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司马迁与班固在史学上的影响谁更大 司马迁与班固

2015-11-13 10:46:29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x0条评论

  司马迁与班固

  司马迁和班固都是汉朝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是西汉,而班固所处的时代的东汉。而且司马家族和班氏一族都是史学家族,两个家族都是时代为史官,为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司马迁墓前的石雕

  司马迁作为西汉最伟大的史学家,著有传世名著《史记》,《史记》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就不再赘述。这部倾注了司马迁毕生心血的作品,是中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之作,对后世的小说、戏曲等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史记》当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的韵味与魅力,因其独特的文学魅力也被鲁迅先生称作是“无韵之离骚”。

  而班固作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也是继司马迁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所著的《汉书》也被收入了“二十四史”。《汉书》也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并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不同于《史记》的是,《汉书》不是一本通史而是一部断代史,记录的就是西汉一代的历史,因此是班固创造了断代史,而且后代的官方“正史”都沿袭了这种体裁。

  班固在《汉书》中,专门为司马迁写了一篇传记,可见班固对这位伟大的史学家的尊敬。我们也能想象,班固在写司马迁传的时候,这两位跨越几百年的伟大的史学家,会不会在某个时空中也能够有一次交流。

  对司马迁的评价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有成就的史学家之一,也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历代都有许多文人墨客思想大家对司马迁进行评价。

司马迁的画像

  汉朝的另一位史学家,著有《汉书》的班固评价司马迁说,司马迁写史是不虚美,不隐恶。这句话可以说是一语中的,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也成为后世许多史学家们记史写史学习的榜样。唐代的大文豪韩愈和柳宗元也都评价过司马迁,韩愈非常推崇司马迁的才华,而且司马迁的《史记》也成为了韩愈写诗创作的样本。柳宗元则评价司马迁说司马迁说写的文章浑然天成,滴水不漏,连多天一个字都不能。

  宋元时期也有许多文学家对司马迁的文章和文体有诸多的称赞,南宋的史学家郑樵评级《史记》说“六书之后,惟有此书”。明清时期,金圣叹对小说和《史记》之间的联系研究的非常透彻,认为“《水浒传》方法即从《史记》出来”。梁启超也说,“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梁启超对《史记》的凭借非常之高,他认为史记的叙事能够分清条理,而且思维缜密非常难得,并说“凡属学人,必须一读”。

  到了现代也有许多文人和伟人对司马迁和《史记》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赞誉,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毛泽东主席也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司马迁的话,以之作为勉励,推广到人民群众中。历朝历代对司马迁的赞誉都非常的高,可见司马迁和《史记》确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司马迁的精神

  每个时代都能造就伟大的人物,司马迁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的骄傲,在他身上除了有那个时代的烙印,也有许多精神是值得后世,乃至是今天的人们学习的。

司马迁石雕

  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分析司马迁,首先就是司马迁的文章,我们仅谈文章。司马迁的文字精炼深刻,用词精准,文章一气呵成,可读性强,又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就《史记》而言,不看它的史学研究价值,就单单是文学价值,也足够可以称之为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了。而且司马迁还是一个博学、深刻、丰富的人,他笔下的人物是鲜活、充满感情,富有生命力的。

  而当我们了解到司马迁是在怎样的一个环境和境遇之下写出这样一部作品的,我们就能感受到司马迁身上有哪些异于常人的精神了。

  首先司马迁是坚强的,无法想象在封建思想统治之下的当时,司马迁是如何忍受残缺的身体给自己带来的煎熬和痛苦的。就算是在高度文明的今天,这样的情况也会带来许多的非议和嘲笑,可想而知当时司马迁有多坚强。其次司马迁也是一位理想至上的人,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还有祖辈们的遗愿,司马迁没有放弃生命,而是坚强的活下来,这是理想的力量。

  而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实录的风格能够看出司马迁对待历史认真的态度,这种实录精神也是司马迁身上认真、严谨态度的体现。

2015-11-13 10:46:29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x0条评论

  司马迁为什么受宫刑

  汉武帝统治时期历法非常的严酷,加之汉武帝生性残酷,因此在统治上也多用严刑惩罚犯错之人。严刑拷打必多冤狱,就连司马迁这样的清官也没能幸免。

司马迁雕像

  司马迁之所以被处以宫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太耿直。当时李陵因为被单于围困而导致弹尽粮绝,无奈之下只好投降匈奴,成为了战俘。汉武帝为此大怒,墙头草般的群臣也来不及继续恭维李陵,转而纷纷进言对李陵表示不耻。汉武帝问想听太史令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却耿直地说,李陵向来是个勤谨奉上,宽仁待下,忠君爱国的好将士,怎么可能说投降就投降,他可能心里还想着,哪日能够回归朝廷,再为国尽忠。司马迁说的违逆了汉武帝的意思,于是汉武帝就把司马迁打入了铁牢。

  后来,汉武帝派公孙敖去匈奴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怕汉武帝怪罪,公孙敖诬告李陵正在匈奴练兵,要奉单于知名进攻长安。汉武帝信以为真,盛怒之下下令杀死了李陵一家妻儿老小,为李陵说话的司马迁也因此受到了牵连,按律当斩。但是汉朝当时可以以宫刑代替死刑,司马迁心中还有宏伟的理想,背上还有祖辈们的遗愿,因此司马迁选择了接受宫刑,保住了性命。

  也正是司马迁这个选择,后世才得以看见《史记》这部经典的巨著,司马迁忍辱负重,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完成了这部著作,是中国人之幸。

  司马迁怎么死的

  司马迁是怎么死的历史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坊间对司马迁的死也有很多的传言,导致司马迁的死成为了一个谜团。不过对于坊间的一些传言的分析,也大致能够得出一些结论。

司马迁画作

  第一种说法说的是司马迁惹怒了汉武帝,于是汉武帝下令秘密处决了他。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种说法,首先司马迁一案是汉武帝亲自给平反的,而且平反之后汉武帝还重用了司马迁,不计前嫌的委以重任,任命他为中书令。如果是汉武帝亲自下令杀死司马迁的话,那么汉武帝这个皇帝当的也太反复无常了,如何能够做好一个皇帝以德服人呢?并且,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也曾强调过,是自己没说清楚话,没能给皇帝减少烦恼,这样认错的态度不应该招致杀身之祸,可见这个传言不真。

  另外还有说是,司马迁的《史记》得以公开之后,司马迁高兴死了。这个说法显然就是无稽之谈,所以也就没有深究的必要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司马迁退居故里,无疾而终。这个说法可以在今韩城市司马迁祠内《翟邑侯重修太史庙记》碑文中查证,碑文虽为清康熙七年韩城知县翟世琪先生所撰写,但他记叙的是华山“方外士”遗留的证言,比较可信。根据这碑文判断,司马迁晚年应该是干了几年中书令,之后就退了下来,在华山和道士讨论人生之道,七十岁的时候退居故乡颐养天年,终年七十岁无疾而终。

  司马迁墓

  司马迁的死因在史书并没有记载,对于司马迁的死年,现在公认的年份是公元前90年。但这之中其实还有很多存在争议的地方,也有人说司马迁是死在公元前87年,而还有说是公元前96年死的。

位于韩城的司马迁衣冠冢

  而且关于死因也存在一些疑问,有人说司马迁是被汉武帝秘密杀害的,也有说是因为自己的《史记》公开出版了,司马迁高兴死了,这个应该是无稽之谈了。还有说法是司马迁隐居山林,无疾而终。我们可以分析的一些,如果司马迁是被汉武帝秘密杀死的,那么推崇和尊重司马迁的班固,为什么在《汉书》中对司马迁的死没有描述。在史书中,除非是他杀,不然对死因没有什么描写的。所以大致能够判断,司马迁应该是病死或者是无疾而终的。

  司马迁死了之后葬在哪里也没有记载,现在在司马迁故乡韩城的墓地为衣冠冢,并不是司马迁真正入土为安的地方。对于司马迁真正葬在哪里有人说,有可能是葬在了山西,因为司马迁本身就是山西人。但是汉武帝的茂陵边上有非常多的陪葬墓,在茂陵东北有一个村落叫史村。村里的老人说这是,司马迁就是在这了编撰《史记》的,而且解放的后,村里有个古墓塌陷,老人说那个就是御史官的墓,这是否与司马迁有联系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司马迁与班固在史学上的影响谁更大 司马迁与班固

  但是人们心中司马迁的墓,就应该是在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南,与司马迁祠相连的这个地方了。

2015-11-13 10:46:29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x0条评论

  司马迁有后代吗

  因为司马迁的出生日期不详,所以在公元前99年,司马迁被李陵投降匈奴事件出来的时候司马迁被捕入狱,这个时候司马迁是什么年纪也不清楚。但是在这之前司马迁也是有过生育的。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司马迁的长子叫司马临,次子叫司马观,还有一个女儿,名字不可考证了。

司马迁铜雕

  司马迁为李陵仗义执言而受到牵连,所以司马迁的两个儿子为了躲避奸人的迫害,所以出逃并且都改了姓氏。长子司马临将“司”字加上了一笔,成为“同”,称为同姓。而次子司马观则是将“马”字加上两点,变成“冯”,成为冯姓。

  另外司马迁的女儿后来嫁给了丞相杨敞,杨敞和司马迁的女儿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杨忠、次子杨恽。杨恽从自己的母亲手中得到了外祖所写的《史记》,一开始就被这本书的内容给深深吸引住了,对此爱不释手,逐字逐句地把这本书读完了。之后又看了好几遍,一读这本书杨恽就会忍不住的流泪,为外祖父的厄运惋惜感叹。到了汉宣帝的时期,杨恽被封为平通侯,当时朝政清明,杨恽就将这么著作拿了出来,献给汉宣帝,这才让《史记》多年之后重见天日。

  司马迁遭受宫刑并不是在没有生育之前的事情,所以在子嗣上司马迁也算是没有断了司马家的香火。但是司马家族世代都是史官,司马迁的儿子也再没有子承父业继续做史官了。

  司马迁的儿子

  史书上并没有关于司马迁儿子的记载,所以有说他是没有儿子的。但是在其他的一些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司马迁是有两个儿子的。

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被处以宫刑的时候大致是四十二岁左右,照理来说不应该没有子嗣。根据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中记载,“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说明司马迁是有后代的。而在司马迁祠的石碑中有记载,司马迁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司马临和司马观。

  相传司马迁完成《史记》之后,司马迁的夫人就叫两个儿子带着《史记》的副稿离开了长安,躲避祸乱。临走之前还叮嘱两个儿子,叫两个儿子隐姓埋名不要再被李陵案所牵连。司马临将“司”字加了一笔,成为了“同”字,改为同姓。而司马观则是将“马”字加上两点变成了“冯”字,改为冯姓。两家人回到故乡韩城,隐居在这里。

  所以在此之后,司马迁的后人都不再姓司马,而有了“同”“冯”两个姓。而且在今天韩城的嵬东乡龙门寨附近的徐村,据说里面还住着司马迁的后人。而且他们千百年都共同祭祀同一个先祖,而且又规定两个姓之间不能通婚,所以素有“冯同不分,冯同不亲”的说法。虽然这些话都是一些坊间传说,立这块碑的时间也是在清朝嘉庆年间,距离汉朝也以已非常久远,虽然无籍可考,但是也能够视之为荒诞之言。

  司马迁女儿

  在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司马迁有没有儿子,但是司马迁女儿却是有明确记载的。而且司马迁的女儿还嫁了个非常好的丈夫,只是司马迁女儿姓名不可靠,也就只能称之为“司马迁之女”了。

影视剧中的司马迁

  司马迁的女儿后来嫁给了杨敞,这个杨敞是谁的呢?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死后幼子汉昭帝即位,汉武帝的托孤重臣霍光,杨敞原先就是霍光身边的人。但是后来杨敞行事小心谨慎,又非常有才能,霍光非常赏识他,后来杨敞官职丞相,一时位极人臣。杨敞和司马迁智能表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杨忠,另一个叫杨恽。

  相传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之后就是藏在女儿处的,第一个读者就是他的外孙杨恽。杨恽非常喜欢《史记》,第一次读到《史记》杨恽就对它爱不释手,深深地被这本书的内容给吸引住了。之后杨恽还一字一句地把《史记》给读了好几遍,每一次读《史记》他都会热泪盈眶,为自己外祖父的遭遇而感到惋惜。后来杨恽在政治上也有所成就,在汉宣帝时期,杨恽还被封为了平通侯。当时称朝政清明,杨恽觉得是时候让自己祖父这部著作重见天日了,所以就上书汉宣帝,将《史记》拿了出来,于是天下人就能读到这本伟大的著作了。

  从某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迁的这本史记想要与天下人分享,可能还要再等上一些时间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5651/411325859846.html

更多阅读

马良与近代中国武术改良运动 近代中国的革命和改良

马良与近代中国武术改良运动作者:马廉祯——《回族研究》  摘要:马良是民国初期一个重要的回族人物,政治上一错再错,无可救药。但在近代武术的发展与转型上做了一些事情,至今还有一定影响。他的“中华新武术”是武术近代化转型的一次

司马氏与日本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小野妹子

司马氏与日本圣德太子:司马氏迁居日本出名是在司马曹达出访南朝开始,在522年梁人司马达迁居日本开创佛教在日本推广。司马达等定居高市坂田后,担任鞍部村首,也是最早在日本进行舍利崇拜,并且受到天皇和执政苏我马子尊敬崇信。到司马达等

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思想的异同点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在欧洲宗教改革的教学中,三大改革的内容的理解是一个难点,特别是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思想。所以,我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了一下比较。(1)相同点:都否定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主张信仰得救的原则,认为《圣经》是基督教徒信仰的惟一依据和权威,人

浅谈司马懿与静姝 司马懿和静姝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个暑假回去看了一遍新版的《三国》,对于对三国里的基本情节大致明了的我来说,司马懿与静姝无疑是一个新的

声明:《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司马迁与班固在史学上的影响谁更大 司马迁与班固》为网友侢見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