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莜面 内蒙两千里,探莜面72变

内蒙两千里,探莜面72变

      回到城市一久,尤其怀念那段在内蒙的时光。麦香,经常在回忆中飘荡。

      横穿内蒙东西,跨越内蒙南北,几千公里。收割的季节,草原如同巨大的绿色画板,远远和天际相接。

      那透明的天空,辽阔的草原,还有最朴实的味道。。。

 

 

     和丰饶的草原,无边的羊群一样,莜麦,是内蒙草原生命的一部分。莜麦即燕麦,生长在高寒贫瘠的土壤里,中国大西北主要的农作物,是西北老百姓最喜欢吃的主食之一。

    莜麦收割时节。


       莜麦的产量不高。

    西北人说,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笸箩,煮一锅,吃一顿,剩不多。一坡的燕麦才填满西北的一口锅。

    莜麦不像小麦那么饱满丰盈,麦苗瘦,麦穗小。广种薄收的内蒙,粮食人种天养,重不在丰产,而是那一口纯正的本色本味。



    刚刚从田里收割回来的莜麦,一捆捆绑好后,肩挑手抗的运到村口一处平坦的地方打场。

    莜麦厚厚的摊晒上一地,几个农民甩动着用竹柄和敲杆做成的“连枷”,噼啪噼啪的敲打,让麦粒和麦秸分离。

    清脆的连枷声,伴着粮食成熟的和青草的香气,一起飘荡在村子的上空。连枷是传统的手工脱粒农具,这种传统的打场方法,目前在内蒙还在广泛的使用。

 

    莜麦的最大特色是“三生三熟”,从生莜麦到最后的莜面制品,要经历三次生三次熟的过程。在莜麦作坊的阶段,经历的是它的第一熟。

    太仆寺镇的一个小型莜面作坊,只有一大一小两间瓦房。小房子非常局促,一只水缸,两口大锅。一口锅用来清洗莜麦,一口锅用来炒莜麦。

    这大箩筐里的莜麦,刚刚从大锅里清洗完,正在沥水。只有摊开晾干水分,最后才能进炒锅。



      炒过一道的莜麦,通过一个空中管道,进入旁边另外一个加工车间。上午的阳光,静静的洒在莜麦之上。

      晾晒的过程需要持续一整天。

 

 

    磨粉车间里面刚刚好放下一套磨面机。莜麦放进去之后,先后要经过五道精细程度不同的磨制,将第一道直到第五道所有环节的面粉均匀混合,才是最后的成品。

    之所以要把几道不同粗细的面粉混合起来,是为了最理想的口感。

 


      在内蒙的小乡镇上,很多农民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物物交换方式,用打下来莜麦去作坊换莜面。

      单买的话,两块多钱一斤。但用莜麦来换面粉,就收个加工费,大约是100斤10块钱。

 

   

    呼市到武川,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这里是全国有名的莜面之乡。走到武川的街上,跳进眼睛的没有其他的字,百分之九十的馆子招牌上都写的不是“莜面城”就是“莜面馆”。

    路边一个小粮油店里,成袋的莜面。精、粗莜面,还有荞麦面。武川坡地多,基本上属于靠天吃饭。种植的大都是粗粮产品。雨水好的年景,莜麦亩产可以达到200斤,如果赶上年景不好,也就只有一半收成。

 

 

      在太仆寺旗的一户农家,吃到了这辈子最好吃的一顿莜面。

      老太太用久违见到的搪瓷脸盆活莜面。


 

      装莜面的盘子也是搪瓷的,还有旁边的暖壶,每一样东西看起来都那么亲切。

      老太太在演示,莜面的多种形态。莜面条条,可以直接撮出来。 

 


     把一小团面放在手里,在石板上搓一下,做出来的就是“卷卷”。

     这是一个技术活,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搓出来的卷卷就不饱满光滑。


 

      晾在里屋红木头柜子上的莜面条条。

      知道要来客人,老太太一家早早就准备了许多莜面,这些面条,是用一个小的塑料机器挤出来的。面团放进去,用力挤压之后,面条就从后面的小洞里出来了,比手工搓要快许多。

 


      烧麦秸的大铁锅,直径有一米多。

      放进个小木头架子,支起一层笼屉,咸菜肉末浇头放进去,这是用来下莜面的浇头,也就是臊子。



      旁边厚厚的铺上莜面条条,最后又码上一层土豆片。

      老大爷拉动风箱,灶膛里噼噼啪啪的响着,大铁锅里迅速腾起了热气,火力比煤气灶还要旺。



      十几分钟之后,莜面蒸熟上桌。

      面条盛到碗里,浇上几勺“臊子”,再加上几片蒸的粉糯糯的土豆,拌匀,就是内蒙最家常的莜面吃法。这碗面本身已经连饭带菜,再配上刚做好的韭菜花,从咸菜坛子里捞出几条腌豇豆角,加上2根大葱,这碗莜面丰盛的如同满汉大餐。

    (回忆时,忍不住都要流口水啦,实在是太美味。同行的广东同事,一向口味刁钻,当时都忍不住吃下2大碗)



      莜面饺饺。内蒙人和陕西人有些类似,很喜欢叠音。吃的东西,很多都是2个字的。

      比如,莜面卷卷,莜面条条,莜面饨饨,还有摩擦擦。念出来很可爱。



       巨无霸莜面大饺饺。里面是酸菜猪肉馅的,吃不了两个就立刻觉得好饱。

内蒙莜面 内蒙两千里,探莜面72变

       莜面面皮黝黑,看起来很粗糙。咬起来也很劲道。



      最常见的莜面卷卷。因为卖相比较讨喜,也是一般西北餐厅里最常见的莜面食品。像莜面摩擦擦、莜面拿糕、莜面傀儡,看起来实在太土,甚至很难拍出来效果,大部分餐厅都没有引进。

     卷卷通常都是配蘸料来吃。有的是凉汤,有的是热汤。里面有些蔬菜蒜蓉酱油醋等等,不一而足。



    莜面饨饨。类似春卷的吃法。擀一大张莜面面皮,把胡萝卜丝、白萝卜丝等等菜蔬裹进去,卷成一个长条,然后切成段,上笼蒸熟。上桌仍然要点蘸水来吃,调料和莜面卷卷的类似。

   

     笨笨的,土得掉渣的莜面,带着土地的原始味道,真实亲切,比任何大餐都让人感动。在精细过度的城市里,内蒙草原上的莜麦和莜面,让人无比眷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4451/913610496085.html

更多阅读

怎样制作千里镜 镜玩千里眼

怎样制作千里镜——简介这是一篇介绍怎样制作千里镜的文章怎样制作千里镜——工具/原料放大镜 两片竹筒 一根怎样制作千里镜——方法/步骤怎样制作千里镜 1、找来一根竹子,把它削成二十厘米左右。怎样制作千里镜 2、

转载 评价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意义 千里跃进大别山电视剧

原文地址:评价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意义作者: 紫微大帝跃进大别山是绝妙手笔。牺牲了刘邓的部队和装备,这是事实,给他们造成了一些困难,这是事实。但是这些牺牲是无上价值的,是获得了极大回报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妙手。以刘邓一军在大别山,则牵制

声明:《内蒙莜面 内蒙两千里,探莜面72变》为网友农村小暖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