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军主要有四大主力,其中关中军团以旧秦国军队为基础,是帝国军队真正的精英(也有学者认为正卒专指这只军队)。另外三支军队根据其特点,姑且分别命名为长城军团,骊山军团,岭南军团。这几只军团(尤其是关中军团)的命运决定着帝国的命运。
一、岭南军团的去向:岭南军团的统帅从屠雎到赵佗战绩都并不算太出彩,这只军队平定岭南地区后,即在当地驻扎。后来在秦末战乱时,封锁了五岭边界,没有参与和影响中原战事。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这只军队的数量不可能达到50万,史记没有明确记载这只军队的数量,50万的来源是《淮南子》,钱穆认为此书一向酷爱信口开河,严谨性可疑。就岭南的战略地位而言,皇帝陛下砸下五十万的军队实在有点天方夜谭(想想看当年伐楚出六十万军队皇帝陛下就心疼的要死),如今历史学界大多采信十万左右的数字。估计将军队,移民,徭役,运输的人数加在一起可能有五十万。第二,这只军队的素质应当为四大主力最差,因其主要是以步兵(材官)和水兵(楼船士)为主,几乎没有骑兵和车兵,所面对的对手主要是岭南的部落酋长的武装力量,但战绩却乏善可陈。第三,这只军队之所以在秦末战乱时选择独立,并非一开始就是对帝国政府不怀忠心,而欲独立,很可能是因为紧靠岭南的东南地区原为楚国故地,在秦末动乱时为反叛最为严重剧烈的地区,而岭南军团权衡两方实力而不愿受东南地区叛乱波及,危及自身,故在战略上作出了自保的决定。
二、长城军团的去向:长城军团是帝国北方边境的勇士长城,秦末战乱前沿长城布防以抗匈奴,平心而论,除开关中军团,长城军团实为帝国最精锐的部队,所部多有骑马控弦之士,相当一部分军队也是以老秦国军队为基础并且久经战阵。数量在最多时据史记记载达三十万,秦末战乱时在二十万上下。长城军团战绩显赫,始皇帝三十二年,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不到一年的时间击退匈奴七百多里,夺取匈奴内蒙古河套地区,屯兵于榆林。此时离秦末战乱还不到四年。
秦末动乱发生后,长城军团第二任统帅王离(即王翦之孙)奉命领军南下平叛,长城军渡过黄河进入雁门关太原地区,后主要在燕赵旧地作战,先是在赵国叛将李良的配合下攻灭了武臣的赵国政权,后赵歇在齐国支持下重建赵国,长城军团的对手变成齐赵联军。公元前208年九月,长城军团一部分人秘密南渡黄河,与濮阳骊山军团联合,于定陶击败楚军,并杀死将军项梁。不过这已经是长城军团最后的辉煌了。
次年,长城军团围困齐赵联军与巨鹿,眼看骊山援军即将赶来,巨鹿破城在即,未料到项羽抢先一步破釜沉舟渡过漳河,切断了长城军团与骊山军团的联系,并在巨鹿城下给予师老兵疲的长城军团致命一击,最终主帅王离被俘虏,两位副帅一位战死,一位自杀,长城军团大部覆没,余部溃散。长城军团没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缺少真正的帅才(比起蒙恬还有自己的爷爷,父亲,王离只能算是庸才)和运气不好(在当时任谁也想不到会杀出项羽这么一个二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