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传媒文化对新疆多民族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

新疆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传媒文化对新疆多民族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
摘 要: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重较大,通过建设多民族高校传媒文化,一方面可以沟通社会意志和国家意志,另一方面可以为新疆多民族高校树立统一的行为规范,创造一致的文化氛围,推动新疆多民族高校文化的融合与和谐发展。本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动态调查分析》(050312B03)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大学传媒文化;新疆多民族高校;校园文化
大众传媒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影响着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尤其是互联网的影响巨大,网络以其丰富的知识资源、迅捷的传播方式和即时参与性等,为大学生提供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吸引、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另一方面,网络作为当代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传播空间,也成为各种思想、各种文化、各种价值观激烈争夺的一块重要阵地。大学生作为接触网络相对广泛的一个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正处于心理生理发育时期,同时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如果不加以引导,势必受到网络上传播的错误思想和观念的不良影响,成为思想演变的牺牲品。因而,必须重视大学传媒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一、大学传媒对新疆多民族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作用
关于媒介手段或技术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考察。在这个领域,较有影响的是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他提出了“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著名观点,精确地概括了技术性媒介的根本特性。他认为,“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另外他还指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电子技术已经很快接近人们的最后阶段即意识模拟阶段。我们不得不承认,麦克卢汉已经意识到了大众传媒对人类文化、人类文明具有强大的继承推动作用,他的大胆预测对今天的互联网传媒发展与壮大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传媒可以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先进的校园文化;可以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可以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信息沟通。大学传媒传播内容主要是以校内事件为主即为“小众传媒”。某种程度上,大学传媒超越了大众传媒的某些特质,而这些特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跨越民族隔阂、跨越语言障碍而凝聚和培育大学文化的作用。因此,大学传媒的特殊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效地解决新疆多民族高校因语言障碍、文化背景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文化隔离,从而推动新疆多民族高校大学文化的融合。
(一)创造统一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传媒区别于大众传媒,其传播内容和受众群体(大学生)较为亲近,在传播形式上和传播手段上与大学生特点更加贴合,也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与兴趣。大学传媒传播的内容信息其本身也体现着大学文化传播者自身的价值导向,通过对本校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和新闻事实的筛选与编排来反映大学文化传播者的立场、态度、观点,这种价值倾向与校园传播媒介即校报、校园广播、校刊等的传播广度和强度相结合,同样可以形成强大的校园舆论环境,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大学氛围,有效地促使多民族高校的学生去接受、领悟、体会、选择大学传媒所传达宣传的文化信息,从而形成统一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 树立一致的行为规范
尽管新疆高校民族成分较多,但是新疆大学传媒的主旋律依然是倡导“真、善、美”。大学传媒通过发挥榜样典型的示范作用,使多民族高校的学生在心理暗示、服从、模仿、感染、服从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共同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而形成一致的行为规范,各民族的大学生在自觉或自律中共同维系“一个大学”的群体特征。
(三)整合大学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层面的和谐与融合是新疆多民族高校形成统一文化的标志。新疆多民族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是克隆一所“物质大学”,而是将新疆多民族高校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精神品位不断发扬光大,从而保证该校的文化与历史一脉相承。新疆多民族高校的大学传媒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有线电视、校报、校刊等运用不同民族语言生动活泼地诠释本校的校史、校风、校纪、校训,从而提炼出该校的精神文化的精髓,并使其根植于每位大学生心中,极大地增强多民族高校的群体凝聚力。
二、加强新疆多民族高校大学传媒建设的思考
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就像一座巨大的熔炉,不断把历史上各种不同种族、民族及他们带来的文化熔铸一炉,形成“一体多元”的文化特征。所谓“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补充,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所谓“多元”是指新疆民族众多,是四大文明交汇地,新疆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渊源、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条件的不同和差异,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一体多元文化”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汉文化为凝聚核心,把多元凝聚为一体。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新疆多民族高校文化是新疆特殊地域文化的一个浓缩。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大学传媒对新疆多民族高校大学文化发展建设的作用。不仅要特别关注多种渠道(商业渠道、大众媒介、人际渠道)涌入新疆多民族高校的外来文化思潮,更要注重树立符合新疆“一体多元文化”特征和时代节奏的文化传播观念,从而形成具有新疆多民族特色的全新的大学传媒文化,即以校内媒体为载体的具有新疆“一体多元文化”价值属性的新闻活动。
(一) 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多民族高校大学传媒传播内容要多样化
新疆多民族高校中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大学生多受其草原游牧文化影响;汉族、维吾尔族大学生多受其绿洲农耕文化影响;锡伯族、达斡尔族多受其迁徙文化影响。当他们同在一所高校就读时,难免会存在跨宗教信仰、跨语言、跨传统文化、跨民族心理的传播,这种传播是多维的即包括精神上的、观念上的、物质上的等。因此,新疆多民族高校大学传媒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传播,传播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尊重各个民族成员的思想、观念、习惯和行为,传播内容应当呈现多样性特点。
(二) 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多民族高校大学传媒传播方式要具备多层次性
新疆多民族高校其特殊的民族构成、多元文化的传播, 决定了新疆高校各民族间的文化相互传播交流,相互辐射,从而形成跨文化传播。一方面,新疆多民族高校大学传媒必须以汉文化作为高校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并利用其主体地位所具备的主动性、符号优势性特点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际、交流。另外一方面,新疆多民族高校大学传媒应当进行少数民族之间的双向跨文化传播,在其双向传播过程中必须尊重各民族的文字语言、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等。
(三)新疆多民族高校大学传媒必须传承辐射开放的现代文化
新疆多民族高校中的本地少数民族学生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以伊斯兰文化为中心的文化特质,但是随着新疆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亚文化不断涌入、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本地出国人口不断攀升、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内地文化和外来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本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因此,新疆多民族高校的大学传媒必须是开放的,必须满足不同民族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本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内地汉文化更好地交汇、交融。
(四)精心打造文明健康的大学传媒。传媒素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思想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高校需审时度势,依托学校强大的技术力量,抢占校园大众传媒文化主阵地,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传媒链。成立互联网协会,建设“红色网络工程”,内容涵盖大学生所关心的方方面面,应重视大众传媒对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互动发展。
因此,新疆多民族高校大学传媒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真正达到新疆“一体多元”文化的融合和新疆高校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符合历史和当代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德)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3]深圳大学文学院传播系.多维世界——传播与文化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5251/81560685210.html

更多阅读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范文 校园文化规划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文化积累中和历史积淀下形成的产物,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和品牌,也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生态系统平台。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建设一个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并被师生认同,能使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和精神家园。一

声明:《新疆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传媒文化对新疆多民族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为网友冗杂情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