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为西路军题词
在中国的西北版图上有一条狭长的走廊,它南倚祁连山,北临戈壁沙漠,这就是位于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1936年冬到1937年春,占中国工农红军五分之二强的一支精锐部队,就在这条走廊中间穿行,它就是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西路军。在短短五个月内,这支21800人的部队,在经历了大大小小80多次战斗之后,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400余人最后到达了新疆。
西路军河西走廊作战线路示意图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三十军、九军、五军等两万一千八百余人奉中央军委命令西渡黄河,执行宁夏作战计划。由于形式的变化,宁夏作战计划中止。
西路军编制序列表
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向河西走廊进军。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命令,先后转战古浪、永昌、山丹、甘州、临泽、肃南、高台、安西等地,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连续奋战半年之久,歼灭二万五千余人,对配合河东红军战略行动,推动西安事件和平解决起了重要作用。
原红四方面军女兵,年轻的她们乐观的憧憬着未来
在1936年10月西渡黄河后的150天里,这支军队全军覆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千里祁连山、古老悠远的河西走廊留下了一段令人扼腕,让人叹息的悲壮故事。
线路介绍:
武威——张掖(临泽、高台、倪家营子、梨园口)——肃南(石窝)——安西——星星峡
【武威】
古浪县横梁山战役遗址
古浪红西路军纪念馆
1936年11月6 日,河西红军总指挥部根据中革军委指示,制定了《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计划首先消灭平番(今永登)、大靖间的马步芳野外部队,进取古浪、凉州,发展创建甘北根据地,配合主力行动,打通国际路线,取得军事援助。
抢占古浪城
1936年11月18日晨,敌倾巢出动,在飞机和大炮掩护下,从古龙山、西山岙、北关三面围攻。红军依托残破城墙与敌殊死血战,终因寡不敌众,遭敌穿插分割、辗转奔袭,伤亡严重。坚守在古龙山、西升岙制高点的红军指战员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争夺古浪城
敌占领城外制高点后,集中进攻县城。除以主力正面强攻外,敌骑从红5军27师背后穿插至水关门冲入城内,与红军展开拉锯式巷战。残酷的巷战中,红军的一些机关人员和伤病员猝不急防,惨死在敌人的马刀下。危急之时,27师迂回敌后,从北关、水关门冲杀进来,策应与敌拼杀血战的军交通队,敌方退出城外。
沿途救助失散者
18日晚,在30军88师268团的接应下,红9军连夜突围,经长流渠、穿定宁、过泗水堡,向凉州方向进发。至此,西路军全部撤离古浪县城。
血溅古浪城
古浪城争夺战,红9军与敌血战3昼夜,毙敌官兵2000余人。军参谋长陈伯稚,25师师长王海清、政委盛修铎,27师政委李德明,原教导师政委易汉文,骑兵团团长黄高宏等同志均在古浪城战斗中光荣牺牲。古浪和干柴洼、横梁山诸战,9军伤亡2400余人,部队元气大伤,史有“古浪三战,九军折半”之说。
烈士陵园
古浪县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俗称“万人坑”,位于古浪县城西南角,占地面积50000多平方米,时为1936年红军西路军九军古浪战役战场遗址。1936年,古浪战役结束后,当地群众自发将西路军烈士遗体集中掩埋并堆起坟墓。
烈士墓
陵园标志性建筑——纪念碑和公墓就建在当年掩埋西路军烈士的箭沟壕“万人坑”旧址上。分三个大台阶,每个大台阶分出许多小台阶,碑后的红军墓,更突出了纪念碑的庄严。纪念碑后面有一个大大的深坑,据说这就是万人坑,马匪杀人手段让人心惊,活人被埋在万人坑里,一层土,一层人……
当年古浪一战,红西路军便由进攻转为防御,在古浪的三次战役中红西路军元气大伤,从此红西路军的悲剧便拉开了帷幕,最后在梨园口血战、兵败祁连……
地址:
古浪县城西南角
交通:
兰州——古浪,可从汽车东站乘车,每半小时发一趟车,票价28元,里程218公里,耗时约3个小时左右。
【张掖】
1、高台西路军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入口
高台,甘肃张掖的红色明珠,红西路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在这里,历史见证了惊心动魄的高台战役,埋藏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第五军军长董振堂等3800多名革命烈士的英魂。在这里,红西路军第五军的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矗立起了革命英雄主义丰碑,铸造了不朽的红西路军精神。
阵亡烈士墓
高台烈士陵园是1957年为纪念在高台英勇牺牲的红西路军第五军而建造的,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红西路军的国家级烈士陵园。
西路军纪念馆内雕塑
陵园占地面积98亩,包括纪念堂、陈列室、烈士公墓、血战高台群雕等部分,藏有各种珍贵历史图片资料、文物、书画作品和武器实物上千件。
三十年代的高台县城墙,城楼高大坚固
1937年1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在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的率领下,一举攻克了高台,俘高台县长以下1400余人,建立了高台人民政府,组织起了有一个团兵力的抗日义勇军,接收改编人员近千名;西路军总部及九军则到达了临泽、沙河一线,红三十军到了倪家营子。
高台战役开战时的两军态势
敌军军长马步芳、副军长马步青集中9万兵力围攻西路军,以4个骑兵旅,1个骑兵团,1个手枪团,1个炮兵团及民团,一共有20000万余人集中围攻高台。红五军从元月12日一直打到元月20日,终于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高台失守。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及30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高台战役后的马军士兵和红军士兵尸首
当日,因力量悬殊,红九军本准备从事先挖好的地道撤退,但因副总司令彭德怀坚持,只好死守高台。下午2点,敌军还有7、8万人,红五军只剩下军长和四个警卫员,军长只好命令跳下城楼,两名警卫员不幸摔死,其他两名被敌人杀害,摔断了腿的董军长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壮烈牺牲。
地址:
张掖市高台县
交通:
从兰州到张掖,坐汽车或火车都非常方便,下车后可打车或包车前往陵园。
兰州到张掖的火车从凌晨3点到晚上10点都有车,硬座76元,硬卧143元,大约8小时左右。汽车一小时一趟,大约也需要8小时左右。
2、临泽县倪家营战斗遗址
临泽烈士陵园内模拟汪家墩碉堡
西路军烈士陵园坐落在临泽县东郊大少河南岸,总占地面积600亩。园内绿数成荫,花香弥漫,主要建筑物有纪念碑,烈士陵墓、将军亭、博物馆、双拥馆、烈士纪念馆等。
园名由李先念题写。其中最主要的建筑烈士纪念碑,正面是徐向前元帅书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题字。
纪念碑
碑背面的碑文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部及所属五军、九军、三十军万余人进入临泽县境内遭国民党马步芳部队围截,在蓼泉、倪家营、西柳沟、梨园口等地浴血奋战七十余天,数千烈士壮烈牺牲。为缅怀英烈、慰籍忠魂,激励在世、启迪后代,特树此碑。”
临泽红军井
烈士纪念馆内陈烈西路军在临泽的战斗史迹简介及烈士的遗物——枪管、大刀、马尾手榴弹、子弹、饭桶、饭罐、照片,一幅幅大型画面,一张张史迹文字,展现出西路军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壮战斗场面和历程。
仅存西路军曾战斗过的土围碉堡——汪家墩碉堡
高台失守后,西路军撤出临泽及其附近部队,全部退到公路南边倪家营子一带防守。倪家营子是由40多个庄或墩组成,土墙最后可达一米多,1937年2月2日,马元海调动全部兵力出公路南下,以三个方向对倪家营子地区展开攻击。然而,在这种屯屋相互倚对的地带,骑兵发挥不了作用,回禀只能下马以步战形式强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西路军阵亡将士
战斗持续到当月下旬,红军子弹储存量越来越少,马军攻势却不见减弱,战斗形式类似肉搏,3月初,西路军败局已定,残部从倪家营子突围,冲向梨园堡,最后仅剩3千余人从梨园口上了祁连山。
红军通过这条路走向祁连山
临泽县政府1992年在西路军梨园口展成遗址建立纪念碑。
地址:
临泽县东郊大少河南岸
交通:
从张掖市汽车站坐车,票价4.5元,约半小时可到临泽县。
【肃南】
“石窝山会议”遗址
肃南红西路军纪念碑
苍茫起伏的祁连山深处,有一处地势地形十分险恶偏僻的地方。可是,它的名字却同倪家营,梨园口,高台等一起被记载在中国革命史的长卷之中。它叫红石窝山,距最近的乡政府红石窝村有20多公里。不过,早先流传下来的山村名中,没有“红”字,那是解放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红军而加上去的。
裕固族人民说:是将士的鲜血染出了丹霞地貌
红石窝山,名符其实是一个雪大坂和层峦叠嶂包围着的石山窝窝,道是石羊攀援的山道,山是野狼出没的野山,东临深谷,北靠悬崖,南山崖下是水势滔滔的黑河,西面一片雪大坂。这里属雪线以上,终年有雪,气候十分恶劣。当年红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开阔地带与敌拼杀3个多月后,自身受挫严重,经梨园口突围撤入了祁连山区。敌骑疯狂追杀,我军节节抵抗,战斗相当残酷激烈。西路进总供给部长郑义斋,红九军政委陈海松,军政治部宣传部长黄思彦,25师政委杨朝礼,73团团长孙汉言等壮烈牺牲,担任阻击任务的九军损失惨重。著名的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全团指战员在此壮烈牺牲。敌人仍像一片乌云涌进山口追击剩余人数不多的西路军,又经几场恶战后,剩余的3000余人被敌逼退到了石窝山。
肃南红西路军纪念塔
1937年3月17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石窝山会议”就在这里召开。战时会议十分简短,作出的决议却是历史性的。会议决定:以军政委员会的名义最后一次向陕北地区的党中央报告西路军已被迫放弃河西走廊而退入祁连山区。同时,会议决定,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要领导人离队东返向党中央汇报情况,陈昌浩,徐向前含泪告别了战友,向东潜行而去。剩余部队分左,中,右三个支队分散行动,右支队在王树声,朱良才带领下在右翼大山中游击,伺机东返。张云等人带领中支队约1000余人就地游击。左支队1000余人在李先念,李卓然,李特等人带领下沿祁连山向西运动。
红西路军纪念塔
右支队和中支队在敌人的反复“清剿”中,损失惨重,大量人员牺牲或因伤因病被俘,少数干部历尽艰辛走回陕北。左支队以惊人的毅力和钢铁般的信念,在祁连山中艰苦跋涉43天,尽历了罕见的人间苦难,高举弹痕累累的战旗走出了祁连山,取道安西,最后抵达新疆,回到党的怀抱,为我党我军保存了一批宝贵的精英骨干。也有一些党史、军史上把这段历史写作:石窝山分兵。
纪念碑耸立云霄
早在解放初期,红石窝的牧民们游牧到石窝山一带时,常常可以看到红军作战时遗落的残枪断刀,皮带,磁碗,弹壳及遗骨等。牧人们小心翼翼地用山石垒起“冥屋”,将不幸战死者的遗物捡拾起来归放其中,将随身携带的酒菜祭放在前,真诚地祭奠一番。1986年5月,肃南县人民政府决定在红石窝山和县城隆昌河畔分别为红西路军修建纪念设施。1986年8月1日,在中国西部海拔4020米的红石窝山上落成了一座革命历史纪念丰碑——红西路军石窝会址纪念碑。纪念碑是当地百姓用牦牛拖水泥,砖石自建,海拔3700米,只能步行,上下要4到5小时。
海拔最高的纪念碑
据悉,在中国版图中,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英勇业绩的纪念性设施已有若干座,单就所处海拔高度而言,红石窝山上的“红石窝会议纪念碑”头顶苍穹,屹立雪域,属最高的一座红军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屹立在那段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原汁原味地真实纪录了一页历史,成为了中国革命史册的组成页章。随着岁月的流逝,时空的转换,其深远影响和存在价值难以估量。
地址:祁连山腹地红石窝村
【安西】
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
西路军最后一战
在中国图上,甘肃省呈一“哑铃”状,东西长达2000余公里。“哑铃”上端的一个县,叫安西县,是河西走廊最西端的一个农业县,紧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门户哈密。
西路军最后一站纪念塔
1988年8月18日,安西县城矗立了一座纪述红西路军悲壮征程,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的巨大建筑。这是安西人民为了纪念这场悲壮征程中发生的最后一场战斗和那些在西征即将结束,勇士即将走出困境前夕而不幸牺牲了的先烈而修筑的。同时也为了使这悲痛的记忆永远成为“最后”,他们为这座嘱目的建筑定名为: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
西路军用过的手雷
碑——“悲”,指的是西路军历经千折百回,千辛万苦,突围走出祁连山,即将脱险进入新疆时,在安西又与强敌遭遇,100多名指战员于黎明到来之前在这里为民族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值得后人永远怀念和悼念。因而在该塔面向祁连山的一面采用了碑的形式,15米高的汉白玉大理石碑上刻有李先念主席的亲笔题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原西路军妇女独立团团长王泉媛
塔——“欢”,寓意西路军经过无数艰难困苦,几经浴血奋战,坚持高举红旗,终于冲破敌人围追堵截,按照党中央指示到达新疆,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批精英,应该欢庆。
巷战中牺牲的红军战士
“石窝分兵”后,李先念、李卓然等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1000余人进入祁连山腹地,一边向西游击前进,一边紧急与党中央联系。3月23日,左支队的电台终于与陕北党中央取得联系。中央指示:西路军要保存力量,团结一致向新疆前进。接到中央的指示后,左支队整队向西疾进,历尽人间罕见的各种困苦,艰苦行军40多天。经过长干河,大岔垭,东岔大坂,野牛沟,乌兰大坂,黑刺沟,考克赛,野马河等险山恶水,于4月16日,在肃北县蒙古族牧民的带领下,从一个叫龚岔山口的地方走出了祁连山。这时清点人数为800余人。
新疆哈密星星峡
前方就是安西县城,西路军为了取得给养和休整,在敌情不尚明确的情况下不幸攻城失利,遭到敌军反击。红军迅速后撤时,被敌分别包围于王家围子,白墩子等地。指战员含泪砸毁最后一部电台,奋起击退敌人的冲锋后,节节抵抗,且战且走。经过几番血战,三十军88师参谋长刘雄武,总部译电组长陈茂生,263团政委钟彬,267团政委陈智才等100余名指战员牺牲,200余人被敌截俘。九死一生的剩余指战员又退到一个叫红柳园的地方,击退追敌后,摆脱敌人,分散进入甘、新交接处的茫茫大戈壁滩和沙丘地带,又经过两天两夜的跋涉,走进了新疆的星星峡,受到友军的接待。
西路军战士在新疆
至此,这支英雄的红军队伍,历经上百场血战和千辛万苦,成建制的到达目的地的只剩下400百余人。安西县红柳园之战,红西路军以不屈的枪声,最后结束了这场悲壮的西征。
西路军回延安后的合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红色圣地将永远激发着我们的爱国热情和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