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简介
廖仲恺于1877年出生在美国的加州一个旅美的华工家庭里,廖仲恺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就在金山病故了,所以廖仲恺就跟着母亲回到了广州。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之后,廖仲恺深觉西方文化的重要,于是潜心学习西学。
廖仲恺照片
廖仲恺的婚姻是在叔父的安排之下结成了,他的妻子是香港的地产商的女儿何香凝。婚后二人和哥哥廖恩寿一家住在广州的廖公馆里,夫妻二人在二楼的阳台为自己搭了一个小窝,也就是在这里,素不相识的夫妻二人开始了相识相爱。后来出洋留学成为风气,所以廖仲恺也希望去日本留学。尽管家里人反对,但是妻子何香凝却非常支持,拿出了自己所有的金银细软陪嫁首饰,为廖仲恺凑钱。1903年,夫妻二人先后去了日本学习。廖仲恺考入了早稻田大学学习,之后又到了中央大学政治经济学学习。也就是这段时间里,他们夫妻二人结识了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后,廖仲恺夫妻二人跟随孙中山回到了祖国继续革命事业。可以说廖仲恺夫妻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廖仲恺是怎么死的
廖仲恺是怎么死的的呢?当时是1925年8月20日上午9点多钟,廖仲恺夫妇坐在一辆朝着在惠州会馆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反向急驶的汽车内。廖仲恺当时是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工人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还兼任着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的职位,而廖仲恺的妻子何香凝也是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他们夫妻而人正准备去中央党部参加中央常务会议。
廖仲恺油画像
他们在途中遇见因为汽车抛锚停在了半路上的的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陈秋霖,于是夫妻二人就邀请陈秋霖坐自己的车一同前往惠州公馆。9点50分,他们一行三人到达了中央党部大门口,廖仲恺、陈秋霖、何香凝及卫士们先后下了车,向大门走去。
这时候何香凝见到一位女人,于是就停下来对那人个说,停二十分钟自己就到妇女部,有事情和她商量,让这她等等自己。这时候走在最前面的廖仲恺已登上了第三个台阶,突然,从中央党部大门前骑楼底下的石柱子后面,冲出来七八个歹徒,他们举枪对着廖仲恺几个人疯狂地开枪射击。廖仲恺身中四枪,倒在台阶上,陈秋霖和另外一个卫兵也相继中弹倒下。落在后面的何香凝大惊,意识事情得严重性,是有人进行了暗杀,于是急忙冲过来俯身保护廖仲恺,就在她低头的一瞬间,几颗子弹擦着她的头顶飞过。卫士们此时已开枪还击,打伤活捉了一个凶手,其他刺客纷纷逃去。
往常,中央党部大门口都有警察站岗,可今天却不见了岗哨,一忽儿,凶手们逃得无影无踪,所以廖仲恺是怎么死的,他是遇到了刺杀而死的。
廖仲恺妻子
廖仲恺妻子是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国民党元老级别的人物,建立民国的功臣何香凝。
廖仲恺
廖仲恺妻子何香凝出生在一个香港的茶叶商的家庭中,生活富裕。母亲希望何香凝能够和其他的大家闺秀一样贤良淑德,就给何香凝缠小脚。何香凝从小就听到女兵的故事,羡慕她们的一双“天足”。所以母亲每次给何香凝缠脚,何香凝就用剪刀把裹脚布给剪断,前几次母亲还都会再给她缠上去,但是何香凝倔强,不肯缠足,只要缠上就剪掉,后来母亲对这件事情也就作罢了。
何香凝日渐长大,家里人也为她的婚事着急,何香凝有一双“大脚”很难嫁出去。而廖仲恺是个乔归子弟,扬言要娶一个没有裹小脚过的女人做老婆。于是何香凝的父亲就托人去和廖仲恺说媒。两个人就在1897年时候结为了夫妻,两个人之前连面都没有见过几次。尽管如此,两个人却在婚姻中逐渐培养出感情来,两人如胶似膝,心心相印,这段感情也被誉为是“天足缘”。
后来廖仲恺希望能够去日本留洋,家人都对此表示反对,而何香凝却非常支持,所以就变卖了自己的嫁妆,还有一些金银细软,资助廖仲恺去日本。1903年,夫妻二人先后抵达日本,何香凝也变成了仅有的几个赴日留学的女青年。也就是在日本学习的这段时间里,夫妻二人结识了孙中山,开始了夫妻二人一生革命之路。
廖仲恺儿子
廖仲恺儿子是谁?廖仲恺和何香凝生育过两个孩子,一个是儿子廖承志,另一个是女儿廖梦醒。廖承志虽然出生在一个国民党元老之家,但是却投靠了共产党,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电影《廖仲恺》中剧照
廖仲恺儿子廖承志出生在日本的东京,因为父母希望他长大之后能够继承革命先辈们的志向,所以就给他取名“承志”。青少年时代,廖承志就跟着父母为革命在日本、广州、上海等地奔走。1924年,廖承志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廖承志就脱离了中国共产党,到日本的中稻田大学学习。1928年,廖承志参加了声讨日本帝国制造的济南惨案活动,被日本当局驱逐出境,同年八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廖承志就开始了在共产党的工作,在这一期间,廖承志多次被囚禁,但是最后都能有惊无险地得救,也算是个福大命大的人。
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他也曾被国民党抓捕入狱,还在狱中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四年之后被中共中央解救出狱。出狱之后的廖承志就到南京协助周恩来工作,担任新华社社长一职,为新华社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还做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位置。
新中国成立之后,廖承志因为自己的海外背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也可以说是殚精竭虑。1983年,廖承志在北京不幸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