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浙江日报》今天发表整版报道——《迈向健康浙江新征程》。
迈向健康浙江新征程
健康是什么?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
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城乡居民健康保障,到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浙江老百姓的健康获得感一步步提升。
“十三五”开局之年,浙江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站在新起点上,我省提出全面建成“卫生强省”、打造“健康浙江”新目标,让人人享有更公平、更多样、更安全、更有效的卫生健康服务。
今天,健康浙江,作为全面推进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正在融入政策的方方面面,为处于转型升级攻坚时期的之江大地注入全新活力。
?
爱国卫生整洁城乡
改善健康浙江环境
人们看到,近年来,浙江人民的健康水平始终居于全国前列。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8.22岁,孕产妇死亡率5.28/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82‰。人群健康水平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人们看到,近年来,浙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15年,每千人口床位数4.92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85人,分别较2010年增长45.56%和35.71%。
人们看到,近年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不断提速。我省卫生经费财政拨款年均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个人负担医疗费用逐年下降。
成就背后,是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对人民健康状况的高度关注:始终把卫生健康理念融入政策,始终把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作为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
2004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卫生强省”战略决策,强调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卫生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
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把爱国卫生工作作为建设“卫生强省”的重要内容。
之江大地上,卫生创建蓬勃开展。发动群众、动员社会,人人讲卫生、个个享健康的浓厚氛围在之江大地形成。
之江大地上,城乡环境持续变好。农村改水改厕、环境卫生清洁行动深入推进,影响村容村貌、污染生活环境的状况得以迅速改变。
这是一项平凡而又富有生机的事业,自始至终都是为了增加老百姓的健康民生福祉,感召了几代人,塑造了今日浙江人民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
这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营造着清洁亮丽的城乡容颜,创造着全民健康、社会进步、经济富裕的新浙江。
2015年,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设区市国家卫生城市“满堂红”的省份。目前,全省共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1个、国家卫生县城14个、国家卫生乡镇24个。“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县城和镇的水质卫生合格率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2010年的96.3%提高到2015年的99.26%,县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从81.7%提高到91.3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88.9%提高到96.54%,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盖率从85%提高到98%。
面向“十三五”,浙江省委、省政府郑重承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
“我们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无论是实现‘高质量、均衡性’,还是做到‘三个不带入’,都必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省委主要领导强调。
这意味着,爱国卫生运动必须向纵深拓展。从偏重环境卫生治理转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浙江正在探索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促进城乡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这意味着,爱国卫生运动必须向外涵延伸。卫生创建紧扣“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转型升级组合拳,共同推进,互为补充,破解生活污水处理、城中村、城郊接合部改造等难题。
2013年,“三改一拆”工作全面启动。当年11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重大决策。
这是一场剑指污泥浊水、脏乱差环境的战斗。全省上下齐心,形成浩荡之势。
2015年底,全省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5106公里。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拆除违法建筑55535万平方米,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67698万平方米。一大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型,走上绿色生态发展道路。
展望未来,不忘初心,浙江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城乡环境整治中去,持续推进“卫生强省”和“健康浙江”建设。
还之江大地碧水蓝天,许人民群众健康未来。环境改善步伐在加快,老百姓健康获得感在升腾!
?
双下沉、两提升
让医改成果惠及百姓
曾经,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等难题,制约着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用发挥。
但医疗体系改革,在全世界没有经验可循。这是复杂而敏感的“硬骨头”,却也是民众呼声最高、最热切期盼的。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浙江迎难而上,探索这一世界难题的浙江经验。
2011年底,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切入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着力理顺虚高不下的药品价格,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减轻老百姓就医负担。
同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分配机制,强化医院运行管理,完善财政保障机制,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公立医院逐渐回归“看病救人”的公益性定位。
在此基础上,浙江继续追问:如何破解城乡医疗资源“上大下小”与百姓需求“上小下大”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基层群众生小病少往大城市跑,尽量在县域内解决?
浙江在思考,行动在加快。
2012年底
省委作出“双下沉、两提升”的重大决策,着力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从而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
2013年6月
根据省委决策部署,省政府出台了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正式文件。
令出政通!全省15家省级、39家市级三甲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全省90个县(市、区)实现城市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全覆盖。
越来越多的专家名医下沉到基层医院,不仅治疗了困扰患者多年的疾病,还给基层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县级医院业务水平和学科、专科建设、急救能力明显提高。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省城名医,免去来回奔波,交通、医疗费用也节省了。
办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双下沉、两提升’坚持了需求导向,是受到群众欢迎的一件民生实事;坚持了问题导向,是解决当前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关键一招;坚持了改革导向,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省委主要领导说,“穴位找准了,就下决心撕口子,这条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为将“双下沉、两提升”工作落到实处、走向长效,2013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开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省级医院和基层医院;2014年,下发《浙江省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考核办法(试行)》;2015年,浙江将“双下沉”列为省委2015年重点突破改革项目,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城市医院人、财、物有效下沉。
与此同时,“双下沉、两提升”带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效应显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正在形成。
三年间,城市医院门诊量增速开始放缓。2015年底,8家在杭省级医院门急诊量出现下降,县域内就诊率平均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其中,桐庐县达到93%,海宁、海盐等地已接近或超过90%。
但改革无止境。省委、省政府清醒地看到了新情况、新问题。2016年,全省“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现场会上,省委主要领导强调,要下更大的决心,深入推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带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给群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点准穴位,最大限度发挥“双下沉、两提升”在深化医改中的重大牵引作用;协同推进,通过打好深化医改组合拳大力助推“双下沉、两提升”。
改革攻坚,正为健康浙江凝聚起磅礴动力。
?
公共卫生服务
铸就健康浙江基础
“十三五”开局之年,浙江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并提出全面建成卫生强省、全力打造健康浙江的新目标。
如何抢抓机遇,加快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战略、理念和方式创新,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更具效率的发展,尤为迫切。
如何适应大健康理念,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为全体居民提供与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的健康服务,尤为重要。
如何应对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多重健康威胁因素,在重大传染病、慢性病、食品安全问题、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等方面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亟待破题。
民生连着民心,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期待,已成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加快建设健康浙江,着力解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让全省人民享受到更加优质、方便、价廉的卫生健康服务。”省委主要领导强调。
覆盖全省的城乡疾病预防控制网络逐渐成型。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夯实免疫规划基础,有效控制地方病、寄生虫病;慢病防治体系建设成效渐显。
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走向成熟。全省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56个;建立全省统一协调的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综合预警系统;出色执行抗击埃博拉疫情等国际医学救援任务。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形成了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和文化“六位一体”发展新格局,发挥中医“治未病”效用,为构建全省防治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增添力量。
食品安全标准与检测评估工作不断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贯彻落实,承诺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全的承诺严格履行。
国民体质监测和群众体育活动状况调查定期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快速发展。体育馆、健身公园、健身长廊、健身步道等设施正在全省普及。
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加快。儿科人才培养提速,儿童健康得到有效保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82‰、婴儿死亡率3.27‰,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药品价格显著下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销售价格平均降幅30%。门急诊均次药费下降30%。群众就医用药导向更趋合理。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108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省级规范化称号,甲等和乙等乡镇卫生院总数达到768家,创建28家全国和137家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网上药品采购交易平台建立运行,实现与相关单位和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阳光监管。药品、器械采购管理更加规范。
智慧医疗快速发展。各地医院开展诊间结算、自助挂号、掌上医院等智慧服务;舟山群岛网络医院、宁波“云医院”成立。
社会办医充满活力。阿里巴巴、奥克斯、百大集团等纷纷布局健康产业;赛诺菲集团、海正辉瑞、雅培等一批跨国公司独资、合资健康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浙江,正在努力建设全方位、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网络。
展望未来,美丽浙江可见,健康浙江可期!
来源:浙江日报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