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僧与门徒走在雨后的土路上,他的新布鞋上沾了许多泥点儿。一位穿着雨鞋的门徒问他:出来时为什么不换双鞋呢?高僧望望连着村子与外界的泥泞的道路,意味深长地说:“换鞋不如换路呀”。门徒顿觉心头一震。后来,在高僧的带领下,大家一块硬化了路面,从而一劳永逸,不必再受“换鞋”之苦。
是呀,换鞋不如换路。每次换鞋只能解决应急问题,但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如果下雨,出门时忘记换鞋,烦恼还会重复出现。
门徒是把问题看成结果。下雨天路面泥泞是必然的,“换鞋”就能解决问题。结果是,“下雨”就“换鞋”看似问题得到解决,实际上“路”面仍然是,下雨就非常泥泞,每次都要“换鞋”,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高僧用“换路”这一思路解决了根本问题,为了下雨天不在泥泞,用“换路”来解决。虽然在解决问题是会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问题就会得到彻底解决,就不会再受“换鞋”之烦恼。
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往往在解决问题时,习惯用门徒的“换鞋”思维来解决问题。例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往往就是如何才能提高效率找方法,而不是为什么效率不高,查找原因;出现质量问题,往往在质量检查上下功夫,而不是如何避免出现质量问题着手;成本控制问题,往往在成本核算上下功夫,发现超成本现象,事后处罚。而不是严格预算控制,不给你超成本的机会。
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习惯“高僧”的思维模式。“换鞋”只能解决一时,“换路”才能彻底解决。
做正确的事永远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