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试题汇编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3 年广州市初

三、(4 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手自笔录     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辞也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10.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9.【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动词,亲手;名词,手这个器官

B.动词,担心,忧虑;名词,祸患,灾难。

C.跟从,跟随。

D.比得上;你。

【备考建议】理解、记忆常考文言实词,注意课下的注解。

10.【参考答案】(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注意关键词的解释及语句的通顺。援:引、提出。质:询问。

【备考建议】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信”、“达”、“雅”。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留、补、调、删、换。

11.【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乐”,而不是求学之“精”。

【备考建议】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章中找到选项出处,再仔细对比分析。

古诗词鉴赏

 

 

2013年北京市高级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

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

矣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                                 

(2)其两膝相比者        比: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翻译:                                 

14.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

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①       ”的桃核,

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②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

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③       、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

者       ④       。 

 

四、文言文阅读。 

12、答案:(1)高高的  (2)靠近 

13、答案: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14、答案要点:①长不盈寸  ②各具情态  ③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

船舱)  ④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2013年福州市初

(一)阅读《公输》选段,完成7-11题。(16分)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敞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檄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2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2)荆之地方五千里(    )

  (3)公输盘诎(    )    (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为何若人?

  (2)虽杀臣,不能绝也。

10.在劝说楚王过程中,墨子巧妙设喻,将“文轩”“锦绣”“粱肉”比喻楚国  ,将“敝舆”“短褐”“糠糟”比喻宋国  ,通过对比,使楚王醒悟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的行为。(2分)

11.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  ”“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  ”一句可以看出公输盘已经技穷;“  ”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4分)

(一)(16分)

7.(2分)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8.(4分)(1)破       (2)方圆(面积)

(3)通“屈”,理屈     (4)入侵

9.(4分)(1)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10.(2分)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地大物博)   面积狭小、物产贫乏

11.(4分)九设     九距      公输盘诎(公输盘之攻械尽)   吾请无攻宋矣

 

 

2013年河南省初中学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

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

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异  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C.去  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19.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16.C(2分)

17.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翻译出大意,1分;“无论”译对,1分。共2分)

18.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2分)

    19.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多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意思对即可。每对一处1分,共4分)

 

2013年呼和浩特市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7-11题。(12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若/夫/淫雨霏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然/则/何时而/乐耶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大易小,甚善      B.可以一战

C.全石以为底          D.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

10.将文中画线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1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④段是修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7.A(2分)    8.D(2分)    9.D(2分)

    10.(1)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象。(2分)

    (2)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2分)

    11.A(2分)

 

 

2013年江西南昌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 相(  做宰相  )   ② 止(  栖息、停留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

12.请具体分析本文中庄子的语言技巧。(2分)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和比喻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间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讥讽惠子心胸狭窄。

13.结合文意说说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①面对惠子的猜忌,庄子主动与惠子见面,可见他的勇敢与机智。(1分)②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可见他谈泊名利、志向高洁。(1分)

 

 

 

2013年兰州市初中

(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10—12题。(11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11. 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先将原句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再断两处)(3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二)(11分)

10.(3分)C

11.(3分)今/齐地/方千里(书写1分,每正确断一处1分,共3分)

12.(5分)(2分)

   (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2)(3分)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三)阅读《师旷撞晋平公》一文,回答13—15题。(8分)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⑥。”

【注】 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戒。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饮酣    酣:                       (2)释之   释:              

14. 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5. 同为劝谏君王,师旷与邹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8分)

13.(2分)(1)酣:尽兴(畅快)地喝酒。      (2) 释:放。

14.(2分)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或:答“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得1分。)

15.(4分)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自身为例,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2分)师旷先借撞“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直言以出,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劝谏的目的。(2分)(意对即可)

 

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①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方劝必揆②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

(二)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③清慎,既就外傅④,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⑤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⑥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注】①日者:以占侯卜筮为业的人。②揆(kuí):揣度。③操履:操行。④外傅:老师。⑤监酒:监管制酒。⑥恶可:怎么能,如何能。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是者凡更三师(更换)      B. 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亲身)

C. 有余则市笔札录书(购买)    D. 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值得)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B.因请寓宿,手抄归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嗜读书,束于贫            货恶其弃于地也

D. 仕不足以匡君福民          诚宜开张圣呼,以光先帝遗德

21.用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②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22.许衡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9.D      20.BD

21.①②

22.许衡与李德辉两人的家庭都很贫困,但他们都喜欢读书且胸有大志。许衡抄书而读,又善于思考提问,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及第;李德辉抄录书籍,读诵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 ,立志于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

19.D

考点:实词

解析:足够

足  zú

①<名>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而置之其坐。”

②<名>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钩画了了。”

③<名>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之形成矣。”

④<形>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

⑤<形>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兰亭集序》:“快然自~。”

⑥<副>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 《赤壁之战》:“兵精粮多,~以立事。”

⑦<副>值得。《桃花源记》:“不~为外人道也。”

【足下】⒈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⒉脚下;立足的地方

20.BD

A.且第一个  连词并且 况且   第二个 <副>将要;将近。

B.因此

C.第一个“ 因为 ” 第二个介词  “在”

D.“用来”

21.(1)这个孩子聪明非凡,今后一定能大大超过其他人,我不能做他的老师。

(2)(李德辉)于是谢绝与他交好过的少年们的来往,向年长的先生们求学,来完成他的学业。

考点:翻译

解析:注意重点字的翻译,补充缺少的成分。

22.许衡和李德辉两个人的家庭都很贫困,但他们都喜欢读书且胸怀大志。许衡抄书而读,又善于思考提问。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及第;李德辉抄录书籍,读诵,又谢绝与朋友的来往,专心求教,立志于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

考点:文章内容理解

解析:首先可以从文章中筛选出“嗜学如饥渴”“ 人寿几何,恶能无闻?”等得出好学、有志向;然后从两个人具体的事件中概括即可。

 

2013年汕头市

(一)(14分)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C、于时冰皮始解/学而时习之       D、麦田浅鬣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一)14

6. (13分)B

7. (4分)(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8. (4分)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1分)烘托出作者“欲出不得”的压抑烦闷之情;反衬了满井春意盎然的景象。(3分)

9. (3分)C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 :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ùi):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赵且伐燕(     )      (2)以敝大众(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4.为什么苏代能说明惠王中止出兵?(3分)

1    2  (1)将要   (2)使……劳苦(贫困)

2   3    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   2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

       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

4   3   (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

     (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1分)

参考译文:

    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鹜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

 

 

2013山西省中考语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1题。(12分)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1“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7.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10.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                     。    (2分)

11.《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

                                                              

7.(1)pián  (2)sù     (2分)

8. (1)  鞭打(用鞭子打,驱使)   (2)  同“返”(返回)   (2分)

9. (1)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4分)

10.人才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2分)

11. 《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意思接近即可)   (2分)

 

成都市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4-6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4.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景象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骑马

C.随波而逝.    逝:去,往

D.珠翠罗绮溢.目    溢:满,充满

5.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则玉城雪岭迹天而.来    B.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D.  以此夸能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精炼的笔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弄潮健儿的英姿以及人们观潮的盛况。

B.文章第一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对钱塘江潮进行描绘,表现了江潮的雄奇壮观。

C.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岸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直接表现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D.文章用词精当,寥寥数笔便能绘形传神,如“腾身百变”四个字就刻画出弄潮儿上下翻腾、变化多样的骁勇身姿。

 

    参考答案:B  D  C

    解析: “骑”是马的意思,名词,读jì。 “乘”是骑、坐的意思。

    考点: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备考方法:熟悉课内文言文中注释里面的重点实词的意思。①化简为繁,一般文言实词较好记忆,即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差不多,只是将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转变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因此,词义只是扩充。一些偏难的词语,可以从造字方法、简体字的原本意思来记忆。如“拊”,捶打的意思,篆文为一个人用手捶打胸口。②可以根据句子前后意思理解。

 

    5、解析:

    A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B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第一个“为”被;第二个“为”介词,替,给。

    D两个“以”都是凭借的意思。

    考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备考方法:把常考的虚词如“而”、“之”“为”等,进行分类整理,掌握其常考的用法及意义。①依据语法功能析用法,根据用法辨词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是主语,“出”是谓,“之”用在主谓之间,是助词。②采用删换替代看变化,通过比较辨词义 ,如把“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而”去掉,发现它还是原来的意思,按就表明它是连词。③瞻前观后析语境,根据位置辨词意 。如“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在谓语位置,是动词,是凭借的意思。

 

    解析:C答案错在“直接表现了”,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岸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是从间接或是侧面描写出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考点:对文章的理解。需要考生分析文章内容时细心。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82分)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7.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2分)

答:

(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2分)

答:

【答案】

    (1)忽然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和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译出大意1分,落实“略”的意思1分。)

    (2)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译出大意1分,落实“文”的意思1分。)

【解析】

    此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翻译。每年的中考题,第一个阅读题都是文言文阅读,选取的文章多出自八、九年级文言文。除了能够比较准确地译出句子的意思,还应该落实重点实词,近几年考的重点实词有:12年《醉翁亭记》中“开”“归”“暝”“晦”;11年考了《核舟记》中“奇”“可”倚”“历历”;10年《桃花源记》“异”“穷”“妻子”“绝境”。从2010年到今年考查的课内文言文都出自八年级。重点实词考查的范围有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等。所以,关于实词的特殊用法,是我们学习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一)

    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二)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歆为吏,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

    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徵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馀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原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节选自《三国志·华歆传》,有删改)

下列语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王欲舍.所携人    舍:舍弃

本所以疑.    疑:犹豫

芬阴.呼歆    阴:暗中

念.单车远行    念:挂念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文:

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译文:

从这两则选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4分)

答:

 

【参考答案】

   3、D

   4、(1)译文: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落实“纳”“急”各1分,大意通顺1分)

    (2)王芬性情粗疏没有韬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而且会祸及宗族。您千万不要参与!(落实“疏”“武”各1分,大意通顺1分。)

   5、(德行高尚,言行一致。(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见识过人。(阻止陶丘洪帮助王芬废帝之事)

    (名士高风。(巧妙的谢绝部下和百姓送的礼物)

    (任意答到其中两点并结合文段实例即可得4分。)

【解析】

    今年的课外文言文仍然以人物传记为文本,考察人物的品性。与往年不同的是用同一人的两则不同材料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对同一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第3题,对实词考察,较为简单。要求学生积累常用实词的意思,学会知识迁移。第4题,文言翻译,要求掌握基本的文言翻译方法,注意句子中的重点实词和文言句式。第5题,对人物评价,要求准确概括并结合例子解释。

 

哈尔滨市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8~10题(8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忱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薄:    (2)求 :

9.(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0.(2分)“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8.(2分)(1)薄:迫近    (2)求:探求

9.(4分)(1)(2分)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在水中)畅游。[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2)(2分)(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7.[(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10.(2分)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013年河北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14分)

(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0.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线句子所写的景物。(l分)

11.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分值比为(5比9),由原来的五五开增大到五九开,显示出命题者大刀阔斧的魄力。课内文言文没有涉及到字、词、句,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因为课内文言文考查的是机械记忆,是学生“背出来的”。对课外文言文考查的才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本次河北迈的步子很大,命题者的勇气值得称赞。

(二)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1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

    A.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

14.“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3分)

10.(1分)山朗润起来了

11.(4分)描写满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蕴含了作者欣喜愉悦的感情。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2.(2分)B

13.(4分)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4.(3分)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可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湖南省长沙市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明名、取名  )    (2)四时之景不同(  助词;译为“的”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17.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2分)

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黄石市

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记住)                        D.寻病终(寻:不久)

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穷其林                   其人端视容寂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犹鱼之有水也

C.不复出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来源:Zxxk.Com]

10.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来源:学#科#网]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表述题(共10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2分)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分)

                                                                    

8.C (通“讠志”,做标记)

9.A (A.指示代词,那B. 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无实义C.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D.前者副词,竟;后者

连词,于是)

10.B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

11. ⑴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0.5分,共2分)

⑵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焉”, 每点0.5分,共2分)

 

吉林省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朝代)文学家。(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蔚然而深秀者           (2)名之者谁         

12、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分)

                                      

13、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2分)

                                       

                                       

14、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梨酒

仲宾又云:向其家有梨园,其树之大者每株收梨二车。忽一岁盛生,触处皆然,数倍常年,以此不可售,甚至用以饲猪,其贱可知。有所谓山梨者,味极佳,意颇惜之。漫用大瓮储数百枚,以缶盖而泥其口,意欲久藏,旋取食之。久则忘之,及半岁后,因至园中,忽闻酒气熏人。疑守舍者酿熟,因索之,则无有也。因启观所藏梨,则化而为水,清冷可爱;湛然甘美,真佳酝也,饮之辄醉。回回国葡萄酒,止用葡萄酿之,初不杂以他物。始知梨可酿,前所未闻也。

 

                        选自周密《癸辛杂识》

 

[注释]①瓮:陶制的容器。②泥:涂抹。

 

15、“因启观所藏梨”中的“启”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16、仲宾赞美梨酒“真佳酿也”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梨酒酿成,实属偶然。假如再酿梨酒,请你简要介绍酿酒的步骤。(2分)

10、北宋、宋代、宋朝任选其一即可。

 

11、(1)草木茂盛的样子或茂盛的样子。(2)命名或取名。

 

12、围绕“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

 

13、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回答即可。

 

14、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15、开或打开。

 

16、围绕“清澈、甜美、酒力大”或用原文“清冷可爱、湛然甘美、饮之辄醉”回答即可。

 

17、围绕“将山梨装入大瓮,密封瓮口,久藏”回答即可。

 

                                      

江西省2013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9.B(2分)

10.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11.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12.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13.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2013年南京市

 

[古文阅读]

久而俱化

[宋] 洪迈

    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

    予得双雁于衢①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②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其一块③独无俦④。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如是五日,渐复相就。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体有大小,而色泽飞呜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俱化,于是验焉。

    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曰天鹅。

    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⑤上书,以谓圣功远被⑥,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铸金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衢(qú):指衢州。②扰:顺服。③块:孤独。④俦:伴侣。⑤禄东赞:吐蕃酋长。⑥被:遍及。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一块/独无俦  B.两下不相/宾接  C.宛如同巢/而生者  D.今人/呼鹅为舒雁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因念白鹅正同色                   ⑵怡然同群               

⑶雁不白知其为雁                   ⑷遂铸金为鹅以献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12.文中的雁和鹅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9.(2分)D

10.(4分)⑴想到  ⑵安适愉快的样子  ⑶是  ⑷就(每空1分)

11.(2分)(它们)像这样过了五天,渐渐互相接近。(每句1分)

12.(3分)雁和鹅是不同的鸟,但属于同类,因为生活在一起久了,所以能彼此融合。陕西省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选文有改动)

17、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①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     )

②臣得暖衣饱食                 食:吃             (     )

③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     )

④公不说,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2分)

A、夫子之禄寡耶?        辍耕之垄上

B、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无从致书以观

C、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

D、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朝而往,暮而归

19、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20、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17、(4分)⑴√⑵√⑶×⑷√

18、(2分)B

19、(4分)我节制自己吃饭穿衣(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大意1分,关键词“节”“养”“先”翻译正确各得1分)

20、(4分)节俭;以身作则(或:能做表率)(每点1分)

 

 

沈阳市

 

(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遂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过岐亭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见焉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

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

9.(1)遂:于是,就  (2)相与:一同,共同    (3)故:缘故,原因

10.B

11.(1)  (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

12.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3.①苏轼:被贬官; 方山子:“不遇”

②苏轼:寻友、赏景: 方山子:隐居

 

 

东营市

(二)(8分)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元方入门不顾    顾               ②耻己之不如也    耻     

 ③思所以败之      所以             ④乃袖茅栗以往    袖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12.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

13.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10.答案:①回头看;②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③用来……方法(手段等);④用袖子装。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

评分:翻译正确通顺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福建省泉州市初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16分)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①余 闻 之 也 久  ②非 复 吴 下 阿 蒙 

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忽啼求之       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   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      更:           

8.翻译。(5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分)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3分)

                                                                               

5.(2分)余闻之也/久    非复/吴下阿蒙 

6.(3分)B(A项代词/助词,提宾标志   B项代词  C项推托,借口/言语   D项表顺承/表转折)

7.(3分)相当,符合     牵,拉(或 “通‘攀’,牵,引”)    重新

8.(5分)⑴(3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省略句、“就”、“可观”各0.5分) ⑵(2分)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答“我难道……吗”也可)(“岂”、“治”各0.5分)

9.(3分)示例一:吕蒙读书   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   示例二:鲁肃识人  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拟题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   从孙权角度作答最多只得2分)

 

 

湖北省宜昌市

一、仰慕劲松品格之高洁。(20分)

   [甲]                           松风阁记(节选)

刘基

    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①,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嵷②,潇洒而杜疏③。故风之过之,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④,涤昏秽⑤,旷神怡情,恬淡寂寥⑥。宜乎⑦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⑧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枫飒走石潄⑨;稍大,别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⑩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⑾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⑿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⒀,又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⒁,登首阳而以为清⒂也哉?

    [注]①樛(jiū):弯曲向下。②离奇:树根盘曲。巃嵷(lóngzòng):高耸。③扶疏:枝叶繁茂。④黩(dú):忧。⑤昏秽:黑暗的和肮脏的东西。⑥寂寥:寂静。⑦宜乎:怪不得。⑧违:离开。⑨石潄(lài):沙石上的急流。⑩上人:和尚。⑾洋洋:快意的样子。⑿汩(gǔ):乱。⒀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⒁高:品行高尚。⒂清:品行纯洁。

    [资潭链接](1)颖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颖水附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颖水边上去洗耳朵。(2)首阳: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乙]                          南轩松(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①。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洼]①绵幂(mì):延绵覆盖。

    6.解释文中加点宇词的意思。(4分)

    (1)方舟上人为阁其下                     (2)予尝过而止之               

    (3)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                 (4)柯叶自绵幂                 

    7.请用三个“/”给[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其 大 风 至 则 如 扬 波 涛 又 如 振 鼓 隐 隐 有 节 奏。

    8.翻译[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

                                                                                   

    9.[甲]文中的“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一句,使我们联想到一个有类似意思的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2分):                     

10.在[甲]文中,作者通过对松风阁的环境描写,表达了融入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请从[甲]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并不消极避世的两个句子。(2分)

                                                                               

    11.请找出律诗《南轩松》中押韵的字。(2分)                            

    1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乙]诗中“色染秋烟碧”一句的理解。(2分)

                                                                               

    13.[甲][乙]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松,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概括出其不同之处。(2分)

                                                                               

    14.《南轩松》中的诗句“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其内诵与意境与我们学过的杜甫《望岳》诗中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这两句诗。(2分)

                                                                               

6.(4分)(1)建造  (2)曾经  (3)距离  (4)树木的枝干(或树枝)

7.(2分)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错—处扣1分,扣完为止)

8.(2分)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关键字“观”、“适”、“外物”字意及语句通顺流畅各0. 5分)

9.(1分)流连忘返(错—字扣1分)

10.(2分)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11.(1分)幂、夕、碧、尺。

12.(2分)松树茂密翠绿的枝叶,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染绿了似的。其中—个“染”字用得妙,将景物着上了宜人的色彩。

13.(2分)《松风阁记》侧重写松风或松涛的声音;《南轩松)侧重写松树的茂盛或苍翠。

14.(2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错一字扣1分)

 

 

辽宁省锦州市初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2—15题。(12分)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12.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日光下澈: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疾趋:              (4)山行之极观也:

1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凌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4.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分)

(1〉《小石潭记》:             

(2〉《观第五泄记》:           

15.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填入下表。(2分)

选文

表达的感情

《小石潭记》

 

《观第五泄记》

 

12. (4分) (1)澈:同“彻”,穿过,透。(2)犬牙:像犬牙(像狗的牙齿)。

(3)趋:快走。(4)观:景象(景观)。【每小题1分】

13. (4分) (1)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1分),寂静极了,幽深极了。(1分)。(翻译成使动用法亦可。)

(2)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1分),心里很害怕(1分)。【每句2分】

14.(2分)(1)清(2〉伟(奇〉【每小题1分】

15.(2分)

选文表达的感情

《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滴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莆田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5题。(17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            好:          

(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期: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屡: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文中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3分)

 

5.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4分)

2.(4分,每小题1分)

  (1)喜爱(喜欢)                (2)体会(领会)

  (3)期望(希望)                (4)经常(常常)

3.(6分,每小题3分)

  (1)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何许”“不详”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正确1分。)

  (2)不为贫贱而忧愁(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汲汲”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正确1分。)

4.(3分)

读书(好读书)(1分)喝酒(性嗜酒)(1分)写文章(著文章)(1分)

5.(4分)

  示例: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五柳先生虽然生活贫困却淡泊名利,为了保持内心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言之有理即可)

 

 

 

杭州?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时时而间进

5.①比。②间或、偶然。 (说明:本题2分。)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6.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 (说明:本题2分。)

 7.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你更欣赏那一位?说说你的看法。(2分)

7.示例: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这是一种智慧。

我更欣赏齐威王,因为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劝谏。

 (说明:本题2分。)

(二)

陈晓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世以为神(以为:把……当作)

B.及守荆南回(及:和,与)

C.坐客罔不叹服(罔:没有)

D.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务:致力,从事)  

8.B (说明:本题2分。)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岂汝先人志邪?

9.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说明:本题2分。)

10.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2分)

10.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说明:本题2分。)

 

 

山东省临沂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0分)

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⑾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食余甘煮菜

②顾影颓然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1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1.(2分)①吃②回头看

12.(2分)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

13.(3分)(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每以小句1分)

14.(3分)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意思相近即可。若只答出其中的一点得2分)

 

十堰市

(一)阅读《曹刿论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       )   (2)公将鼓之(       )   (3)再而衰(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2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19.(3分)(1)同“遍”,遍及  (2)击鼓  (3)第二次(每小题1分)

20.(3分)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抓住“狱”“虽”“以” 等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即可。)

21.(3分)A

22.(3分)①政治公平,取信于民 ②精于谋略,知己知彼  ③善于观察,把握时机     ④洞察时政,进谏献言(答出以上四点中的三点即可,每点1分;采用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作答亦可。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不得使用文中原句。)

 

 

苏州市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B. 全石以为底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 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

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10题。

    甲乙二人同游太行山。甲曰:“本大行,何得称太行?”乙曰:“本太行,如何称大行?”共决于老者,老者可甲而否乙。甲去,乙询曰:“奈何公亦颠倒若是?”答曰:“人有争气者,不可与辩。今其人妄谓己是,不屑证明是非,有争气矣。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奈何公亦颠倒若是?

  ②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6.D

7.C

8.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9.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10.①为什么您也如此颠倒(是非)?②我不和(他)辩论的原因,是让他终身不知道太行山啊。

 

 

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舟山卷)

(二)愚公移山(节选)(9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6.下列兔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C. 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D. 以君之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7.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8.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2分)

15.(1)水的南岸   (2)削减   (3)交换

16.D

17.(他们)凿石头,挖土块,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18.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三)钱缪(12分)

钱镠,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受之。是年,省茔垄①,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镠下车亟拜②。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汝长成。”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此媪苦留之,遂字焉。为牛酒③大陈,以饮乡人。镠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时将筑宫殿,望气者④言:“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肃⑤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⑥者乎?奈何困吾民为!”遂弗改造。

【注释】①省茔垄:祭扫祖墓。  ②亟拜:急忙下拜。 ③牛酒:即牛和酒,古代用来犒劳、祭祀。  ④望气者:观测云气占卜的人。 ⑤武肃:即钱镠。  ⑥真主:贤明的君主。

19.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有讽镠拒梁命者  (2)延故老    (3)为牛酒大陈   (4)因故府大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此媪苦留之,遂字焉

22.钱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回答。(3分)

19.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

20.(1)劝说 (2)邀请 (3)陈列、摆放  (4)凭借

21.这个老妇人苦苦哀求留下他,于是(他父母)便给小孩儿取字婆留。

22.骁勇善战,天生神异,知恩图报,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体察时务(深谋远虑,主动顺应)

 

 

绍兴市

三.文言文阅读(23分)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两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任用,选拔(或“被任用”、被选拔) 

(2)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 

(3)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脸色(表情、神情、神色)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1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二)乌蜂(11分)

杞离谓熊蛰父曰:“子亦知有乌蜂乎?黄蜂殚其力以为蜜,乌蜂不能为蜜而惟食蜜。故必尽逐其乌蜂,其不去者众哜①而杀之。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②手瘃③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而子独邀④以食,先星而卧,见日而未起,是无益于楚国者也。吾忧子之为乌蜂也。”

熊蛰父曰:“子不观夫人之面乎?目与鼻、口皆日用之急,独眉无所事,若可去也,然人皆有眉而子独无眉,其可观乎?以楚国之大,而不能容一遨④以食之士,吾恐其为无眉之人,以贻观者笑也。”

注解:①哜(jiē)齐鸣声。 ②胝(zhī)老茧 ③瘃(zhú)冻疮。 ④(áo)游玩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黄蜂殚其力以为蜜  (竭尽)  B.其不去者众哜而杀之  (离开)

C.先星而卧  (先前)      D.以贻观者笑也(留给)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句子: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

翻译:如今身居朝廷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手上磨起老茧,脚上生了冻疮,尽力来担任王事的,(他们)都是对楚国有益的人。

20.文章一、二小节体现了熊蛰父的两个形象特征,请各用一成语概括。(4分)

答: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强词夺理(厚颜无耻、恬不知耻、巧舌如簧)

 

注1:杞离、熊蛰父,虚拟人物。

注2:乌蜂,蜂的一类,筑巢于地下或泥墙上,形体近于黄蜂,色黑褐,只吃蜜,不酿蜜。

注3:殚音[dān],竭尽。

注4:墐音[jìn],用泥涂塞。

注5:哜[jiē],a.象声词,形容管弦之声;b.象声词,形容鸟鸣之声。

注6:胝[zhī]手瘃zhú足,手长老茧,脚生冻疮。

 

直译:

杞离对熊蛰父说:“先生可知道有一种乌蜂么?黄色的蜂竭尽其力来酿蜜,乌蜂不能酿蜜,而止是吃蜜,因此要封闭蜂巢的时候,蜂王派遣亲信根据黄蜂酿蜜的多少征收赋税,一定彻底驱除那些乌蜂,那些不离开的,大家叫着去杀死它。现在站在朝堂上的人无论贵贱,没有不胼手胝足地为王做事,都是有益于楚国的人啊。可唯有先生游荡着吃饭,提前于星星出现时睡觉,看见太阳升起却还没起床,这是无益于楚国的人呐。早晚就要考核了,我担忧先生会像乌蜂的遭遇一样啊。”

熊蛰父说:“先生没看到人的脸么?眼睛与鼻子、嘴巴都是每天必须用的,唯独眉毛没事干,好像可以去掉啊。可是人都有眉毛而唯独你你没眉毛。这还能看么?以楚国之大,却不能容纳一个悠游吃闲饭的人,我怕这个国家成了没有眉毛的人,让看到的人嘲笑啊。”楚王听到了,更加善待熊蛰父了。

 

演绎:

这事情要两方面看,两个人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没有眉毛不成,眉毛太多了把眼睛挡住了也不成!政治上要宽容,得容人说话;吏治上要严格,得珍惜民众胼手胝足创造的财富。不能养着一帮白眼狼去鱼肉百姓,还容不得有人仗义执言或维护自己权益。

 

德阳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15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 行拂乱其所为

(3)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 如则无法家拂士

21. 请翻译下面句子。(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2. 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不躬不亲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遮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纯棉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说苑·反制》)

注释:①桂之浆:桂花调制的汤。(2分)

23.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衣练紫之衣  

(2)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

24. 请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

25. 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这个短语是:    

 

(1分)

四、文言文阅读(15分)

20、(4分)(1)这;此

          (2)违背

          (3)奋起,指有所作为

          (4)如果(每小题1分)

 

21、(3分)(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能。(译出“动心忍性”为“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之意,得1分;译出“曾”为“增加”、“增长”之意,得1分;表意正确、语言通顺,得1分)。

22、(3分)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摆事实)(1分);阐释了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或阐释了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2分)

23、(2分)(1)穿(1分);(2)但,却(1分)

24、(2分)你想禁止奢侈,为什么不先从自己开始呢?

25、(1分)上行下效

鄂州市

(二)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11—15题。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2分)

⑴余闻之也久               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即书诗四句               

⑵稍稍宾客其父

⑶无从致书以观             

⑷同舍生皆被绮绣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或以钱币乞之            或遇其叱咄

B.未尝识书具              尝趋百里外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还自扬州                手自笔录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5.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写出三点。(3分)

11. ⑴余闻之也/久   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每句1分,满分2分)

12. ⑴书写    ⑵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⑶得到    ⑷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每个词1分,满分4分)

13. B(2分)     

14. ⑴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⑵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每句1分,有明显错误不给分。满分2分)

15. 提示: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后天教育与成才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皆可。(每点1分,满分3分)

 湖北省荆门市

三、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

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而不妖               水落而石出者

12.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

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10D  11C  12D

 

 

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江汉油田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东方朔救乳母

葛   洪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13.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但屡顾帝(回头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B. 帝虽才雄心忍(容忍) 然胡不已乎(停止)

C. 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D.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窥谷忘反(通“返”)

14.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告之于帝

B. 旁人言之 何陋之有

C. 我当设奇以激之 无从致书以观

D. 乃凄然愍之 乃不知有汉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分)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2分)

16. 内容把握。(4分)

(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2分)

    开端:乳母         发展:乳母         高潮:东方设奇     结局:武帝赦免

(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谋“奇”在何处?(2分)

(二)(12分)

13.B (2分)    14. C(2分)

15.(4分)(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2分)

(2)武帝已经成年了,怎么还会想到你哺乳时的恩情呢?(2分)

16.(4分)(1)犯事    告急(2分)        (2)示例: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失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谋。(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近即可得全分。)

 

 

湖北省咸宁市

四)阅读文言文《隆中对》(节选),完成22~26题。(12分)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2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由是先主遂诣亮(告诉)  B.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C.先主器之(器重,重视)  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2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则名微而众寡         而其主不能守

  B.此用武之国          或置酒而招之

  C.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信义著于四海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2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5、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C.选段层次清晰、结构谨严,围绕“隆中对”的“对”前、“对”中、“对”后依次写来,且详略十分得当。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2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2分)

  ①孙权:       ②益州:     

(四)12分

  22、A(2分。“诣”,拜访)

  23、D(2分。A依次表顺接、反接;B依次为助词、代词;C依次为“于是”、“凭借”)

  24、①将军(指刘备)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他。②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4分。每小题2分。第①题“枉驾”“顾”各0.5分,句意1分;第②题“已”“安”各0.5分,句意1分)

  25、B(2分。先论述“必要性”,再论述“可能性”)

  26、①联(合);②夺(取,占)(2分。每空1分)

 

黄冈市

㈤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5~29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25.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之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终于邦域之内

C.悉以咨之                           徒以有先生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⑶抚百姓(                 )

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

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咸 畏 而 爱 之 刑 政 虽 峻 而 无 怨 者 以 其 用 心 平 而 劝 戒 明 也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⑵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9. [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2分)

                                                                                

                                                 

25. D(2分)

26. ⑴彰显(显示)⑵痛心遗憾⑶安抚,抚慰⑷亲人(亲近的人)(4分)

27.咸畏而爱之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2分)

28.(4分)

⑴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2分)

⑵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2分)

29.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济宁市

   (二)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苏洵传》)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闭户益读书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9.宋濂和苏洵的读书经历有哪些异同?对你有什么启发?(6分)

7.答案:①得到。  ②更加(发奋)。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8.答案:①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②(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后,士大夫争着传阅,一时之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第一问:同—读书都很勤奋刻苦;异—宋濂幼时家境贫寒,苏洵读书很晚。第二问:非勤奋刻苦不能读书;只要学习,就为时未晚。

评分:共6分。第一问4分,异、同各2分;第二问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盐城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0~13照。(15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①白:酒杯。

10.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上下一白           (4)及下船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13.填空和简答。(5分)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2分)

                                         

10.(4分)(1)比高  (2)看到 (3)全,部(4)到,等到    每空1分。

11.(2分)A

12.(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2分,每小句1分)

   (2)潮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2分)

    “焉”1分,解释为“哪里”也算对;语义连贯1分。

13.(5分)(1)厌弃尘俗,向往自然。(2分)

    “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

    (2)示例:湖山夜雪(1分)

    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

    (3)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2分)

    每点l分。甲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

 

荆州市

【甲】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乙】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丙】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列子·说符》)

注:①[中]射中箭靶。②[守而勿失] 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

6.(2分)下面句子中“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  )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C. 然足下卜之鬼乎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7.(2分)指出下面括号中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  )

A.皆次当行(行:行军)  会天大雨(会:恰逢)

B.或以为死(或:有的人)楚人怜之(怜:爱戴) 

C.念鬼(念:念叨)  又间令吴广(间:暗地里)   

D.卒中往往语(往往:经常)  皆指目陈胜(目:看着)   

 8.(2分)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 “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9.(2分)下面对《陈涉世家》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体现了陈胜对形势的准确分析与判断。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写出了陈胜对民心的深刻洞察。

C.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表现了陈胜对天意的准确领悟和把握。

D.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生动表现了陈胜谋略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10.(2分)下面对《列子学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

B.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C.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

D.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11.(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

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知之。

 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13.(8分)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在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流淌着数不清的正能量。“出淤泥而不染,     ①    ”,透出的是品性高洁的正能量;“    ②    ,不汲汲于富贵”,传递的是淡泊名利的正能量;“     ③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看到的是济世情怀; “     ④      ,后天下之乐而乐”,听到的是忧乐心语;“人有悲欢离合,    ⑤   ”,安慰了多少离人!“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鼓励了多少后辈!“长风破浪会有时,     ⑦    ”,是重新扬起的希望;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⑧     ”,是以死明志的决心。让我们诵读经典,滋养人生,传承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6.D    7.B    8.C    9. C    10.A

11.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

12.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吗?

13.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戚戚于贫贱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  ⑤月有阴晴圆缺  ⑥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直挂云帆济沧海  ⑧留取丹心照汗青

 

 

乐山市

二、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马钧二异事

先生为给事中①,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③,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

【注释】①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②器之模:陶器的模型。③翻车:龙骨水车。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二子谓古无指南车         (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B.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        往来无白丁

C.患无水以溉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其功百倍于常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B.先生为给事中                吴广为都尉

C.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      面山而居

D.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          策之不以其道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讲述了马钧的两件奇事:一是相信古有指南车并亲自做成了指南车;另一件是制作出了外形奇特、功能奇多的水车。

B.高秦二人与马钧争论的焦点是古代有无指南车,争论中,高秦二人转移话题,用马钧的名与字来嘲笑他。

C.面对高秦二人的嘲笑,马钧认为说空话无用,不如用实验证明;并用做成指南车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他们。

D.从文中的两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马钧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有创造力的人。

6、C  , 7、B  , 8、A

 

 

丹东市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21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0分)

【甲】⑴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⑵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 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注释】①共:共同(享受)。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杂然而前陈者                    ⑵宴酣之乐   

⑶有风飒然而至者                  ⑷庶人安得共之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玉之言,盖有讽焉。

21.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2分)

(一)文言文(共10分)

19.(1)摆放  (2)尽兴地喝酒  (3)到 (来)  (4)怎么 (每个1分,共4分)  

20.(1)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2分)

(2)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2分)

21.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

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2分)

 

 

宁波市

    (三)(8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所恶有甚于死者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7.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2分)

(三)(8分)

14.(1)以……为亲(赡养)  (2)憎恶(2分,每小题1分)

15. B(2分)

16.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分,“行”与“修”各0.5分)

17.要点: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四)(8分)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8.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2分)

  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1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殊无意味(很,非常)          B.或议就近觅饮者(寻找)

  C.择柳阴下团坐(围坐在一起)    D.各已陶然(熏陶)

20.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2分)   

21.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2分)    

(四)(8分)

18.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2分,对三处2分,两处1分,一处不得分)

19.D(2分)

20.【示例】这是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油菜花一片金黄,蝴蝶蜜蜂到处飞,男男女女穿着漂亮衣服,纷纷出来游玩赏春。面对美好春光,人们深深陶醉。(2分,表达流畅,意思符合即可)

21.热爱自然,喜欢和朋友相处,自由自在,闲适快乐(2分,答出两点即可)

 

 

眉山市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念(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     水尤清冽(凉)

B.凄神(感到心情凄凉)寒骨      乃记之而去(离开)    

C.相与(互相)步于中庭        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      

D.但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盖(盖子)竹柏影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B.如鸣珮环,心乐之      辍耕之垄上

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乃记之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C.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D.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7. B (A中“念”应理解为“考虑、想到”;C中“相与”应理解为“共同、一起”;D中的“盖”应理解为“原来是、大概是”。)

8.A(A的两个“可”都是“大约”之意;B的“之”分别是代词和动词;C的“以”分别是“用”和“因为”;D的“而”分别表示顺接和转折。)

9.D(D项中甲文表达的是乐观豁达,乙文则表达悲凉凄苦的思想感情。)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河间①有游僧②,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③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注释: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1)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

(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24.请你用所学知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明选文中和尚的骗术。(2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23.(1)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铜佛。(2分。重点词语为:者、于佛祷、而、近)(2)(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2分。重点词语为:之、信然、其、乃)。(共4分)

24.示例:磁石即物理学中的磁铁,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屑一类物质,因此,有铁屑的药丸就能跃入佛手,无铁屑的药丸就不能跃入佛手。(2分。符合题意和物理学原理即可。)

(附 译文: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和尚,在集市上卖药。(他)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然后在旁边的盘子里放着药丸,那尊铜佛做出伸手要取东西的样子。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铜佛,如果病可治好的,盘子中的药丸就跳到佛手里;如果病难以治好的,盘子中的药丸就不动。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后来,有人在那个和尚住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在偷偷地研磨铁屑,这才明白和尚盘子里的药丸必定有时候混有铁屑,有时没有混铁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过在外面镀了一层金。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

 

泸州市

9.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题。(11分)

邹忌讽齐五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

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赶得上,比得上。

徐公来,孰视之一              孰:仔细,周详。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二、下列加点词不达意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形貌昳丽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陈寿《隆中对》)

B.皆以美于徐公             不以物喜(范仲淹《岳阳楼记》)

C.王之蔽甚矣                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D.此所误谓战胜于朝廷        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   D  )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分)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分)

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四、文言文阅读(14分)

9.(11分)(1)(3分)及:赶得上,比得上;孰:仔细;刺:指责。

(2)(2分)D

(3)(6分)

①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美”“私”各1分,原因判断句式正确1分)

②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谤讥”“闻”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0.阅读下列文言文,用“/”为画线句子断句,只能断7处。(3分)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之,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0.(3分)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矣,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出,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错1-2扣1分,错3-4处扣2分,错5处及以上不得分)

 

 

武汉市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 ,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詟(zhé):恐惧。

8.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上从之  从: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  轻:轻松

C.何足为异  足: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益:更加

9. 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吾欲之南海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公与之乘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高考文言文试题汇编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此博文包含图片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适逢一位驻边的士兵白天在市场上抢夺妇人的银钗,官吏捉住他,把这件事报告给李及。                                                                                                   

12.填空。(共10分,每空2分)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3)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有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句中的“汗青”指的是“ 史册  ”,该句表现了诗人  为国捐躯的决心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

 

 

资阳市

读下面这则短文回答后边的问题。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上文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期重要的思想家。文中扁鹊,战国时医学家。桓侯,战国时蔡国国君。

B.文中“火齐之所及也”一句中“齐”应该读(jì),现在写作“剂”,这是文言文中的一种通假字现象。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的朗读节奏应这样划分:医之 / 好治 / 不病 / 以为功。

D.“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句中“走”应该是“跑”的意思,这是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现象。

6.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按时间顺序叙述了蔡桓公生病却固执己见,一再拒绝扁鹊的劝告,不及时治疗,最终病情恶化而身亡的故事。

B.本文揭示了有病需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道理;同时告诫人们应正视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

C.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节的发展却起伏有致;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刻画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D.扁鹊医术高明,责任心强。第一次见桓侯,“立有间”,就做出了“君有疾在腠理”的准确诊断,并给予了桓侯不治病情将加重的严重警告。

5.C(3分) 6.D(3分)

(三)鲁人曹沫(9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③,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④不变,辞令如故,⑤。桓公怒,欲倍⑥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 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败北:战败逃跑。北, 打了败仗往回逃。③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④颜色:脸色。⑤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⑥倍:通“背”。背弃、违背。

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   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    )

以勇力事鲁庄公(      ▲   )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   )

22.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3分)

                                    ▲                                          

2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    

(三)(9分)  21.答应    割让或丢失    凭   在(2分,正确一处0.5分。)   22.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3分,言之有理即可。)   23.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4分,每分句1分。其中“夫、以、信、于、天下、与、之”等词语落实不到位酌情扣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5051/997362035859.html

更多阅读

20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4 2016高考文言文汇编

20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4十六、(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57347;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赌饥者与之食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

转载 高考作文: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

原文地址:高考作文: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作者:饶水知音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作文试题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

2012年全国高考状元集锦 2016年全国高考状元

2012年全国高考状元集锦 有关高考的话题,每年都会从6月份热议到9月份,一方面源于学子及家长对大学走向的关心,一方面也源于大家对知识的崇敬。状元、榜眼、探花之间的距离犹如奥运会上的金银铜牌,最闪耀的永远是站在最巅峰的那个人,不但

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5年高考分数线已经发布,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第一时间提供2015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以下是2015年各省年高考录取分数线,陆续公布中,欢迎大家参考。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点击查看201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分数线一览表省份

声明:《高考文言文试题汇编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此博文包含图片》为网友掌声送给社会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