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读过大学的人应该都听过“北有北大,南有浙大”。作为中国文科学类的泰山北斗,按照常理,浙江大学的古文功底应该是全中国数一数二的。但是今天一篇《全篇文言文看你能读懂多少》的一篇帖子吓得我大跌眼镜。我对于浙大教授们的才学佩服得五体投地。
打死我也无法理解一篇完整的文章是怎样写下来?——既有楚辞风格段落、又有古散文风格段落,还有赋的风格。与其说是篇文章,还不如说是个“秀”,恶心那些没有古文功底的普通学渣。
我也是学渣,但不是普通学渣,多年来对于古文也算有所常识;根据我对文言文的理解,此篇“神作”压根就是一篇四不像,除了恶心“学渣”,别无它用。
原文:
分析:
第一段的问题在于:无韵律美,古今杂用;把公元2017年改为丁酉年,整体必须按照古文要求写作。
第二段开头两句风格很像《易经》,和第一段的风格迥异,对于一篇任何文章来说,这都是大忌,更何况是浙江大写的校庆公告。而且第一段已经介绍了浙江大学120年华诞,第二段没有必要再去提,这完全是多此一举。而是第二段根本就没写什么实质的东西,韵律也很差,如果是我写的话,完全就会把这一段给删掉。
第三段感觉作者打算用《史记》 的文笔,但是没有写出味道。总体而言,前三段只有第三段才有点文言文的味道,但还是老问题:此为为多人拼接而来,重复啰嗦。
第四段又变成了赋体了。只能说无语。
第五段感觉用的明清时代的散文体。同样无语。
倒数第二段居然用上了离骚体,天啊!浙大是不是疯了。。。
质疑:
——此文要是读得懂,不是文言文功底深厚,就是神经病!
——是不是浙大学古文的大师太多了,每人写一段?或者这位执笔的大神觉得自己牛逼,想把自己知道的文体都显摆一下?
蛋定:
“其中楼含松是总策划,另外三位教授先各自写了一份初稿,最后由陶然教授统稿完成。”——已经说明一切。
多说无益,小子冒昧,代浙大修改大作。
正文:
国之成均,浙江之滨,浙江大学,天下闻名。玉泉山色,之江月轮。西溪曲水,嘉树繁陈。海宁合璧,潮壮云氤。钟江南之毓秀,善格致而存真。
天地创生,万物之始,创业垂统,以规万世;秉日月之新,树本固之才,执庠序之教,明明德之实。历双甲子不朽,期继往而开来。启真求是,笃学培英。丁酉之年,五月廿一;隆庆华诞,无双甲子;百年又二十矣。
浙大百年,始于前清;国危之日,图存之志;维新之堂,起于求是。多方俊杰,筚路蓝缕;国难中更,路长西迁;东突西奔,艰辛悲怆;只为弦歌,不决于耳。 兴衰有别,世事无常;求真创新,星火相传。毓秀江南,格物致真。
前贤鸿儒,接踵而至;开坛明辨,唯真求实;勤学修德,思深志远;思睿贯通,自强不息。乘时代之巨澜,立社稷之大业;行万里而明本训,纳百川以驾长风。
天朗气清,莺飞草长;望紫金之盛景,揽舟山之阔浪。同邀贤达,相聚旧友;海内共庆,同襄伟业。忆往昔岁月峥嵘,续真情而促共识,担使命而绘宏图,开新卷而创辉煌。
(备注:此文版权向浙江大学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