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童书编辑+资深幼师为妈妈们选择一本适合孩子的好书
文·Yoki
在孩子眼里,整个世界都是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玩具、娃娃、糖果,世界是围绕着他旋转的。
可是,忽然有一天,爸爸妈妈开始对孩子有了另一种期待,希望孩子懂得分享,懂得和大家分享好玩的,好吃的,一起承担错误等等。
作为孩子,起初也许他并不能明白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原本只属于他的东西,现在要让给别的小朋友玩,所以他可能会哭闹,会发脾气。这不是因为孩子自私,而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分享的可贵。
孩子不分享不等同与孩子自私。
今日推荐
《巨人和春天》
作者:郝广才
适度年龄:3-6岁
寒冷的冬夜,冰雪冻结了一切。狂风吹过大地,卷起满天白雪。一幢建在小山顶上的房子,射出微微的亮光。好像雪海中的灯塔,带来温暖和方向。
房子的主人,大家都叫他“巨人”。他除了个子比别人高,书也读得特别多,村里的人有什么问题,问他就没错。
巨人觉得冬天总是走得很慢,春天总是来得很迟。他翻开了书本,读着读着便打起了瞌睡。突然一阵风从窗户的缝中钻进来,把刚要作梦的巨人给冷醒了。巨人睁开眼睛,看见一只鸟在敲窗子。巨人想:“外面风雪这么大,让它进来躲一躲吧!”
春天化作一个小人儿,名字就叫“春天”,他洁白的肌肤,翠绿的卷发,飞到哪里,哪里就有亮光。这个宇宙精灵,偶然间闯入巨人的房子,他一笑,屋里的花全开了。他在巨人的杯子里洗澡,在巨人的怀里听故事,让巨人的生活开了花。
巨人对春天说话,春天都用笑来回答。春天指指书架上的一本书,巨人知道春天要什么,就拿起书,为春天讲故事。
春天听完故事,睡着了。巨人看着在他怀里的春天,他从来未曾感到这么温暖,他兴奋得整个晚上都没睡着。
第二天早上,村里的孩子看见巨人的房子周围闪着金光。孩子们很好奇,便都跑来,趴在窗子上偷看。孩子们发现房子里面有个小人儿,小人儿走到哪儿,哪儿就有光。
他们看得发呆,突然巨人来了,“你们在这儿做什么?”巨人用狮子一样的吼声大叫:”这是我的家,这是私人的地方。没有我说好,谁都不准来。你们这些不懂礼貌的小野兽,走开,统统给我走开!”巨人跑到门口把村里的孩子都赶走。
接着,巨人走进屋来把门窗紧紧关上,还把春天的披风也锁在箱子里,高高地摆在书架上。
春天知道巨人不想让他走,但他非走不可。否则花儿怎么开?草儿怎么生?树儿怎么发芽?河水怎么解冻?还有那冬眠的松鼠和小熊……
春天趁着巨人休息的时候,搬了几本书堆起来,然后踩上书本,顺着叶子往上爬。他刚爬到箱子边,就被巨人发现了。巨人把钥匙拿走藏了起来,春天拿不到披风,他就走不了。
巨人沉浸在“春天”的美妙世界里,把春天锁在家里,外面的世界始终是寒冬,再也没有春天。原本幸福的村落,人们开始越来越不开心,寒冬让他们渴望春天,渴望温暖,而巨人却始终舍不得放走春天。
巨人为了让春天高兴,亲手做了一个玩具木马送给他,可春天还是开心不起来。巨人说:“我不是故意的,你来了以后,我才明白什么叫幸福,我害怕你离开,我会受不了寂寞的痛苦,所以才想把你留住。”
春天又摇摇头,用手指着窗外。巨人顺着春天的手望去,白茫茫的大地,没有一点动静。那些没事找他来问东问西的村民和常来捣蛋的儿童都不见人影。这情景令他心痛。
巨人转过头来,当春天看着他的眼睛时,他突然感觉有一股力量从心中涌上来,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说:“你比别人高大,心却反而小,你把春天锁在家里,外面冰天雪地,你也出不去,等于锁住了你自己,你和世界比,是很小,但你的心,可以和世界一样大!”
他愣了一下,他的心就像阳光下的冰块,快速的融化了。他拿出披风,把破洞的地方,一针一线缝好,再给春天穿上。
巨人打开窗,春天对他微笑,好像是在说:“朋友,我会回来。”春天走后,雪停了,空气变得清新柔和,阳光透过厚重的云雾,照射在春天的身上。
春天回到了人间。从此,每隔四年,春天会回到巨人家来休息一天,每当春天来的时候,巨人便拥有世界最美的花园。
巨人放走了大自然的春天,迎来了自己心灵的春天。他懂得了分享,也将收获更多的快乐!
Yoki说
人的进化就是一个中心化的过程,学龄前的孩子,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主宰。他们认为一切都是为自己服务的,基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是一种天性,一种本能,与自私无关。
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也是正常的物权意识的表现,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自由和权利。过度干预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侵犯和不尊重。事实上,家长需要反思:当我们强迫孩子去分享的时候,是不是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呢?
随着孩子日渐长大,他们才会明白什么是分享,怎样与人分享。3岁以后,孩子对自我和他人有了一定的认识,社交方式逐渐由独处发展为合作,有的孩子便会主动与人分享。
在最初,当孩子有分享的行为时应该及时鼓励他。这种鼓励不是宽泛的“你真棒”,而是基于当下行为的客观评价,比如“妈妈看到你把小汽车拿给小朋友玩了,真不错。”
最好能引导孩子体会当下感受,比如“把玩具分享给朋友,大家一起玩,你是不是也很开心呢?”这样孩子会将分享的行为和美好的感受联系起来,继而产生更积极、持续的行动。
亲子关系中,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不管孩子做出怎样的决定,都应该表现出理解和接纳。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分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自己也不一定做得到。”如此,孩子就会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疏解。
然后我们再说:“当你准备好分享的时候,可以告诉我。”这种情景下,孩子更愿意合作。孩子不一定会当下就回应你,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思考。也许下一次,再下一次孩子就会愿意去分享了。
– END –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