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窑瓷为中国瓷器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宫廷御窑,其釉色平淡含蓄,素雅之中表现着内心的意蕴,有似玉,非玉,胜似玉之说。备受后世藏家青睐。
在鉴定学里有三种方法:科学法、经验法、对比法。
南宋官窑讲的是紫口铁足,金线冰裂纹之说。何为紫口:官窑胎质坚硬,瓷器口沿尖窄,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形成略微凸出之环形带,粉青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紫口”,翠绿口沿处胎骨略显澄黄色。此为宋官窑瓷器一绝。
底足对比法:
南宋官窑足沿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乌黑色,铁黑色,澄泥色都有,详见以下图片,修内司官窑早期花钵,晚期花口洗和花口碗的底足都没有上一层青釉护胎汁。露足部位泛出铁红色。郊坛下官窑,用的是一种石灰碱釉,它的特点是高温下粘度大,不易流动,早期厚釉易粘接支烧工具,造成废品,详见早期翠绿樽式炉(早期常用环列六齿支钉烧制,三足上都有烧焦痕)。到晚期变满釉支钉装烧为刮釉垫饼装烧、由于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沿釉薄处露胎处显“灰紫色”,“橙黄色”,而圈足底端刮釉胎处呈“黑褐色”、“乌泥色”、“澄泥色”,形成“紫口铁足”的特征。花口洗,葵花洗圈足都有一层很薄的青釉护胎汁,即是同样的配方,色釉的厚薄。窑位的放置,温度的高低稍有差别,烧成的底足便有天壤之别。资深藏家说得对:瓷器底足的信号很多。鉴定一件瓷器的新、旧、作假、多看底足。
南宋官窑瓷胎体特征
一、
南宋官窑瓷胎比北宋官窑瓷胎薄,质地细腻。胎骨中自含铁分较多,故颜色为黑色或者灰黑色,一般称为黑胎,地部有支钉痕,有的器物有两层支钉。
二、
南宋官窑瓷早期器物釉层不厚,釉面滋润,有玉质感。釉色有粉青、青灰和近似蜜蜡黄等色。其中已粉青釉为主,通体施釉,器形美观。晚期施釉较厚,在器物断面上,可看出多次上釉的痕迹,有的釉层厚于瓷胎骨。釉色沉静滋润,比早期产品更具玉质感。釉面有疏密而不等的纹片。琢器棱角处油层薄而露褐色或灰色胎骨,口沿为赭色,或赭黑色边,是为紫口。足底露胎处涂赭色,紫黑色或赭黑色护胎汁,有的器物釉面有缩釉点,釉色莹澈以天青为正色,其余还有粉青、月白等釉色。并有深浅之分。釉面呈蟹爪纹开片,并有紫口铁足特征。
三、
南宋官窑花纹装饰同汝窑、北宋官窑一样,器物大都素面无纹,少数器物上偶尔可见到模压花纹、雕花花纹和玄纹装饰。
四、
南宋官窑器物造型品种主要有壶、瓶、尊、觚、炉、盘、碗、洗、碟、花插以及文物等器具。一般以小件器物为主,器物多削足,整齐如‘U’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