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中寻找灵魂
在这浮躁的社会里,急功近利成了许多人最好的写真。一夜暴富,快速成名,无疑拨动着每个人的神经。教育也不例外,尽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狂热口号成了旧时的垃圾,然在有些人眼里,骨子里还是不甘心。
课堂的花样层出不穷,家长的狂热择校,媒体的推波助澜,专家的盲目推荐,搅得中国的教改一浪高于一浪,学习的地方越来越多,洋思、杜郎口,衡水、东湖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可能中国人聪明,传奇教育在中国不断演绎,专家与名校组建教育共同体,大声吹嘘,全力呐喊,似乎灵丹妙药已经出现,教育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不免让我们这些教育后辈崇拜不已,头脑趋向发热。
课堂教学形式变得更加完美,每一个人都成了魔术师,借助名校的模式,挖掘古老的教育理念,成就自己的教育辉煌,同时,公开课、研究课的推广,作假的表演引得听课者违心的赞叹,其实心里明白,没有好的学生,一切都是白搭。
还是金海清局长讲得好,你的课堂有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有没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一味追求课堂的形式的眼花缭乱,模式的完美无缺,忘记课堂的主体——学生,尤其是心与心的碰撞,眼与眼的交流,课堂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我们许多人被动于“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深入推进,骨子里是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说句笑话,有些人是数着天花板上课的,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的知识,思想得到了多大的提升,这不是他考虑的问题,听课时上课老师经常会讲上课内容太多,影响进度,我不免为他的学生悲哀。
如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要想成功,我们每一名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让课堂拥有真正的师生心灵对话,这样的课堂才会具有灵魂,课堂教学改革才会有真正的春天。俗话说:野百合也有春天。我期待着更多的有灵魂的课堂出现。(钱永华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