走为了什么?只有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城市,才能洞悉生命。这两天一直在看的一本书《去最幸福的四国找幸福》,可以让你活得更好。比纳特是一位知名的作家和探险家,为了研究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群,跋山涉水,足迹遍布全球。最后,终于发现了一些简单的可以让人们开启真正幸福之门的秘密。指引你如何改变生活,毫不费力的获得持续的幸福感,它让你思索到底什么才是我们值得追求的人生。
这本书是《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重量级媒体争相报道,美国亚马逊新书销量前三名。艾美奖获得者,美国《国家地理》特派记者丹?比特纳力作。
读一本书,享受文字美;去一个地方,寻找幸福。
丹麦:丹麦人是世界上最信任他人,也是最值得被信任的人群。
新加坡:是一个经过了仔细清洗、精心粉刷过的国家,这里的国民也是一副埋头苦干、力争上游的劲头。
墨西哥:全年阳光充足,享受特殊的“阳光津贴,用最便宜的方式得到了幸福的感觉。
美国的圣路易斯?奥比斯波:一座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散步、骑单车在这个城市处处可见。
一些作家擅长以局外人的立场观察和想像,为我们描绘严肃的现实和优美的理想,以理性之笔指出自由的方向;另一些作家则擅于总结人生,以自己的生命宽度与深度,成为人们赞赏和模仿的榜样。
行走的人,简单来说是孤独的。需要沉淀自己,找到自己,充实自己。每一个个体其实都是孤独的,就像一座孤岛,等待他人来发现。人人都有思想、希望、忧虑,每天都在期待着什么。预期、鼓励、再见。每个元素都能从彼此口里说出来,只要人们感到孤独。
再说说电影。
一向来不喜欢宏大场面的;也不喜欢宣传咄咄逼人的;更不喜欢哗众取宠以至于本末倒置的。究竟是电影本身还是批评家的书本把电影上升到艺术的地位,这个问题就像是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一样很难回答。最后的话语权,不是评论家,他们有可能是雇佣的;不是观众,他们有可能被误导的;不是票房,票房往往是被大鳄操控的。时间,才是硬道理。
在一位做影评的博友推荐下,看了《Please Give》,翻译过来叫《请给予》。这种腔调的片子,我还是蛮讨好的。一方面不用自己竭力去迎合高科技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这样的片子有些小暧昧,小慨叹,小难过,滋味尝起来有点奇怪。
承认,很多时候都有那么一种看人幸灾乐祸的猥琐心理。人在触及自己心底的那点自尊自卑自爱自怜自艾自怨后,就会彰显平时看不到的暗角,甚至是卑劣。
往往这样的情节,自己会透过微尘,脱离屏幕,扮演一个医生的角色,为自己诊断。身体里起伏的思绪像浸泡过的菊花花瓣,渐显分量。离开地面漂浮半空的足尖与破土而出的藤蔓温柔的圈圈相绕,植进血管。
因为我真的相信,心会指引我们去正确的方向。
说说旅行。
说起旅行,可能不自禁就想起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
旅行的意义,到底是自我救赎,还是自我放逐。是去陌生的远方寻找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还是逃离现实的尘嚣让一切归零。是一种对未来的觊望与躁动,还是一种在现实压力下的爆发与抗争。 看过了许多美景,从繁华的世界中心到荒芜的世界尽头。穿越过生死,心神困顿,眼神疲惫,风尘满面,只为一些绝世的光亮,一些心灵纯净的人,一些或许这次不做就无法再完成的事。
看过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在2007年的电影《穿越大吉岭》(The Darjeeling Limited)吗?描绘了旅途中的那份意外之趣。
一场意外,三兄弟搭救了两个落水的孩子,参加了一个极具印度风俗的葬礼,旅途中久寻不遇的煎熬,困顿,无奈,与角力。从未有过的团结,甩掉包袱寻找丢失的母亲,那份亲情那份爱油然而生,找到自己,也找到了爱。
人人都在旅行。生命就是一场旅行。由生到死,由青春到暮年,由此端到彼端。目的地固然很重要,沿途风景更不可或缺。但最令人刻骨铭心的,竟是一次次的意外、偶然、惊讶,甚至是痛苦、绝望、挫败、错误、失去。我们总在寻找,寻找舒解乡愁的方法,寻找旅行的意义,寻找目的地的轮廓。然后,毫无意外的,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找到自己,如果够幸运,会找到人生旅途的伴侣,相携一生。多好。
是的。旅行的意义不在旅行的本身,千山万水,只为了那个转身回程的背影,只为了我们从他乡回到故乡的那一份悸动与收获。宿命逞强到最后,是不是就会迷失于矛盾里。再过坦然的心境也都会慢慢开始不安。现状里我开始贪图虚幻,享受着被短暂而无知的需求所麻醉。所以,需要行走,需要宽慰,需要勒令,更需要勇气。
歌德谈到的不朽当然和灵魂的不朽毫无关系。这是另外一种世俗的不朽,是指死后仍留在后人记忆中的那些人的不朽。任何人都能得到这种伟大程度不等、时间长短不一的不朽,每个人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可以有这个向往。我在童年时代每星期日都到一个摩拉维亚村子去闲逛;据说这个村的村长在他家的客厅里放着一口没有盖盖子的棺材,在他对自己感到特别满意的适当时刻,他便躺进这口棺材,想象着自己的葬礼。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躺在棺材里梦想:就这样,他居住在他的不朽中。这是《不朽》(L'immortalité)的简介,重新看到一半,就被搁置在角落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不朽”,是需要一些代价的,这点毋庸置疑。
转身。回家。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