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初中阶段有了明显不同,以往机械重复的训练教学变成了启发式为主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都面临着变化与适应。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水平。
[关键词] 理念 高中数学 成效
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面临的主要学习困难有四个方面:一是缺乏良好的预习能力;二是听课不得要领,效率低下;三是思维探究能力不足;四是学习积极性低下。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一、强化课前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注重对学生的预习能力培养,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放在课堂教学之中,如果教学时间不够,就加大教学时间,随意挤占技能课教学空间,结果在教学中形成了学生的惰性思维,反正教学时间多得是,学生很少有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到了高中阶段以后,学生在数学学习是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一是高中数学教学不再是搞时间战术、题海战术。高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能力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时间上严格按照规定来教学,不会再像初中数学教学那样机械重复训练,这就需要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有所提高,将一些基础性知识点的学习放到课前,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同时通过有效的预习活动,将自己在新授内容的预习之中发现的问题与难点进行梳理,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成效。在预习指导上,教师要遵循“读”、“思”、“划”、“做”、“记”五字原则。“读”就是要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可以先将教材内容进行粗略阅双边活动;“眼到”就是要认真看教材,看教师的板书,看其他学生的板演,不放过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脑到”就是积极开动思维,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独立思考,不能光靠教师读,达到从整体上能够了解教材的主要意思,然后开展深入研读,对教材中数学概念、定理以及课后练习等内容细心阅读;“思”就是对照预习要求进行深入思考,多想一想为什么;“划”就是将自己在预习中认为应该重点掌握或加以强调的地方做上标记,在学习时予以强调;“做”就是自己在预习基本结束后,尝试将教材例题以及术后习题做一做,检查一下预习成效;“记”就是将自己的预习中新的知识点记载下来。通过这样的预习方法,达到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目标。
二、强化听课技巧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存在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自己的学习态度出了问题,而是在课堂活动中没有抓住要领,听课不得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听课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前预备工作。在课前不要从事激烈的运动,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听讲要点开展指导。要教育学生在听讲过程之中坚持“五到”,即“心到、眼到、脑到、口到、手到”,提高听讲效率。“心到”就是注意力要集中,教育学生要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能够抗拒住其他因素的诱惑,只要进入课堂,注意力集中指向的只有一点——教学的讲解与其他学生的回答,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动脑筋,参与到师生双边活动之中;“口到”就是在教学中要能够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学习观点;“手到”就是养成记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将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的知识要点摘记下来,将自己在预习中确定的疑难问题解决方法记录下来等,便于在以后的复习当中进行回顾。教师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高效的课堂听讲能力,提高教学成效。
三、强化探究学习指导,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在高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统筹考虑各个环节的设计,强化对学生的指导,通过合作探究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合作探究教学主要分为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学习——交流内化”。在“提出问题”环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遵循三点基本要求:一是明确的目的性。教师在提出教学问题时,要依据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学实际状况,将教学目标的要求渗透在所提出的问题之中,使学生的探究过程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自成一体;二是强烈的针对性。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潜心研究教材知识框架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提出的问题既要紧扣学习内容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三是充分的启发性。教师结合教学要求设计问题,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启发性,做到前后联系、逐层深入,使探究活动能够沿着教学的主线顺利开展。
在“探究学习”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两个原则:一是参与性原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教学,师生都是分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中的一员,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还要及时收集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组织。二是指导性原则。教师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并不是放手不管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点拨,在一些疑难问题上还要进行帮助,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成效。在“交流内化”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鼓励学生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开展归纳与梳理活动,最终圆满实现教学目标。
四、强化分层教学组织,提高学生成功体验
高中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面临着学生学习能力与基础上的差异,对于这种存在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加以关注,还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挫伤班级中后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成效。因此,兼顾到更多的学生,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理念倡导要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就是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原则,具体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就是要分层教学与要求。开展好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要从三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教学设计时统筹考虑。
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就要将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与基础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出相应的课堂提问、课后练习等方面内容,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教学组织中合理安排。在开展课堂提问时,教师不能把重心全部放在那些优秀的学生身上,使课堂提问变成一部分学生的表演秀,而要着眼于各个层面的学生开展提问,使他们的注意力都能集聚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优秀生可以提问一些拓展性和难度较深的内容,对于后进生可以提问一些基础性和难度较低的内容,让学生的思维活动都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三是练习考核中区别对待,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教师可以采取练习与考核区别对待的方式加以体现。对于后进生仅要求他们完成基础性内容的运算与解答,对于优秀生要适当提高要求,避免出现优秀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状况,要让大家都能吃好吃饱。在数学学习检测中,可以采取AB卷的方式,确保所检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符合各个层面的学生实际,也可以采取一张试卷不同难度要求的方式,将基础性内容考查与提高性内容考查,分别以必做题与选做题的方式表现出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