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装革履 (xī zhuāng gé lǚ)
解释: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
出处:孙犁《澹定集<善暗室纪年>摘抄》:“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
示例:西装革履、华裙艳服,只有在演出的时候演员的身上才出现。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1 西装的简介
西装又称“西服”、“洋装”。西装是一种“舶来文化”,在中国,人们多把有翻领和驳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这显然是中国人民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
1.1 西装定义
西装广义指西式服装,是相对于“中式服装”而言的欧系服装。狭义指西式上装或西式套装。
1.2 西装的用途
西装通常是公司企业从业人员、政府机关从业人员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男士着装的一个首选。
1.3 西装的魅力
西装之所以长盛不衰,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流的西装文化常常被人们打上“有文化、有教养、有绅士风度、有权威感”等标签。
西装一直是男性服装王国的宠物,“西装革履”常用来形容文质彬彬的绅士俊男。西装的主要特点是外观挺括、线条流畅、穿着舒适。若配上领带或领结后,则更显得高雅典朴。
另外,在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西装作为一种衣着款式也进入到女性服装的行列,体现女性和男士一样的独立、自信,也有人称西装为女人的千变外套。
1.4 西装国标
男西服:GB/T 2664-2009,女西服:GB/T 2665-2009,男、女西裤:GB/T 2666-2009.
2 历史发展起源
2.1 结构起源
西装的结构源于北欧南下的日尔曼民族服装。
据说当时是西欧渔民穿的,他们终年与海洋为伴,在海里谋生、着装散领、少扣、捕起鱼来才会方便。它以人体活动和体形等特点的结构分离组合为原则,形成了以打褶(省)、分片、分体的服装缝制方法,并以此确立了日后流行的服装结构模式。也有资料认为,西装源自英国王室的传统服装。它是以男士穿同一面料成套搭配的三件套装,由上衣、背心和裤子组成。在造型上延续了男士礼服的基本形式,属于日常服中的正统装束,使用场合甚为广泛,并从欧洲影响到国际社会,成为世界指导性服装,即国际服。
2.2 现代西服
现代的西服形成于19世纪中叶,但从其构成特点和穿着习惯上看,至少可到追溯17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十七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长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尔”和比其略短的“贝斯特”,以及紧身和体的半截裤“克尤罗特”一起登上历史舞台,构成现代三件套西服的组成形式和许多穿着习惯。究斯特科尔前门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围线上下的几粒,这就是现代的单排扣西装一般不扣扣子不为失礼,两粒扣子只扣上面一粒的穿着习惯的由来。
2.3 西装传说
风行世界的西服,据说是法国一个叫菲利普的贵族从渔民和马车夫那里学来的。
有一年秋天,天高气爽,碧蓝的天空中飘荡着几朵白云,满山的红叶像红地毯那样与湛蓝的天空比美相映。这天,年轻的子爵菲利普和好友们结伴而行,踏上了秋游的路途。他们从巴黎出发,沿塞纳河逆流而上,再在卢瓦尔河里顺流而下,品尝了南特葡萄酒后来到了奎纳绎尔。想不到的是,这里竟成为西服的发祥地了。
奎纳泽尔是座海滨城市,这里居住着大批出海捕鱼的渔民。由于风光秀丽,这里还吸引了大批王公贵族前来度假,旅游业特别兴旺。来这里的人最醉心的一项娱乐是随渔民出海钓鱼。菲利普一行也乐于此道,来奎纳泽尔不久,他们便请渔夫驾船出港,到海上钓鱼取乐去了。鱼一旦上钓,要将钓竿往后一拉,这里的鱼都挺大,菲利普感到自己穿紧领多扣子的贵族服装很不方便,有时拉力过猛,甚至把扣子也挣脱了。可他看到渔民却行动自如,于是,他仔细观察渔民穿的衣服,发现他们的衣服是敞领、少扣子的。这种样式的衣服,在进行海上捕鱼作业时十分便利。就是说,敞领对用力的人是十分舒服的,也便于大口地喘气;扣子少更便于用力,在劳动强度大的作业中,可以不扣,即使扣了也很容易解开。
菲利普虽然是个花花公子,但对于穿着打扮,倒有些才能。他从渔夫衣服那里得到了启发,回到巴黎后,马上找来一班裁缝共同研究,力图设计出一种既方便生活而又美观的服装来。不久,一种时新的服装问世了。它与渔夫的服装相似,敞领,少扣,但又比渔夫的衣服挺括,既便于用力的,又能保持传统服装的庄重。新服装很快传遍了巴黎和整个法国,以后又流行到整个西方世界。它的样式与现代的西装基本上相似。
避免廉价感首要:面料,西装优质的纯毛面料能够有效和明显的减低廉价感,如果是化纤,或者是75%羊毛一类,就很容易显得廉价。衬衫,请一定要买 100元以上的纯棉衬衫,哪怕网购,好歹能保证其面料支数不会太低。——我以前说过,人的眼睛会先于你对面料的认知做出判断,一般人一眼看过去就能清晰地分清面料的成份,比如,保除推销www.(aIhUaU.com员的西装和银行职工的西装,就很容易判断谁好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