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兴西路 看懂上海:情迷复兴西路

在整理复兴西路的文字时,我发现了这段描述:

“每当行至l'avenue Haig(注:华山路,旧时称“海格路”)与la route Gustave de Boissezon的交叉口,总会暮然恍惚,觉得宛若梦境。

路边高耸的悬铃木,迷人的花园洋房,配合地上斑斑点点的树荫,仿佛漫步法国街头。法租界貌似是上海保留最好的地方,这里柔美、宁静,如同城中小岛。喧嚣的城市快节奏与刺耳的喇叭声在这里被稀释,留上海唯一一片净土。

街上来往的人们,不论是鬼佬还是大妈,大都步伐优雅,没有风一般的速度。据说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之一,是十个人里面有两、三个是鬼佬,按这个说法,这里应该是了吧。

大城市的朋友过来玩,问我有没有私房景点。我说我相信你不会喜欢逛商场,带你去法租界看看吧。有鬼子跟我说,只有那里才是上海。没落的远东第一大城市,总算是保留了一丝纯净。而它,还能支撑多久呢?逝去的文化与荣光,也只能期待奇迹将其慢慢恢复。”

复兴西路是中国上海市徐汇区北部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东起淮海中路接复兴中路,西至华山路。全长1043米,宽18.5米。

复兴西路,原名白赛仲路(Route Gustave de Boissezon),1914年法租界公董局辟筑,现在包括官方和wiki在内的一些文件里显示,这条路是以工部局建筑工程师的名字来命名的。是么?我们等会来挑战一下官方的说法。1943年,汪伪政权接收上海租界,当时曾改名“西大兴路”。1945年,正式改名复兴西路。

“复兴”二字,一听就是抗战胜利后命名的,至于原来的洋文名字,这个“Gustave de Boissezon”到底是谁?我在一些法语文章中找到了这个人的身份,完全颠覆官方的说法。

Gustave de Boissezon,1891-1917,死于凡尔登会战(著名的“绞肉机”之一),默兹河上的绍姆森林一个战壕中。他生前的确在上海生活居住过,在法军中所服役的是著名的“法国第六殖民地步兵团”,军衔是“军士”,并在1916年获得过“法国军功十字章”——这毫无疑问是法国最有名的军功章。

复兴西路上的老房子都是有些来头的,但是,如今差不多都已经改换了门庭。虽然往事如烟,已经消失得难觅寻踪,但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们,依然喜欢面对眼前实实在在的老房子,天马行空构思出自己心头的故事。

复兴西路24号,“麦琪公寓”

因为地处复兴西路的东北角,靠近乌鲁木齐中路,而乌鲁木齐中路旧时的名字又叫“麦琪路”(Route Alfred Magy),所以,这栋房子也有了它的名字,“麦琪公寓”,Magy Apartments,设计师是我们曾在高安路一篇中提到过的“赉安洋行”。

法国人Alexandre Léonard和他的“赉安洋行”,在上海留下了不少著名的建筑,而且,在门厅的地板上,设计师又往往会用马赛克拼出自己名字的缩写:“AL”。

公寓竣工于1936年,楼高10层,为近代塔式高层公寓。因基地在道路转角处,面积又较小,建筑师“因地制宜”地设计成点状,这样既可获得较多的建筑面积,又可点缀城市街景。在近80年的风雨中,公寓大楼保养得很好,被人们称为“上海滩四大老公寓之一”。

过去,复兴西路是法租界西段一条重要的马路,因此,赉安洋行在这条路上,还留下了一处著名的作品,这就是笼罩在复兴西路34弄一片绿荫中的,上海滩又一处“四大老公寓”,“卫乐公寓”,Willow Court。

原名,“卫乐精舍”,是较高级的近代点状塔式高层花园公寓,1934年建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多户型均有两居室共设的凹阳台,底层两户,均有斜侧凸窗日光浴室。整个建筑立面构图,突出中轴线,两边对称、虚实结合,给人以简洁、端庄的效果。

公寓内有一室、两室、三室、四室四种户型,其室内装饰也为装饰艺术风格。公寓的主入口和门厅设于其南侧,北侧则设有电梯。由于基地狭小无回车道,公寓东端的一开间,被设计为穿越式车行道。

说复兴西路的公寓,避不开“玫瑰别墅”。复兴西路44弄2号,在这条幽静、宽阔的弄堂里,坐落着七幢造型典雅、风格迥异的三层楼洋房,合称“玫瑰别墅”。

其实,我们在说番禺路一栋别墅的时候,曾提到过孙科和蓝妮的故事。玫瑰别墅,即是孙科为“二夫人”蓝妮购置的房产。她更喜欢别人称她“孙夫人”,据说,80年代初,蓝妮带着女儿受邀回国,在中南海拜会邓颖超时,对方见面就亲切地称她“孙太太”,这让蓝妮激动万分。

1990年,蓝妮从美国飞回上海定居,住进了她亲自督建的,和孙科曾经的爱巢“玫瑰别墅”。1996年6月,老人在玫瑰别墅里过世,临死前,她的手里还攥着孙科写给她的那张字条,上面写着:“我只有原配夫人陈氏与二夫人蓝氏二位太太,此外决无第三人,特此立证,交蓝巽宜二太太收执。孙科卅五、六、廿五”。

上海复兴西路 看懂上海:情迷复兴西路

蓝妮在兴建“玫瑰别墅”的时候,就在八年抗战之中,当时上海前法租界尚未卷入战火,而又正值全球“Art Deco”风格方兴未艾,玫瑰别墅灵活运用了多款Art Deco结构与线条,让这七座别墅成为一时经典。为何叫“玫瑰公寓”?据说当年建成后,弄堂口的地面上,曾砌有“玫瑰”两个字样。

复兴西路的南侧,大部分是西班牙风格住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62号的“旧修道院公寓”。

这是一幢典型的西班牙建筑,名字叫“修道院公寓”,实际上和教会没什么关系,名字的来源是因为左侧是永福路,旧时叫“古神父路”,“修道院公寓”也就是取了一个“The Cloister”的名字罢了。

公寓建于上世纪30年代,由南北两楼组成,即由一幢二层和一幢三层的建筑组成。二幢建筑之间以连廊连接,这种连廊就是风格的体现,因为西班牙面对地中海,受季风影响多雨,且夏日炎热。每幢每层均由两个居住单元组成,有三室、四室、五室等多种户型。如今,这里是湖南街道办事处。

同样西班牙式风格的建筑,还有147号的公寓。

房子建于1933年,缓坡屋面,出檐很小,外墙米黄色拉毛砂浆,有螺旋柱、半圆券门窗等。该幢建筑外观看似独立的花园住宅,但内部具有明显的公寓建筑特征,平面布局底层一套、二层二套、三层一套,且每一套均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卧室和起居室。

该住宅曾为陈伯藩所有,他曾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驻日本大使馆参事、外交委员会委员长、特命全权公使等。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敌、伪财产”被政府没收。先有上海女实业家董竹君入住,后有著名作家柯灵和夫人陈国容入住。

董竹君过去也不住在这里,只是在1951年,为紧缩家庭开支,才迁至此处。于此同时,她还把自己经营多年的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馆,奉献给上海市人民政府,扩建为后来的“锦江饭店”,作为接待中央首长和国宾之用。1960年底,董竹君由上海迁至北京,但是,考虑到她以后来沪居住方便和身体状况,上海市委决定为她留下147号的房子,并代付房租直至1966年。

过去我们介绍过不少法租界的马路,几乎每条路都有那么一幢和路同名的公寓,复兴西路也不例外,这就是26号的“白赛仲公寓”(Boissezon Apartment)。

公寓朝南偏东,老上海都知道,这才是上海买房子最佳的朝向。公寓中间12层,两翼跌落1层,为11层,因底层室内地面较高,故底层下面还有1层设备层。

门厅采用了双扇玻璃地弹簧门,加上两侧壁面贴装平板玻璃发射镜,因而感觉上依然敞亮。主人和保姆各有其楼梯上下,有明显的阶级性。

复兴西路193号,威尔金逊住宅(Wilkinson's Residence)。这是一栋典型的英国式花园住宅,位于复兴西路、武康路的东南角,建于1930年。

威尔金逊是个英籍会计师,1914年自伦敦来沪,创办了汤笙洋行,又兴建了这座宅院。早在晚清时期,就有不少英美人士在沪设立西方会计师事务所,其服务对象包括洋行、江海关、盐务、铁路、邮政及私营工商业。

建筑一眼看上去,就是一栋英国乡村别墅,有较大的双坡屋顶,红砖砌筑烟囱,北立面有红色半露木构架,南立面浅黄色拉毛墙面。起居室呈现多边形突出墙面,红砖砌筑,上为阳台,一层有圆拱券窗洞和楣窗。

复兴西路299号,这里曾是一位丝绸商人的住宅,建造于1932年;近年来,一位颇具商业头脑的人,收购了这临近的三栋洋房,于是就有了现在时尚、典雅、小资的“新复兴西里”,这里集商铺、画廊、设计室、咖啡屋、瑜伽会所等于一体。

如今,复兴西里已经没有刚开张时的喧嚣,随着这些年来的沉淀,已不在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推广,自有客人上门,好多商铺更是门上贴着“有事请按门铃”,颇有一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姿态。

复兴西路沿途还有一些房子,虽然并不知道它们的历史,相信它们的前世今生也一样很精彩,就好像“新复兴西里”,有的不只是历史,时尚气息和小资情调在这里并存,而且味道刚刚好,没有那种过了的腻味,稍微的一点商业气息(破墙开店之类的),也没有破坏整条马路的宁静和安逸,一切都很自然。

即便是纸面上“漫步”复兴西路,也会让我想起欧大卫在写上海百货公司的时候,曾这样说上海:“大城市应该永远有一颗世界大同的心,上海也不例外。”

怎么讲?

你在当年的上海马路上,既能看到人力独轮车,也能看到最新的顶尖轿车;既能看到粗布衣衫,也能看到潮流时尚;既有粗鄙的,也有“elegant and courtsey”的——今天的上海,其实亦然,也是因为有很多上海人,坚守着这颗“见贤思齐”的世界大同之心。

“看懂上海”开通了线上微社区“旁友帮帮忙”,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浏览,并留下您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您也可以留下您对上海感兴趣的问题,如果您是老克勒,那请一定不要“吝啬”,让我们一起把上海的人文面传承下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5151/599215638650.html

更多阅读

建国西路394号建国公寓 建国西路285号

建国西路394号,建国公寓(法国太子公寓、道斐南公寓Dauphine Apartments),建于1935年、上海优秀近代建筑(市级建筑保护单位)。高层公寓住宅,有赉安洋行设计,层层出挑的水平阳台板成为建筑形体的主要特征。建筑简洁无装饰墙面,对雨水平线条的

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复兴之路观后感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

昨天,单位老干部处组织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尽管我们这一代对此段历史几乎耳熟能详,但我还是随着讲解员认真看了一遍。记得曾买票去国家大剧院看过演出“复兴之路”,当时除了感官震撼和重温历史的感慨外,略有不满足。既然是复

观《复兴之路》有感 参观复兴之路有感

中共十七大前夕,央视推出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包括“千年局变”、“峥嵘岁月”、“ 中国新生”、“ 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6集,影像资料丰富,解说词准确感人,生动再现了16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声明:《上海复兴西路 看懂上海:情迷复兴西路》为网友我希望你能快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