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主 编 竺叶青
编 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余人则 上海市黄浦区中医院主任医师
陈小翠 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所主治医师
陈怀民 上海市医学科技情报研究所研究员
竺叶青 上海医科大学教授
殷长青 上海市岳阳医院主治医师
奚武扬 上海市黄浦区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郭利华 上海市黄浦区中医院主治医师
章 敏 上海市医学科技情报研究所副研究员
谢建群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樊庆福 上海市医学科技情报研究所主任医师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内 容 提 要
本书作者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几十年工作的实践,历时数年收集和整理有关中草药引起不良反应的资料,编撰成本书。
全书分两部分,总论和各论。总论全面而概括地阐述了有关中草药中毒的原因、机制及防治措施;各论着重介绍常用中草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实例。内容丰富,条理清楚,可读性强,书末附有拉丁学名和药名索引、汉语拼音索引及疗效分类索引,并附有中草药图,阅读方便,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序
中草药是我国人民在漫长岁月里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要武器之一。自古以来广大人民群众信赖中草药,都乐意应用中草药治病强身,认为中草药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不少医务工作者亦认为中草药毒性低、使用安全。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与西药一样,很多中草药对人体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关中草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有的还相当严重。因此,十分有必要出版一本介绍中草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方面的专著,供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上海医科大学竺叶青教授从事中草药教学与研究工作30余年,造诣颇深。由他作为主编组成的编委会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实际经验,历时数年收集和整理了常用中草药引起不良反应的资料,编撰成《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一书。全书分两部分,总论全面而概括地阐述了有关中草药中毒的原因、机制及其防治措施;各论着重介绍常用中草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实际例子,均是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具体事例,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楚,书末附有拉丁学名和药名索引、汉语拼音索引及疗效分类索引,并附有中草药图,查阅方便,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广大群众和医务工作者均为术可多得的一本参考书。
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药理学会和毒理学会理事长王永铭教授
1997年9月
前言
中草药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理论和优越的疗效闻名于世,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中草药只有用得恰当才能起到应有的治疗作用。否则,适得其反,危害机体,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为防止和解救各种原因引起的中草药中毒,充分发挥中草药的优越性,编者阅读有关文献,特别是全国各地多年来中草药中毒的病例报道,整理汇编成本书。
本书总论部分介绍了中草药不良反应的研究情况及其原因,中草药中毒的诊断、抢救,并介绍常用解毒药物;各论部分介绍了172种常用中草药的名称、异名、来源、成分、药理、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等内容,并附有中草药图。在各论中没有提及“防治”的、均可参看“总论”中有关内容。
本书既对医药卫生界的中西医药工作者为预防中草药产生不良反应提供了参考,又对广大中草药爱好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关信息。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承蒙著名药理学家王永铭教授审阅及作序,上海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陈斌艳副教授提供部分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竺叶青
上海医科大学
1996年7月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及其原因
第二章 中药中毒的诊断
一、询问病史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第三章 中药中毒的抢救
一、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二、阻止毒物的吸收
三、促进已被吸收毒物的解毒与排泄
四、对症治疗
第四章 常用解毒药物简介
第五章 中药中毒的预防
各论
二 画
1.七叶一枝花 2.八角枫 3.八角茴香
4.人参 5.九里香 6.九香虫
三 画
7.三七 8.土贝母 9.土鳖虫
10.大青叶 11.大黄 12.山豆根
13.山药 14.川贝母 15.川乌,
16.川芎 17.川楝子 18.马钱
19.马兜铃 20.马鞭草
四 画
21.天仙子 22.天竺黄 23.天花粉
24.天南星 25.天麻 26.木香
27.瓦楞子 28.五昧子 29.毛冬青
30.牛蒡子 31.丹参 32.月季花
33.巴豆 34.水银 35.水蛭
五 画
36.艾叶 37.甘草 38.石菖蒲
39.石斛 40.北豆根 41.四季青
42.冬虫夏草 43.白头翁 44.白花蛇舌草
45.瓜蒂 46.瓜蒌皮 47.半夏
六 画
48.地龙 49.地瓜子 50.地肤子
51.地骨皮 52.地锦草 53.西洋参
54.百部 55.夹竹桃 56.肉桂
57.竹沥 58.朱砂 59.华山参
60.延胡索 61.血余炭 62.血竭
63.全蝎 64.灯盏细辛 65.冰片
66.关木通 67.防风 68.红花
69.红茴香根 70.红粉
七 画
71.远志 72.芫花 73.芥子
74.苍耳子 75.芡实 76.赤芍
77.连钱草 78.连翘 79.吴茱萸
80.牡蛎 81.何首乌 82.皂角刺
83.辛夷 84.没药 85.沉香
86.补骨脂 87.灵芝 88.河胶
89.陈皮 90.附子
八 画
91.青风藤 92.青菜 93.青蒿
94.青黛 95.苦杏仁 96.苦楝皮
97.昆布 98.昆明山海棠 99.垂盆草
100.使君子 101.金果榄 102.金钱草
103.金樱子 104.金橘 105.肿节风
106.鱼腥草 107.夜交藤 108.细辛
九 画
109.枸杞子 110.胡芦巴 111.荆芥
112.草乌 113.茵陈 114.茯苓
115.砂仁 116.砒霜 117.牵牛子
118.威灵仙 119.轻粉 120.鸦胆子
121.独活 122.胖大海 123.洋金花
124.前胡 125.穿山甲 126.穿心莲
十 画
127.桃仁 128.夏枯草 129.柴胡
130.透骨草 131.臭梧桐叶 132.狼毒
133.海马 134.海藻 135.益母草
136.桑寄生 137.桑椹
十一画
138.菟丝子 139.菊花 140.黄芩
141.黄芪 142.黄柏 143.黄药子
144.雪上一枝蒿 145.蛇胆 146.旋覆花
147.商陆 148.望江南子 149.密陀僧
150.续断
十二画
151.斑蝥 152.博落回 153.葶苈子
154.雄黄 155.鹅不食草 156.番泻叶
十三画
157.蓖麻子 158.蒺藜 159.蒲公英
160.雷公藤 161.蜈蚣 162.蜂蜜
163.满山红
十四画
164.酸枣仁 165.蝉蜕 166.罂粟壳
十五画以上
167.樟脑 168.僵蚕 169.藁本
170.蟾酥 171.鳖甲 172.麝香
附录
附一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附二 常用中草药的半数致死量
附三 汉语拼音索引
附四 拉丁名索引
附五 拉丁学名索引
附六 疗效分类索引
附七 中草药图
总论
凡是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及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药物的来源包括天然产物及其制品、人工合成的化学品与生化制品。
中药是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和保健的天然来源的药物,它是祖国医药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对世界各国医药学发展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同理,“药能治病,也能致病。”正确运用中草药,可以挽救垂危之躯,起死回生;若用之不当,却会毁灭机体,置人于死地。无数事实证明:药物和毒物没有明确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药品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任何有害的不受欢迎的反应统称为药品的不良反应(adversedrug reaction,ADR)。现代药理学中常把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side effect)、毒性反应(toxic rection)、后遗效应(after effeet)以及由于体质因素发生的特殊反应(unusualrection)。而中草药学中一般把不良反应统称为毒性反应。长期以来,人们对西药的不良反应给予极大的关注,而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有所忽视,甚至认为:“中药无毒性,无副作用”,中药“有病能治病,无病则健身”,这是极其错误的。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药源性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中药应用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1960 - 1993 年,公开发表在123 种国内医学、药学期刊、医学院校学报上有关中成药、中药注射液、中草药ADR的报道有780篇,计3009例。其中1970年以前占0.3%,1971 -1979 年占3%,1980- 1989 年占82.3%,1990 年以后占14.4%,在780篇报道中,中草药产生ADR有389篇,计2071例,其中引起死亡135例,占6.5%。总之,中药的不良反应是前人临床经验和实践的总结,并付出过沉重的代价。
掌握常用中草药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方法,这是医患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关的内容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但缺乏系统整理,迄今尚无一部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的工具书。本书从大量文献(1994年前)中搜集有关资料,各论中重点介绍172种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并按笔画顺序排列,汇为一册,这样,方便读者查阅,同时,又为今后不断补充提供资料,以臻完善。
第一章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及其原因
自古以来,人们以动植物为食物,在寻找食物的同时,通过反复尝试,发现了许多有生物活性作用的动植物,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因此有“医食同源”之说。神农氏(公元前2700年)尝百草,用以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足以说明我们的祖先依靠人体直觉的方法认识天然药物的情况。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产生了适应性,同时,中药中含有的糖类、维生素等,进人体内可能转化为葡萄糖、葡糖醛酸,从而帮助解毒;有的中药含有蛋白质、胶质,可保护胃粘膜,缓和刺激,阻碍有毒成分的吸收,并可以与某些有毒成分,如生物碱类结合,排出体外,达到消除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的目的。因此中药不良反应远比人工合成药物为少。从而使中药更加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欢迎。
随着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饮片及其制剂的应用日益广泛,由此在人群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据文献报道,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仅有26例,60年代147例,70年代398例,80年代高达2217例。从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数量来看,中药品种达460种,其中单味药有239种。按现代诊断学分类,中药不良反应常引起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中毒,严重者造成中毒性休克。
关于中药“毒”的概念,古今认识并不相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层意思:①药毒泛指药物,如《周礼》所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张子和说:“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②药毒指药物的偏性,如张景岳曰:“药能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偏也”。③药毒即是毒副反应,如《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疗效和保障人类的健康。
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1.处方超量 据文献资料统计,中草药不良反应者295例中,属超量者224例,占75.9%。如超剂量内服瓜蒂、常山等致中毒死亡,大剂量黄芪引起剧烈肢痛等。
2.误食,误服 误将广豆根作北豆根用于预防感冒而致中毒,白术误用而致害,误用甜瓜蒂致死等。
3.炮制与服法不当 如乌头类药物,由于乌头碱在乙醇的溶解度较大,因此无论泡酒、酒煎或以酒送服,都会增强其毒性。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乌头类药物中毒635例,其中93例均与酒同服,使中毒症状出现快,病情严重,发展迅速,且有7人造成死亡,不能不引以为戒。
4.配伍不当 如甘草是一味很普通的中药解毒药。中医传统用以解附子的毒性。现代科学验证,甘草对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有较强的解毒作用,但若配伍不当,则会增加配伍药物的毒性,如肾上腺素及麻黄碱中毒时,使用甘草会加重毒性;甘草与甘遂配伍,小剂量能降低其毒性,大剂量会增强其毒性。
6.过敏体质 据报道,能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草药达150多种,而过敏性休克又占过敏反应总数的25.6%。如僵蚕引起皮疹,口服鳖甲煎剂可致严重过敏。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7.盲目用药 认为吃中药安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不遵医嘱,滥用中药,迷信偏方、单方、秘方等。如用人参蜂皇浆或人参进补而不对症,以致中毒的例子屡见不鲜。
据不完全统计,解放以来,全国各地有关中草药、中成药中毒病例的报道1000篇以上,引起中毒的中草药有几百种。大量实践证明,某些中药即使在近代药典中未写有毒,在临床应用时也不能掉以轻心,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第二章 中药中毒的诊断
中药急性中毒具有突然发病、来势凶猛、发展快、病情重等特点,为使中毒病人尽快转危为安,必须尽快正确诊断,善于识别个别中药的特殊临床表现。救治时间的早晚与病人的预后关系甚大,通过询间病史及体格检查,大致可以确定是否中毒及中毒的种类与程度,结合实验室检查,加以综合分析,有利于明确诊断,争取时间,进行有效的救治。急性中毒患者也有轻重之分,一般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呼吸频率、心率的改变,重者则出现烦躁不安、谵语、昏迷、休克等症状。
一、询问病史
急性中毒患者可由本人或陪同前来者诉述,应询问何时服用何种中药、剂量及初期发病症状等,了解患者原先健康情况,并要求将剩余中药进行毒物分析及提供现场情况,以确诊是急性中毒还是慢性中毒。既要防止漏诊或误诊,也要防止有意伪造病史。
二、体格检查
对轻症病人,可以全面检查,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当然也要避免因体格检查而延误治疗。对危急病人则应观察其典型症状与体征,争取时间,有效地进行抢救。如如含阿托品类中药中毒时,‘常有瞳孔散大、潮红、口干舌燥、心跳加快等
重点检查的内容有:
(1)皮肤、面容的颜色及损伤情况,皮肤弹性,体温,肌肉是否抽搐与痉挛。
(2)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结膜是否充血。
(3)神态是否清醒、昏迷或谵妄。
(4)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呼气有无特殊气味,肺部有无啰音
(5)心率、节律及血压。
(6)腹部是否压痛,有无腹泻。
(7)呕吐物及排泄物的气味、颜色。
三、实验室检查
这是正确诊断或证实诊断的依据。首先安排一般常规化验,或生化细菌检查,必要时可作肝、肾功能,基础代谢,心电图等检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采集患者大小便、呕吐物、胃洗出液、血液等,针对可疑毒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查。有毒中草药中毒时,可采集同样的标本,让有关单位及专家鉴定。
中药中毒的主要症状鉴别见表 1
表1 中药中毒主要症状鉴别表
症状
毒物名称
樱桃红色
氰化物
潮红色
阿托品类、麻黄碱、莨菪碱、汞、钩吻
灰土色(铅容)
铅及其化合物
黄疸
砷
发绀
氰化物、阿片类、白果、钩吻、醉浆草
皮炎
颠茄、阿片、砷斑
接触性皮炎
斑蝥、巴豆
皮
肤
含
面
容
紫癜
砷、铅
红斑
阿托品、麻黄碱、阿片、氰化物、斑鳌、砷
荨麻疹
阿片、砷
猩红热样皮疹
颠茄、麻黄碱、士的宁、阿片、汞
带状疱疹
砷化物
脱皮
砷
皮肤干燥
颠茄类
皮肤湿润
阿片、乌头等
过度出汗
砷、汞、吗啡等
汗液绿色
铜等
水泡
阿片
五
官
瞳孔散大
颠茄类、铅、氰化物、莨菪碱、秋水仙碱、钩吻、乌头、毒芹、麻黄、婴粟碱
瞳孔缩小
曼陀罗、雷公藤、阿片类、半边莲、毒扁豆、毛果云香叶、山苍子
瞳孔固定
乌头、氰化物
色视
藜芦、大麻(黄视)、洋地黄叶(黄或绿视)东) 绵马(黄视或短暂失明
色视紊乱
氰氢酸、铅、汞
复视
铅、汞、砷、吗啡、东莨菪碱、乌头、雷公藤、钩吻、苦参
视物模糊
颠茄类
视觉缺失铅
砷、汞、绵马
癫狂幻视
阿托品类
耳鸣
莨菪碱、吗啡、可待因、砷
耳聋
氰化物、阿托品、乌头
听觉过敏
士的宁等
口腔粘膜
铅(黄色)
齿龈颜色
铅、汞、砷可使齿眼呈现蓝黑色齿眼线
呼吸或呕吐物气味
苦杏仁味
氰苷类
蒜臭味
砷
金属味
各种金属
消
化
系
统
流涎、呕吐
毒扁豆、毛果云香叶、半边莲、毒芹、吐根、槟榔、乌头、钩吻、苦参、半夏、雷公藤、百蕊、烟叶、马桑子、莽草子、海茫果
流涎、口腔炎
铅、砷、氰化物、乌头、斑蝥、汞
口干
颠茄类、麻黄碱、吗啡、乌柏、地瓜子、多穗金粟蓝
恶心、呕吐
砷、汞、氰化物、秋水仙碱、阿托品、藜芦、巴豆、乌头、蓖麻子、白果、大麻、夹竹桃、斑蝥、薄荷、红娘子、蟾酥、芫花、石蒜、雷公藤、红茵香、鸦胆子
腹痛、腹泻
铅、砷、夹竹桃、秋水仙碱、氰化物、芦荟、斑蝥、蓖麻子、白果、巴豆、乌头、乌柏、四叶对、羊蹄、商陆、毛莨、大戟、甘遂、油桐、狼毒、钩吻、毒芹、藤黄
便秘
铅(慢性中毒后期)、吗啡、阿片、可待因
便血
狼毒、大戟、苍耳子、商陆、吐根
唾液分泌过多
斑蝥、汞、毛果云香碱、毒扁豆碱
中毒性肝炎
铅、砷、苍耳、棉籽、黄独、红茴香、大枫子、
肝脏损害
铅、砷、汞、氰化物、罂粟碱、蓖麻子
神 经 系 统
震颤
铅、汞、砷、麻黄碱、阿片、士的宁、
谵妄
水仙碱、乌头、烟草、颠茄类、铅、汞、砷、麻黄碱、可待因、大麻、藜芦、细辛、山苍子
麻痹
河豚、铅、汞、砷、乌头、钩吻、箭毒、毒芹、醉鱼草、氰化物
痉挛 (阵发性)
阿托品类、士的宁(早期)、白果、马桑、莽草子、红茵香、细辛、杏仁、白果、鱼藤、酢浆草、天南星、闹羊花、商陆、博落回、苦参、石蒜、夹竹桃、秋水仙、天仙子、曼陀罗
痉挛(强直性)
士的宁、烟草、雷公藤、南天竹、氰化物
闪电样昏倒
含氰苷果仁、氰化物、烟草等
眩晕、昏睡 、昏迷
醉鱼草、甘遂、夹竹桃、土沙苑、商陆、了歌王、 万年青、阿片类、阿托品、东莨、菪碱、白果、商陆、山苍子、大麻、闹羊花、乌头、南天竺、铅、氰化物
知觉麻木
乌头类、马兜铃、醉鱼草
肌肉麻木
钩吻、八角枫、毒芹
语言困难
乌头类、商陆、半夏
共济失调
雷公藤、钩吻、苦参
智力模糊
颠茄类、藜芦、蛇毒、乌头
多发性神经炎
铅、汞、砷、阿片、吗啡
心
血
管
系
统
心动过速
阿托品、颠茄、麻黄碱、曼陀罗、夹竹桃
心动过缓
夹竹桃、乌头、钩吻、蟾酥、藜芦、万血年青、商陆、洋地黄、南天竹
心律不齐
乌头、雪上一枝蒿、蟾酥、夹竹桃
心跳骤停
心动先缓后 不齐最后速
乌头碱、铅、莨菪碱
心脑综合症
夹竹桃、八角枫、蟾酥、乌头、博落回、万年青
心绞痛样痛
烟草、麻黄
中毒性心肌炎
砷
血压升高
麻黄、烟草、蟾酥、万年青、麦角、藜芦、烟草、商陆、麻黄、雷公藤
血压下降
砷、汞、藜芦、杏仁、蓖麻、马尾松、乌头、天南竹、芫花
中毒性脑病
铅、汞、颠茄类、乌头
头痛
铅、氰化物
白细胞或粒细胞减少
砷、秋水仙碱
红细胞增多
铅、砷、汞
血小板减少
铅、砷、秋水仙碱
再生障碍性贫血
砷、秋水仙碱
溶血性贫血
铅、砷
变性血红蛋白血症
氰化物
呼
吸
系
统
上呼吸道刺激
吗啡
呼吸过缓、过深
阿片、萝芙木、钩吻、氰化物、鸦胆子、八角枫
呼吸过速、过深
颠茄类、士的宁、马尾松、醉鱼草、商陆、曼陀罗
呼吸困难或衰竭
砷、汞、士的宁、苍耳子、半夏、马兜铃、蓖麻子、天南星、百部、土荆芥、杏仁、山苍子、批把仁、鱼藤、苦参、石榴根皮雷公藤
呼吸麻痹
茅膏菜、氰化物、蓖麻、阿片类、蛇毒、毕澄茄、细辛、闹羊花、百部、钩吻、毒芹
哮喘
蓖麻子
泌 尿 系 统
肾脏损害
铅、汞、砷、砷化氢、绵马、蓖麻子、芦荟、斑鳌等
中毒性肾病
斑鳌、铅、大戟、苍耳、雷公藤、土荆芥、毛莨、蓖麻
水肿
砷毒性肾炎、斑蝥等
血尿
铅、汞、砷、斑蝥、海葱、番红花、红娘子、雷公藤、秋水仙
蛋白尿
砷、斑蝥、汞
糖尿
阿托品、绵马
卟啉尿
铅、秋水仙碱等
暗黑色尿
大麻、番泻叶、
红褐色尿 (啤酒色)
慢性铅中毒或汞中毒
粉红色尿
芦荟等
黄褐色尿 (呈酸性)
大黄、芦荟、番泻叶等
淡红带黄色(呈碱性时)
大黄、芦荟、番泻叶等
黄色或褐色
汞等
少尿
汞、斑蝥、乌头、红娘子等
排尿困难
斑蝥
调节功能
体温升高或寒颤
阿托品、麻黄碱、士的宁、铅
体温降低
吗啡、乌头
生殖系统
子宫出血或早产
汞、砷、铅、细辛、芦荟、斑蝥、氰化物
子宫收缩痛、
麦角、商陆、藏红花、斑蝥、红娘子
流产
绿芜菁
第三章中药中毒的抢救
对任何急性中毒病人,不论病情轻重,均应立即予以相应
的急救和护理。对中药中毒处理的原则是:诊断与急救护理并重,催吐、导泻排出毒物,增强解毒功能,加速毒物排出,积极抢救危象,防治并发症。
一、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常用中药多由口服给药,药物在胃肠道中吸收比较缓慢。有报道,口服4 - 6h后,胃中尚有残留物。因此,可在其尚未完全吸收前,把毒物排出体外。常用的方法有:
1.催吐 适用于中毒早期,服药3-4h,药物仍在胃内,一般催吐剂可兴奋延髓的呕吐中枢,这种作用通过延髓的呕吐化学感受区,或由胃肠道的刺激,反射地兴奋呕吐中枢而引起呕吐。因此,昏迷病人不宜用催吐剂,高血压病、食道静脉曲张、主动脉瘤、动脉硬化、心脏病、溃疡病患者及孕产妇等也禁用催吐法。
一般可采用手指、压舌板、筷子、棉花杆、羽毛等刺激咽喉粘膜,引起呕吐。无效时,可饮浓盐水(3%)一杯或浓肥皂水一杯。仍无效,可用催吐剂。
还可酌情选用以下催吐剂,饮后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兴奋呕吐中枢,引起呕吐。
(1)0.2%-0.5%硫酸铜(胆矾)100-200ml.
(2) 1%ZnS04溶液100-200ml。
(3)碘配1ml混合于100m1水中。
(4)吐根酊15-25ml,吐根散1g,加水一杯口服。
(5)瓜蒂散:甜瓜蒂、赤小豆,豆豉各1g,研末水煎去渣温服,不吐再服;或瓜蒂3g,甘草9g,研末水煎服(去渣)。
(6)白矾1.5-3g,用开水冲化,微温后内服。
(7) 1:2000KMn04溶液100-300ml。
(8)苦丁香、甘草各9g,研细末水煎服。
(9)三圣散:黎芦、胆矾各6g,防风lOg,开水煎服(去渣)。
上述催吐剂口服后,在15-30min内可引起呕吐,如此反复数次,直至呕吐液变清为止。
若口服催吐剂无效时,可皮下注射阿朴吗啡(去水吗啡)5-10mg,于5-10min内引起剧烈呕吐。
2.洗胃 凡催吐失败或效果不佳时,宜用洗胃法。一般在毒物进人体内4-6h内洗胃。但患上消化道出血或胃穿孔、食道静脉曲张、严重心脏病或主动脉瘤的病人禁用此法。中毒引起的惊厥尚未被控制之前也不可洗胃。
常用的洗胃液有:
(1)温开水或温浓茶:用于原因不明的急性中毒。避免用热溶液,以防血管扩张后促进毒物的吸收,但应注意不能超量,尤其是儿童耐受电解质丢失的能力差,当其不含电解质的体液增加5%时,即可引起水中毒而诱致惊厥或昏迷。
(2)生理盐水或1%-2% NaCI溶液,用于砷化物中毒。
(3) 1:2000一1: 5000KMn04溶液,因其为强氧化剂,不得将其未溶解的颗粒与胃粘膜或其他组织接触。
(4) 1%-2% NaHC03溶液。不宜用于强酸中毒,因为能产生二氧化碳,引起胃穿孔或胃扩张。
(5)0.2%-4%鞣质溶液(可用浓茶代替)可用于重金属和生物碱等中毒。
(6)3%过氧化氢10ml混于100ml水中,可用于阿片、士的宁、氰化物等中毒,易产生气体。腐蚀性药物中毒忌用。
(7)碘酊15滴左右溶于500ml开水中,可沉淀生物碱。
(8)5%硫代硫酸钠溶液,由于砷、汞、氰化物等中毒,可形成无毒硫化物。
(9)碳末一汤匙加于1000ml水中。
(10)5%甲醛次硫酸钠溶液,用于汞中毒。
(11)0.2%-0.5%活性炭混悬液,除氰化物外,可用于一切化学物质。
(12)通用解毒剂(药用炭2份,鞣酸、氧化镁各1份混合物)30g,加温开水500ml。
常用的洗胃方法有:
(1)口服法: 如病人清醒,可使其迅速喝下洗胃液200-400ml(一般不超过500ml,如过多则易将毒物冲人肠中,小儿酌减)然后用手指或压舌板、匙柄刺激咽部引起呕吐,多次反复,[总量(1-5)×104ml],直至洗出液清如注水时为止。
(2) 胃管法: 应尽量将胃内容物抽出后再灌洗。清醒者取坐位,指导其自行吞咽胃管;昏迷病人侧卧床上,头部稍低,脸偏于一侧,以防洗出液流人气管。有假牙者取下,极度烦躁者先给适量镇静剂。
(3)灌式洗胃法: 对吸收后可再自胃排出部分毒物者可采用此法。先以胃管将胃内容物抽洗干净,再以三通玻璃管连接输液瓶及胃管,灌洗时每次注入洗胃液300ml,轮流开放和夹住连接输液瓶的玻管和引流管即可,以后每3min一1h灌流1次,灌洗时间及次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3.导泻毒物进人体内5-6h,即进人肠道,为防止毒物被吸收,在催吐或洗胃后,必须导泻。口服或由胃管注人盐类泻剂,以增加肠内渗透压,刺激肠蠕动而引起排便。常用的导泻剂有:
(1) 硫酸镁10-30g,加水200m1(或25%-50%溶液30-50ml)。
(2) 硫酸钠15-30g,加水200m1(或25%一50 %溶液30-50ml)。
(3) 当归9g,大黄30g,明矾30g,甘草15g,水煎服。
(4)天明精60g,大黄18g,元明粉12g,水煎服。
(5) 大黄面6g,元明粉9g,开水冲服。
(6)大承气汤:大黄10g,芒硝10g,厚朴6g,枳实6g,水煎服。
(7)单方:芒硝20g,甘草30g。将甘草煎汁,再冲人芒硝溶化后服下。
注意:①如毒物已引起严重腹泻,则不必再用泻药。②因镁离子被吸收后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故肠管有损伤或出血,不宜用硫酸镁,可改用硫酸钠。③中枢神经抑制药中毒,严重脱水者,腐蚀性毒物中毒者禁用硫酸镁。肾功能减退时不宜用硫酸镁。孕妇尽量不用。④由脂肪性毒物引起的中毒忌用油类导泻药。
4.灌肠 毒物食人数小时,泻药尚未发挥作用时,可用灌肠法。可用温水200-500mI 或生理盐水,1%肥皂水等,加热约400C,高位灌肠,以排除肠道的毒物,反复进行。每次灌肠应详记出人量,重金属中毒时尤需灌肠。
二、阻止毒物的吸收
根据病情和实际情况,可采用以下方法:
1. 沉淀剂 与毒物发生沉淀,防止或减少毒物吸收。常用的沉淀剂有:
(1) 鞣酸:可与马钱子、洋地黄及部分重金属产生沉淀而阻止其吸收。但不能沉淀罂粟壳、洋金花、天仙子等所含的生物碱。浓茶可代替鞣酸,但不宜久留胃中,以免对肝脏有害。
(2) 蛋白质类食品:如牛奶、蛋清等可与重金属形成沉淀。
(3) 碘酊10-30滴加于500ml温开水中口服或用复方碘溶液1-2ml,可与奎宁、士的宁及铅、汞、银等重金属形成沉淀
(4) 金属沉淀剂,如硫化镁可与金属生成硫化物沉淀。
(5) 5%碳酸氢钠可沉淀多数生物碱及硫酸铁等。
2.吸着剂 活性炭是良好的吸着剂,能将毒物吸着与其表面。通常内服或灌入活性炭20-30g。
3. 保护剂 可保护F胃肠道粘膜,减少毒物对粘膜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常用鸡蛋清5-10个,牛奶100-200ml,豆浆100-200ml,淀粉糊或面糊,花生油、豆油或菜油,镁乳,白及及粉、藕粉等。
4.中和剂 酸中毒时,可用弱碱(氧化镁乳剂,氧化镁0.2-1g, 肥皂水等),但不能用碳酸氢钠,以免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而引起气胀。碱中毒时,可用弱酸(柠檬汁、5%醋酸,5%-10%枸椽酸等)与之中和。
5.氧化剂 通常用1:2000- 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以氧化有毒的有机物及部分生物碱,如阿片、士的宁、烟碱、毒扁豆碱、奎宁、氰化物等。
6.通用解毒剂
(1)活性炭4份,氧化镁2份,鞣酸2份。
(2)绿豆甘草汤。
7.输液排毒可用生理盐水、林格液、葡萄糖生理盐水、5%-10%葡萄糖1000-2000ml,进行输液,使体内的毒物很快排出。对酸中毒病人,除输人一般液体外,还应加人乳酸钠,以矫正酸中毒。〕
三、促进已被吸收毒物的解毒与排泄
1.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肝脏的解毒功能有赖于肝糖原的含量,而维生素C有促进肝糖原储存的作用,故应给予中毒的病人足够的维生素C和葡萄糖,以增强其肝脏的解毒功能
2.促进肾脏排毒
(1)大量补液可利尿,如多饮开水、茶水、柠檬水或橘子水,可促进毒物的排出。恶心呕吐者可行静脉输液。
(2)静脉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5%-10%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肾功能减退时,可采用体外循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结膜透析法等,使毒物尽快排除。
3.促进呼吸道排毒 对挥发性毒药及气体中毒的病人可用10%硅酮水溶液,或用20%-30%乙醇溶液置于氧气湿化瓶中,随氧气经面罩吸人,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4.特殊解毒药物的应用 针对已吸收的毒物,选择适当特殊的解毒药物是抢救成败的关键。如氰苷类药物中毒时,可用亚甲蓝(美蓝)、硫代硫酸钠、亚硝酸钠和亚硝酸异戊酯;阿托品、莨菪碱中毒时用毛果芸香碱和毒扁豆碱;半夏、天南星中毒时可用生姜、白矾;马钱子中毒时用甘草、黄芩等。
四、对症治疗
由于中毒,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有关器官,产生各种症状,因此一般在排毒解毒同时应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抢救与治疗时机。常用的方法如下:
1.镇痛剂 中枢神经受损引起疼痛性休克,则可皮下注射吗啡,每次5-10mg,小儿每次每千克体重0.1-0.2mg,或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度冷丁)2-10mg。但呼吸中枢衰竭或抑制时,禁用吗啡,慎用盐酸哌替啶,可用针刺疗法。
2.兴奋剂 中枢神经过度兴奋可导致呼吸中枢衰竭或麻痹,宜吸氧、人工呼吸并给予氨水吸人,或注射尼可刹米0.25-0.5g,二甲弗林(回苏灵)8mg,苯甲酸钠咖啡因0.5g,山梗菜碱10mg等;若循环中枢衰竭或麻痹,宜选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正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1-2mg, 1%麻黄碱每次1-2mg(儿童酌减),雾化吸人间羟胺(阿拉明),升压素等。
3.镇静剂 中枢神经兴奋引起烦燥不安或惊厥时,宜短暂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如戊巴比妥钠、苯巴比妥钠或异戊巴比妥钠0.1-0.3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无效时,可以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禁用于心血管、肝、肾功能不全者)或用乙醚轻度麻醉。
4.抗感染剂 中毒6-12h后,伴发烧昏迷者应加抗生素以抗感染。
总而言之,大多数中药中毒病人的解救方法是综合进行的,往往几种方法同时进行,可提高解救疗效。为节省本书篇幅,凡在总论中介绍过的方法,在各论中仅作扼要介绍。
第四章常用解毒药物简介
1.西药
(1)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acid):维生素C是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维护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参与机体各种代谢过程。能促进肝糖原的积聚,加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因维生素C是还原剂,大剂量应用能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以减轻发绀的发生,和小剂量亚甲蓝相似。健康人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为0.5mg%1.4mg%,女性稍高,维生素C的半衰期为16天。
(2)金属络合物:依地酸钙钠(依地酸二钠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解铅汞,calcium disodiumedetate , CaNa2EDTA ),二巯基丙醇( dimercaprolum, britishantilewisite, BAL),二巯基丙磺酸钠(解砷灵,sodiumdimercapto sulphonate;商品名Unithiol ),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丁二钠,natrii dimercaptosuccius, NaDMS)其中二巯基丙磺酸钠为汞中毒的首选解毒药,对砷中毒也有效,二巯基丁二酸钠适用于汞、砷、铅等金属中毒。
正确选择金属络合物,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在体内能与各种金属结合成稳定而可溶的金属化合物,从尿中排出而解毒。
(3)硝酸毛果芸香碱(硝酸匹罗卡品)( pilocarpini nitres )可解阿托品、莨菪碱类、曼陀罗、颠茄等中毒。1%溶液每次0.5-1.0ml,皮下注射,每15min1次;小儿每次0 .1 mg/kg,皮下或肌肉注射
(4)硫酸阿托品(atropini sulfas ):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用于多种毒物中毒,可制止腺体分泌,加快心跳,松弛平滑肌等。每次0.5-2mg,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
(5)丙烯吗啡(盐酸丙烯去甲吗啡,nalorphini hydrochloridum, nalline, N-ally lnormorphinehydrochloride ):丙烯吗啡与吗啡化学结构相似,而药理作用相反,能拮抗吗啡许多效应。
每次5-10mg,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必要时15min后再用,不得超过40mg。
(6)亚硝酸异戊酯( amylis nitris ):本品能使血红蛋白( Fe2 +)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Fe3+),后者与氰结合,可使被氰结合的酶复活,以解氰化物中毒。青光眼患者禁用。
(7)亚硝酸钠(sodium nitrite ):作用同亚硝酸异戊酯。3%溶液10-15ml静脉缓慢注射。
(8)亚甲蓝(美蓝3%溶液10-15m1,静脉缓慢注射。次甲蓝,methylenum coeruleum, methylene Blue, MB):本品为一种染料,具有氧化还原作用。1-2mg/kg的小剂量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2.中药
甘草Radix Glycyrrhizae
绿豆Semen Phaseoli Radian
大蒜Bulbus Allii
金钱草Herba Lysimachiae
黄芩Radix Scutellariae
土茯苓Rhigoma SmilacisGlabrae
萝卜Radix Raphani Sativi
生姜Rhigoma Zingiberis
葱白Brlbus Allii Fistulosi
金银花Flos Lonicerae
白茅根Rhigoma Imperatae
岗梅Radix Ibiis Asprellae
中药复方:
(1)甘豆汤:甘草30g,绿豆60g,水煎服,用于苦杏仁中毒。
(2)防风30g,甘草20g,水煎服。用于苍耳子、蓖麻子、曼陀罗等中毒。
(3)解毒验方:黑豆30g,甘草30g,荠苨15g,朱砂3g,加冷开水一碗,煎成半碗,温服。用于金石类、草木类、虫类等中毒。
(4)解毒方:板蓝根120g,贯众30g,青黛30g,甘草30g,共研为末,以蜂蜜和入拌匀,制成药丸如桐子大,再以青黛研粉为衣,每服10-20粒,以凉开水送服。用于各种药物、食物中毒。
第五章中药中毒的预防
(1)加强药政管理,澄清中药材混乱现象及伪劣品种,禁止生产不合理的炮制品和制剂。凡应该炮制的中药一律依法炮制,禁角生品内服。
(2)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等,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尤其是有毒的中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用量。不可随意超量乱用。对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年老体弱者,儿童和过敏体质者慎用有毒中药。
(3)加强中药毒性知识的宣传,不要自行服药。注意药物适应证,严格控制剂量,合理煎服中药。
(4)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毒性、限制性中药中成药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关于28种有强毒的中药及4种中成药管理的规定。
参考文献
1.黄萍,等.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3,4(3):43
2.唐承安.10年来中药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与治疗进展.国内外中医药 科技进展,1993,132
3.彭泉,等.简述中药的毒副作用.云南中医杂志,1989,10(1):33-36
4.朱天忠.中草药制剂不良反应之分析.中医药学报,1986,(6):45
5.周富荣.注意防止中药中毒.中药通报,1983,8(4):36
6.唐文安.白术误用致害3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7,(4):45
7.温淑荣.误用甜瓜蒂致死3例报道.吉林中医药,1988,(1):21
8.吴汝彪.29年来我国乌头类药物中毒635例综述.中医药信息,1988 (2):40
9李仁和,等.注意中药解毒药中毒.中医药学报,1992,(4):41
10.玛鼎.久服雷公藤致“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报道.江苏中医,
1991,(8):封三
11.杨玉福.21例长期服用番泻叶致依赖性报道.中国中药杂志,1992,
17(3):184
12.陈成博.僵蚕引起皮诊3例报道.浙江中医杂志,1989,(12):550
13.姚善业.口服鳖甲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0,15
(4):52
14.乔香德.补养药品不可滥用,中药通报,1986,11(7):6
15.朱亚峰.中药中成药解救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1
各 论
1.七叶一枝花
Qiyeyizhihua
Rhizoma Paridis
[异名]蚤休、重楼、铁灯台。
[来源]百合科重楼属植物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imnthvar.yunnanensis(Franch)Hand. Mazz.或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polyphylla Simth . var. Chinensis( Franch .) Hara的根茎。
[成分]主要含甾体皂苷。为蚤休皂昔和蚤休士宁苷。此外,还含生物碱、氨基酸、糖(为葡萄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
[药理] ①抗蛇毒:蚤休清热解蛇毒力强。对小鼠蝮蛇毒、眼镜蛇毒中毒有明显的保护作用。②抗菌作用: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和化脓性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此外,对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沙门菌、副大肠杆菌等均有抑菌作用③消炎作用:本品煎剂对右旋糖酐所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具有对抗作用。④促肾上腺皮质功能:具有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⑤镇静止痛作用。⑥止咳平喘。⑦抗肿瘤。⑧对平滑肌作用:本品皂苷对离体兔耳血管平滑肌有直接收缩作用、本品煎剂和皂苷对豚鼠的离体回肠均有兴奋作用。
[功效及计量]:清热解毒。治疗疮肿毒,痈疽恶疮,乳蛾
肿胀,小儿高热痉挛。用量:3-15g。
[不良反应] 七叶一枝花根茎含甾体皂苷(蚤休苷)(pariphyllin)及薯蓣皂苷元(diosgenin),成人用量为3-15g,剂量过大对胃肠道及神经系统均有毒害作用。中毒表现:烦躁,面色苍白,呕吐,心律失常等。
[实例] 1例20天患儿服七叶一枝花20g煎剂,2h后出现哭闹,继而烦躁,面色苍白,呕吐2次,均为胃内容物,精神萎靡,唇轻度发绀,两肺呼吸音正常,心率每分钟约128次,心律不齐,心音稍低钝,各瓣膜区未闻病理性杂音。心电图:①窦性心律+异位。②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早搏),部分差异性传导,部分未下传,短阵房性心动过速。③结性逸搏。
参考文献
兰远明,等. 七叶一枝花致新生儿中毒1例报告.广西医学,1990,12(4):128
2.八角枫
Bajiaofeng
Radix A1angii
[异名] 牛尾巴花、白龙须(《简易草药》)、白金条(《分类草药性》)、白筋条(《四川中药志》)。
[来源] 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Alangium chinese(Lour.Harms 的根或叶、花、须根及根皮。
[成分] 须根及根皮含生物碱、酚类、氨基酸、有机酸、树脂,须根主要含八角枫碱,即毒藜碱,又含强心碱。
[药理]①肌肉松弛及镇痛作用:具有明显的横纹肌松弛作用和一定的镇痛作用。②避孕作用:有明显的抗早孕、抗着床作用。③强心作用:能使心率减慢,使风湿患者的房性期前收缩(早搏)消失,I度房室传导阻滞转为正常。
[功效及剂量] 祛风通络,散瘀镇痛。并有麻醉及松弛肌肉作用。治风湿疼痛、麻木瘫痪、心力衰竭、劳伤腰痛、跌打损伤。内服:须根1.5-3g,根3-6g。
[不良反应] 毒性试验:麻醉兔或狗静脉注射八角枫总碱,可使呼吸短暂兴奋。加大剂量则呼吸停止。在呼吸兴奋时,兔血压下降,狗血压上升。如进行人工呼吸则引起呼吸停止的剂量对血压及心跳影响不大。猫静脉注射酸性酒精提取液每千克0.1g,血压明显下降。致死量为每千克4g。中等剂量可引起血尿、肾上腺出血及肌肉震颤等。大剂量可使唾液分泌增加
[实例] 患者男性,27岁,饮用八角枫煎剂(约相当鲜药100g)后,觉头昏目眩、视物模糊、烦躁不安,起来解小便时突昏倒,人事不省,送医院急诊时心跳呼吸已经停止,双瞳孔散大8rnm,死亡。
[防治] 本品有毒,剂量必需严格控制,应从小剂量开始,至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软弱无力、疲倦感觉为度。
参考文献
潘友生,等.八角枫中毒致死i例.江西中医药,1984, (5):58
3.八角茴香
Bajiaohuixiang
FructusAnisi Stellati
[异名] 大茵香(《卫生杂兴》)、舶茵香、茵香八角珠(《纲目》)(图1-2)。
[来源] 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 . f.的果实。
[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茴香油)8%-12%,脂肪油约22%,含量80%-90%。
[药理] 醇提取物在体外对革兰阳性细菌之抑菌作用与青霉素钾盐每毫升20u相似;对革兰阴性细菌之抑菌作用与硫酸链霉素每毫升50u相似;对真菌之抑菌作用大于1%的苯甲酸及水杨酸。
[功效及剂量] 温阳,散寒,理气。治中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内服:3-6g。
[不良反应] 温尚开等对广西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等级的八角茴香及其伪品共14种进行挥发油含量测定,并比较了它们的毒性。结果显示:八角茴香未显示毒性反应。而伪品均显示出明显的毒性反应。毒性大小依次为:山八角>红茴香>地枫皮果)
[实例] 莽草子误作八角茴香用于烹调食用致中毒55例,其中死亡1人。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灼痛,流涎,多汗。瞳孔缩小,心率减慢,头痛头昏,胸闷气急,四肢麻木,运动障碍,眼球发胀,尿潴留,烦躁不安,惊厥,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发绀昏迷,尿失禁,瞳孔散大,发热。
[防治] 统一药物品种,防止伪品人药。
参考文献
1.温尚开,八角茴香与其伪品的挥发油含量测定及毒性试验比较.中
国中药杂志,1990,(9):8
2.曾庆佩.中药莽草子中毒55例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方法的探讨.中国
中药杂志,1981,6(3):33
4.人参
Renshen
Radix Ginseng
[异名] 鬼盖(《本经》)、土精、神草、黄参、血参(《吴普本草》)、百尺忤(《本草图》)、棒棰(《辽宁主要药材》)(图3-8)。
[来源]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 A . Mey.干燥根。
[成分] 根含多种人参皂苷( ginsenoside )、挥发性成分(人参炔醇,panaxynd)、挥发油、人参多糖(panaxans)等。
[药理]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同时也能加强抑制过程,改善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还能提高人的一般脑力和体力的功能。对动物的抗疲劳作用很显著,对人体亦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②对机体反应性的影响: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即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③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ⅰ)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ⅱ)对性腺:人参无性腺样作用,而能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④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对糖尿病犬,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人参可改善一般症状,降低血糖。但不能完全纠正其代谢障碍。人参提取物能增进大鼠肝脏的核糖核酸合成。在适当剂量时对家兔能增加体重,使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上升。对离体心脏有某些增强作用。长期服用小剂量可使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亢进。剂量过大,则呈相反作用。
[功效及剂量] 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内服:3-9g。亦可熬膏或人丸、散。
[不良反应] 内服致头痛眩晕,口舌红肿,牙龈肿痛,烦躁不安,兴奋失眠。或胃脘饱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衄血,咯血,便血,脑溢血;或呼吸急促抽搐等。注射致全身抽搐,吐白沫,意识不清。
[实例] ①国外报道连续服用人参1个月至2年的133例,其平均剂量为每天3g,最多为15g,大多数患者出现兴奋效应。如易醒失眠、神经衰弱、震颤、高血压、欣快感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激动症状。少部分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低血压,皮疹,咽喉刺激感,晨间腹泻,水肿,性情抑郁和月经失调等。个别患者发生人格解体和精神错乱。人们将长期使用人参所产生的这些症状称为“人参滥用综合征。"②1例自取红参40g煎汁约200ml于午前一次服完,下午又服同量人参煎
液,当晚10时,突然呕吐胃内容物约300ml,随即抽搐神昏,大、小便失禁,发热,双侧瞳孔不等大,检查诊断为脑出血。继而发展为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临死前呕吐咖啡样物。③ 1例静脉滴注参麦液20ml, 1h后感心慌气促,唇青紫,不能平卧,吐白色泡沫样痰,经抢救无效死亡。④3例新生儿在出生20h内口服较大量人参,均表现为神经系统高度兴奋现象,烦躁不安,哭闹不能人睡,甚至抽搐或惊跳。心率显著减慢和似成人样的心音改变。经抢救2例治愈,1例死亡。⑤ 1例取人参20g煎汁约150ml,早晨一次服完,上午10时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6.1例用红参10g炖茶饮服,药后全身出现红色丘疹,面部尤剧,微痒,伴浮肿头痛。⑦1例服红参约15g,药后数分钟即觉头晕,视物模糊,躁热,伴手颤,全身倦
怠。⑧.1例夏日咳嗽偶带血丝,服鸡汤兑炖人参,翌晨咯血数十口。⑨2例煮食红参而出现头晕,下肢发软,心跳烦躁,内热感,口干苦,视物昏花,言语错乱,多言等。⑩. 1例人参9g煎汤约500ml,准备3次服完,但首次服药后不到1h便觉胃脘部疼痛,口干唇燥,心慌心烦,继则皮肤发红,眼皮肿胀,不得视物,不久便全身皆肿,面唇发绀,咳喘尤甚,最后出现神志不清,病情危垂,经抢救化险为夷。?2例口服人参诱发心律失常。?.1例肌肉注射人参注射液,5min后昏倒,伴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深快,四肢湿冷,脉搏无,血压零,经抢救脱险。?.1例服人参致低血钾反应:患者服朝鲜红参10g,约4h后自感头晕头痛加重,烦躁不安,口干口苦,胃脘疼痛,四肢抽搐。检查血清钾2. 93mmol/L,急予氯化钾稀释后静脉滴注,2h后各项症状缓解。?误服人参致五官疾病4例:目涩视力模糊1例,鼻衄1例,牙龈肿痛1例,两耳轰鸣1例。
参考文献
1.李卫民,等.中药人参的不良反应.中国中药杂志,1992,17(5):312
2.毛 炯,等.服人参致低血钾反应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2,17(5):314
3.金明洙.误服人参致五官病4例.四川中医,1994,(9):49
5.九里香
Jiulixiang
Folium et Cacumen Murrayae
[异名] 千里香、满山香(《生草药性备要》)、月橘(《中山传信录》)、水万年青(《南宁市药物志》)、过山香(《福建中草药》)、千只眼(《文山中草药》)(图9)。
[来源] 芸香科植物千重香Murraya paniculata ( L.) Jack和九里香Murrava exotica L.的枝叶。
[成分] 叶含挥发油0.25%;茎皮含九里香mexoticin),花瓣含东莨菪素(scopoletin ),果实含半a-胡萝卜酮(semi-a-carotenone),九里香抗生育有效成分是糖蛋白或蛋白多糖。
[药理] 九里香石油醚提取物:①对离体白鼠小肠和大肠均有松弛作用;对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不能阻断,用组织胺和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有对抗作用。②对离体蛙心有明显抑制作用。③抑菌试验:本品乙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九里香具有麻醉、镇惊、解毒消肿、祛风活络作用。主治跌打肿痛,风湿骨痛,胃痛,牙痛,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虫、蛇咬伤等,还可用于局部麻醉。
九里香根煎剂福建民间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已数百例,成功率91%-100%。用量:6-12g(鲜品15-30g)。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不良反应] 实验证明:多糖、糖蛋白或蛋白多糖一类引产药可能由于与热源物质有类似的化学结构而呈热源样的发热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有发热(38.5-40.50C)及发冷不良反应。发热在宫缩高峰时发生,胎儿娩出后,发热自然消退至正常。
参考文献
1.王淑如,等.九里香皮抗生育物质的分离效价与毒性.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7,18(3):184
6.九香虫
Jiuxiangchong
Aspongopus
[异名]黑兜虫(《纲目》)、瓜黑蝽(《昆虫分类药》)、屁板虫(《药材资料汇编》)、蜣螂虫、打屁虫(《中药志》)(图10)。
[来源]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sis Dallas的干燥全虫。
[成分] 虫体含脂肪、蛋白质及甲壳质。脂肪中含有硬脂酸、棕搁酸油酸。
[药理] 抑菌试验:九香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 理气止痛,温中壮阳。治胸膈气滞,脘痛痞闷,脾肾亏损,腰膝酸软,阳痿。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实例] 1例服九香虫后喉间灼热,音哑,面赤身热,尔后颜面周身出现片状红斑,疹痒甚剧。
参考文献
1. 沈桂梓.九香虫煎剂致过敏反应1例报告。江苏中医,1988,(6):13
7.三七
Sanqi
Radix Notoinseng
[异名] 山漆、金不换(《纲目》)、血参(《医林篡要》)、参三七(《本草便读》)、田三七、田漆(《伪药条辨》)(图11)。
[来源] 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 F . H .Chen的根。
[成分] 含总皂苷约12%,主要为人参皂苷Rb1 , Rg1,Rg2,并含少量Ra,Rb2,Rd,Re,Rc,不含人参皂昔Ro。另含三七皂苷R1,R2,三七黄酮B,槲皮素,β-谷甾醇与挥发油等。
[药理]①止血作用:推测与肝脏有关,还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②对循环系统作用:冠状动脉血流量有明显增加,并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的作用。③其他作用:对新城病毒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仆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内服:煎汤3-9g,研末1-3g;外用:适量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不良反应实例] 1.3例服本品2-3g,与服药后1-3天出现皮疹、疹痒症。停药后症状消失。②三七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以当归和三七注射液混合作穴位注射后,前4次有皮肤癌痒及风团,第5次注射完毕即发生休克反应。以10%三七注射液1:1稀释液行皮内试验呈阳性反应。③1例服三七片后30min突然出现口舌发麻、发硬,浑身汗出,心率减慢(每分钟50次左右),四肢冰冷,眼前出现重影。④.2例急性肾炎小儿内服三七引起过敏,致全程血尿。⑤.1例因皮肤紫癜,服三七粉1.0g后1.5h出现腹痛腹泻,大便不成形,无脓血。常规化验正常,潜血阴性。⑥.1例内服致过敏性药疹:腹部及胸背部出现少量散在性的鲜红色斑丘疹,瘙痒难忍。⑦1例内服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紫癜和紫癜水泡,压之不退色。⑧.1例内服后四肢及全身出现尊麻疹,心慌气短。
参考文献
1.卢丽萍,等口服三七粉引起药疹3例报道新中医,1984,(6):35
2.汪立先.三七所致过敏性休克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1981,10(3):162
3.寇惠蓉.三七片引起过敏反应.中国中药杂志,1995,20(8):507
4.谢宗昌.小儿急性肾炎血尿慎用三七.中医杂志,1993,(3):185
5.刘清池,等.三七粉引起腹痛腹泻.中国中药杂志,1995,(6):374
6.舒 依.口服三七粉引起药疹1例报道.江苏中医,1991,(11):16
7.张道诚.中药三七致敏I例报道.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1,(1):56
8.刘元明,等.中药过敏3例报道.河北中医,1993,15(2):39
8.土贝母
Tubeimu
Rhizoma Bolbostemmae
[异名] 土贝(《百草镜》)、大贝母(《纲目拾遗》)、地苦胆、草贝(《陕西中草药》)(图i2)o
[来源] 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 Franquet的块茎。
[成分] 块茎中含麦芽糖,干燥以后则含蔗糖,叶柄主要含还原糖,叶主要含蔗糖。
[功效及剂量] 散结毒,消痈肿。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及蛇虫毒,肥厚性鼻炎。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熬膏摊贴。
[不良反应实例]①.3例误服土贝母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尿少、头昏心慌、气短、抽搐等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末梢血出现幼稚细胞。②误服土贝母中毒2例,1例经黄精、大青叶煎剂治愈,另1例中毒身亡。
参考文献
1.罗振亚.3例土贝母中毒.医师进修杂志,1982,(10):13
2.安玉祥,等,来函摘登:误服土贝母中毒2例.辽宁中医杂志,1982, (12):38
9.土鳖虫
Tubiechong
Eupolyphaga seu Steleogphaga
[异名] 地鳖(《本经》>,土鳖(《别录》)、簸箕虫(((本草衍义》)、节节虫(《江苏药材志》)(图13)。
[来源] 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lyyphaga sinensis Walker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 (Boleny)的雌虫干燥体。
[成分] 含挥发油、氨基酸及B-谷甾醇。
[药理] 在试管内,用美兰法曾测得地鳖虫浸膏(水煎后加醇沉淀)有抑制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的作用。但用瓦伯呼吸器法则为阴性结果。土鳖虫与全蝎、娱蛤混合研末制成的“结核散”在试管内对人型结核杆菌无抑菌作用。其水提液有抗凝血、调脂作用,并有一定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
[功效及剂量] 逐瘀破积,通络理伤。治癥瘕积聚,血滞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木舌重舌。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或捣敷。
[实例]①.1例过敏:全身瘙痒,皮肤出现似豆瓣大小呈鲜红色皮损。另1例全身皮肤出现密集细小的丘疹,色鲜红,伴瘙痒。②2例于煎药方中加土鳖虫后出现全腹隐痛至疼痛难忍,痛连两胁,饮食不思,大小便如常,停药后缓解。③1例外用土鳖虫,局部皮肤出现无数红疹,瘙痒无度,继而阴囊龟头也瘙痒糜烂。④1例内服方中加土鳖虫,四肢、躯干皮肤先后出现充血性丘疹,瘙痒。连续服用后皮疹融合成片,面部也出疹,痒甚,压之退色。
参考文献
1.朱波刚,等.土鳌虫引起过敏反应2例.中国中药杂志,1989,14(2):
52
2.常庆雄.服土鳖虫煎剂出现腹痛2例.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0):
634
3.谭安邦.外用土鳖过敏1例.四川中医,1990,(7):封三
4.张会川:士鳌虫煎剂引起过敏反应1例报道.中医杂志,1987,(10): 40
10.大青叶
Daqingye
Folium Isatidis
[异名] 大青(《本草经集注》)(图I4)o
[来源] 十字花科植物秘兰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
[成分] 鲜叶含大青素B ( isatem B )约1%,靛玉红(indinibin)、色胺酮( tryptanthxin) ,β-谷甾醇。大青素B易被共存的酶( isatase)或弱碱水解,生成吲哚醇,继而氧化成靛蓝(indigo )。
[药理] 抗菌作用:其煎剂在试管内对各种痢疾杆菌均有杀菌作用;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杀灭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波蒙那群、黄疸出血群沃尔登型、七日热型也有杀灭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喉痹、口疮、痈疽肿毒。内服:煎汤9-15g(鲜者30-60g)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不良反应] 大青叶口服给药安全有效。但制成注射剂其毒性尚需探讨,有报道应用大青叶注射液引起血尿1例。实验证明:双青注射液(相当原生药1g)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4只小白鼠均由于呼吸抑制死亡。大青叶水提取物急性毒性试验5只小白鼠全部由于呼吸抑制而死亡。
[实例] 1例使用复方大青叶针剂肌肉注射后2min引起心里难受,大汗淋漓,口渴,口吐白沫,遍身起针尖或绿豆大小疹。
参考文献
1.王嘉瑞,等.大青叶毒性的探讨.中医药信息,1995,(2):13-14
2.王坤山.近3年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综述.浙江中医杂志,1988 (11):521
11.大黄
Dahuang
Radix et Rhizoma Rhei
[异名]将军(《药录》)、锦纹大黄(《千金方》)、川军(《中药材手册》)、峻(《藏名》)(图15)。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 Maxim. ex Balf.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 Baill.的根茎。
[成分] 含葱苷类及游离蒽醌衍生物2%-5.2%。其中游离蒽醌衍生物有大黄酸(rhein )、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及大黄素甲醚(physcion)。蒽苷有大黄酸-8-单葡萄糖苷及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单糖苷;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等双糖苷,以及番泻昔( sennoside ) A, B , C, D, E, F 等双蒽酮苷。另含鞣质约5%,包括没食子酰葡萄糖、d-儿茶素及大黄四聚素(trann)等。
[药理] ①泻下作用:具缓下作用,仅作用于大肠而对小肠无明显作用。②抗菌作用:对多数革兰阳性细菌及某些革兰阴性细菌在试管中有抗菌作用。③抗肿瘤作用:能直接破坏瘤细胞,也能抑制动物肿瘤的生长。
[功效及剂量]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暴眼赤痛,吐血,鼻衄,阳黄水肿,淋浊溲赤,痈疡肿毒,疔疮,烫火伤。内服:煎汤3-12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调敷。
[实例]①l例口服大黄片,出现过敏性紫癜(腹型)。服药2h后突然阵发性腹部绞痛,呕吐鲜红色液体约10ml,脐周及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两下肢膝关节上下可见数个大小不一散在分布的紫癜,基本对称,压之不退色。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患者于3个月前因纳差服大黄苏打后两下肢曾出现出血点。②1例用生大黄胶致星翳深陷;原有眼溃疡加深,星翳深陷,似有穿透角膜之势。
[实验]小鼠实验证明:致死剂量比致泻剂量大40余倍。揭示临床常用量是很安全的。且大黄经多次蒸晒能够降低毒性,同时仍保持大黄的缓泻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证实:①长期较大量使用大黄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免疫抑制作用。也有临床报道使用大黄引起黄疸、肝硬化。故其肝毒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②动物实验发现长期给予大黄可引起性腺退变萎缩,故其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应引起重视。《中国药典》规定:“孕归慎服。”现有资料提示,大黄可能含有某些致突变或致癌成分。但这些资料主要得之动物实验结果,未必可外推到人。大黄在我国应用已有千余年历史,尚未发现与肿瘤有明显关系。
参考文献
1.田字增.大黄引起过敏性紫癜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4,19(7):439
2.程晓爽,等.生大黄导致星翳深陷1例介绍.中医杂志,1991,(3):43
3.杨守业,等.大黄不同炮制品泻下作用和急性毒性比较.中药材,1991,14(7):29
4.赵军宁.大黄毒理学研究进展.中医药学报,1990,(5):48
12.山豆根
Shandougen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
[异名]黄结、苦豆根(图16)。
[来源]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 Gapnep.的根及根茎。
[成分]含多种生物碱,以苦参碱(matrine )、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为主。尚含山豆根酮( sophoradin )、山豆根素(sophoranone)等。
[药理] ①抗肿瘤作用:对于接种的子宫颈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山豆根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脱氧酶均有抑制作用。②红车轴草根苷能抑制感染植物的真菌,柔枝槐素色烯能预防鼠生溃疡。③日本山豆根(Euchresta japonica Benth.)对恶性肿瘤有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小,安全。且不使白细胞减少。试验动物一般状态良好。认为可以在临床上试用。
[功效及剂量]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淌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内服:煎汤3-6g,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捣敷。
[实例]①山豆根中毒200余例报道: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头痛腹痛。严重者全身发冷、四肢颤抖、肢体抽搐挛急、心率加快,更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②豆科植物槐兰属植物的根,含有神经毒素成分,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语言不清,或有眼球震颤,视物模糊,甚至大汗淋漓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严重者有四肢发凉、血压下降、呼吸节律不整等表现,且本品有体内蓄积作用,9例中分别于服药后2-11天才出现中毒症状。③广豆根误作北豆根配预防感冒汤剂,且用量过大,200多人出现头痛腹痛,恶心呕吐,身冷,四肢颤抖,心跳加快,血压升高。④1例服山豆根130g水煎顿服,约1h觉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麻木,且愈来愈重,头痛剧烈,呼吸急促,脘腹胀满,全身肌肉颤动,肢体抽搐挛急。⑤1例山豆根泡服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颤抖,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感觉迟钝等。⑥ 1例内服中毒,头晕胸闷,频繁呕吐。⑦1例山豆根干品60g煎服,2h后神志模糊,旋即昏迷,抢救无效而死亡。
[防治]①统一药物品种,防止伪品入药:凡用广豆根、山豆根、南豆根者可付豆科植物柔枝槐Sophora subprostrata Chun et T. Chen的根;开北豆根者,付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rndauricum DC.的根。②不超过药典规定用量3-9g。③抢救:洗胃、输液,甘草30g煎服。
参考文献
1.杨 光.临床药用豆根要区分南北.北京中医,1983,(4):56
2.李 欣.山豆根中毒原因分析.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1):700
3.丘龙章,等.服陕西产山豆根引起急性中毒9例.新医药,1982,13(11,12):588-589
4.周富荣.注意防止中药中毒.中国中药杂志,1983,8(4):36
5.高峻泰.山豆根中毒1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4,7(2):13
6.温玉梅.口服山豆根致中毒1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1,(6):271
7.潘志宁.山豆根致头昏呕吐.四川中医,1991,(7):52
8.贾庚辽.服山豆根引起肺水肿导致死亡1例.河南中医1987,(5):32
13.山药
Shanyao
Rhizoma Dioscoreae
[异名] 薯蓣、山芋(《本经》)、蛇芋(《浙江中药手册》)、野山豆(《江苏植药志》)、白苔(《四川中药志》)、白药子(《杭州药植志》)(图17-18)。
[来源]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a Thunb.的根茎。
[成分]根茎含甘露聚糖(mannan)、胆碱、植酸(phyticacid)、糖蛋白和10余种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3,4、二羟基苯乙胺、尿囊素(allantion)、多巴胺(dopamine)、山药碱(batatasine )。
[功效及剂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内服:15-30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实例]①生品外敷,1例致颈部及胸背部痒甚,心烦不安,坐卧不宁。②1例3个月患儿,山药煮粥喂服后发热38.50C,面红气粗,啼哭不安。③1例内服出现过敏反应。
参考文献
1.郭廷赞.生山药外敷致过敏.四川中医,1991,(4):41
2.袁侦明.山药致热1例报道.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2,14(1):44
3.黄临初.服淮山药出现过敏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3.(4):246
14.川贝母
Chuanbeimu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异名]尖贝、平贝、川贝(图19-20)。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前3者按药材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后者称“炉贝”。
[成分]主要含多种生物碱如川贝母碱(fritimine)、西贝母碱(sipeimine只青贝碱(chinpeimine)及松贝碱(sonpeimine)等,此外还含皂苷。
[药理]①止咳祛痰作用。灌服贝母皂苷,可使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提示川贝母镇咳作用有效部位是皂苷。川贝母流浸膏、川贝母生物碱、川贝母皂苷均有不同程度的祛痰作用,以生物碱及皂苷的祛痰作用较明显。②松弛肠肌,兴奋子宫。③猫静脉注射川贝碱,可产生持久性血压下降,并伴以短暂的呼吸抑制。④升高血糖。
[功效及剂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用量:3-9g,研粉冲服,一次1-2g。
[不良反应]曾有报道,1例服川贝母6g后不到2h,全身皮肤瘙痒,出现猩红热样药疹。经抗过敏药物治疗及局部外涂炉甘石洗剂,5天后症状全部消失。
参考文献
1.朱钵.中药引起猩红热样药疹1例报道.中华皮肤科杂志,1960,8(1):51
15.川乌
Chuanwu
Radix Aconiti
[来源] 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母根(图21)。
[成分] 主含有生物碱: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新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拉(talatisamine)、川乌碱甲(chuan-wu-baseA )、川乌碱乙(chuanwu-baseB)等。
[药理]①对心脏的作用:乌头碱对离体或在位蛙心,初使心率减慢,随即由于高度刺激心肌突然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很快出现心律紊乱,心收缩力减弱。心脏收缩如桑椹状,最终心跳停止。其治疗量,对人可使心率减慢,脉搏柔软而弱,血压微降。中毒量可使犬心动过速,室性纤维颤动、扑动。它对心脏的作用,部分由迷走神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其直接对心肌的作用:致颤作用以及强心作用。②对血压血管的影响:乌头碱能使血压下降,熟附片煎剂能引起下肢血管显著扩张。③消炎作用及其与肾上腺皮质的关系:对甲醛性及蛋清性跺关节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并能显著降低大鼠肾上腺内抗坏血酸的含量。④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能破坏大白鼠电防御性—运动爬杆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亦受轻度破坏。脑各部位氨含量均急剧下降,乌头碱有一定的镇痛作用。⑤其他作用:乌头碱可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慢。对局部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先兴奋,瘙痒、烧灼感,继以麻痹、知觉丧失,并可反射性引起唾液分泌亢进,使发热及正常动物体温降低。对离体肠管呈胆碱样作用。试管内可抑制细菌。
[功效及剂量]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中毒。内服:制川乌1.5-3g,宜先煎、久煎,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不良反应] 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眼花,口舌、四肢及全身发麻,脉搏减少,呼吸困难,手足抽搐,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紊乱,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或窦性心律伴以多源频繁的室性期前收缩和房性停搏。
[实例] ①5例乌头碱中毒引起心律不齐,经用阿托品、利多卡因、电击复律等抢救治愈。②2例草乌和铁棒锤中毒引起双向性心动过速。③1例s2岁男性因类风湿性关节炎煮服乌头120g,于1h后出现唇舌发麻,频繁呕吐。3h后突然昏倒,出现心脑缺氧综合征。心电图示心室纤颤。心跳骤停35min。经拳击、胸外按压及其他综合抢救措施获愈。④89例急性中毒致多种症状。如唇舌发麻,心烦欲吐,手足发麻,面色苍白,情绪紧张,心慌肢冷,症状加重麻木上移,胸闷,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呕吐腹泻,头痛头昏。有的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休克。有的吞咽困难,语言不畅,舌活动障碍,面色青紫,四肢厥冷,体温及血压下降,肌张力增高,对光反射迟钝等。死亡2例。⑤6例乌头中毒表现为眼花、视力障碍,口唇麻木,恶心呕吐,四肢麻木,抽搐,甚者出现心律紊乱,血压下降,以至休克。⑥ 16例川乌中毒引起心脑综合征:症状与上相类,伴语言不清。
[防治] 掌握用药剂量。中毒剂量:川乌3-9g;附子15-60g;乌头碱口服0.2mg。
急救常用1: 5000高锰酸钾,2%食盐水或浓茶反复洗胃,以后灌人硫酸镁20-30ml导泻。应用大剂量阿托品抢救,可以减轻症状,使心电图恢复正常。利多卡因可显著降低动物的死亡率。干姜、甘草与熟附片同煮可使其毒性大为降低,并降低动物死亡率,或延长死亡时间。此外,金银花、绿豆、犀角亦可解毒。有报道口嚼鲜薄荷15min左右症状缓解,15h左右中毒症状消失者。乌头碱在离体心房所引起的纤维颤动,普鲁卡因、抗组胺药、奎尼丁、盐酸普茶洛尔(心得安)等均能抑制之。
在抢救乌头碱类药物中毒并严重心律失常时,是否早期、足量、大胆地应用抗胆碱药是抢救成败的关键。在12例抢救中体会到早期应用足量阿托品、山莨菪碱及东莨菪碱,以尽快控制心律失常。莨菪碱具有抑制异位激动点的兴奋性,阻止折返激动及抑制缺血心肌产生室性早搏,保护心肌不产生室颤等作用。阿托品与莨菪碱联合,作用相加,更有利于控制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228
2.张永福.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中华内科杂志,1981,20(6):330
3.贾利中,等.草乌和铁棒锤中毒引起双向性心动过速2例报道.陕西新医学,1982,11(1):37-38
4.王景学,等.1例乌头中毒所致心跳骤停35min药物除颤抢救成功.新医学,1980,11(1):封3
5.古云霞,等.1993,1994中药不良反应文献综述.中国中药杂志,1995,20(8):502
6.巢桂芳.乌头碱类药物中毒并发严重心律失常12例抢救体会.四川中医,1992,(2):37
7.张 骏.乌头中毒6例报道.山东中医杂志,1994,13(3):116
8.邱位文,等.川乌引起心脑综合征16例分析.福建中医学,1993,24(4):21
9.彭玉华,等.乌头类中药中毒防治.四川中医,1994,(8):20
10.杨 治.薄荷缓解乌头、半夏中毒.中成药,1994,(8):56
16.川芎
Chuanxiong
Rhizoma Chuanxiong
[异名]芎劳(《本经》)、香果(《吴普本草》)、贯芎(《珍珠囊》)、抚芎(《丹溪心法》)、西芎(《纲目》)(图22)。
[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 Hort.的根茎。
[成分]根茎含挥发油1%;生物碱,有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酚性成分,有川芎酚(chuanxiongol)。阿魏酸(ferulicacid),内酯成分主为4-羟基-3-酜内酯,丁烯酜内酯等。
[药理]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有镇静作用,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还能延长戊巴比妥的睡眠时间。②降压作用:其水浸剂能降低动物的血压,但作用较弱。③对平滑肌的作用:其水溶液对妊娠家兔离体子宫,微量能刺激受孕子宫,使其张力增高,收缩增强,终成挛缩。大量则反使子宫麻痹而收缩停止。④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川芎对大肠、痢疾(宋、内氏)、变形、绿脓、伤寒、副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对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眩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不良反应]①川芎嗪为川芎的主要成分。实验发现:川芎嗪对小鼠的毒性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抑制,并呈闭眼状。一般在3-5min内死亡。② 1例过服川芎嗪致上消化道出血:宋某,男,76岁,误服川芎嗪48片,计2400mg,2h后洗胃,吸出14500ml血性液体。经中西止血药抢救,次日大便潜血(++ ) 。2天后复查:大便潜血(十),5天后血止,未引起其他不良反应。③2例用八珍汤治疗气血不足型头晕痛患者,因川芎用量大(21g),均引起剧烈头痛现象。
[防治]中国药典规定:川芎常用量为3-9g。
参考文献
1.徐 军,等.川芎和阿魏酸单用和合用对血管平滑肌、血液粘度、急性毒性的影晌和比较.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1):680
2.孙 剑,等.过服川芎嗪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陕西中医1992,(12):559
陈 卫.大剂川芎引起剧烈头痛.中国中药杂志,1990,15(8):58
17.川楝子
Chuanlianzi
Fructus Toosendan
[异名] 谏实(《本经》)、金铃子、红枣(《药谱》)、苦楝子(《本草图经》)(图23)。
[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 Sieb . et Zucc .的果实。
[成分]含川楝素(tooseudanin),为驱除蛔虫的有效成分。
[药理]同属植物苦楝有毒,曾有小孩食人而中毒致死的报道。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下泻、呼吸困难及心悸等。果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鸡胚中培养之病毒皆无效。
[功效及剂量] 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内服:煎汤4. 5-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不良反应]主要成分为川楝素等。药理实验表明,口服后能造成实验动物中毒。解剖时能见肝脏组织充血。临床报道:在临床应用中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和GPT升高。据报道已有28例自行驱虫而超量服用,或误食引起中毒性肝炎。文献报道:川楝素给猴灌胃后,体内消除半衰期为25h。因此,川楝子超量服用或服用不当等,容易造成蓄积性中毒而引起肝脏损害。
[实例]①服川楝素片临床中毒死亡2例:该2例均为小儿服某厂生产的川楝素片后视物模糊,复视,吞咽困难,舌麻木不灵。继而全身痉挛,发不出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给绀,双手抓颈.最后死亡。
参考文献
1.刘小平.对肝脏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药.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2,2(2):50
2.李显垠.川楝素片临床中毒死亡2例的探讨.药学通报,1986,21(4):212
18.马钱子
Maqianzi
Semen Strychni
[异名] 番木鳖、苦实把豆儿(《飞鸿集》)、苦实(《本草原始》)、马前、牛银(《本草求原》)、大方八(《中药材手册》)(图24)。
[来源]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nux一vomicaL.或云南马钱Strychnospierriana A . W .Hill 的成熟种子。
[成分]番木鳖碱(strychnine士的宁)、马钱子碱(brucine)少量a,β可鲁勃林(a-,β-colubrine )、伪番木鳖碱(pseudostrychnine)、番木鳖次碱(vomicine),又含番木鳖苷(loganin ) 。
[药理]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首先兴奋脊髓的反射功能,其次兴奋延髓中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并提高大脑皮质感觉中枢的功能,大剂量引起惊厥。②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士的宁对人体胃肠平滑肌没有兴奋作用,对消化道的唯一作用是由于它的苦味,反射地增加胃的分泌。③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有较强的镇咳作用,强度超过可待因。另有祛痰作用,止喘作用弱。④其他作用:马钱子碱有箭毒样作用,对某些细菌在试管内有抑制作用;马钱子浸膏对某些真菌亦有抑制作用。非洲产多种马钱属植物,其中有些也具有肌肉松弛作用。
[功效及剂量]散血热,消肿止痛。治咽喉痹痛,痈疽肿毒,风痹疼痛,骨折;并治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内服:炮制后入丸散0.3-0.6g(一日量)。外用:醋磨涂,研末吹喉或调敷。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不良反应]中毒者初有嚼肌及颈部肌抽筋感,咽下困难,全身不安。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极度收缩而出现强直性惊厥。所含番木鳖碱,成人用5-10mg即可发生中毒现象。30mg可致死亡。
[实例]①2例吞服致烦躁,四肢麻木,抽搐惊恐,腹痛,眩晕发热,尿潴留。1例反复抽搐而窒息死亡。1例内服过量致颤抖失语,几致昏迷。②1例内服中毒全身麻木,口角发紧,胸闷心悸,纳呆,下肢阵发性抽搐。③ 1例过量内服中毒,周身颤栗,胸闷气憋,继而面部发红,面肌发紧,语言困难,下肢屈曲,挛缩不能动。④ 1例服马钱子散0.6g, 20min后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双下肢疼痛。由全身肌肉牵拉失衡而致骨折。⑤ 1例服马钱子散出现意识不清,牙关紧闭。继而阵发性抽搐,双瞳孔等大4min,光反应弱。经多方抢救无效,死亡。⑥ 1例马钱子粉误作海金砂用引起番木鳖碱类中毒死亡。⑦服马钱子约3g即感口苦难忍,而后出现抽搐发绀,呼吸急促,心音不清,血压下降,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⑧1例服马钱子过量,30min后出现阵发性抽搐,角弓反张,神志模糊,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四肢厥冷,口唇发绀,全身强直性抽搐,膝反射亢进,经抢救无效,1h后死亡。
[防治]若中毒时间短,惊厥或肌肉强直症状未出现之前,可给予化学解毒剂(半杯开水加鞣酸1g,一杯开水加碘酒或复方碘溶液1-2m1,服后能使士的宁在消化道内沉淀而成为不溶性物质)口服,另用高锰酸钾洗胃。若见惊厥,应将患者移至黑暗及安静处。用乙醚作轻度麻醉,并配合巴比妥类药物静脉注射以抑制惊厥。惊厥控制后可用蜂蜜、绿豆、甘草煎水服用,或甘草60g水煎服,或肉桂6g水煎服。有报道用全蝎、蜈蚣、僵蚕各6g,共研细末鼻饲灌入,以后隔3-6h再灌入3g,并配合西药抢救20h后痊愈者。
参考文献
1.古云霞,等.1993,1994中药不良反应文献综述.中国中药杂志,1995,20(8):502
2.石占城,等.马钱子中毒治验1例.河北中医,1991,(5):22
3.阎念斌.生甘草治愈马钱子中毒1例报道.山西中医,1991,(4):11
4.田立伟.口服马钱子散造成双下肢骨折1例.四川中医1986,(6):21
5.李波.慎防马钱子中毒.中医杂志,1992,(3):58
6.周更荣.注意防止中药中毒.中国中药杂志,1983,8(4):36
7.任蔚虹.中药马钱子中毒1例教训.实用护理杂志,1987,8(12):33
8.田林忠,等.马钱子中毒死亡1例.河南中医药学刊,1994,9(3):56
9.刘永福.常见有毒中草药的中药解救.陕西中医,1989,10(8):371
10.张浩良.番木鳖确有大毒.江苏中医,1993年,总418:34
11.梅全喜,等.常见中药中毒反应及处理方法.实用护理杂志,1987,3(10):35
12.霍凤安,等.中西医结合治愈马钱子中毒1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6(6):373
19.马兜铃
Madouling
Fructus Aristolochiae
[异名]水马香果(《江苏植药志》)葫芦罐(《东北药植志》)、臭铃挡(《河北药材》)、蛇参果(《四川中药志》)(图25。
[来源] 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
[成分]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 )、马兜铃次(aristolochinic acid )、青木香酸(debilicacid )、木兰花碱(magnoflorine)等。
[药理]①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有微弱的祛痰作用,效果不如紫苑及天南星。并能对抗毛果芸香碱、乙酰胆碱及组织胺所致的支气管痉挛。②抗菌作用:对常见皮肤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鲜北马兜铃果实及叶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果实的作用比叶强,对绿脓杆菌无作用。
[功效及剂量]清肺降气,平喘止咳。治肺热咳喘,咯血失音,痔屡肿痛。内服:3-9g。
[不良反应]《本草经读》:“马兜铃虽云无毒而偏寒之性,多服必令吐利不止也。”马兜铃中含马兜铃碱和马兜铃酸,内服后易出现头昏、瞳孔散大、呼吸困难等毒性反应。
[实例]① 1例煎剂中用马兜铃15g,约1h后开始呕吐。开始10-15min呕吐1次,继之呕吐频繁。呕吐物先为药汁及食物,后为胆汁及胃液。后原药去马兜铃续服两剂无反应。②1例服用过量出现恶心、心烦、头晕、气短、呕吐。
[防治]①临床上大多采用蜜炙以达到减少和缓和药性之目的。②按药典规定剂量使用3- 9g。
参考文献
1.肖 平.马兜铃引起中毒反应1例.湖南中医杂志,1989,(5):44
2.任 义.马兜铃引起呕吐1例报道.中药通报,1983,8(5):39
20.马鞭草
Mabiancao
Herba Verbenae
[来源]本品为马鞭草科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图26)。
[成分] 含马鞭草苷( verbenalin )及5-Hydroxy-verbe-nalin等。
[药理]①消炎止痛作用:用芥子油滴人家兔结膜囊内引起炎症,用本品的水及醇提取物有消炎作用。②抑菌作用:水煎剂及酊剂,体外抑制试验证明对白喉杆菌有轻度的抑菌作用。③治疗疟疾。④有收缩子宫作用,与麦角相似。
[实例]施氏报道马鞭草针剂引起过敏反应。患者,男性,18岁。因疟疾用马鞭草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每毫升相当于生药2g),15min后出现头晕、心悸、胸闷、面潮,经抗过敏治疗而愈。
参考文献
施瑞伟.马鞭草针剂引起的过敏反应.新医学,1973,(4):205
21.天仙子
Tianxianzi
Semen Hyoscyami
[异名]莨菪子、牙痛子、小颠茄子、山烟(图27)
[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的成熟种子。
[成分]主要含莨菪碱(hyoscyamine)、东莨菪碱(scopolamine)及阿托品(atropine)。
[药理]①调节微血管管径,明显解除血管痉挛。②对活动过强或痉挛状态的平滑肌有明显弛缓作用。③东莨菪碱有一定强度的镇痛作用。[功效及剂量] 解痉止痛,安神定痛。用于胃痉挛疼痛,喘咳,癫狂。用量:0.06-0.6g。
[不良反应]有误将天仙子当地肤子、吐丝子配方引起中毒。症状可见:口干,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皮肤粘膜干燥、潮红,头痛,头晕,发热,心动过速,瞳孔散大,视力模糊,排尿困难,甚者可致谵妄,狂躁,眩晕,摸空动作和共济失调,或表现反应迟钝、精神衰颓、昏睡等抑制症状,最后可因血压下降,呼吸衰竭死亡。
[实例]①一患者因全身泛发风团瘙痒,受风着凉加重就诊,诊断为荨麻疹,投中药汤剂治疗,服药1h后患者出现心慌、口渴、气短、不寐。继则出现谵语等症状。经查,是误将天仙子为地肤子投人。②8例误将天仙子当作吐丝子服用,引起急性中毒。③4例错将莨菪子作吐丝子,服后30min即感口干难忍,饮水不能解渴,吞咽困难,头晕,行走瞒姗,幻视妄动,有如酒醉,恶心呕吐,结膜充血,瞳孔散大,急诊检查后诊为莨菪类药物中毒,经抢救后脱险。④严重中毒4例,轻者30余例。症状为烦渴、身热、心动过速、精神失常、谵妄。
参考文献
1.鹿树夏.误服天仙子中毒报道.吉林中医药.1988,(1):21
2.张 端.误服天仙子致8人急性中毒报道.四川中医.1988,(5):26
3.顾文华.莨菪子误作吐丝子引起中毒.浙江中医杂志.1983,(8):340
4.康昭荣.误服天仙子中毒.四川中医.1984,(4):24
22.天竺黄
Tianzhuhuang
Concretio Silicea Bambusae
[异名] 天竹黄(《本草衍义》)、竹膏(《开宝本草》)、竹黄
(《纲目》)、竹糖(《伪药条辨》)、竹三七、竹参。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于竹节间的伤流液,干燥而成的块状物。
[成分] 含氢氧化钾、硅质。
[功效及剂量] 清热豁痰,风湿痹痛。用于热病神昏,谵妄,中风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癫痫。内服:3-9g,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①有4例患者(3男、1女),3例服竹黄1次,约30g;1例服3次,每次20g,全部患者均是服竹黄当天或次日曝晒太阳后发病。皮损的共同特点是面部、手背、足背起红斑,局部轻浮肿。2例于手、足背红斑起水疤,最大的水泡有小鸡蛋大。2例伴皮损部位麻木、疼痛感,红斑退后留下黑褐色素斑。②1例27岁男性,服竹黄所浸制的药酒100ml,次日受日光照射后,颜面、眼睑及四肢外露部分出现红肿疼痛,又改竹黄100g水煎服,再受太阳照射后,症状加重伴心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防治] 服竹黄后避免曝晒。发生皮肤过敏后积极抗讨敏治疗。
参考文献
1.陈花渠,等.内服中药竹黄引起光毒性皮炎附4例报道 临床皮肤科杂志,1983,12(2):99
2.林学仪.服竹黄出现日光性皮炎样皮肤反应伴窦性心动过缓1例.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2):755
23.天花粉
Tianhuafen
Radix Trichosanthis
[异名]花粉、瓜萎根(图28-29)。
[来源]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葵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erms的根。
[成分]天花粉含皂苷、天花粉蛋白质(trichosanthin)多种氨基酸、糖类及多量淀粉。
[药理]①天花粉蛋白对小鼠及狗有中期引产作用。②天花粉制成的注射液可作为人工流产药物。③天花粉粗提物对葡萄胎和恶性葡萄胎有一定疗效。
[功效及剂量]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用量:10-15g。
[不良反应] 发热头痛,咽喉痛,恶心,腹泻,皮疹,偶见神经血管性水肿,病理性心电图或心率异常,血压下降,鼻衄,流产前后出血过多,肝脾肿大,腹胀,蛋白尿等。甚者引起过敏性休克、肱动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水肿、脑水肿、脑组织出血和心肌损害。
[实例]①2例阴道引产致中毒死亡。见寒战头痛、头昏、发热,昏迷死亡。②2例在加工天花粉时,流泪打喷嚏伴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全身不适,抗过敏治疗后诸症消失。
参考文献
1.李 玲,等.急性天花粉中毒尸检2例.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0,(6):11
2.滕瑞卯.加工天花粉致过敏反应2例.中药通报,1986,(1):28
24.天南星
Tiannanxlng
Rhizoma Arisaematis
[异名]虎掌、野芋头、蛇包谷、一把伞(图30)。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nubescens( Wall . ) Schott.异叶天南星Arisaemaheterophyllum Bl.或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的块茎。
[成分] 含有三菇皂苷、安息香酸、D-甘露醇和鸟氨酸、谷氨酸、瓜氨酸、精氨酸、R-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等。
[药理]①有抗惊厥作用。②镇静、镇痛作用。③抗肿瘤作用。④明显祛痰作用。⑤抗心律失常作用。⑥抗炎作用。
[功效及剂量]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消结散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一般炮制后用。用量:3-9g。外用:生品适量。
[不良反应] 误食中毒,初起可致咽喉烧灼感,口舌麻木,舌强流涎,咽颊充血,张口困难,口腔糜烂等,继则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出现头昏心慌,四肢麻木,甚至昏迷,窒息,呼吸停止。皮肤接触中毒可致痛痒肿胀。
[实例]①4例成人因食天南星一口而引起舌麻、咽痛、不能言语等中毒症状。②3例因嚼其块茎数口而致口腔粘膜轻度糜烂,咽喉干燥,烧灼,舌体肿大,流涎,口舌麻木,味觉丧失,言语不清,声音嘶哑,张口困难。③一女孩因误食天南星块根数口(约10g),10min左右即出现舌麻、流涎、哭闹不安等中毒现象。
[防治]本品有毒,忌生用或嚼食生品,务必炮制后内服,控制药用剂量,注意恰当配伍。如:“得防风则不麻。"诸风口襟,宜用南星,更以人参、石营蒲佐之。”阴虚燥痰、孕妇禁用。与莽草同用毒性增大;与附子、干姜、生姜同用,可减低其毒性,同时可能减低其功效。一旦中毒处理:冷服稀醋或鞣酸或浓茶、蛋清等。呼吸困难者给氧,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支持疗法,对症处理。中草药:生姜5g,防风100g,甘草5g煎汤,先含漱一半,后内服一半,或醋50-100g,加姜汁少许,内服或漱口。
参考文献
1.孙奚宾,等.姜汁治愈南星中毒4例报道.中医杂志,1962,(11):38
2.洪承森.天南星中毒3例报道.中华内科杂志,1964,12(12):1117
3.邹维增,等.天南星中毒引致神经智力发育障碍1例.新医药学杂志,1973,(9):9
25.天麻
TianmaRhizoma
Gastrodiae
[异名]赤箭、木浦、明天麻、白龙皮(图31)。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 Bl.的块茎。
[成分]天麻块茎中含有天麻苷(对羟甲基苯甲醇R-D-葡萄糖昔gastrodin)、天麻苷元(对羟基苯甲醇gastrodi-Benin),琥珀酸、维生素A类等物质,另含香草醇。
[药理]①镇静、抗惊厥作用。②降血压作用。③镇痛、消炎。④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⑤具有增加心脑血流量的作用。
[功效及剂量] 平肝,熄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用量:3-9g。
[不良反应] 头痛,面部浮肿及全身浮肿,胸闷,乏力,恶心呕吐;汗出肢冷,烦躁,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
[实例] ① 1例内服致过敏水肿。患者因四肢关节痛、双下肢麻木,服独活寄生汤5帖,痛减轻,下肢仍麻木,遂加天麻10g,2帖后,面部浮肿,4天后一身尽肿,伴头晕乏力、胸闷停药,给西药治疗后,3天后肿减轻消失,3个月后又因肢麻而服天麻丸,3天后又出现面肿,5天后症状加剧,停药3天后肿消退。②1例因服天麻煮鸡后感头痛、面热、昏迷1h人院。第2次服发生面部灼热、乏力、轻度头痛,头晕眼花,随即身体不能自主,由坐位向前摔倒在地,呼之不醒。③2例用炒天麻配方治疗冠心病时‘,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四肢发冷,自汗,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烦躁不安,腹胀痛,继之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经分析,怀疑与天麻炒焦有关,为此,对家兔做了实验,证实与天麻炒焦有关。
参考文献
1.王可鸿.天麻致浮肿1例报道.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0,(4):28
2.王效平,等.天麻毒性反性1例报道.中医药信息,1986,(2):24
3.潘世庆.警惕焦天麻的毒副作用.中国中药杂志,1993,(10):601
26.木香
Muxiang
Radix Aucklandiae
[异名] 蜜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图32)。
[来源] 本品为药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lappa Decne.的干燥根。
[成分] 含挥发油0.3%-3%或4%-7%、木香碱(saussurine)0.05%、葡萄糖18%及甾醇等。
[药理] ①解痉作用:生物碱有抑制迷走神经、中枢神经作用,对组织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及小肠平滑肌的解痉有明显的解痉作用。②降压作用:木香的精制浸膏及去内酯油均有降压作用。
[功效及剂量]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院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涩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用量:3-10g。
[实例] 兰少敏报道2例过敏。其中1例男性,34岁,因腹胀痛服含木香9g中药,服半剂腹痛加重,且全身起粟粒状红色丘疹,停药后症状缓解,后单服木香又出现身痒等症。张氏报道一男性,42岁,浮肿服含木香10g中药,煎服半剂后出现腹痛、皮疹,又半剂后皮疹加重,胸闷憋气,腹痛肠鸣,泻下便色如洗肉水样。1年后用木香3g加水单服,又出现上述症状。
参考文献
1.兰少敏.中药过敏反应2例报道.山东中医杂志,1985,(6):30
2.张仁甫.中药也能引起过敏反应.河南中医,1983,(4):39
27.瓦楞子
Walengzi
Concha Arcae
[异名] 蚶子壳、毛蛤、瓦垅(图33)0
[来源] 本品为蚶科动物毛蚶Arcasubcrenata Lischke、泥蚶Arcagranosa Linnaeus或魁蚶Arcainflata Reeve的贝壳。
[成分] 主要含碳酸钙(90%以上)、磷酸钙等。
[功效及剂量] 消痰化痕,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用于顽痰积结,粘稠难咯,瘿瘤,瘰疬,癥瘕痞块,胃痛泛酸。用量:9-15g,宜先煎。
[不良反应] 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实例] 1例服瓦楞子引起过敏反应。因上腹胀痛,泛吐酸水,处方用瓦楞子等中药。1剂服后,当夜发生腹痛、腹泻。因以往有服牡砺过敏史,于是在次日,患者将药中瓦楞子拿掉后再继续煎服,结果很好,连服3剂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病人再将瓦楞子单独煎服,果然又腹痛、腹泻。
参考文献
韩明道.注意瓦楞子、牡蛎引起过敏反应.上海中医杂志,1980,(4):9
28.五味子
Wuweizi
Fructus Schisandrae
[异名]茎蕏(《尔雅》)、玄及(《吴普本草》)、会及(《别录》)、五梅子(《辽宁主要药材》)(图34)。
[来源]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 Turcz . ) Baill.的果实。
[成分] 含挥发油、有机酸、维生素、糖类及树脂等。挥发油含量为1.15%-2%不等,主要成分为拘椽醛( citral ),并含倍半萜类及精氨酸,还含有五味子果汁酸。种子的非皂化部分含3种结晶物质,即五味子素(schizandrin)、去羟基五味子素及五味子醇(schizandrol)。
[药理]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五味子粗提物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智力及工作效率。口服五味子粉能使大脑皮质抑制过程集中,增强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并促使两过程趋于平衡,醚提取物具有镇静作用。②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强心作用。其水浸液及稀醇浸液,可加强心收缩力,增加血管张力。可使肾病的临产妇血压下降。③有降血清转氨酶作用。降酶机制不是在血液中直接对ALT灭活及降解,而是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④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五味子能直接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及幅度显著增加,并能对抗吗啡对动物呼吸的抑制作用。醚提取物有镇咳、祛痰作用。
[功效及剂量]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口渴,自汗,盗汗,劳伤赢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用量:煎汤1.5-6g。
[不良反应]可引起皮肤过敏及呼吸抑制反应。
[实例]① 1例女性,54岁,脑外伤后遗症,服五味子糖浆,每次10ml,每天2次,出现舌痒,3天后全身瘙痒,潮红,荨麻疹。停药后1周,再次予五味子糖浆口服,均于用药当日出现荨麻疹,经抗过敏治疗缓解。②1例女性,56岁,慢性支气管炎,服小青龙汤加减,内有五味子10g,服1剂后胸满喘憋有增无减,又进1剂,喘憋更甚,去五味子,呼吸抑制现象消失。另外有2例反应相似。
[防治]有皮肤过敏者,应立即停药,进行抗过敏治疗。如果有呼吸抑制者,停药后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可予吸氧,必要时抗过敏治疗外,加呼吸兴奋剂。
参考文献
1.宋红旗,等.口服五味子糖浆引起过敏反应.中国中药杂志,1990,(4) 51
2.宫伟星.服五味子引起呼吸抑制3例.黑龙江中医药,1990,(1): 30
29.毛冬青
Maodongqing
Radix et Folium Ilicis Pubescentis
[来源]本品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毛冬青Ilexpubescens Hook et Am.的根或叶。
[成分]毛冬青根、皮含多种黄酮类,酚性成分,以及甾醇、鞣质、三萜类成分。
[药理]①心血管系统作用:对心肌缺血的T波改变有保护作用,减少S-T段偏移和节律紊乱,明显增加冠状动脉流量。②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对主动脉粥样硬化有减轻趋势。③抗菌作用。④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活血通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扁桃体炎,咽喉炎,小儿肺炎,冻疮。内服:50-150g。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 少数病例有口干,上腹部不适,头痛,头昏,胸闷,恶心,呕吐,腹胀,便干,月经过多,心悸,全身疲乏无力,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实例]①该院用毛冬青治疗冠心病97例,12例于服药后2周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嗳酸、咽干、上腹部隐痛不适。2例发生上肢少许皮下出血点或小块瘀斑。②一老年男性患者,患高血压、冠心病10余年,肌肉注射毛冬青注射液4m1, 1h后全身瘙痒,绿豆大小疤疹,伴明显左颈和左眼上睑的血管神经性水肿。立即停药进行抗过敏治疗,症状消失。
参考文献
1.中山医学院、广东潮阳县卫生局冠心病科研协作组.毛冬青治疗冠心病972例疗效观察.新医学,1978,(4):176
2.河南安阳市灯塔医院内二科.毛冬青注射液过敏反应1例报道.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4):232
30.牛蒡子
Niubangzi
Fructus Arctii
[异名]大力子、恶实(图36)。
[来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成分]果实含牛蒡苷( arctiin, C27H34O11 ),水解生成苷元为牛蒡酚(1-arctigenin,脂肪油25%-30%,为棕桐酸、硬脂酸、油酸及亚麻仁油酸的甘油脂。此外,尚含少量固醇(甾醇)、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1等。
[药理]牛蒡子水煎液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能显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
[功效及剂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多痰,咽喉肿痛,麻疹不透,痈肿疮毒。煎服:6-12g。
[不良反应]头晕,呕吐,胸闷气急,皮肤出现丘疹,奇痒难忍。
[实例〕①患者服药后30min左右,突感胸闷气急,并有喉头阻塞感,随即头晕呕吐,皮肤相继出现丘疹,瘙痒难忍。
参考文献
吴树忠.牛蒡子引起过敏反应1例.中药通报,1987,(4);58
31.丹参
Danshen
Radix Salviae Miltiorrhhizae
[异名] 红根、大红袍、血参根、红丹参。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根及根茎。
[成分] 从丹参中提取的化学成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溶性成分有多个二萜醌类物质:丹参酮I(tanshinoneI)、丹参酮ⅡA ( tanshinone ⅡA丹参酮ⅡB ( tanshinoneⅡB、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等;水溶性成分有原儿茶醛及酚类的丹参素等。
[药理]①改善微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②抑制血小板聚集。③抗血栓作用。④抗菌消炎作用。⑤提高耐缺氧能力。⑥对急性和慢性肝损伤有明显防治作用。⑦可促进免疫功能。⑧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
[功效及剂量] 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用量:9-15g。
[不良反应] 头痛,头昏,口干,胸闷,心慌,眼皮水肿,腰痛,全身皮疹瘙痒,出现风团,浑身不适等,也曾有肝损害。
[实例]① 2例静脉滴注致过敏,出现头痛,心慌,胸闷,伴肩胛区疼痛,烦躁不安,双眼轻度水肿,继而出现牵拉性腰痛,全身出皮疹,瘙痒难忍。②1例口服致周身不适,奇痒难忍,搔后皮肤随起风块呈红色,口干,头昏,乏力,2个月前在家口服丹参15g,也出现皮肤丘疹及全身痒等情况。
参考文献
I.王宝佳,等.丹参注射液引起过敏2例.甘肃医药,1991,(5):305
2.秦 元.丹参过敏1例报道.新疆中医药,1989,(2):23
32.月季花
Yuejihua
Flos Rosae Chinensis
[异名] 月月红、四季花、月贵花、月月开、月季红。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的花。
[成分] 花含挥发油、槲皮苷、鞣质、没食子酸、色素等。
[功效及剂量] 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用量:1.5-4.5g。
[不良反应]腹痛难忍,出冷汗。
[实例]①服1剂后,突感腹痛难忍,头冒冷汗,后将月季花取出(减少)1/3后服,腹痛未作。
参考文献
王虎亮.月季花过量引起腹痛.浙江中医杂志,1981,(11):501
33.巴豆
Badou
Fructus Crotonis
[异名]巴菽、刚子、老阳子、巴果、双眼龙。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tiglium L.的成熟果实。
[成分] 种子含巴豆油(Croton oil ) 50%-60%,蛋白质约18%,油中主要为油酸、亚油酸、肉豆蔻酸等。主要有毒成分为巴豆油、巴豆毒素、巴豆苷和生物碱。
[药理]①促进肠蠕动并有催吐作用。②巴豆油能通过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③能使血小板中cGMP浓度增加,导致血小板凝集。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⑤能延缓皮肤癌的发展,对小鼠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 - 388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⑥有镇痛作用。
[功效及剂量]外用蚀疱,用于恶疮疥癣,疣痣。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
[不良反应] 皮肤接触后能引起急性炎症,24h后发泡,灼痛,眼鼻等接触后亦引起急性炎症。内服首先感口腔灼痛,咽喉肿痛,恶心、呕吐,腹绞痛,吐出血样物,大便水样,或米汤样并带血,里急后重。由于剧烈泻下,肠壁糜烂引起脱水、血尿、尿闭、呼吸困难、脉细、体温下降、谵语、发绀。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实例]①共12例,将巴豆误作花生吞,量不详。30min后,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疼痛加剧腹泻1次,用温清水洗胃,鸡蛋清2只顿服,大豆500g,白药50g,甘草30g,浓煎频服。再加输液等治疗,24h后痛泻止。
[防治] 本品有毒。无寒实积滞、孕妇及体弱者忌服。中毒解救方法:早期可洗胃,服蛋清及活性炭,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给予微温的流汁饮料,腹剧痛可注射吗啡、阿托品,如面色发绀,可给氧,注射呼吸兴奋剂。出现休克,可闻稀氨水,针刺疗法等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蒋瑞金.巴豆中毒治疗体会.浙江中医杂志,1992,(9):421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02
34.水银
Shuiyin
Hydrargyrum
[异名] 白三项(《淮南子》)、汞(《别录》)、铅精、砂汞(《石药尔雅》)、灵液(《纲目》)。
[来源] 为一种液态金属汞,大多由辰砂Cinnabaris矿炼而得,少数取之自然汞。
[成分]为单体金属元素汞(Hg),一般含有微量的银(Ag)。
[药理]汞不引起药理作用,解离后的汞离子能与体内各种酶中的巯基结合而抑制多种酶的活力,干扰细胞的代谢及功能,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汞可被皮肤及消化道粘膜吸收,汞离子与各器官的组织蛋白结合形成汞蛋白,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功效及剂量] 攻毒,杀虫。主治皮肤疥疮,顽癣,梅毒,痔瘘,小儿惊热,癫痫等。均外用,和他药研末调敷。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症状。如倦怠,嗜睡,头痛,心悸,恶心,呕吐,腹绞痛,明显的口腔粘膜肿胀,水肿,尿少,蛋白尿。重者可发生晕厥,痉挛,昏迷,休克。抢救不及时,在1-2天内有死亡的危险。此外,尚有肝肾功能损害。性功能减退。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均受影响。
[实例] ①1例女性患者,因阴道瘙痒,将升汞21g等研细拌匀,放入阴道后穹隆部,翌日即感头晕、头痛、恶心。全身酸痛、心慌、面色苍白、无尿。于当日上午因呼吸、循环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②1例因吞吸水银500g,致急性汞中毒。
参考文献
1.魏太和.阴道急性汞中毒死亡1例.中华妇产科杂志,1984,19(3):180
2. 牛士廉.水银中毒治验.陕西中医,1988,9(2):79
35.水蛭
Shuizhi
Hirudo
[异名] 蛭蝚、至掌(《尔雅》)蛾(《本草图经》)、红蛭(《济生方》)、黄蜞(《本草求原》)。
[来源]本品为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pigra Whitman、水蛭Hirudenipponica Whitman或柳叶蚂蟥Whitmaniaacranulata Whitman的干燥体。
[成分] 水蛭主要含蛋白质。新鲜水蛭的唾液腺中含有水蛭素(hirudin hemophilin),是水蛭吸人血时所分泌的一种抗凝血成分。此外,分泌物中还含有组织胺样物质、肝素及抗血栓素。
[药理]①抗凝血作用。②抗血栓作用。③扩血管作用。④降低血液粘度作用。⑤降血脂作用。⑥促进血肿吸收作用。⑦抗生育作用。⑧体外实验,对小鼠肝癌生长有抑制作用。⑨免疫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破血,逐瘀,通经。用于癥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用量:1.5-3g。
[不良反应]中毒原因大多是过量服用,或在水田中劳动被水蛭咬伤。症状可见恶心、呕吐、子宫出血。严重时出现胃肠道出血,剧烈腹痛,血尿,昏迷等。咬伤局部表现为长时间出血。
[实例]①1例内服水蛭方剂致休克,皮肤出现丘疹、灼热、瘙痒,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四肢厥冷,血压下降。②1例因慢性肾炎购水蛭200g,研粉,掺面粉少许煎饼食用,一次服下,食后2h许,肘膝关节僵硬,继之周身青紫、僵直,不能言语,神志昏迷,呼吸衰微,心跳微弱,抢救无效死亡。
[附注]水蛭有毒。煎服:3-6g;研细作丸、散剂0.6-1.5g,中毒量:15-30g,中毒潜伏期1-4h。孕妇忌服。
参考文献
1.易献春.水蛭引起过敏反应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1,(5) :309
2.徐华义,等.水蛭中毒死亡1例报道.湖北中医杂志,1989,(4):14
36.艾叶
Aiye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异名] 冰台、艾篙、灸草、甜艾、草艾。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 Levl . et Vant .的叶。
[成分]艾叶含挥发油约0.5%〔油中主要成分为1,8-桉油精,另有α-水芹烯(α-phellandren) 、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1-α-松油醇(1-α-terpined)等〕、鞣酸、维生素等。
[药理]①对豚鼠离体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②抗菌作用。③有兴奋呼吸和降血压作用。
[功效及剂量]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血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症。内服:3-9g。外用适量,供灸或熏洗用。
[不良反应]口服大量艾叶后,30min可出现中毒症状:喉头干渴、恶心、呕吐,继而全身无力、头晕、耳鸣、四肢震颤,严重者可致死。孕妇可致出血或流产。慢性中毒有感觉过敏、共济失调、幻想、神经炎、癫痫样痉挛等症状。
[实例]①一患者服艾叶后出现黄疸、出血、肝脏重度受损,终致死亡。②一患者以陈艾6根(约80g),空腹煎服,10min后感头昏,30min后感胸闷,呼吸急促,抽搐,面色苍白,抢救无效死亡。
[附注] 艾叶有毒成分为挥发油,内服常用量:9g-15g, 中毒量:18g-45g,中毒潜伏期1-4h。
参考文献
1.胡明宁,等.20种常用中药致死的报道及其启示.江苏中医,1990,11(7):30
2.朱天忠.常见植物类药中毒死亡的研究概况.中药通报,1987,12 (10);57
37.甘草
Gancao
Radix Glycyrrhiizae
[异名] 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根及根茎。
[成分 ]①三萜皂苷,总含量6%-14%,主要含甘草甜素(giyryrrhizin )、水解生成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和二分子葡萄糖醛酸。②黄酮类化合物,有甘草苷( liquiritin)、异甘草苷、新甘草苷等。
[药理] ①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②抗消化性溃疡,解痉,保肝。③抗炎、抗变态反应。④抗病毒。⑤解毒。⑥镇咳祛痰。
[功效及剂量]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内服:煎汤1.5-9g。
[不良反应] 有皮质激素样水钠潴留作用,长期服用可见浮肿、血压升高、四肢无力、痉挛麻木、头晕、头痛、低血钾等,老年人及患有心血管病和肾脏病的人易导致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脏病。
[实例]①1例幼儿长期吮吸致中毒,出现面部微肿,体倦怠,微喘息,腹胀,心悸,不思饮食。②1例长期口服致低血钾,诱发肝昏迷,血压升高,双下肢浮肿,头痛,乏力。
[附注] 甘草甘缓,凡湿阻中焦、脘腹胀满者用之能令人气壅满闷,故使用时须注意。
参考文献
余圣龙.婴幼儿不宜长期吮吸甘草.中国中药杂志,1990,(1):57
曹 涛,等.长期口服甘草制剂致低钾血症诱发肝性昏迷1例.首都
医学院学报,1991,(2):142
38.石葛蒲
Shichangpu
Rhizoma Acori Tatarinowii
[异名]菖蒲叶、水剑草、香菖蒲、药菖蒲。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根茎。
[成分]鲜叶及根状茎含挥发油0.5%-0.8%,油中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β-asarone,C12H1603 ),鲜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胡椒酚甲醚。此外,尚含氨基酸和糖类。
[药理] ①有中枢镇静作用,并有镇痛作用。②解痉作用:松弛胃肠平滑肌的痉挛。③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④石菖蒲挥发油具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功效及剂量]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用量:3-9g。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头昏。大剂量仅少数患者出现一时性皮肤潮红、血尿等。亦有个别血压偏高,甚者出现抽搐或四肢肌肉轻度强直。
[实例]① 1例外用,2h后出现面部瘙痒,皮肤逐渐潮红、肿胀。5h左右见少许米粒大丘疹及水疱,患者瘙痒加重,轻度灼痛。10h后呈现密集小丘疹及水疱,双手背、腕部皮肤出现轻度潮红及散在米粒大小丘疹及疱疹。②1例因消渴服中药,3h后自觉恶心,继则寒颤,而后高热,躁不能宁,口干喜饮。服西药退热片后热退。第2天口角边发现小疱疹,患者没在意,再服第2煎了,又出现上述类似反应。病人畏惧,不敢再服。经药贴试验,发现患者对菖蒲过敏。择去再服,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李沛然,等.菖艾汤致接触性皮炎1例报道.中药通报1986,(12):59
2.张炉高,等.服用中药不良反应4例.中国中药杂志1989,(14):2:52
39.石斛
Shihu
Herba Dendrobii
[异名]林兰、禁生(《本经》)、杜兰、不遂(《别录》)。
[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马鞭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 var. oculatum Hook .、黄草石斛Dendrobiumchrysanthum Wall.、铁皮石斛Den-drobiumcandidum Wall. ex Lindl.或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 Lindl的新鲜或干燥茎。
[成分]金钗石斛含石斛碱(dendrobine)、金石斛碱(nobiline)、石斛胺碱(dendrine)、石斛星碱(dendroxiue)、石斛胺碱(dendramine)和6-羟基石斛星碱(6-hydroxydendroxine)等多种生物碱。
[药理] ①解热、消炎作用:石斛碱有一定的镇痛解热作用,且其作用与非那西汀相似而较弱。临床证明,金钗石斛合剂对于某些炎症,如唇疔、疔疮具有明显疗效。用组织培养筛选实验,发现其水煎剂对人肠道细胞病变孤儿病毒(ECHO11)所致的细胞病变有延缓作用。②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用离体家兔十二指肠实验证实,低浓度时可使其兴奋,高浓度则产生抑制。当剂量适宜,尚能抑制毛果芸香碱及阿托品对肠肌的作用。③其他作用:石斛碱可引起豚鼠及家兔的中度血糖升高。大剂量可抑制家兔心脏,降低血压,抑制呼吸,并引起离体豚鼠子宫收缩。
[功效及剂量]滋阴除热,补脾进食,益精壮骨。临床常用于“津液不足”的病例。如用于热性病口舌干燥,口渴引饮,也可用于结核性疾患的自汗、盗汗。并有助消化,促进饮食的功效。近年用来治疗唇疔、疔疮,亦获良好疗效。内服:6-12g。
[实例]1例患慢性胃炎口服中药1帖(内有鲜石斛30g)后,出现全身皮肤发红伴红色丘疹,停服中药经抗过敏治愈后,将原方中石斛去除继续服药30多剂,未见不良反应。嗣后做石斛斑贴试验为阳性。患者于3个月前曾服石斛冲剂3包后,曾有类似现象。停服后2天症状消失。
40.北豆根
Beidougen
Rhizoma Menispermi
[异名]黄香条、野豆根、山花子根、黄根。
[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 DC.的根茎。
[成分]含总生物碱1%-2%,其中蝙蝠葛碱(dauricine )、蝙蝠葛任碱(menisperine)含量较多。
[药理]①降压作用。②抗心律失常作用。③抑菌作用。④消炎、镇痛作用。⑤抑制血小板聚集。
[功效及剂量] 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用量:3-9g。
[不良反应] 最常见为肠道反应。多为大便次数增多,食欲减退和嗜睡,少数可见腹胀、腹痛,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增高。
[实例]①1例煎服过量致中毒:因咽喉疼痛,声音嘶哑而服140g,30min后突然上腹胀痛,头晕,恶心,呕吐,大汗淋漓,乏力,心慌,呼吸急促,烦躁。每隔1h抽搐,每次5-15min,伴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双眼斜视上翻,不能言语与行走,嘴歪,口吐白沫,血压下降,急入院抢救。3天后神清,60天出院。诊断为山豆根中毒伴颅神经损伤及上消化道出血。后经6年长期中西医及理疗治疗,仍留说话吐字不清,右下肢轻度跛形后遗症。② 402例有心脏反应,应用本品的心律失常患者中,发生率约4.2%,可出现P-R间期延长,I-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
参考文献
1.贾祥生.北豆根中毒报道.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0,2:34
2.李仪奎.中药药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71
41.四季青
Sijiqing
Folium Ilicis Chinensis
[异名] 大冬青、一口红、大叶青、对叶荷(江西),不冻紫(浙江),青皮树、观音茶(四川),野冬青、红果冬青(江苏),紫柄冬青(贵州)。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冬青Ilexchinensis Sims.的叶。
[成分]含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eacid)、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ealdehude )、熊果酸(ursolicacid ) ,缩合鞣质、黄酮类等。
[药理]①抗菌作用:四季青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家兔口服后其尿的抑菌作用可维持2天以上。②能在烫伤创面形成保护性痂膜,并且具有一定通透性,实验动物肢体肿胀的消退速度比对照组快。③心血管作用:在动物实验中能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延长心肌耐缺氧时间,此外还能扩张外周血管。
[功效及剂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收敛生肌。治风散血,消肿。四季青常用量:糖衣片4-6片,每日3次,糖浆每次20- 30ml,每日3次;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4ml,每日2次,静脉点滴每次16-24ml加于葡萄糖或盐水中(注射液每ml相当于生药2g)。
[不良反应] 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四季青药水给小鼠灌口服的LD50为为每千克体重233g,注射液肌肉注射为每千克体重158.9g,静脉注射为每千克体重103.9g。不良反应表现为白细胞下降,出现皮疹、黄疸等。
[实例]①有报道称个别病人在用药后有短时间的血白细胞下降,停药后即恢复正常。②韦氏报道一例静脉点滴30ml四季青注射液后(溶于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当夜出现麻疹样皮疹,经抗过敏治疗后皮疹逐渐消失,而患者以前无荨麻疹病史。③沈氏曾遇6例肾病综合征(5例成人,1例9岁儿童)因上呼吸道感冒以四季青15ml加于500ml 葡萄糖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连续4天后出现黄疸。另有4例成人术后用本品30-40ml静脉点滴预防感染,均于2-3天后出现黄疸。据统计该批号制剂黄疸发生率为4%。该文作者10年来未见因肌肉注射本品而致黄疸的,但在静脉点滴时,因四季青所含三萜皂苷和鞣质可能出现溶血及肝脏毒性,酒精法工艺过程产品亦有轻微溶血作用,沈氏认为大量长期应用易引起黄疸,对血液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尤须注意。
[中毒的防治] 对本品过敏者应即停止应用,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长期大剂量应用。中毒与制剂的种类亦有关,四季青静脉点滴可引起疼痛,个别发生静脉炎,但四季青钠盐或原儿茶酸滴注则未见静脉损害;同类制品的反应与批号也有关,反应大的批号应慎用。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四季青科研协作组.四季青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78.108
2.韦成光.用四季青静滴引起药物特异性反应1例.江苏医学,1976,(2):59
3.沈德铭.四季青静脉点滴引起黄疸的观察.药学通报,1981,(2):22
42.冬虫夏草
Dongchongxiacao
Cordyceps
[异名] 夏草冬虫、虫草。
[来源] 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Berk . ) Sacc.寄生在蝙蝠蛾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成分]含粗蛋白25%-32%,又含天冬氨酸等10多种氨基酸、虫草多糖、甘露糖、麦角固醇等。虫体含锌、铜、锰、镁等10多种微量元素。
[药理]①免疫作用:能明显增强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的作用。增强肝库普弗细胞吞噬功能等。②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氧缺血作用,并有一定的降压作用。③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和β-脂蛋白的作用。④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肾上腺胆固醇含量和肾上腺重量。虫草多糖可增高小鼠血浆皮质酮含量,并有雄性激素样作用。⑤明显扩张支气管,增强肾上腺素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⑥延长艾氏腹水癌小鼠的生存期。抑制小鼠肉瘤s180、Lewis肺癌和MA737乳腺癌等肿瘤的生长。并可增强环磷酰胺的抗癌作。
[功效及剂量] 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萎遗精,腰膝酸痛。内服:3-9g。
[不良反应]头痛,胸闷心慌,心律不齐,皮肤出现红斑,烦躁不安,尿少,肾功能衰竭。
[实例]①1例内服致心包炎,出现心慌气短,心前区疼痛,心律不齐,有心包摩擦音。②1例过量服用致过敏,面部出现红斑,头痛,烦躁,颜面及四肢浮肿加重,肾功能恶化,尿少。
参考文献
1.苗爱荣.冬虫夏草引起心包炎1例.临床医学,1991,(1):48
2.刘宏伟,等.冬虫夏草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恶化1例报道、中医药信
息,1990,(6):39
43.白头翁
Baitouweng
Radix Pulsatillae
[异名] 毛姑朵花、志公花、大豌花、志冠花。
[来源]正品为毛莨科白头翁属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 Reg的干燥根。
[成分]正品含三萜皂苷及毛莨苷,后者水解产生原白头翁素,它在空气中又很快聚合成白头翁素。早年曾报道去根全草含翁灵okinalin及翁因okinalein等强心成分。
[药理]①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还能抑制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皮肤真菌、白色念珠菌等。②乙醇提取物有镇静和镇痛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常用量:9-15g。
[不良反应] 原白头翁素具挥发性,对皮肤粘膜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皮炎、发泡;吸人引起喷嚏、咳嗽;服入引起流涎、呕吐、腹痛、肾炎、血尿、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新鲜白头翁捣碎可因原白头翁素逸出而呈上述作用,但如经加热、久贮则聚合成白头翁素而丧失刺激性,故煎剂实际无明显毒性。
[实例]许氏报道1名60岁男性病人因双膝关节痛用偏方鲜白头翁全草捣烂后外敷于双膝部,1h后出现皮炎。斑贴试验发现本品鲜汁浓度在30%以上可发生皮肤刺激性损害。
[附注]各地区均有将顶端呈白色的植物充作白头翁使用的现象,故品种混乱。如有用蔷薇科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或翻白草P.discolor Bge作白头翁使用的。有人在全国18个大城市收集18种白头翁样品研究,竟有16种不同的植物,分属于4个不同的科,而这16种原植物中只有一种是真正的白头翁。显然,不同的植物其不良反应和疗效也不一样,实验证明除毛莨科白头翁及蔷薇科翻白草外,充作白头翁的其他品种对阿米巴原虫无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景暄.白头翁引起接触性皮炎1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88,(5): 293
2.北京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编.怎样识别植物.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6
3.周金黄,等.中药药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76
44:白花蛇舌草
Baihuasheshecao
Herba Hedyotidis
[异名]蛇舌草、蛇舌癀、蛇总管、鹤舌草、二叶律。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diffusa( Willd. )Roxb.的全草。
[成分]含三十一烷、豆固醇(sfigmasterol )、乌索酸(ursolicacid),β-谷固醇及其葡萄糖苷等。
[药理]①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有微弱作用。高浓度水煎剂方能抑制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的生长。②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的影响:本品粗提物水溶液给每只小鼠灌喂0.6g(生药),能增强腹腔液中白细胞吞噬白色葡萄球菌的能力。体外试验,本品只能增强人的血液中白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功能。本品对兔实验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显著。③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作用:小鼠胸腺萎缩法,腹腔注射本品制剂0.46g(生药),能明显降低胸腺重量,提示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此与抑制炎症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可能有关。④抗肿瘤作用。⑤抑制生精作用。⑥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在兔离体肠试验中,一般剂量也无明显作用,加大剂量则呈显著的抑制,并可对抗乙酰胆碱或肾上腺素引起的肠肌兴奋或抑制,但对抗氯化钡所致肠肌痉挛的作用甚弱。
[功效及剂量] 清热解毒,散瘀消痈,利尿通淋。用于各种癌肿,疔疮,痈疖,蛇咬伤,尿路感染,肾炎。内服:15-60g。
[实例] 1例64岁男性,因渗出性胸膜炎服含白花蛇舌草中药,出现丘疹、呼吸困难。去白花蛇舌草服药无上述症状。浸膏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04g生药/kg。
参考文献
1.兰茂璞.白花蛇舌草致过敏1例报道.山东中医杂志,1986,(3):24
2.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754
45.瓜蒂
Guadi
Calyx Melo
[异名] 甜瓜蒂(《陶弘景》)、瓜丁(《千金翼方》)、苦丁香(《本草衍义补遗》)、甜瓜把(《山东中药》)、香瓜蒂。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甜瓜属植物甜瓜Cucumismelo L.的果实梗。
[成分]含葫芦素(curculitacin)B、葫芦李E、葫芦李D,异葫芦素B及葫芦素B葡萄糖苷。其中以葫芦素B的含量为最高(1.4%),其次为葫芦素B葡萄糖苷。
[药理]①催吐作用:瓜蒂和甜瓜素有强烈的催吐作用。②抗肿瘤作用:可改善肿瘤动物的核酸代谢,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③增强细胞免疫功能。④保肝作用。⑤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功效及剂量] 治风痰宿食,泻水湿停饮。用于痰涎宿食,壅塞上脘,胸中痞鞭,风痰癫痫,湿热黄疸,四肢浮肿,鼻塞,喉痹。内服:2.4-4.5g。外用研末喷鼻。
[不良反应]上腹部不适,胃部灼痛,恶心,呕吐。呕吐物可含血及胆汁,腹泻黄色水样便。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并可出现发绀,呼吸困难,胸闷,抽搐,昏迷。终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实例]①一少女因争吵后心烦、发热,吸瓜蒂散45g(瓜蒂焙干30g,赤小豆15g),不久自觉胃部灼热难受,烦躁如狂,排沉渣样大便,后出现神志不清,口角流出血样物,排血样大便,抢救无效,5h后死亡。②1例因癫痫发作,服用凉水调匀的甜瓜蒂绿色粉末20g,服后不久烦躁不安,又肌肉注射氯丙嗪7.5mg,2h后发生频繁腹泻,5h后死亡。解剖所见,皮肤呈微褐黄色,周身脱水状态,瞳孔散大,结合膜苍白,胃肠高度扩张,粘膜水肿,粘膜下有散在出血点,并有弥漫性出血,肺淤血,心脏房室均充满紫褐色粘稠凝血块,肝肾充血。③1例头痛,服中药3帖,因苦丁茶无货改为瓜蒂,又将1.5g误为15g,药后10min突然心胸烦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少量血液后,大量血便,前后十几分钟内吐血5次,便血2次,随后意识丧失,呼吸困难,急送医院,血压已测不出,经用肾上腺素、止血、输血、吸氧等抢救治疗,2周后基本痊愈。
[附注] 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常用量:0.3-0.9g,宜作散剂。
参考文献
1.李文硕.1例服用“瓜蒂散”死亡情况报道.辽宁中医,1978,(4):50
2.朱亚峰.中药中成药解毒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345
3.刘润珍.误服瓜蒂致休克1例.山西中医,1992,(5):40
46.瓜蒌皮
Gualoupi
Pericarpium Trichosanthis
[异名]栝楼皮、栝楼壳、瓜壳。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果皮。
[成分] 含三萜皂苷、有机酸、树脂、糖类和色素。
[药理]①体外试验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真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②有抗肿瘤作用,体内试验对肉瘤的作用比对腹水癌细胞的作用强。③有致泻作用。
[功效及剂量]润肺化痰,利气宽胸。治痰热咳嗽,咽痛,胸痛,吐血,衄血,消渴,便秘,痈疮肿毒。常用量:9-12g。
[不良反应]有报道称一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在滴注瓜蒌皮注射液半支(含生药量5g,溶于10%葡萄糖液500ml中),每日1次,至第23天时突感皮肤瘙痒,同时出现红色斑疹,停药及抗敏治疗后斑疹消退。第2天改用瓜蒌煎剂,当夜又出现同样症状,并感头晕,心慌,停药2天后症状消失。
[防治]本品性味甘、寒,故脾虚湿重者不宜,对本品过敏者应避免再次使用。
参考文献
肖杨祖.瓜蒌皮注射液静脉点滴引起过敏反应1例报道.江西中医学,1982.(3):48
47.半夏
Banxia
Rhizoma Pinelliae
[异名]三叶半夏、三什老、三步跳、燕子尾。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 Thanb .) Breit.的块茎。
[成分]主要含β-谷固醇、胡萝卜苷,3,4—二羟基苯甲醛葡萄糖苷、葫芦巴碱(trigonelline) , L-麻黄碱、半夏蛋白等。又含β-与γ_氨基丁酸(β-,γ-,aminobutyrie acid)。
[药理]①镇咳作用。②催吐和镇吐作用。③抗癌作用。④γ—氨基丁酸有临时性降压作用,临床用于降血压。
[功效及剂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喘咳,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内服: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腔、咽喉、胃肠道粘膜及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如口干舌麻,胃部不适,口腔、咽喉及舌部烧灼疼痛,肿胀,流涎,恶心及胸前压迫感,音嘶或失音,呼吸困难,痉挛甚至窒息。最终因麻痹而死。
[实例]1例用生半夏数个捣碎外涂治疗双下肢湿疹奇痒,痒虽减轻,但一天后发现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有大量暗红色瘀斑,压之退色,尤以胫腓下1/3处最多,间有独立的或融合成片的紫黑色皮下坏死斑,局部肿胀,疼痛剧烈,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
参考文献
1.何 勤,等.生半夏致过敏性坏死性皮炎1例.四川中医1986, ( 2 )56
48.地龙
Dilong
Pheretima
[异名] 蚯蚓,蛐蟮、曲虫、土蟺、赤虫。
[来源] 本品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nspergillum( E . Perrier )、通俗环毛蚓Pheretima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广地龙春节至秋季捕捉,沪地龙夏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成分] 含海波黄嘌呤(hypoxanthine)、脂肪酸类、琥珀酸、胆固醇、胆碱、氨基酸类、核酸衍生物、地龙素(lumbritin ) ,地龙解热素(Lumbrofebrin为苏氨酸的衍生物)。
[药理]①对多数动物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②地龙浸剂对豚鼠实验性哮喘有平喘作用。③对离体蛙心,有使心跳增强作用。④动物实验示有解热、镇静、抗惊厥作用。⑤有抗组胺作用。
[功效及剂量]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症。用量:4.5-9g。
[不良反应]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曾报道1例52岁男性,因脑血栓后遗症而服含地龙的中药,出现皮疹。除去地龙后,皮疹消退。
参考文献
1.申志强 地龙致敏3例报道.药学通报,1986,21(6):354
49.地瓜子
Diguazi
Semen Pachyrhizi Erosus
[异名] 地罗卜子(《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豆薯Pachyrhizus erosus ( L .) Urban的种子。
[成分] 种子含毒鱼和杀虫成分,统称为类鱼藤酮的异黄酮衍生物鱼藤酮( rotenone )、豆薯酮(pachyrhizone )、地瓜酮(erosone)等。
[药理]种子及叶中所含豆薯苷(pachyrhizid )有毒。豆薯苷作用与鱼藤酮(毒鱼和杀昆虫)相近,对呼吸中枢有毒害作用。大剂量能直接作用于心脏而使脉博变慢。
[功效及剂量]治疥癣,痈肿。外用:研末调敷。忌内服。
[不良反应]民间多用于杀虫。因误食可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痛、全身无力、四肢麻木,重者可发热、抽搐、体温下降、神志昏迷、呼吸困难呈休克状态,最后呼吸衰竭、心跳停止。
[实例]有3例因服地瓜子致中毒死亡。其中典型病案为1例男孩,4岁,误食地瓜子1h后口中流涎,面色苍白,嗜睡,四肢厥冷,继而昏迷,经抢救无效2h后死亡。
[防治]①此药有毒,忌内服。对农村的孩子要加强宣传及指导,以免误食。②误服以后应立即催吐,洗胃,导泻,如出现休克,应先进行抢救。
参考文献
1.朱亚峰.中药中成药解毒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372
2.吴惠民.地瓜子可致中毒死亡.江西中医药,1985,(1):26
50.地肤子
Difuzi
Fructus Kochiae
[异名]地葵(《本经》)、地麦(《别录》)、益明(《药性论》)、落帚子(《日华子本草》)、千头子(《万病回春》)。
[来源]本品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scoparia (L .)Schrad.的果实。
[成分] 种子含三萜皂苷,绿色部分含生物碱。
[药理]水浸剂在试管内对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疮,阴部湿疹。内服:煎汤9-15g。
[不良反应]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1例12岁女学生,因发热、咳嗽、手足心热服银翘散加地肤子12g,服1次后全身痒甚,再服,全身遍布淡红色片状风团,停药后1日,风团消失,再服1次2h后,全身风团再现,口唇起泡,面红耳赤。
[防治] 有皮肤过敏者,应立即停药,予对症、抗过敏处理,同时避免下次再服。
参考文献
杨明亮.地肤子过敏1例.江西中医杂志,1988,19(5):59
51.地骨皮
Digupi
Cortex Lycii
[异名]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本经》)、枸杞根(《本草经集注》)。
[来源] 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mm L.的根皮。
[成分]根皮含桂皮酸、多量酚类物质及有抑制硫胺素活性的物质,还有甜菜碱(betaine )。也有报道,根皮中未分离出甜菜碱。
[药理]①地骨皮的浸剂、酊剂及煎剂均有降压作用,同时伴有心率减慢,呼吸加快的作用。②有降血糖及解热作用。③煎剂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嗽,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消渴,高血压等。内服:煎汤9-15g。
[不良反应] 有服地骨皮煎液引起心律失常的报道。
[实例] 1例男性,58岁,用地骨皮50g煎水500ml,以其煎液150ml冲鸡蛋1个.服后1h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病前无不洁饮食史及心脏病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偶发室性期前收缩(插入性)。经输液后4h,突感心悸加重,气短。心电图示:心率每分钟42次,偶发室性期前收缩,血压11/6kPa,心音低钝,立即阿托品静脉注射O.5mg,扩容后血压12/8kPa,心率每分钟66次。
[防治] 对服地骨皮有不良反应的,应立即停药,对症处理,避免下次再服。
参考文献
向东方.服地骨皮煎液引起心律失常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2,17
(7):434
52.地锦草
Dijincao
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
[异名]地联、夜光(《吴普本草》)、血见愁、草血竭、血风草(《纲目》)。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地锦草Euphorbiahumifusa Willd.或斑地锦Euphorliasupina Rafin.的全草。
[成分]全草含黄酮类(槲皮素)、没食子酸、内消旋肌醇。叶含鞣质。
[药理] ①地锦草鲜汁、煎剂及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对多种致病性球菌和杆菌有明显抑菌作用。②地锦草粉末局部使用,对犬股动脉切开出血有止血作用。
[功效及剂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菌痢,肠炎,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湿热黄疸,乳汁不通,痈肿疔疮,跌打肿痛。内服煎汤:9-2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1例6岁女孩,因小便淋漓,其父以鲜地锦草(约30g)水煎,令其服之。服后1h即觉浑身发痒,遂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
[防治]有皮肤过敏者应立即停药,避免以后再服。有药疹可服甘草绿豆汤及抗过敏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冯 云.地锦草引起过敏反应1例.山西中医,1988,4(1):40
53.西洋参
Xiyangshen
Radix Quinquefolii
[异名]西洋人参(《本草从新》)、洋参(《药性考》)、西参
(《增订伪药条辨》)、花旗参(《中国药植志》)。
[来源] 本品为五茄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根。
[成分] 根茎含苷类,主要是人参总皂苷( panaquilom )6.4%-7.3%,分离得人参皂苷R0, Rbl, Rb2, Rc, Rd,Re, Rg1.。又含挥发油。尚含谷氨酸、桂氨酸、天冬氨酸等18种氨基酸。
[功效及剂量]益肺阴,清火,养胃生津。用于肺虚久咳,潮热气虚,烦渴。内服:煎汤3-6g。
[不良反应] 有皮疹,月经失调,腹胀,纳差,怕冷。
[实例] ①l例26岁女性,因口角糜烂,大便秘结,用西洋参10g加水150ml,隔水蒸至100ml,汤渣一起服,3h后出现头晕,寒战,气急,全身出现片状红色荨麻疹。②1例27岁女性,因口干舌燥,于停经3天后服金日牌洋参片(美国产),每次3g,一日3次。经期未能来临,推迟10天后才有少量暗褐色经血,持续1周,停药后经期恢复正常。③ 1例44岁女性,因牙痛傍晚用西洋参片以病牙咬住噙化,半夜周身皮肤瘙痒,晨起面部、躯干皮肤有红斑。④1例28岁女性,因肺结核咯血后气阴两虚,服西洋参6g(另煎兑服),3剂后上、下肢出现散在性数枚大小不等的水泡,瘙痒。停服,症情向愈,水泡消失。再服西洋参6g,水泡又起。⑤2例患者,久服西洋参出现纳呆,腹胀,怕冷,苔白厚腻。
参考文献
1.钟健华.西洋参过敏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55
2.李 冰.洋参片致女性内分泌失调1例.现代应用药学,1994,11(3):55
3.胡明灿.噙化西洋参致过敏反应1例.江苏中医,1993,4(8):23
4.孙祥健.西洋参致水泡疹1例报道.四川中医,1991,9(11):52
5.沙子仲.久服西洋参致脾阳虚衰2例.中医药学报,1990,(6):24
54.百部
Baibu
Radix Stemonae
[异名]嗽药(《陶弘景》)、百条根、野天门冬、百奶(《杨氏经验方》)、九丛根(《草木便方》)。
[来源]本品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Stemonajaponica( BI .) Miq,直立百部Stemonasessilifolia ( Miq. ) Miq.或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sa Lour.等的块根。
[成分]块根含多种生物碱。蔓生百部的根含有百部碱(stemonine )、百部定碱(stemonidine)、异百部定碱(isostemoni-dine)、原百部定碱(Protostemonine)、百部宁碱(Paipunine)、华百部碱(sinostemonine)。直立百部的根部含百部碱、原百部碱、百部定碱、异百部碱、对叶百部碱(tuberostemonine )、直立百部碱(sessilistemonine )。对叶百部的根含百部碱、对叶百部碱、异对叶百部碱( isotuberostemonine )、斯替宁碱(stenine )、次对叶百部碱(hypoluberostemonine )、氧化对叶百部(oxotuberostemonine )。
[药理]①百部生物碱能降低动物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而具镇咳之效。②对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松弛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氨茶碱相似,但较缓慢而持久。③体外实验证明,百部水浸液和70 %醇浸液对头虱和衣虱均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其中对头虱作用最强。④体外试验表明百部醇浸剂1:100-1:1600的浓度时,对H37RV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老咳嗽,百日咳,肺结核咳嗽,蛲虫病。外用于头虱,体虱,疥疮,湿疹。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水煎或酒浸。
[不良反应] 百部制剂口服后有胸部灼热感,口鼻咽喉发干,出现胸闷气急,但较少见。服用过量,可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并有胆绞痛的报道。
[实例]1例55岁女性,2次因感冒服含有百部的咳嗽糖浆,1次因腹痛,、服含有百部的汤剂,3次服药后均在3-4h后出现胆绞痛。
参考文献
苏祥扶.百部引起胆绞痛1例报道.福建中医药,1984,4(5):48-49
55.夹竹桃
Jiazhutao
Folium Nerii Indici
[异名]拘那夷(《竹谱详录》)、柳叶桃(《花历百泳》)、叫出冬(《中国树木分类学》)、水甘草(《现代实用中药》)、白羊桃(《云南中草药》)。
[来源]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夹竹桃Neriumindicum Mill.的叶或树皮。
[成分]叶含强心成分,主要为欧夹竹桃苷丙(oleandripn),系夹竹桃苷元(oleandrigenin,16-Acetylgiloxigenin )与夹竹桃糖(oleandrose)所成的苷。树皮含夹竹桃苷(odoroside) ( A,B,D,F,G,H,K)等,系洋地黄毒苷元和乌他苷元(uzarigenin )的各种糖苷。根含酚性结晶物质。
[药理] ①强心作用,以叶作用最强,花最弱。②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轻度的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强心利尿,祛痰定喘,镇痛祛瘀。用于心脏病心力衰竭,喘息咳嗽,癫痫,跌打损伤肿痛,经闭。内服:煎汤0.3-0.9g,研末0.09-0.15g。
[不良反应]夹竹桃的毒性反应类似洋地黄。主要表现为食后2-5h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头昏头疼,四肢麻木,冰冷有汗,或肢端局限性发绀,纳差,烦躁,神志不清,抽搐,呼吸急促浅表,面色苍白,体温及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室颤,心源性脑供血不足,嗜睡,昏迷,休克,严重时心跳突然停止而死亡。
[实例]①有1例16岁女性,因鼻衄用夹竹桃花25g加水煎至150ml顿服,4h后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头晕,胸闷渐加重,13h后脉搏每分钟35次,心音低钝,血压下降。心电图示:交界心律,窦房传导阻滞,各导联T波倒置。②有报道服用夹竹桃后呈深昏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心率变慢,心电图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偶发房性期前收缩、逸搏、心肌缺血。
[防治] ①严格掌握剂量及用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心电图观察),是防止中毒的重要一环。②发现夹竹桃中毒后,首先应立即停药;其次为催吐、洗胃;中晚期可导泻,服蛋清、维生素C,大量饮浓茶,肌肉注射阿托品及对症处理。③心律失常发生后应立即停药,并配合钾盐治疗。④不应作观赏用花,并广泛宣传不可嚼食花叶,据介绍服叶(干燥)3g,即可死亡。
参考文献
1.朱亚峰.中药中成药解毒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99
2.周 洁.夹竹桃花中毒1例.甘肃医学,1990,9(1):64
56.肉桂
Rougui
Cortex Cirnnamomi
[异名]牡桂(《本经》)、紫桂(《药性论》)、桂皮(《本草述》)、辣桂(《仁斋直指方》)、玉桂(《本草求原》)。
[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 presl的干皮及枝皮。
[成分]皮含桂皮油1%-2%,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ylaldehyde) ( 75%-95 % ),并含少量乙酸桂皮酯、丁香酚、桂皮酸等。
[药理] ①桂皮醛对小鼠有明显镇静作用及镇痛作用。②桂皮醛及肉桂酸钠有解热作用。③可延迟士的宁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时间。④对肾上腺皮质性高血压的大鼠有降压作用。⑤桂皮油有强大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效果比革兰阴性菌者好。因有刺激作用,很少作为抗菌药物。
[功效及剂量]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用于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徵瘕,阴疽,流注,虚阳浮越及上热下寒。内服:煎汤1-4.5g,研末1-2g。
[不良反应]小剂量可引起运动抑制,眼睑下垂;大量可引起强烈痉挛,运动失调,血管扩张,呼吸迫促。桂皮油6-18g可致狗死亡。超常规量服用后可出现面红赤,眼睑浮肿,舌红,尿少,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死后见肠胃道发炎与腐蚀现象。
[实例]①1例48岁男性,因“胃痛”8年,服肉桂末6g,每日2次,21天后小腹胀痛,尿少,面红睑肿,烦热喜冷饮,大便3日未解,舌尖红,苔黄燥,尿蛋白++),有管型及红细胞。② 1例21岁女性,病后服每剂含肉桂18g的十全大补汤,16剂后烦热气短,面红如酒醉,眼睑浮肿,频饮亦不解渴,尿少便秘,舌红而干,舌麻唇裂。
[防治]①本品为辛甘而热之品,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②一旦发现服肉桂中毒后应立即停药,同时输液,投寒凉生津滋阴之品服之。
参考文献
1.朱亚峰.中药中成药解毒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367
2.刘启明.肉桂中毒2例中医药学报,1987,(5):39
57.竹沥
Zhuli
Succus Bambusae
[异名]竹汁(《本经》)、淡竹沥(《别录》)、竹油(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nigra( Lodd .) Munro var . henonis Stapf ex Rendle的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
[成分]含有10多种氨基酸,还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
[药理]有镇咳祛痰作用。
[功效及剂量]清热滑痰,镇惊利窍。用于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冲服:30-60g。
[不良反应] 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实例]1例70岁女性,因咳嗽、痰多服用鲜竹沥糖浆30ml,每日2次,30天后突发腹痛,吐咖啡色样液体约100ml,黑便,大便隐血(+)。停服鲜竹沥糖浆,用西咪替丁治疗5天后,大便转黄。半年后,因咳嗽再用鲜竹沥糖浆30ml,每日2次,1周后上腹痛而停服,2天后腹痛消失。1周后又继续服鲜竹沥糖浆,5天后腹痛剧烈,呕吐大量咖啡色液体及黑便。
[防治] 竹沥性寒滑,若寒湿胃虚肠滑之人服之反伤肠胃,年老体弱者应慎用。一旦服竹沥发生腹痛者,应立即停药,对症处理。有消化道出血者,按消化道出血处理。同时避免以后再用。
参考文献
1.刘寿山.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80-1984.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370.371
2.孔庆荣.鲜竹沥引起消化道出血.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2,12(4):173
58.朱砂
Zhusha
Cinnabaris
[异名]丹粟(《山海经》)、丹砂(《本经》)、赤丹(《淮苏子》)、汞沙(《石药尔雅》)、辰砂(《本草图经》)。
[来源]为天然的硫化汞矿石。
[成分] 主要成分为硫化汞( mercuric sulfide ),纯者相当于HgS,但常夹杂雄黄、磷石灰等。
[药理]①有收敛硬化作用。②有杀菌防腐作用。
[功效及剂量] 安神,定惊,明目,解毒。用于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毒,疮疡,疥疮。内服:研末0.3-0.9g。外用:合他药研末干撒。不宜久服、多服。
[不良反应] 主要为汞中毒的表现。轻者出现口齿咽喉肿痛或腐烂,颈部淋巴结肿胀,口腔唾液分泌明显增加,吞咽困难,头痛发热,心悸失眠,恐惧,四肢拘挛,皮疹。重者出现剧烈腹痛,尿血,尿少,呼吸困难,脉搏细小,体温下降,最后肾衰、心衰而死亡。
[实例] ①有1例70岁女性,因心悸服朱砂1-1.5g,每日3次,30天累计服100g。出现腹痛,腹泻,呕吐黑色水样物,大便呈咖啡色,视物模糊,少尿24h,无尿9h,尿素氮50.5mg%,经利尿、抗炎、解毒补液多方抢救无效死亡。②有2例服用朱砂引起头晕头痛,肌肉震颤,齿龈见紫蓝色汞线。③有2例慢性中毒者,头晕头痛逐渐加重,头皮麻木,有蚁行感,恶心,牙酿出血,腹部不适。有1例出现红发症者,头发发红,由发根开始,进展到发梢,阴毛、腋毛变红黄色,毳毛未见变红(过去体健发黑)。④有1例59岁女性,近3年用白酒冲服朱砂,每次10-20g。出现头晕头痛,进行性四肢发麻、无力,双下肢肌肉颤动至双下肢瘫痪,尿失禁。经各种检查为朱砂中毒致脊髓病。⑤有1例53岁女性,因心律失常过量服用朱砂3g,用煎好的药汁兑服。服用第7剂时心悸加重,呼吸困难,呕恶,继而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⑥ 1例66岁男性,因心悸失眠半个月,自行从药店买来20g朱砂配煎液冲服;后又买朱砂30g冲服,5天内服下朱砂40g,之后出现恶心呕吐,尿少,24h尿量约200ml,尿蛋白(++),RBC ( +),管型(+) , BUN 24.1mmol/L, Cr345μmol/L,诊断为汞中毒。
[防治]①本品有毒,口服吸收后在体内滞留时间长,排泄慢,有积蓄可能。因此含朱砂的中药制剂应注意不宜大量久服。内服每次用量应限在0.3-0.9g,而且连续服用不应超过5-7天,否则会发生汞中毒。②一次服较大量的朱砂造成中毒者,首先用2%-5%碳酸氢钠洗胃,或用0.5%依地酸二钠溶液洗胃。洗胃后再口服牛奶、豆浆或蛋白质食物,进一步减少汞的吸收。同时适当口服硫酸镁,起导泻作用,促进汞的排出。还可进一步口服磷酸钠1-2g加醋酸钠1g溶于250ml
水中,分4-6次服完,每小时服1次。可使二价汞化合物还原成一价汞化合物,对人体的毒性就降低了。③每次内服剂量在治疗量之内,但连续服用超过10天出现汞中毒症状者,首先应停服朱砂(或含朱砂的药物),并开始解毒及驱汞治疗。二巯基丙磺酸钠5%溶液,每次5ml,每日2次,连续服用3天,间隔4天为一疗程。如果需要,再治疗1-3个疗程。D-盐酸青霉胺,口服每次0.03g,每日3次,连续用1-2周。使用前应做过敏试验。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禁盐,以免增加升汞的溶解度。中毒性肾病引起尿少、尿闭时,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④大量内服引起腹痛时,可用花椒研末吞服,使汞从大便排出。口腔炎可用贯众、黄连各10g,煎汁嗽口。全身关节肌肉疼痛者,可用花椒数斤炒热,铺床卧之。绿豆、桔梗、甘草煎汤内服可用于解毒。
参考文献
1.梅全喜.常见中药中毒反应及处理方法.实用护理杂志,1987,(10):36
2.张培荣,等.朱砂引起汞中毒致死1例报道.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8):471
3.蔡幼清.朱砂引起慢性汞中毒2例.浙江中医杂志,1983,18(9):428
4刘新峰.朱沙中毒脊髓病1例.职业医学,1989,16(11):55
5.张胜天,等.心律失常当慎用朱砂.中国中药杂志,1995,20(6):381
6.杨德如.服过量朱砂致急性肾衰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6,21(3):186
7.刘德军.含汞矿药物的毒性及使用注意.时诊国药研究,1991,2(4):192
8.王效山,等朱砂中毒解毒法探讨.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4,13(14):
59.华山参
Huashanshen
Radix Physochlainae
[异名] 华山人参、热参、拳参、漏斗泡囊草。
[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漏斗泡囊草Physochlainainfundibularis Kuang的根。
[成分〕含阿托品、东莨菪碱等生物碱。另含氨基酸、多糖、还原糖、淀粉和固醇类等。
[药理] 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协同硫喷妥钠及水合氯醛对小鼠的催眠、麻醉作用。水煎剂口服100mg/kg,有明显的平喘作用(豚鼠身上)。水或乙醇提取液均能解除毛果芸香碱引起的离体兔肠之痉挛,也有对抗它所引起的家兔流涎作用,滴眼时可扩大家兔的瞳孔。
[功效及剂量]补虚,温中,安神,定喘。用于劳伤体弱,虚寒腹泻,失眠,心悸易惊,咳嗽痰喘,盗汗自汗。内服:煎汤0.3-0.9g。
[不良反应] 口干,烦躁,谵妄,皮肤潮红,瞳孔散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实例] ①1例76岁男性,口服6g华山参浸泡液24h后,服50ml左右,约3h出现烦躁,意识模糊,瞳孔散大约3.5mm,病理反射(-)。②华山参中毒7例:3人服用华山参瘦肉汤(华山参10g,肉250g) ,4人服用华山参酒(70g浸酒5OOg)。均于服后30-90min内发病,主要为口干、皮肤潮红、烦躁,重者发热、昏迷、尿潴留。③1例50岁女性,用华山参20g炖冰糖,服后30min头晕,眼花,呕吐,继而口干,心悸,面色潮红,烦躁,乱语。④患者煎服外地购买人参15g,服后1h感口干,腹痛,舌燥,继之面潮红,神志不清,瞳孔散大,下肢逆冷,小便失禁。经鉴定为茄科华山参。
[防治]①不能过量,应在医师指导下服药,避免误服。②出现有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应同阿托品中毒一样。③可用新斯的明0.5mg。④番石榴叶60g,加水2碗煎取半碗顿服;或茶叶60g,煎汤频频饮服。
参考文献
1.李风秀.华山参中毒1例.陕西中医,1990,11(11):521
2.姜希望.华山参中毒7例.湖南中医杂志,1987,(4):50
3.黄子通.华山参中毒1例.广州医药,1986,17(1):32
4.周富荣.注意防止中药中毒.中药通报,1985,8(4):36
5.马兴民.中草药急性中毒与解救.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372
60.延胡索
Yanhusuo
Rhizoma Corydalis
[异名]延胡(《雷公炮炙论》)、玄胡索(《济生方》)、元胡索(《药品化义》)、元胡。
[来源] 本品为婴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Wang的块茎。
[成分] 主要含有生物碱,已分离近20种。多为双骈异喹啉类,有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己素、辛素、壬素、癸素、子素、丑素、寅素等)及黄连碱等。
[药理]①镇痛作用:现已证明延胡索的多种制剂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尤以醇制浸膏、粉剂和醋剂流浸膏的作用为明显。②镇静催眠作用:延胡索及其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有镇静催眠作用。③药理研究证实可增加离体兔心的冠状动脉血流量。④已证实延胡索的一些成分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
[功效及剂量]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用于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徵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内服:煎汤4.5-9g。
[不良反应]延胡索毒性较低,一般用量对心率、血压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偶有恶心,眩晕,乏力。但过量可出现呼吸抑制,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个别患者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1例32岁女性,因左上肢静脉炎,疼痛不止,涂延胡索浸泡液(医院制剂室配制)止痛。涂后约30min,患者全身不适,恶心,头晕。1h后症状明显加重,继而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口唇及四肢末梢麻木,抽搐,全身皮肤潮红瘙痒。经对症抗过敏治疗10h后恢复正常。次日又涂延胡索浸泡液。30min后再次出现上述过敏现象。
[防治]有过敏反应者,应立即停药,及时补液,帮助排泄,并且避免下次再用。
参考文献
赵桂芳.外用元胡索浸泡液致过敏反应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4,19(6):354
61.血余炭
Xueyutan
Crinis Carbonisatus
[来源] 本品为人的头发加工成炭。
[成分] 主要是一种优角蛋白(eukeratin )。另含或多或少的黑色素(melanin) 。
[药理]炮制的头发能明显缩短大白鼠的出血时间。
[功效及剂量]消瘀,止血。用于吐血,鼻衄,齿衄,白痢,血淋,崩漏。内服研末:4.5-9g。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1例20岁女性,因月经过多,冲服血余炭10g,l剂后四肢远端出现红丘疹,高出皮面,轻度瘙痒。继续服用,第2剂后3h周身红丘疹满布,甚则红肿融合成片,瘙痒难忍,尤以四肢为甚。
[防治]有过敏者立即停药,予对症及抗过敏处理。避免以后再用。
参考文献
1.李 超.血余炭过敏1例.湖北中医杂志,1990,12(4):44
62.血竭
Xuejie
Resina Draconis
[异名]麒麟竭(《雷公炮炙论》)、海蜡(侯宁极《药谱》)、本血竭(《滇南本草》)、麒麟血(《圣惠方》)。
[来源] 本品为棕桐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B1ume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
[成分]是一种树脂酯及血竭树脂鞣醇的混合物,含57%-82%;另含血竭白素(dracoalban),黄色血竭树脂烃(dra-coresene)等。
[药理]有抗真菌作用,有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
[功效及剂量] 散瘀定痛,止痛生肌。用于跌打损伤,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脓疮溃久不合。内服研末:0.3-0.9g。外用研末敷或入膏药内敷贴。
[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①2例女性均因接触血竭后致双手指间、手背处瘙痒发红,搔抓后出现颗粒状水泡,如米粒大小。1例患者还伴头晕,胸闷,气短,心烦,口渴发热。②某患者内服血竭后发生周身瘙痒,四肢、胸背部皮肤潮红、压之退色,手脚有明显的血管神经性水肿,并有数十个豆粒大小水泡。呼吸迫促。
[防治]临床内服尚不能认为完全无虞。必要时可先作过敏试验(如斑贴试验)。有接触过敏者,应立即停止接触,发生过敏后要积极抗过敏治疗。
参考文献
蔡云英,等.血竭接触性致敏2例.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57
63.全蝎
Quanxie
Scorpio
[异名] 全虫(《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茯背虫(《山西中药志》)
[来源] 本品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
[成分]含蝎毒(katsutoxin,与蛇毒神经毒素相似)、三甲胺、多种酶类(如磷脂酶A2等)、组胺、5-羟色胺等。
[药理]①抗惊厥作用:《开宝本草》称本品“疗诸风瘾疹,……手足抽掣。”②对心血管作用:动物实验中静脉注射本品煎剂可使血压持续降低1-3h,某些品种产生的蝎毒素可发生出血性改变及局部坏死。③对骨骼肌:某些蝎的毒素对肌肉有直接作用,引起抽动和强直性痉挛。④多种蝎毒能引起大鼠血糖升高。
[功效及剂量]用于治疗癫痫,痹症。常与蜈蚣共用,作成丸剂或散剂吞服。常用量:2-5g。
[不良反应]给动物注射蝎毒后发生流涎,四肢肌肉收缩性麻痹,继之呼吸麻痹。蝎螯人后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年龄相关,死者多为小儿及青年。也与蝎种有关:毒性较弱的蝎只有局部反应,毒性较强的则可产生全身症状。局部反应为肿胀、发热、灼烧感,疼痛伴麻木,数小时后减轻。全身反应有嗜眠、恶寒、眩晕,约二三天恢复,有时有高血糖和胰腺炎。极重者重度腹泻、肺水肿、休克[1]。全蝎用于口服毒性较前述为小,但仍可有不良反应。
[实例]①引起新生儿呼吸抑制:3名出生后2-10天的新生儿汤剂中每剂含全蝎1g,第2剂服后6h出现嗜睡、不吮乳、呼吸浅表、鼻翼扇动、口唇发绀、四肢发凉、吮吸反射减弱。入院后用速尿3mg,尼可刹米(可拉明)0.1lmg加于盐水中静脉滴注,再在5%葡萄糖中加5%碳酸氢钠15ml静脉点滴,4h后患儿对刺激恢复反应,会哭,6h后能吮乳,2日痊愈[2]。②引起蛋白尿、一男性脑血栓病人,48岁,既往无肾病史,入院尿检无异常,服用含全蝎每帖6g的方剂后腰部不适,服第2剂后腰痛加重,小便不爽,尿检蛋白(++),方中去全蝎后腰痛减轻,尿中蛋白亦消失[3]。③引起过敏反应:1例68岁女性患者服用含全蝎方剂后全身瘙痒,颈、胸和四肢出现红疹,停药后消失。半个月后因疱疹疼痛未减,用全蝎粉6g,分2次服,当夜即发生瘙痒、红疹,证实为全蝎过敏[4]。张氏亦有类似报道[5]。赵氏报道一病人因耳病服含蜈蚣、全蝎的方剂后,不但有瘙痒、皮疹,且出现目赤痛、羞明、疱肿如桃,眼睑见粟粒状脓点,伴胸闷、发热、纳差、溲黄、大便干燥[6]。
[防治] 应控制用量,据载小儿用量不超过成人量的1/6,则前述新生儿呼吸抑制病例中每日1g即有用量偏大之虞。此外对全蝎过敏者应及时停药,并作对症处理。
被蝎螯伤后急救为立即拔出毒刺,伤口近心端扎缚,挤出毒液,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清除余毒。3%氨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外涂可以止痛,0.25%普鲁卡因局封能有效制止剧痛。出现全身症状者可予静脉补液,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mg,肌肉滴注阿托品1-2mg。中药如南通蛇药,万应锭等局敷亦有良效。近时Karnad等在治疗严重蝎毒素中毒者在输液时配合口服卡托普利( Captopril, CPT)12.5mg后肺水肿和低血压均获缓解[7]。
参考文献
1.周新华.蝎毒的免疫学和药理学.沈阳药学院学报,1986,3(4):300
2.刘桂珍.过量全蝎煎剂致新生儿呼吸抑制.中国中药杂志,1992,17(3):185
3.叶长青,等.内服全蝎引起蛋白尿1例.河南中医,1990,10(4):19
4.金殿春.全蝎过敏1例.中医药研究,1990,(5):41
5.张洪斌.全蝎致过敏1例报告.山东中医杂志,1987,(2):19
6.赵玉麟.服含蜈蚣全蝎过敏.四川中医,1986,4(9):15
7.江青仁.中医儿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24
8.张师艺,成秀莲.全蝎的临床应用与中毒治疗研究进展,中药材, 1990,13(10):45
64.灯盏细辛
Dengzhanxixin
Herba Erigerontis
[异名] 灯盏花、地顶草(《云南中草药》)、地朝阳、双葵花、东菊(《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breviscapus( Vant .) Hand-Mazz·的全草。
[成分] 含植物甾醇、树胶(含半乳糖)、糖苷型树脂、糖苷型蹂质、挥发油(为柠檬烯等)、焦性儿茶酚、氨基酸、糖等。所含黄酮类的混合结晶,称为灯盏花素。
[药理] 动物试验表明,灯盏花素能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增加营养性心肌血流量和肌肉血流量,对抗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凝集,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功效及剂量] 散寒解表,活血舒筋,止痛,消积。用于感冒头痛,鼻塞,风湿痹痛,瘫痪,急性胃炎,小儿疳积,跌打损伤。内服:煎汤9-15g。
[不良反应]目前临床用于脑血管病后遗症,收到良好的效果,无不良反应。昆明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作毒性研究,未见明显毒性。
参考文献
邹莲芬,等.灯盏花83101对狗的亚急性毒性研究.昆明医学院学报1986,7(4):30
65.冰片
Bingpian
Borneolum Syntheticum
[异名]龙脑(《别录》)、脑子(《海上方》)、梅花脑、冰片脑(《纲目》)、梅花脑子(《小儿药证直诀》)。
[来源] 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Dryobalanops aromatic Gaertn . f树干经蒸馏冷却而得的结晶。
[成分]本品为从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取得的结晶,是近乎纯粹的右旋龙脑(d-Bor neol ),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含有多种萜类成分。
[药理]具有止痛及温和的防腐作用;同时,在体外较高浓度(0.5%)有抑菌作用。可用于神经痛及消炎,粘膜、皮下组织均易吸收。
[功效及剂量]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用于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内服:入丸、散0.15-0.3g。外用研末散或调敷。
[不良反应]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①接触过敏2例,接触处瘙痒剧烈,局部皮肤潮红及散在丘疹,烦躁不安。②1例35岁男性,服用含冰片成药后出现全身皮肤潮红,大片状丘疹,严重时头晕心慌。用冰片作皮肤斑贴试验(-)。再用常量的1/10(10mg),2h后,不但出现强烈皮肤反应,且伴有眼脸水肿,头晕,心悸,气急,冷汗。
参考文献
1.钟传珍.冰片致过敏皮炎2例.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0,13(2):38
2.梁力平.冰片致过敏反应1例.中国中药杂志,1989,14(3):54
66.关木通
Guanmutong
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
[异名]川木通、潼木通。
[来源]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manshuriensis Kom.的干燥藤茎。
[成分]含马兜铃酸(I,N,B,D)、青木香酸(glelili-caad)、马兜铃苷(aristilosiae)等。
[药理] 动物实验煎剂有利尿作用,对痢疾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降火利尿,通乳。用于口舌生疮,心烦不眠,小便赤短,淋漓涩痛,乳汁稀少。内服:3-6g。
[不良反应] 初感上腹部不适,继后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腹部胀痛,腹泻,浮肿,尿少,尿频尿急,夜尿,不能平卧,神志不清,最终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实例]①1例腰腿痛患者,服单味木通60g后,出现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少尿乃至无尿,终因肾功能衰竭而身亡。②1例仅用木通煮过的赤小豆,即引起腹痛腹泻、浮肿、尿量减少、代谢性酸中毒。③一农民因头晕失眠误用木通120g,蒸服后,出现全身无力,尿量减少,次日两下肢浮肿,频繁呕吐,急性肾衰尿毒症,9天后身亡。④1例因类风湿关节炎自取木通50g水煎2次服,次日又取木通15g水煎服,2天后尿量减少,日渐加重,第6天出现呃逆频作、呕吐,第8天尿量减少到每日50ml而入院治疗。体格检查:神疲乏力,腹稍胀,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0-2,管型(+++)。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木通中毒所致)。入院第6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第10天出现腹水,后因经济不支出院回家,4个月后,因尿毒症死亡。⑤1例关节痛自购木通100g,防风6g,羌活6g煎服,服后2h,即感上腹部不适,伴恶心呕吐,次日食欲大减,尿量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抢救治疗无效,于入院25天死亡。)⑥6例木通中毒,症状为腹绞痛、厌食、吐泻、黑便、尿少、蛋白尿,终因肾功能衰竭全部死亡。
[附注]《中药大辞典》载:木通“口服毒性很小”。其他一些医藉也没有指出木通有毒,因此易使人大量误用。临床证明木通并非无毒,所以必须慎用,不宜大量使用,也不宜长期服用,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尤应注意。常用量以3-6g为宜。
参考文献
1.张俊文,等.中药中毒20例报道.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86,7(2):176
2.吴松寒.木通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报道.江苏中医杂志,1964,(10):12
3.侯明斋,等.急性木通中毒致死1例报道.新医学,1976,7(11):535
4.刘金渊.大量煎服关木通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4,(11):692
5朱亚峰.中药中成药解毒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319
6.朱天忠,等.常见植物类药中毒死亡的研究概况.中药通报,1987,12(10):56
67.防风
Fangfeng
Radix Saposhnikoviae
[异名]铜芸(《本经》)、茵芸、茴草、百枝(《吴普本草》)、屏风(《别录》)。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 Turez .)Schischk.的根。
[成分]含挥发油、甘露醇、苦味苷。
[药理] ①解热作用:煎剂的作用较浸剂好。②有镇痛作用。③防风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及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发表,祛风,胜湿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痉挛,破伤风。内服:煎汤4.5-9g。
[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1例35岁女性因感冒服桂枝汤加薄荷、荆芥,服1帖。次日复诊因头痛不减,原方加防风12g,药服后1h,即上腹部不适,恶心,随即面部、双手背皮肤出现红色斑块,其痒难忍。停药后当日下午症状消失,以后再服,上述症状又出现。将方中防风减去,继续服用,未再出现过敏症状。
[防治] 有皮肤过敏者,立即停服,避免以后再用。
参考文献
1.向义廷.防风引起过敏1例.四川中医,1985,(11):19
68.红花
Honghua
Flocs Carthami
[异名] 红蓝花(《金匾要略》)、刺红花(《四川中药志》)、
草红花(《陕西中药志》)。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 L.的干燥花。
[成分]含红花黄素、红花苷。红花苷加酸水解后得葡萄糖及红花素。
[药理] ①对平滑肌:小剂量可使子宫发生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则发生痉挛,妊娠动物尤明显。对肠管平滑肌也有短暂的兴奋作用。②对心血管:红花煎剂在动物实验中有持久降压作用,已证实是对a-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所致。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营养及血流量。红花黄素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抑制体外血栓形成。③对代谢:口服红花油可降低实验动物高胆固醇血症。
[功效及剂量] 中医多用于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及跌打损伤、瘀血等。近年来还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常用量:3-9g。
[不良反应]小白鼠饲料中混入6%红花粉喂饲1个月无异常,如混人15%则引起死亡,说明有一定毒性。红花黄素给小鼠灌胃半数死量LD50为5.53g/kg,按1/10的LD50。连续10天给家兔灌胃未见有毒性[1]。这些数字都远高于临床常用量,因此在规定用量内是安全的。临床所遇到的主要是过敏反应。
[实例]梁氏报道某23岁女性患者服用含红花10g的煎剂6h后面颈部发痒,继则潮红,两眼睑水肿,全身起丘疹,随后头痛腹痛,呼吸不畅,吞咽困难,两肺哮鸣音,尿少,尿中有管型。同时外用敷药(含红花)的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大者2cm×2cm,予补液、抗敏等治疗6天后消失。以后试用红花浸泡液外敷左前臂,7h后即出现丘疹,故可确证为红花过敏所致[2]。王氏报道一17岁痛经病人自行泡服18g红花(加糖),饮液后2h全身不适,两手背出现红色丘疹,继而遍及前胸后背、面部、颈项,刺痒难忍。4天后再用又出现同样反应[3]。
此外尚有外用正红花油引起过敏的病例:某男,38岁,有多种药物过敏史,因摔伤用正红花油涂擦左肩部后,出现皮肤潮红,皮疹,头晕,恶心,气急。查体心率每分钟106次,血压9.3/6.6kPa,诊断过敏性休克。予对症处理后2天痊愈[4]。王氏报道一名8岁男孩涂正红花油后半天出现局部及左下肢红色斑疹,继之发展至右下肢及臀部,7天后腹痛、呕吐,不能进食。查体时腹部有散在压痛,诊断为腹型过敏性紫癜。予补液及抗敏治疗,经5天方愈。过后其父在涂红花油时患儿在旁闻及药味,隔1h患儿以上诸症又重现,再治疗5天方愈。
另有一6岁男孩亦在涂正红花油半天后出现红色斑疹,6天后入院尿检蛋白(+),红细胞(++),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经14天方康复[5]。但正红花油并非单一含有红花,据近日报道正红花油含水杨酸甲酯( methylsalicylate ),个别的商品中含量可达65 %,即每l0ml中含量大约相当于30片300mg的阿斯匹林,且其为脂溶性,毒性大于阿司匹林[7]。故正红花油的不良反应究系其中哪一成分引起尚待研究。余氏报道一个喷门癌手术后,54个月复发者经化疗2个疗程效果不显著,用红花注射液10ml静滴,每日一支,第三日突然头痛呕吐,视力障碍,CT显示:右侧内囊膝部梗塞,该作者认为,可能红花促进病变发展[6]。
[防治]孕妇、出血性疾病及对本品过敏者应避免使用。出现过敏反应即应停药,并予对症处理。供外用的正红花油不可内服。
参考文献
1.簧正良,等.红花黄色素的毒理学研究.甘肃医药,1983,(4):22- 24
2.梁红文.红花引起过敏性反应1例.山东医药,1983,(9):42
3.王东琦.泡服红花致过敏反应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1):693
4.孟坤铭.外用正红花油引起过敏性休克.中原医刊,1992,(6):27
5.王万春.正红花油外用引起过敏性紫癜2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2,6(4):265
6.余叙惠.山西中医,1993;9(6);35
7.Chan.AustN Z J Mmed,1995,25;57
69.红茴香根
Honghuixianggen
Radix Illicii Lanceolati
[异名] 山木蟹、山桂花、大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木蟹柴、山大茴(《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狭叶茴香Illiciumlanceolatum A . C .Smith或红茴香I.henryiDiels,以根及根皮入药。
[功效及剂量] 祛风通络,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肿毒。内服:煎汤3-6g,研粉0.3-0.9g。
[不良反应] 轻者:恶心呕吐,腹痛流涎,眩晕,汗出,手足冰冷;重者:呼吸困难,发绀,角弓反张,昏迷,休克,并有肝肾损害。
[实例]①1例33岁女性,因腰痛冲服红茵香根皮粉9g。 4h后恶心、呕吐数次,头晕,上腹隐痛,随即口唇发绀,牙关紧闭,神志不清,全身强直性抽搐持续5min后停止,神志转清。24h内有类似发作5次。既往无癫痫史。②1例24岁男性,自服红茴香根干品30g,30min后头晕头痛,上腹绞痛,频繁呕吐,1h后昏迷,间歇性痉挛伴四肢抽搐,每次10min,牙关紧闭,两目上视,口唇发绀,四肢厥逆。
[防治]①不能超量。②一旦发现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③解毒方法:生甘草120g水煎喂服。地西泮(安定)肌肉注射。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B6静脉滴注。冬青树叶250g水煎服。或黄芩60g,甘草90g,防风15g,水煎分2次服,每6h1次。
参考文献
1.朱亚峰.中药中成药解毒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99
2.汤志锋.超量服红茴香粉致中毒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47
3.周一祥.红茴香根过量中毒1例.浙江中医杂志,1986,(9):425
70.红粉
Hongfen
Hydrargyri Oxydum Rubrum
[异名]升丹、升药、红升、红升丹、三仙丹。
[来源]本品为水银、火硝与白矾经升华而制得。
[成分]主含氧化汞98%以上,另含硝酸汞。
[功效及剂量]拔毒,除脓,去腐,生肌。用于痈疽疔疮,梅毒下疳,一切恶疮,肉暗紫黑,腐肉不去,窦道屡管,脓水淋漓,久不收口。有毒,不可内服,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他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外用适量,外用不宜大量久用。
[不良反应]对消化道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流涎,恶心呕吐,咽痛,上腹部持续剧烈烧灼痛,腹泻,出血性肠炎,胃穿孔,尿蛋白,尿少,尿闭,呼吸困难,休克。
[实例] 1例15岁女性,因右股骨中段骨髓炎伴瘘管形成,用红升丹瘘道灌注治疗。每次用红升丹2-3g,每6-7天灌注1次,灌注2次后全身皮肤瘙痒疼痛,出现皮疹,且有流涎,口渴,齿龈肿胀,口腔粘膜溃疡。未被重视,继续灌注,渐出现全身皮肤水肿,糠片状脱屑,全身关节疼痛,呕吐,纳减,腹泻,以后全身皮肤水肿变硬,面、胸、颈皮肤呈盔甲样改变致呼吸困难。
参考文献
1.杨 骏.1例重症红升丹中毒的诊治.江西中医药,1982,(2):38
71.远志
Yuanzhi
Radix Polygalae
[异名]葽绕、蕀蒬(《尔雅》)、棘菀(《本经》)、苦远志(《滇南本草》)。
[来源]本品为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Polygala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sibirica L.的根。
[成分] 根含皂苷,水解后可分得远志皂苷元(A,B),细叶远志素,远志醇,N-乙酰氨基葡萄糖。
[药理] 有祛痰作用。有兴奋子宫作用(动物离体子宫),皂苷有溶解红细胞的作用。
[功效及剂量]安神益智,祛痰。用于心肾不交,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内服:煎汤3-9g。
[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及低热。
[实例]①1例62岁男性,因咳嗽多痰,服含远志10%g的方剂,10min后出现舌尖麻木,继而舌根及下颌部麻木,面部自下而上呈潮红色,并出现散在丘疹。②有2例女性,1例因慢性支气管炎服含远志煎剂,2天后出现全身燥热发痒,皮肤出现细小密集成片红色丘疹。1例为中药房药员,常有鼻塞、全身不适、低热,停止与远志接触即消失。③1例59岁男性,在中药房药库搬远志饮片,13min后出现胸闷、气急,头面部出现密集细小粟粒状红色红疹。
参考文献
1.李丙顺,等远志内服过敏1例湖南中医杂志,1993,9(3):封三
2.刘自尹.远志过敏反应2例报道.中成药研究,1985,7(5):44
3.杨树光.远志过敏1例.中国中药,1993,18(4):247
72.芫花
Yuanhua
Flos Genkwa
[异名]芫(《山海经》)、去水(《本经》)、赤芫(《吴普本草》)、闹鱼花(《中国树木分类学》)、杜芫(《别录》)。
[来源]本品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genkwa Sieb . et Zucc的干燥花蕾。
[成分]芫花含芫花素(genkwanin)羟基芫花素、芹菜素(apigenin)及谷甾醇,另含苯甲酸及刺激性油状物。
[药理] 大鼠口服芫花煎剂适量可引起尿量增加,排钠量亦有所增加。增加口服剂量尿量反有减少倾象。利尿时常引起大鼠腹泻,毒性较甘遂、大戟为大。芫花素能抑制离体肠和子宫的运动。静脉注射于犬,可降低其血压。
[功效及剂量] 逐水,涤痰。用于痰饮,癖积,水肿,胁痛,心腹癥结胀满,食物中毒,疟母,痈肿。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含漱。
[不良反应]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痉挛抽搐,出血性下痢,尿少尿闭。严重者昏迷及呼吸衰竭,脱水。外用中毒可引起局部组织发红,渗出液增加,起泡,糜烂,甚至坏死。目前有研究提出含有促癌物质。
[实例] ①1例56岁男性,因慢性胃炎、胆石症、上腹胀痛、嗳气泛酸,自行采集鲜芫花全草约150g,焙干后研成细粉末,温开水冲服5g,服后30min即感恶心欲呕,肠鸣漉漉,1h后频繁呕吐腹泻7次,排尿2次,浓茶色。尿检:红细胞满视野,蛋白(+)。②1例患者因闭经4个月,注射黄芫花醇液0.5ml,15min后引起急腹痛。③1例26岁女性,用芫花根引产,48h后流产,产后阴道出血不止,鼻衄,上腹疼痛,频繁呕吐,尿少,大便色黑。第3天出现黄疸,出血,继而肾功能衰竭死亡。
[防治]①与甘草同用可增加毒性,应避免两药同用。②有不良反应出现,应立即停服,同时洗胃、导泻,口服鞣酸蛋白,或阿拉伯胶浆。③对症治疗。④吃冷冻的粥或大量饮服冷浓茶。⑤黄连9g,山桅9g,黄豆30g,加水煎至400ml,每2-3h服200ml,连服2-4剂。或白及9g研成细粉,1次冲服。
参考文献
1.朱亚峰.中药中成药解毒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341-342
2.纪志武.中草药、人精液和厌氧菌代谢产物含促癌物质的研究.中国医学论坛报,1995,12:21
3.王自芳.自服芫花过量致吐泻血尿.河南中医,1994,14(3):185
4.王振海,等.黄芫花引产引起急腹症1例.河北医药,1984,6(3):136
5.鲁永保,等.芫花根引产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1例.河南中医,1991,11(3):29
73.芥子
Jiezi
Semen Sinapis
[异名]芥菜子、青菜子、白芥子、黄芥子。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或芥Brassicajuncea(L.)Czern.et Coss.的种子。
[成分]含白芥子苷Sinai2.5%-5.0%,另外含脂肪油、芥子酶、氨基酸等。
[药理] 芥子能刺激皮肤,扩张毛细血管,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祛痰利气,散寒消肿止痛。用于寒痰壅滞,胸满胁痛,咳嗽气逆痰多等。煎服:3-9g。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 常见于外用接触皮肤后,引起局部皮肤灼热疼痛、瘙痒、水泡等。严重者可致皮肤剥脱、感染以至死亡。
[实例]① 1例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用“白芥子涂法”敷贴双侧肺俞、膏盲、百劳穴。患者因治病心切,每次敷药时间均超过规定的4h,最长达7h。第1,2次敷贴后,仅局部红赤、起泡、微痒、辣痛,无全身症状,4-6天水泡吸收,局部症状消失。第3次敷贴后,局部红赤,起大泡,有3cm×4cm水泡4个,4cm×4cm水泡2个,水泡晶莹饱满,局部奇痒,5天水泡破溃,大量浆液流出。患者自诉“水”流到那里就痒得不得了,继之全身出现紫红色斑丘疹,肌肤灼热,瘙痒无度,时有闷热感,伴心悸、气短。经西医抗过敏治疗近1个月始恢复正常。②某患者因咳喘、胸闷反复发作8年余,近年加重住院用中药治疗,给予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味治疗,每日1剂,6剂后,自觉皮肤有时瘙痒,未引起重视,之后加重。半个月后,颈、面部、耳后、两手及臂部出现痱子样皮疹,抓之更痒,皮肤潮红,加用扑尔敏、维生素C治疗无效,考虑中药过敏,令停中西药,翌日皮疹消退,瘙痒解除。为了明确何药引起,将汤剂中药单味服用。单味白芥子12g,水煎服,每日1剂,服首剂后即开始皮肤瘙痒,颈部出现痱子样皮疹,2剂后范围扩大,波及面部及上肢,3剂后症状加剧,瘙痒加重,皮疹成片,皮肤潮红,由此说明是白芥子引起的反应。为了进一步验证,再服原汤剂去白芥子,无任何反应。③ 1例患者因喘病用白芥子研末外敷肺俞穴,初用之,效良好。10天之后再用之,不足4h,病人自觉局部灼热疼痛,浑身起风块,奇痒难忍,且腹痛隐隐。除去敷料,见局部红肿有水泡,大小不等。④ 1例白芥子外敷致败血症,敷处皮肤起泡剥脱,或大片坏死,发烧至400C,神志昏迷,白细胞数19.3 ×109/L,最后死于败血症。
参考文献
1.赵伯文.白芥子涂抹致敏1例.江西中医药,1993,(3):60
2.倪激兰.中药白芥子引起药疹1例报道.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1):25
3.徐琼夏.白芥子过敏I例.山东中医药,1988,(1):25
4.张介眉.误敷白芥子导致败血症死亡1例报道.湖北中医杂志,1990,(3):21
74.苍耳子
Cangerzi
Fructus Xanthii
[异名]葈实(《本经》)、牛虱子、棉螳螂(《贵州民间方药集》)、苍子(《江苏植药志》)、胡苍子(《东北药植志》)。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ricum Patr·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成分] 果实含苍耳子苷( xanthostrumarin )、树脂、生物碱,种仁含亚油酸。
[药理]苍耳子有毒。苍耳子油及其所含蛋白质无明显毒性,而从脱脂部分制得的水浸剂毒性很大,主要为一种苷类。水浸泡后残渣则毒性减少或无毒性。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某些抑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散风止痛,祛湿杀虫。用于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痉挛,瘙痒,疥疮。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 过量可致中毒。一般于食后1-2天出现症状。而生食可于食后4-8h发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胀嗜睡等。严重者昏迷、惊厥、黄疸、休克及广泛出血。有的中毒者有惊叫、惊厥及昏迷。
[实例]① 1例8岁女孩,中午误服生苍耳子约50g,当晚6时出现头晕,头痛,嗜睡,腹痛,呕吐抽搐,昏迷。第6天出现血尿,尿少,尿闭,全身浮肿。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脾肿大,意识丧失。心率每分钟28-30次。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自搏并反复短阵性心室停搏,高血钾。血尿素氮80mg%,肌酐4.2mg%,黄疽指数58u,总胆红质2.7mg%, ALT330u。诊断为苍耳子中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中毒性肝炎。经积极抢救第7天死亡。②12例口服鲜苍耳子30-120g不等,先后于1-4h出现恶心,频繁呕吐,水样腹泻。重者昏迷,无尿,惊厥。经洗胃,对症治疗,补液及激素治疗,10例1周内愈。1例重症,昏迷4天,2周后出院。1例死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③7例苍耳子中毒,有5例表现为肌肉震颤,头晕血尿,尿闭。心电图示:传导阻滞,反复短阵心室停搏,高血钾症,或并发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阿斯综合征,全部死亡。④2例13岁儿童,误服苍耳子后,1例出现全身出血及肝脏症状,1例出现发热呕吐,出血,尿少,低血压及肾功能衰竭。
[防治]①应严格掌握剂量,按医嘱服用。②不能随便采食野果,以免误食。③解毒目前无特殊方法。发现有中毒者应迅速洗胃,对症治疗。有肾功能衰竭、阿斯综合征发生应按肾功能衰竭、阿斯综合征抢救。④不可与猪肉共食,不宜做苍耳子饼吃。
参考文献
1.韩丽君.苍耳子中毒致死1例.中原医刊,1984,(4):25
2.朱亚峰.中药中成药解毒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87
3.郭汉林.急性鲜苍耳子中毒12例报道.临床内科杂志1989,6(2):29
4.朱天忠,等.常见植物类药中毒死亡的研究概况.中药通报,1987,12(10) :57
5.王元汉,苍耳子中毒症状复杂易于误诊.实用内科杂志,I981,1(1):53
75.芡实
Qianshi
Semen Euryales
[异名] 卵菱(《管子》)、鸡头实、鸡瘫(《庄子》)、鸡头(《方言》)、刺莲蓬实(《药材学》)。
[来源]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成熟种仁。
[成分] 种子含多量淀粉。每100g中含蛋白质4.4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32g,粗纤维0.4g,灰分O.5g,钙9mg,磷110mg,铁0. 4mg,硫胺素0.40mg,核黄素0.08mg,尼克酸2.5mg,抗坏血酸6mg,胡萝卜素微量等。
[功效及剂量]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用于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1例36岁男性,因肾小球肾炎,而且浮肿服含有芡实15g的中药汤剂,服完1剂,自觉全身刺痒,继而全身出现密集如麻疹样红色小丘疹,融成片状。停用芡实,再服,未出现过敏。
参考文献
兰茂璞.服用中药引起过敏反应2例报道.江苏中医杂志,1984,5(6):62
76.赤芍
Chishao
Radix Paeoniae Rubra
[异名]木芍药(崔豹《古今注》)、红芍药(《圣济总录》)、臭牡丹根(《青海药材》)。
[来源]本品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veitchii Lynch等的干燥根。
[成分]芍药的根含芍药苷(paeoniflorin) 。
[药理] ①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②可引起豚鼠血压下降,降压程度与剂量有关。③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④对大白鼠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⑤对人工发热之小鼠有解热作用。
[功效及剂量]行瘀,止痛,凉血,消肿。用于瘀滞经闭,症瘕积聚,腹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内服:煎汤4.5-12g。
[不良反应]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2例女性,均服中药汤剂(内都含有赤芍)后,发生全身鲜红色斑丘疹。1例手足部发生大水疱,且胸背部有猫眼样改变。停药后,改服无赤芍之药方,皮疹消退,后又服含赤芍方,皮疹再有类似发作。
参考文献
杨东海.中药赤芍过敏2例报道.中医药学报,1991,(4):53
77.连钱草
Lianqiancao
Herba Glechomae
[异名]活血丹、金钱草(上海、江苏)、金钱薄荷、落地金钱、肺风草、透骨消(四川)。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alongituba( Nakai ) Kupr.的干燥地上部分。春至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成分]茎、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为1-松茨酮(1-pinocamphone,C10H16O)、尚含1一薄荷酮(1-menthoneC10H180),α-蒎烯(α-pinene, C10H16) ,1, 8-按油精(1,8-cineol,C10H18O)、对-伞花烃(P-cymene,C10H14)等,成分随产地、生长环境而有所差异。其他尚有水苏糖、熊果酸、胆碱、鞣质及无机盐。
[药理]①有利胆作用,促进肝细胞的胆汁分泌,胆道括约肌松弛,而使胆汁排出。②能使小便变为酸性,促使存在于碱性条件下的泌尿系结石溶解。③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抑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 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疮痈肿痛,跌扑损伤。用量:15-3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取鲜品捣烂敷患处。
[不良反应实例]有报道,1例40岁女性,因胆道蛔虫症,用含连钱草的清热利胆中药。服药后出现皮疹,发热至38.10C。经口服筛选,证实是中药连钱草引起皮疹。以后又曾用连钱草,再次出现上述症状。
参考文献
1. 杨 林.连钱草致药物性皮炎1例.中国中药杂志,1988,13(9):51
78.连翘
Lianqiao
Fructus Forsythiae
[异名] 三廉(《本经》)、方翘(《唐本草》)。
[来源]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 Vahl.的果实。
[成分]果实含连翘酚、甾醇化合物C49H74-80 O4、皂苷(无溶血性)及黄酮醇苷类、马苔树脂醇苷(matairesinoside)等,果皮含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青连翘含皂苷4.89%、生物碱0.2%。
[药理]①抗菌作用: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连翘在体外的抑菌作用与金银花大体相似,为银翘散中抗菌之主要成分。此外,还报道过它在试管中及临床上的抗结核杆菌作用。②其他作用:能抑制洋地黄对鸽静脉注射的催吐作用,减少呕吐次数。连翘的果皮中含齐墩果酸(又名洋橄榄叶酸),故有强心利尿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湿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疠,小便淋闭。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1例因患神经性皮炎,于5月份、7月份分别服中药各5剂,内含连翘。服药后分别于第6天及第3天,在全身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皮疹。经治而愈。8月份又服该中药,药后第2天全身暴露部位再次出现上述皮疹。经口服泼尼松(强的松)、氯奎等药,局部对症处理12天后痊愈。后用以上中药作光斑试验,斑贴连翘为阳性反应而其他中药无反应。
参考文献
戴 杨,等.中药连翘所致光感性皮炎1例报道.临床皮肤科杂志,1987,(6):328
79.吴茱萸
Wuzhuyu
Fructus Evodiae
[异名]吴萸(《草本便方》)、左力(《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 ( Juss . ) Benth . var . o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 Juss .) Benth .var . bodinieri ( Dode ) Huang的将近成熟果实。
[成分]含挥发油,为吴茱萸烯(evoden ) ,罗勒烯(ocimene)、吴茱萸内脂(evodin)、吴茱萸内脂醇(evodol)等以及生物碱吴茱萸碱(evodiamene)、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等。
[药理]①吴茱萸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有较显著驱虫作用。②吴茱萸煎剂对霍乱弧菌有较强抑制效力。水浸剂对11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③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用于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呕泻,脘腹胀痛,疝气痛,口疮,齿痛,湿疹,黄水疮。内服:煎剂1.5-4.5g。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药书中称吴茱萸有小毒,但小鼠一次灌服5Og/kg煎服,大于正常人常用量270倍,生、制吴茱萸均未见毒性,对传统所称炮制去小毒存疑。临床上虽然没有发生服吴茱萸中毒现象,但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1例26岁女性,因痛经服中药温经汤加减(内有吴茱萸),药后躯干及四肢皮肤灼热瘙痒,出现针尖大鲜红色小丘疹。停药抗过敏治疗6天,皮疹消退。后又服原方1帖,4h后皮疹再现,待皮疹消退1周后,原方去吴茱萸再服,未发生皮疹。
参考文献
1.李 群.吴茱萸炮制前后生物碱及毒性比较.中成药1993,15(4):19
2.朱蓟芬.生吴茱萸所致猩红热样皮疹1例报道中华皮肤科杂志,1983,16(1):9
80.牡蛎
Muli
Concha Ostreae
[异名]砺蛤(《本经》)、古贲(杨孚《异物志》、蛎房(((本草图经》)、左顾牡砺(《补缺肘后方》)、左壳(《中药志》)。
[来源] 本品为牡砺科动物长江牡砺Ostrea gigas thunb 、近江牡砺Ostrea rivularis Gould、或大连湾牡砺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等的贝壳。
[成分]含80%-95%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有镁、铝、硅及氧化铁。
[药理]体外试验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用于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带下,瘰疬,瘿瘤。内服:煎汤9-3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
[不良反应] 有呕吐、腹泻现象。
[实例]①1例50岁男性,服用含生牡砺30g煎剂后10min,剧吐3次,后又泻稀便2次。以后服消瘰丸加味(含牡砺),亦有类似症状发生。既往无海产品过敏史。②1例42岁女性,服用含牡砺方剂,当夜腹痛腹泻。以后用牡砺单独煎服,一服即有反应。
参考文献
1.郭龙恩.生牡蛎煎服致吐.中国中药杂志,1990,15(9):58
2.韩明道.注意瓦楞子、牡蛎引起过敏反应.上海中医杂志1980,(4):9
81.何首乌
Heshouwu
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
[异名]地精(《何首乌录》)、赤敛(《理伤续断秘方》)、首乌(《经验方》)、陈知白(《开宝本草》)、马肝石(《纲目》)。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块根。
[成分]含蒽醌类,主要为大黄酚(chrysophanic acid chrysophanol)和大黄素(emodin),其次为大黄酸(rhein),限量的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蒽酮(chrysophanic acid anthrone)等。此外含淀粉、粗脂肪、卵磷脂。
[药理]①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作用。体外证明,首乌能与胆固醇结合。有人认为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提高纤溶活性。②实验证明,首乌中提出的大黄酚与首乌浸膏能促进肠管蠕动。③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
[功效及剂量]补肝,益肾,养血祛风。用于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酸软,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疾。内服:煎汤9-15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有药物热及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①1例69岁男性,曾服含有何首乌的方剂3次,均发热,拣去首乌后再服,即不发热。以后又服含首乌之成药,次日下午畏寒发热,体温达400C。停服后3天,热退,体温正常。以后单味首乌20g泡水饮,次日又发热同前。②1例55岁男性,3次服强力补(含首乌等6味药),均于服后12h发热,以后将首乌拣去,未再发热。③1例33岁男性,因不育症,服含有何首乌12g的汤剂,1剂后出现皮疹,停药皮疹自消,再加何首乌,皮疹再现。④1例64岁女性,因头麻、怕风,以生首乌100g水煎后内服,次日出现头晕、恶心、频吐,2天后出现右手无力,口角歪斜。CT示:右侧枕叶及左侧额叶有多发性梗塞。⑤1例男性,外敷何首乌,局部瘙痒、肿胀,表面糜烂.痒痛.发热。⑥家族性何首乌过敏的报道,母女俩服何首乌后均出现腹痛,烦躁,胸闷气促,母亲伴皮肤发痒红疹,女儿有发热呕吐。外孙接触何首乌后出现呕吐,发热,皮肤有散在红疹。⑦1例50岁男性,因斑秃病,服含何首乌的汤剂,第2天出现寒战,高热390C,双膝酸痛。
参考文献
1.刘 璠. 何首乌致药物热1例.湖南中医杂志,1990,(2):49
2.杜秀正.何首乌引起药物热.浙江中医杂志,1984,4(4);58
3.朱 彤,等。何首乌致皮肤瘙痒1例.湖北中医杂志,1992,14(1):17
4.刘芷青.等。何首乌过量中毒1例医师进修杂志,1988,11(3):31
5.苑贵毕.外用何首乌引起过敏性皮炎1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0,(7):307
6.李寿彭.家族性何首乌过敏案.陕西中医,1993,14(2):91
7.李小衡.服制首乌出现副作用1例报道.江西中医药,1992,23(3):4
82.皂角刺
Zaojiaoci
Spina Gleditsiae
[异名]皂荚刺(《圣惠方》)、皂刺(《医学入门》)、天了(《纲目》)、皂角针(《江苏植药志》)、皂针(《中药材手册》)。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esis Lam.的棘刺。
[成分] 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等。
[药理] 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搜风,拔毒,消肿,排脓。用于痈肿、疮毒,疠风,疥疮,胎衣不下。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醋煎涂。
[不良反应]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1例6岁男孩,因头皮多处患疖疮,内服含有皂刺6g的汤剂。第2天服药5min后,全身起大片风疹,色红瘙痒,约1h后消退。第2剂后3min全身风疹又同前。减去皂刺后服用,未见任何反应。后又单味皂刺5g煎服,3min后全身又起风疹。
参考文献
肖士熹.中药致敏2例.江西中医药,1987,18(5):2
83.辛夷
Xinyi
Flos Magnoliae
[异名]辛矧、侯桃(《本经》)、迎春(《本草拾遗》)、木笔花(《易本草》)、毛辛夷(《山西中药志》)。
[来源]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或武当木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的花蕾。
[成分]玉兰花蕾含柠檬醛、丁香油酚,根含木兰花碱( magnoflorina),叶和果实部分含芍药素(paeonvdin)的苷。
[药理]有降压作用,其降压成分在去油水溶液中转溶于乙醚之部分,对子宫有兴奋作用,15%- 30%辛夷煎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祛风,通窍。用于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内服:煎汤3-9g。
[实例]有2例患者,因副鼻窦炎用含辛夷的复方后1h头晕,胸闷,全身瘙痒。将原方诸药一一单煎,查过敏原。予辛夷9g,煎服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再用纱布用辛夷浸湿,敷于左前臂20min又出现上述症状,敷纱布处有3处荨麻疹。
[防治] 有过敏者应立即停药,补液加速排泄或抗过敏治疗,避免以后再用。
参考文献
金 涛.辛夷过敏2例.中国中药杂志,1986,11(8):57
84.没药
Moyao
Myrrha
[异名]末药(《纲目)))。
[来源] 本品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的树脂。
[成分] 含树脂25%-35%,挥发油7%-17%,树胶57%-65%。树脂大部分能溶于醚,不溶性部分含α及β罕没药酸(heerabomyrrholicacid)。可溶部分含α,β与γ没药酸、没药尼酸等。
[药理] 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含油树脂部分能降低雄兔高胆甾醇血症。
[功效及剂量]散血祛瘀,消肿定痛。用于跌损,金疮,心腹诸痛,癥瘕,闭经,痈疽肿痛,痔漏,目障。内服:煎汤3-9g。外用研末调敷。
[不良反应]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①1例18岁女性,服含没药复方及单味没药9g均出现面部潮红,全身起疹,以胸腹及四肢为多,奇痒难忍。②有6例因骨折,外敷自制“三黄膏”,均有皮肤过敏,轻者为局部丘疹水泡,重者遍及全身。③1例女性,46岁,服含没药15g方剂后1h周身不适,继而起皮疹、瘙痒,恶寒发热39.60C。治疗1天后热退,但仍有粟米大红色斑丘疹,尤以躯干为重。④1例18岁男性,因关节炎服用乳香、没药各15g,煎剂服后30min,周身发热,继而下腹及大腿内侧出现红肿斑块,奇痒。
[防治] ①有过敏者立即停药,避免下次再用。②有药疹者应抗过敏治疗。③外用时加适量冰片即可对抗其过敏作用。
参考文献
1.崔振儒.没药过敏1例.中医药信息,1988,(5):34
2.李俊纯.没药外用皮肤过敏6例.中医药信息,1990,(5):45
3.卞鸿桢,等.服没药致过敏2例.中药通报,1987,12(9):53
4.韩振坤.乳香没药致过敏案.辽宁中医杂志,1991,(12):33
85.沉香
Chenxiang
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
[异名]蜜香(《南方本草状》)、沉水香(《桂海虞衡志》)。
[来源]本品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 Lour. ) Gilg的含有树脂的木材。
[成分]含芐基丙酮、对甲氧基芐基丙酮、氢化桂皮酸。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醇( agarol)、沉香螺醇(agarospirol)等。
[药理]沉香中的白木香对小鼠有镇痛作用。
[功效及剂量]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便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内服:煎汤1.5-3.0g。
[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有1例60岁女性,药师,在装配沉香胶囊时突感鼻腔干湿、胀痛,上呼吸道不适,头痛恶心,后用手触摸眼部,2h后眼部皮肤红肿,甚至不能睁开。治疗好转后1周,再接触沉香,又有类似发作。
参考文献
1.刘 懿.沉香过敏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32
86.补骨脂
Buguzhi
Fructus Psoraleae
[异名]破故纸、和兰苋、胡韭子。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成熟果实。
[成分] 含黄酮类化合物、补骨脂黄酮( bavachim )、补骨脂查耳酮( bavachalcone)等香豆素类化合物、补骨脂素(psolalen)和异补骨脂素等,果实含挥发油20%、尚含脂肪油、树脂等。
[药理] ①心血管系统作用:可扩张豚鼠、猫、犬、兔、鼠等离体心脏的冠状血管,并能加强豚鼠及大白鼠的心肌收缩力,兴奋蛙心等。②止血作用。③光敏作用。④抗着床和雌激素样作用。⑤对平滑肌作用:补骨脂种子提取液对离体及在位肠管有兴奋作用,对离体豚鼠子宫则松弛。⑥抗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用于阳萎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瘫风、斑秃。内服:6-9g。外用:20%-30%酊剂涂于患处。
[不良反应] 有皮肤色素沉着现象。
[实例]1例56岁男性,连续5天采补骨脂穗,每天约1h,出现手背部色素沉着。停采补骨脂穗后20天色素沉着退净。
参考文献
胡明灿.接触补骨脂引起色素沉着1例.四川中医,1987,(4);41
87.灵芝
Lingzhi
Ganoderma
[异名]三秀(《楚辞》)、苗、芝(((尔雅》)。
[来源] 本品为多孔植物紫芝Ganoderma japanica(Fr.)Lloyd或灵芝Ganoderma lucidum ( Leyss ex Fr .) Karst.的子实体。
[成分]紫芝含有麦角甾醇(ergosterol)、有机酸、氨基酸、葡萄糖、多糖类。赤芝含有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
[药理]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表现为活动减少,肌肉轻度松弛。②对血压有先降后升的双相作用,使尿量增多。③有止咳祛痰作用。④对肝有保护作用。⑤有强心作用。⑥调整免疫功能。
[功效及剂量] 滋补强壮,安神健胃。用于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内服:煎汤3-9g。
[不良反应]传统用灵芝,不良反应甚少见,而将其制成注射剂后,仅西安地区就相继发生27例休克等过敏反应。一般在注射2-30min即出现过敏。轻的有荨麻疹,瘙痒,心慌气短,胸闷,腹痛呕吐,喉头水肿。重者休克,脑炎。
[实例]1例41岁男性,1975年注射灵芝曾有轻度过敏。1977年又注射1支后,10min失去知觉,血压测不到。抢救半小时血压恢复,但昏迷1周,深浅反射均消失,全身瘫痪,运动性失语。半年后伸舌仍右偏,半身不遂,不能讲活,诊断为过敏性脑炎。
[防治]用传统方法服用灵芝。尽量避免制成注射剂后使用。发生不良反应,应一律停药。轻者对症处理。重者按休克、脑炎进行抢救。
参考文献
西安市药品检验所.灵芝注射液的过敏反应.药学通报,1980,15,(1):48
88.阿胶
Ejiao
Colla Corii Asini
[异名]传致胶(《本经)})、盆覆胶(《陶弘景》)、驴皮胶(《千金·食治》)。
[来源]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guusasinus L.的皮去毛后熬制成的胶块。
[成分]基本是蛋白质,水解产生氨基酸。
[药理]①对失血性贫血,阿胶能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上升速度加快。②能改善动物体内钙平衡,能增加钙的吸收和在体内的潴留。③有升压作用。④防止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的作用。⑤有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率作用。
[功效及剂量] 滋阴补血,安胎。用于血虚,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女子下血,安胎。久服益气,内服:黄酒4.5g-9g或开水烊化。
[不良反应]有用阿胶诱发出血的报道。
[实例]1例29岁男性,因脓血便,鼻衄,血小板减少,服滋水清肝、健脾化湿中药,鼻衄止,大便干。再在上方加阿胶珠10g,服后牙龈大量出血,停药后出血止,再服牙龈又出血,且鼻衄不止。以后又有2次服阿胶发生类似出血。
参考文献
1.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64
2_刘寿永.阿胶诱发出血1例报道.山西中医,1987,3(5):43-44
89.陈皮
Chenpi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异名]贵老(侯宁极《药谱》)、黄橘皮(《鸡峰普济方》)、红皮(《汤液本草》)。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桔Citrusreticulata Blanco及其多种变种的干燥果皮。
[成分]陈皮含挥发油、橙皮苷(hesperichin )、川皮酮(nobiletin )、肌醇、维生素B1、维生素C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右旋柠檬烯(d-limonene)。
[药理]①有强心和升压作用。②有支气管扩张作用。③试管内有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作用。在体外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有抗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用于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亦解鱼蟹毒。内服:煎汤3-9g。
[不良反应] 可引起血便及皮肤过敏。
[实例]①2例男性,均用陈皮泡水代茶饮,1例上午饮,傍晚即便血;1例次日即便血,停饮后1-2日,便血止。以后反复数次,均便血。②1例女性,因哮喘复发,服含有陈皮的汤剂,服1次后即出现喷嚏、流涕,减去陈皮再服,上症未发,再加陈皮,上症又起。平时食橘子也有此证。③1例女性,因肠结核、腹胀,予陈皮15g泡水当茶饮,1h后腹胀消失。2天后腹胀又剧,再予陈皮20g泡水当茶饮,40min后感腹胀加剧,并有腹痛,出冷汗,腹透示:提示消化道穿孔。
[防治]①发现有过敏或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药。②对症处理。③有消化道穿孔应按急腹症处理。
参考文献
1.吴言福.服用陈皮致血便.中国中药杂志,1988,13(10):54
2.郭剑锋.陈皮过敏1例报道.河南中医,1989,(2):31
3.丁林章,等.口服陈皮液致消化道穿孔死亡1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3):156
90.附子
Fuzi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
[成分]含乌头碱0.01%,次乌头碱0.048%。升压成分为棍掌碱,强心成分为去甲基乌药碱。附子经炮制后双酯类的乌头碱可分解成毒性小的单酯类碱,继续水煮则变为毒性更小的乌头胺等,其毒性仅为原生物碱的1/2000-1/4000。
[药理]①强心作用:去甲基乌药碱与异丙基肾上腺素相似,能激动心肌细胞的β受体。②扩血管作用:熟附片煎剂静脉注射引起猫冠状动脉流量增加、一过性血压下降和后肢血管扩张,与古书中治“四肢厥逆”的记载一致。③镇痛和镇静作用:东莨菪碱可增强其作用。④抗炎作用:熟附片煎剂肌肉注射后可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下降,尿中17-酮类固醇排出量增加。⑤局麻作用:使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先兴奋产生瘙痒与灼热,继之失去感觉。
[功效及剂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中医用于阳虚欲脱,四肢厥逆,阳虚水肿,寒湿痹痛等属于阴寒之症的疾患。现代用附子注射液治心力衰竭,参附汤治疗休克,健脾固涩药中加附子治小儿长期腹泻等。常用量:3-9g。
[不良反应]人口服乌头碱0.2mg即可产生中毒症状,加工附子(1200C, 40min)的毒性仅为生附子的1/5-1/350,口服时的LD50在100g/kg以上。但炮制不当或过量服用时可出现心率减慢,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而死亡,伴有口腔灼热,流涎,恶心呕吐,四肢发麻,头晕眼花,疲倦,呼吸困难,瞳孔散大,皮肤冷而粘。
[实例] ①引起心律失常:1例71岁女性服用每剂含6g附子的方剂后口唇麻木,第2剂后1h出现头晕、气急、冷汗及血压下降,心电图呈结性早搏,左束支传导阻滞,治疗后次日恢复[1]。另有1例36岁女性服用含12g附子的方剂半小时后即口唇四肢发麻,心悸,四肢无力,心律不齐,心电图示房颤,室早二联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抢救后于次日复常[2]。②引起高血压头痛:1例40岁男性以往无高血压病史,在流行性出血热恢复期服用含附子10g的方剂后20min,突感头痛,以颞侧为重,呈抽掣样,面赤,下午缓解,但在下午5时再服后,头痛复作,血压为25.3/12kPa,予利血平肌肉注射后头痛消失,次日将上方中附子拣出不用,再服即无反应[3]。③引起精神失常:某30岁男性无精神病史和家族史,服用含30g附子的一剂中药后半小时出现恶心、呕吐、口唇发麻等一般乌头碱中毒症状,2h后烦躁不安,动作增多,坐立不稳,自言自语,忽笑忽骂,给予补液和镇静剂后4h入睡,14h后完全恢复。本例特点是:出现精神症状后一般中毒症状减轻。以视幻觉为主(看到有许多小孩坐在身上,被子上有许多小毛虫)伴有躁动[4]。④引起皮肤反应:有人报道33名病人用含附子的6cm×6cm的大药饼灸时,躯干部出现红疹,同时有头昏乏力,口唇鼻痒,咽痛,胸闷,恶心,腹痛等,此系因吸人含乌头碱的烟气所致[5]。另有一女病人因胃痛在脐部敷用含附子5g的膏剂,2天后在用药部位出现皮肤红肿、痒,痊愈后将各药分开敷用,仅有附子发生反应,遂肯定为附子过敏[6]。⑤通过哺乳引起婴儿中毒:某女,22岁,因心悸服用含附子15g的方剂5剂后,其所哺乳的4个月龄的婴儿呕吐不食,躁动不安,心率加快,心律不齐,停服后其子再注射阿托品,很快平复[6]。
有人统计过34例附子中毒病人,其中出现口唇肢端麻木,头晕,头痛,心悸,气短无力,出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达100%;出现皮肤灼热62%;心动过缓53%;血压下降32%;腹痛29%;言语不清、皮疹及瘙痒、心律不齐、腹泻、流涎各占24%[7]。
[防治]附子中毒与下述因素有关:①耐受力:年轻体健者耐受性强,年老体弱者耐受性差,易于中毒,且症状亦重,故老人用量宜低,辨证须仔细。②煎煮时间:煎煮可使乌头碱分解,故附子应先煎,有人提出用量在10-20g时应先煎1h,用量在20g以上时应先煮2h,在先煎久煎法时,即使用到60g,连服30余日无中毒反应[6]。何氏更报道单用附子120g久煎取汁口服,无不良反应[7]。故久煎是预防毒性反应的重要方法。③剂型:酒精可促使乌头碱吸收,故同时饮酒可加重毒性,丸剂不经煎煮直接口服,使用量0.4g-0.5g,即有中毒病例发生[7]。张氏认为在丸散酊剂中制附子量一次不应超过1g[6]。④药毒累积:附子有耐受性,缓慢地逐渐增量至一定量可不发生中毒[8]。但如大量长期应用仍可发生蓄积中毒,尤见于老年体弱者。崔氏报道一60岁女病人,先服含附子9g的方剂2剂,再服含附子30g方剂5帖,再用附子汤加干姜(方中附子45g)先煎1h以上,至第3剂时服后10min即出现毒性反应,急煎30g甘草灌服2h后恢复[9]。⑤炮制质量:炮制不充分,乌头碱未完全分解是造成中毒的重要因素,故中毒常发生在同一批进货中。⑥配伍:已知附子配用干姜、甘草,不但可增其强心升压之效,还可将其毒性减为原来的1/4。蜂蜜中的某些氨基酸可与乌头碱生成无毒化合物,故蜂蜜亦可用于解毒。潘氏经验:附子配伍少量木通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减其毒性[10]。丁氏等从实验证明附子与木通按3: 1比例共煮时溶液中乌头碱含量减为原来的42%[11]。⑩附子与麻黄合用似有增加毒性倾向:何氏报道的34例附子中毒案,其中有6例与麻黄伍用,选择其中4例去麻黄,续用原剂量附子不发生中毒反应,同此4人再用原剂量麻黄而去附子亦不中毒,可证明是附子与麻黄配伍所致[7]。崔氏也有类似报道。传统认为附子与半夏有配伍禁忌,但丁氏等对蟾蜍、小白鼠作急性毒性实验未能证明其毒性有增加,伍用半夏反有减低毒性的倾向[12]。
阿托品可对抗乌头碱对迷走神经的兴奋作用,动物实验中大量阿托品对心电图改变有改善作用,但不能防止动物死亡[13]。俞氏报道52例附子中毒的临床救治关键在于及时迅速的一般处理,阿托品的作用并不太显著[14]。一般的处理原则是用1%-2%鞣酸洗胃,或给催吐剂以使胃中毒物吐出。服用活性炭以减少其吸收,静脉补液以加快其排泄。注意保温,呼吸衰竭时予吸氧、尼可刹米(可拉明)注射。心率减慢时予阿托品皮下或静脉注射,有报道称一昼夜阿托品静脉注射用量达75mg者[6]。
参考文献
1.张明创.制附子致心律失常1例.广西中医药,1990,13(4):20
2.凌 玲.附子中毒1例报道.广西中医药,1991,14(6):265
3.卢 卫.附子致高血压头痛1例.陕西中医,1992,13(12):549
4.俞豪民.附子引起精神失常1例.云南医药,1985,6(6):364
5.张建中.附子饼灸与乌头碱中毒.针灸学报,1992,(5):43
6张振东,等.附子、川乌、草乌中毒的辨析与治疗.浙江中医杂志,1992,(10):452
7.何永田.附子、乌头中毒与剂量、配伍的关系.浙江中医杂志,1983,(2):87-88
8.黄茂坤.附子中毒2例报道.中华内科杂志,1958,(12):1214
9.崔桂波.附子中毒五因琐谈.新中医,1992,24(11):47
10.潘青海.谈附子用量和配伍的运用体会.中医药研究杂志,1986,(6):15
11.丁国民.木通对附子解毒作用的初步观察.中国中药杂志,1992,17(5):310
12.范春光,等.关于地道药材附子与半夏有无配伍禁忌之探讨.中国中药杂志,1992,17(3):182
13.周金黄.中药药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45
14.俞豪民.人民保健.1959(11):1020-1022
91.青风藤
Qingfengteng
Caulis Sinomenii
[异名]清风藤、青藤、寻风藤。
[来源]本品为防风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 Thunb .) Rehd . et Wils.及毛青藤Sinomeniumacutum ( Thunb . )Rehd . et Wils . var. Cinereum Rehd . et Wils.的藤茎。
[成分] 茎藤及根含青藤碱(sinomenine )、青风藤碱(sinoacutine )、双青藤碱、尖防己碱等。
[药理]①镇痛作用。②镇静作用。③抗炎、抗过敏作用。④降压作用。⑤对疟原虫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内服:煎汤6-12g。
[不良反应]个别病例可出现皮疹等过敏现象,严重者发生粒细胞缺乏症。
[实例]3例患类风湿关节炎病人,1女2男.年龄36-46岁。2例服片剂,每日相当总碱60mg;1例服煎剂,相当总碱59mg,用药前血白细胞计数均正常,用药后分别于41天、27天、21天后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停药后经对症治疗,白细胞升至正常。
[防治] 产生不良反应与过敏机制有关,该药的用药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应用时应定期作血细胞的检查。
参考文献
李清源.青风藤引起粒细胞缺乏症3例.陕西中医,1989,(9):424
92.青果
Qingguo
Fructus Canarii
[异名] 橄榄、橄榄子、橄棪、忠果、青子。
[来源]来品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album Raeusch.的成熟果实。
[成分]果实含蛋白质1.2%,脂肪1.09%,碳水化合物12%,钙0.204%,磷0.046%,铁0.0014%,抗坏血酸0.02%等。
[功效及剂量] 清热利咽,生津,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毒。内服:煎汤4.5-9g。
[不良反应] 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实例] 1例因风热犯肺,热熬肺经,用桑菊饮加味青果15g,煎药口服半小时后,则呕吐腹泻,患者追忆十几年前曾疑有青果过敏,嘱其拣出青果继续服药,无任何反应。后再用单味青果15g,水煎口服,上述呕吐、腹泻又复出现。
参考文献
李应新.中药青果引起腹泻1例报道.辽宁中医杂志,1981,(2):27
93.青篙
Qinghao
Herba Artemisiae Annuae
[异名]篙子、臭篙、细叶篙、香篙、苦篙。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篙Artemisiaannua L.的地上部分。
[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由青篙酮(artemisia ketone)、异篙酮( isoartemisia ketone )、左旋樟脑、侧柏酮、按油素、丁香烯及其他倍半萜衍生物等组成。近年发现,本品含一种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青篙素,为抗疟主要有效成分。同时还分离另两种结晶——青篙甲素和青篙乙素。后者即已知倍半萜内酯arteannuin B.青篙叶中青篙素的含量,嫩叶高于老叶(分别为0.7%-0.9%和0.3%,开花期为含量最高的转折点)。储存过程中青篙素的含量逐渐降低。
[药理]青篙水浸液(1:3)在试管内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用量:6-12g。
[不良反应]多见于皮肤出现丘疹、红斑等过敏症状。
[实例]①1例过敏,出现丘疹、红斑、奇痒。②1例服一剂中药2h后,两踝、膝上均起散在性粟粒样红色丘疹,两颊部呈现红斑,奇痒。去中药内青篙症减,再加青篙又出现上述过敏症状。
参考文献
1.杨立新,等.青篙素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84,(9):36
2.周玉朱.生黄芪、青篙引起过敏性药疹1例报道.中药通报,1984,(1):34
94.青黛
Qingdai
Indigo Naturalis
[异名]青蛤粉(《纲目》)、靛花、蓝露、靛沫、蓝
[来源]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ek. ,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成分]含靛蓝(indigo) 5%以上。
[药理] 本品乙醇浸液体外对炭疽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用量:1.5-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轻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甚者便血、血小板下降。
[实例] ① 2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用青黛3-5g,局部涂敷6-10h后,局部肿胀加重,皮肤瘙痒、红肿,有不规则红斑,边缘高出皮肤。其中1例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并见大量红色形状不规则皮疹。边缘稍高出皮肤,经对症处理,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mg, 2-4天后上述症状消失。
参考文献
周柳娟.青黛致接触性皮炎2例报道.广西中医药,1989,(4):36
95.苦杏仁
Kuxingren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异名]苦核仁、杏子、山杏、木落子、杏梅仁。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armeniaca L.var.ansu Maxim .、西伯利亚杏Prunus sibiricaL.、东北杏Prunus mandshurica( Maxim .) Koehne或杏Prunusarmeniaca L.的成熟种子。
[成分]含苦杏仁苷(amygdalin )、苦杏仁酶(emulsin )、苦杏仁苷酶(amygdalase)等。
[药理]①镇咳平喘作用。②驱虫、杀菌作用。③止痒作用。④抗肿瘤作用。⑤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
[功效及剂量]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用量:4.5-9g,入煎剂后下。
[不良反应]误服苦杏仁过量后0.5-5h发病,首先感到口中有苦涩味、流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心悸、四肢软弱无力等;稍重则感胸闷,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严重者呼吸微弱,意识不清,烦燥不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血压下降,牙关紧闭,全身发生痉挛,四肢冰冷,呈休克状态,最后因呼吸麻痹,心跳停止而死亡。
[实例] ①患者服苦杏仁后即感头昏,肢体麻木,恶心呕吐。继头痛,四肢发冷,呼吸急促,昏迷。诊为中毒性休克,经吸氧,口服甘草绿豆汤治愈。②一患儿吃10余个未炒熟杏仁后不到1h即恶心、呕吐,迅即昏迷。
[防治]出现中毒症状,可用5%硫代硫酸钠或高锰酸钾液洗胃和灌肠,应早用呼吸兴奋剂,一旦呼吸停止,应持续人工呼吸直到呼吸恢复为止,并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
[附注]苦杏仁和甜杏仁,两药功用不同,临床应用上一般认为:苦杏仁长于治喘咳实症;甜杏仁多用于肺虚久咳。
参考文献
1.姜国峰.苦杏仁过量引起严重中毒1例.四川中医,1988(11):封三
2.李宗浩.含氰植物(苦杏仁、木薯等)中毒防治.赤脚医生杂志,1975,(7):45
96.苦楝皮
Kulianpi
Cortex Meliae
[异名]糠皮、楝根木皮、双白皮。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的川楝Meliatoosendan Sieb . et Zucc.或楝Meliaazedarach L.的树皮及根皮。
[成分] 主含川楝素(toosendanin C30 H38O11 )及水溶性成分(C30H40O12)、山奈酚、树脂等。
[药理]①驱虫作用。②对呼吸中枢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驱虫疗癣。用于蛔、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内服:4.5-9g。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患处。
[不良反应] 偶有头晕、腹痛、呕吐、腹泻、面红及思睡等现象,个别可出现视力模糊、皮肤发痒等反应,多在2-3h内消失。
[实例]①1例因手心痒服中药1剂,约半小时后,胃不舒,恶心呕吐,头晕肢软,不能进餐,约3h,呕吐2次,泄泻1次,伴脘腹不适。次日晨起诸症消失。检查所服中药,发现川楝子中混有苦楝子,去除苦楝子,继服该中药2剂,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如栋.误服苦楝子引起急性中毒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2,(7):433
97.昆布
Kunbu
Thallus Laminariae
Thallus Eckloniae
[异名] 纶布、海昆布、淡昆布。
[来源]本品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japonica 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Kurome Okam.的叶状体。
[成分] 昆布所含的含氮物质大部分为蛋白质,小部分为生物碱、氨基酸,此处还含昆布素等。
[药理]①对甲状腺肿大有消肿作用。②降血压作用。③平喘镇咳作用。
[功效及剂量] 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用量:6-12g。
[实例] 8例食用致碘诱发甲状腺中毒,甲状腺结节肿,弥漫性肿大中毒。
参考文献
王云翔.昆布诱发的甲状腺中毒症.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0,12(1):53
98.昆明山海棠
Kunmingshanhaitang
Radix Tripterygii Hypoglauci
[异名]紫金皮、粉背雷公藤、断肠草、紫荆皮。
[来源]本品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hypoglaucum( Levl .) Hutch.的根或根茎。
[成分]主要含三萜、二萜化合物、生物碱、苷类、卫茅醇、色素类等。
[药理]①抗炎作用。②免疫抑制作用。③抗生育作用。④镇痛与退热作用。⑤本品醇提物对子宫颈癌有抑制作用,粗提物对白血病有明显治疗作用。
[功效及剂量] 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活血祛于,续筋接骨。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胃痛,月经不调,痛经,肾炎等。用量:10-20g。
[不良反应] 急性中毒多死于肾功能衰竭及休克,一般死亡时间在24h左右,最多不超过4天。慢性中毒可表现食欲减退,胃部饱胀,有灼热感,胃痛,腹泻。重者恶心呕吐,剧烈腹泻,心悸,胸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肝功能异常,浮肿,皮疹,红斑。女性闭经,男性精子减少或缺如、活动力差,极少数呈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例] ①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服昆明山海棠药后第2天出现头昏恶心、食欲不振,第3天出现腰胀腹痛,呕吐频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酸中毒。②观察昆明山海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精子的影响。服药1-2个月后,精子计数及活力明显下降,畸形率增加,在以后的服药期间_出现少精、弱精或无精。
参考文献
1. 张 存.桂林粉背雷公藤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道.广西中 医学,1984,7(4):41
2.骆 毅,等.昆明山海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精液分析.云南医药,1988,9(4):257
99.垂盆草
Chuipencao
Herba Sedi
[来源]本品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 Bunge的新鲜或干燥全草。
[成分]主要含醣类、氰苷类、氨基酸、黄酮体、三萜类及植物固醇等。
[药理] ①保肝作用。②广谱抗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清利湿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急性和慢性肝炎。用量:鲜品250g,干15-30g。
[不良反应]偶见胸闷心慌,室性期前收缩,发热,皮肤出现红斑,水肿。
[实例]①一患者因急性黄疸,自采鲜垂盆草750g,水煎服。1h后,出现心悸、胸闷、乏力、频发室性早搏。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症状减轻。3天后,又采鲜垂盆草750g,水煎服。约1h又出现上述症状,经治疗后又愈。②1例垂盆草泡服致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1年半前患慢性迁延性肝炎,间断泡服垂盆草,近来出现发热,心率每分钟102次,颈、躯干、四肢近端散在性绿豆至指甲盖大小水肿性鲜红斑,部分皮损中只有米粒大小水疱或暗红色斑点,呈靶形损害。入院诊断为垂盆草致多型红斑型药疹。经激素治疗3天,症状缓解。
参考文献
1.葵金超.大剂量垂盆草致心律失常1例.浙江中医杂志,1992,(5):237
2.刘梅青.垂盆草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山西医药杂志,1992,(5):311
100.使君子
Shijunzi
Fructus Quisqualis
[异名] 留球子、索子果(广西)。
[来源]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ind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成分]种子含使君子氨酸(quisqualicacid),胡芦巴碱、有机酸、脂肪油等。
[药理]①对猪蛔虫有麻痹作用。②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杀虫消积。用于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用量:9-12g,捣碎入煎剂。
[不良反应]常见有呕逆、头昏,此外还可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实例]①7岁患儿服生使君子肉9粒(约2钱)用于驱虫,2h后出现腹痛,次日大便呈柏油样,并伴鼻衄、紫红色皮疹,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型变态反应),经抗过敏治疗痊愈。②另1例4岁女性患儿服11粒生使君子后的第4天出现血尿、蛋白尿,经激素、抗过敏等治疗后7天痊愈。
参考文献
1.孙燮鑫.口服生使君子肉引起过敏性紫癜1例报道.中级医刊,1982,(5):33
2.胡修竹.使君子肉致过敏性肾炎1例.四川医学,1984,5(4):256
101.金果榄
Jinguolan
Radix Tinosporae
[异名]山慈菇、九牛胆、青牛胆、金师藤。
[来源]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 (Oliv.) Gagnep.或金果榄TinosporaCapillipes Gagnep.的干燥块根。
[成分]含掌叶防己碱(palmatime)等生物碱。
[药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酸分枝杆菌均有抑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清热解毒,清利咽喉,散结消肿。主要治疗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痢疾,痈疖肿毒,淋巴结结核。外治毒蛇咬伤。用量:3-9g,外用适量敷患处。
[不良反应]偶尔可引起食欲减退,大便稀薄,黄疸等消化道症状。
[实例]1例患者因慢性咽喉炎连续服用金果榄500g而引起黄疸,症见面额色黄暗晦,巩膜深黄,全身皮肤严重黄滞,小便深黄,大便灰白,无其他不适感。
参考文献
1.李 珍.金果榄过量引起黄疸.浙江中医杂志,1982,(3):144
102.金钱草
Jinqiancao
Herbs Lysimachiae
[异名] 路边黄、对座草、一串钱、大金钱草。
[来源] 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
[成分]含有黄酮类、苷类、鞣质、氨基酸、胆碱、内酯等。
[药理] ①有利胆作用。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清利湿热,通淋,消肿。用于热淋石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用量:15-60g,鲜品加倍。
[不良反应] 皮肤接触处出现红色斑疹、丘疹、灼痛、剧痒,可出现水疱,皮肤糜烂渗出,皮损周围皮肤肿胀、发热,可累及面部、胸、背、四肢等。有的呈全身性,有的伴烦躁不安。在应用江西金钱草的临床实践中,偶见白细胞减少现象。
[实例]①内服或接触性过敏10余例。皮肤接触者先在接触处出现红色斑疹,很快累及面部、胸、背部,奇痒。严重者局部可肿胀、疼痛。内服者以胸、腹、背部出现斑疹、小水疱,逐渐漫及四肢、头面部,奇痒。②12例引起接触性皮炎。均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患者用金钱草熏洗而引起。男2例、女10例。双肘、双膝关节酸痛,用鲜金钱草煎水熏洗患部,每日1次,每次5-10min,2天后,自觉熏洗关节周围皮肤肿胀发热,继则皮肤焮红,呈现密集红色粟状丘疹,剧痒,灼痛。3天后上述诸证加重,奇痒难忍,皮损中心呈现大小不等的水疱、皮肤糜烂,且有较多淡黄色胶状物渗出,双肘、双膝关节周围除皮肤焮红肿胀、粟粒样丘疹外,水泡、糜烂渗出同时并见,皮损呈有扩展,但边缘尚且清楚。血白细胞数1.4×1010/L,中性粒细胞0.90,淋巴细胞0.10。③ 2例因金钱草长期泡服致形瘦肤燥、毛发不泽、烦躁等肾阴亏损症状。
参考文献
1.童代玲.金钱草过敏四川中医,1991,(1):52
2.张量才.四川金钱草引起接触性皮炎12例报道.四川中医,1983,
(3):40
3.徐振华.金钱草引起过敏2例报道.黑龙江中医药,1994,(4):35
103.金樱子
Jinyingzi
Fructus Rosae Laevigatae
[异名]糖罐子、刺头、倒挂金钩。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的成熟果实。
[成分]果实含维生素C、苹果酸、构椽酸、鞣质、糖分、树脂、皂苷等。
[药理]①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并能止泻。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③对流感病毒有较强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用量:6-12g。
[不良反应]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难忍,迅速扩散至全身、影响生活。有的感觉皮肤如蚁行,剧痒,烦躁不安,皮疹呈散在性,波及全身。
[实例] ①金樱子接触性皮炎,中药配方工作人员,皮疹痒3天,迅速加重,从颜面、前胸、两上肢,逐渐扩大到腹部、腹股沟等,瘙痒难忍,影响生活。离开现场,对症处理,3天症状减轻,7天痊愈。②1例服金樱子药后,自觉全身皮肤如蚁行,奇痒难忍,伴心烦不安,继则全身疹点红赤布散,至平坦而消失。
参考文献
1.庄亦仁.金樱子致接触性皮炎1例报道.浙江中医杂志,1992,(12):560
2.何水清.金樱子引起过敏反应1例.江西中医药,1988,(5):61
104.金橘
Jinju
Fructus Fortunellae
[异名]卢橘、山橘。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金橘Fortunellamargarita ( Lour. )Swingle或金弹Fortunellacrassifolia Swingle等的果实。
[成分]果实和花瓣都含金柑苷(fortunellin ),果皮中含80%的维生素C。
[功效及剂量] 理气解郁,化痰,醒酒。用于胸闷郁结,伤酒口渴,食滞胃呆。用量:9-12g,煎汤或泡茶。
[不良反应]全身皮肤瘙痒,头晕,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心动过速,出汗,神志不清等过敏反应。
[实例] 1例食用金橘半小时后致全身发痒,继之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唇发苷、神志不清、心率快,送医院就诊为金橘过敏,立即平卧、吸氧、激素静脉滴注,30min后神清,3h后痊愈出院。以往有此类似过敏史。
参考文献
1. 臧之树,等.食金橘致过敏性休克1例.山东中医杂志,1992,(4):32
105.肿节风
Zhongjiefeng
Herba Sarcandrae
[异名]接骨金粟兰、九节风(江西)、九节茶(浙江)、九节兰(湖南)、节骨茶(广西)。
[来源] 本品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la
( Thunb .) Nakai 的干燥全草。
[成分] 含延胡索酸、琥珀酸、愈疮木基本脂体(guaiacyllignir)等。
[药理]①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明显抑菌作用。所含琥珀酸、延胡索酸对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炎症具有较高疗效。②经动物试验证明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乙醚提取物部分经动物肺溢流实验证明有一定平喘作用。③抗癌作用。
[功效及剂量] 祛风通络,活血祛瘀,接骨,抗菌消炎。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损伤,肺炎,阑尾炎,急性蜂窝织炎,肿瘤等。用量:9-30g。
[不良反应]肌肉注射肿节风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实例] 有1例男性,48岁,关节痛。1979年入院,初用阿司匹林、维生素B1,未见过敏反应。次日上午加用肿节风1支2ml含生药2g)肌肉注射,每日2次,至2周后注射该药1支,6-7min出现过敏性休克,经抗过敏治疗好转。2周后又用该药,又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8h才恢复。
[防治] 有过敏者,应立即停药,同时积极抗过敏治疗。有过敏性休克,按过敏性休克抢救。避免再次用药。
参考文献
吴明礼,等.肌注“肿节风”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报道中级医刊,1981,(11):28
106.鱼腥草
Yuxingcao
Herba Houttuyniae
[异名]肺形草(贵州)、臭草(江西)、臭质草(浙江)、臭牡丹、辣子草(湖南)。
[来源]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檝(jí)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成分]鲜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decanoylacetaldehyde)、月桂烯(myrcene)等。
[药理]①抗菌、抗病毒作用:主要成分癸酰乙醛有抑菌作用。②利尿作用:本品中槲皮苷能扩张肾动脉,增加肾动脉血流量及尿液分泌,因而具有利尿作用。③增加机体免疫能力:体外试验表明鱼腥草煎剂促进正常人和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力。
[功能与剂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用量:15-25g。鲜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 皮肤瘙痒,出现粟粒样红疹,过敏性休克。
[实例]1例患者肌肉注射鱼腥草,第2针5min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另1例患者女,13岁,上呼吸道感染予鱼腥草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2次,每次2m1,于第2次肌肉注射后5min发生过敏性休克,经抗过敏治疗好转。宫氏、赵氏、张氏分别报道注射鱼腥草注射液发生过敏性休克。
参考文献
1.王传生.鱼腥草注射液发生过敏性休克1例.中级医刊,1993,3:4
2.宫志强.鱼腥草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福建医药杂志1986,(1):61
3.赵大炳.鱼腥草致过敏反应1例.四川医学,1985,6(5):265
4.张桂宝.鱼腥草注射液引起严重休克1例.四川中医,1985,3(7):32
107.夜交藤
Yejiaoteng
Caulis PolygoniMultiflori
[异名]首乌藤、棋藤(南京民间药草)。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 Thunb.的藤茎。
[成分] 含蒽醌类化合物,主要为大黄素(emodin)、大黄素-6-甲醚(physcion)及大黄素-8-O-B-D-单葡萄糖苷(emodin-8-D-monoglucoside) 。
[功效与剂量]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外治皮肤瘙痒。用量:9-15g;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 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大部分病例出现大便稀薄;少数病人伴有轻微腹痛和恶心,呕吐;个别病人大量服用后有肢体麻木感或出现皮疹。
[实例]3例女性患者均因失眠服夜交藤,次日即先后出现皮肤红斑发痒、发热等,停服夜交藤,斑消、痒止、热退,再经抗过敏治疗痊愈。
参考文献
1. 章铨荣.服何首乌夜交藤过敏的报道.浙江中医杂志,1987(9):418
108.细辛
Xixin
Heriba Asari
[异名] 小辛、少辛、细草、山人参、独叶草。
[来源]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 Maxim. )Kitag.汉城细辛Asarum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g.的全草。
[成分] 含挥发油。内含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 . Kakuol及黄樟醚( safrole ),另含N-异丁基十二碳四烯胺(N-isobutyldodecatetramine,N-IBDTA)及消旋去甲乌药碱(dl-demethylcoclaurine, higenamine)。
[药理]①镇静作用。②解热镇痛作用。③局部麻醉作用。④抗真菌作用。⑤对离体动物心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⑥可对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
[功效及剂量]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用量:1-3g。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服生品细辛过量或煎煮时间过短会中毒,出现头痛、呕吐、出汗、烦躁不安、面赤、呼吸急促、脉数、颈强、瞳孔散大,体温、血压均升高,继之出现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意识不清、四肢抽搐,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实例]①一患者因头痛、牙痛煎服细辛3g,服后疼痛不止,又煎服3g,痛如前,接着又煎服9g ( 80min内共服药约15g),服后疼痛好转,但于离末次服药后40min,自觉头痛较前更剧,且发胀,随即出现呕吐,汗出,烦躁不安,口渴,面色红赤,呼吸急促,脉洪数,颈项强,瞳孔微散大、等圆,体温40.50C,血压22.6/17.3kPa(170/130mmHg),经肌肉注射青霉素、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及针灸治疗,症未减,后用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鼻饲,导尿,中药加绿豆汤,5天后症状消失。②一中年女性患者,因下肢关节疼痛半月,近2天加重而就诊,经辨为寒痹,投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水煎服,药尽无不适感。二诊因疼痛未除将细辛用至9g,余药同前,5剂水煎服。煎服第2剂药后2h,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动则加甚,遂到医院就诊。查体:体温36.80C,血压16/9kPa,心率每分钟125次,律齐,双肺可闻及小水泡音,肝剑突下可及3cm,肋下2cm,双下肢浮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尿常规正常。诊为急性心力衰竭。急予50%葡萄糖40ml加西地兰0.4mg静脉推注。药后半小时,诸症好转。经连续治疗,患者尿量增加,心脏恢复正常。查心率每分钟63次,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肝剑突下可及1cm,肋下未触及,脾未触及,双下肢浮肿消失。因患者痹证未除,故嘱将所余3剂药去细辛水煎服,药后无不适症状产生(经当地药品检验所鉴定所用细辛系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
参考文献
1.陈玉氓.治愈服过量细辛引起中毒1例报道.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8):封底、
2.刘福礼,等.服细辛过量出现心衰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5,(7):440
109.枸杞子
Gouqizi
Fructus Lycii
[异名] 甜菜子(救荒本草)、地骨子(山西中药志)、构地芽子(四川中药志)。
[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 L.的成熟果实。
[成分]主要含甜菜碱betaine约1%。此外,尚含玉蜀黍黄素、酸浆素及微量胡萝卜素、硫胺、核黄素、菸酸、抗坏血酸等。
[药理]①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小鼠灌服宁夏枸杞水提取物或肌肉注射其醇提取物均能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对印度墨汁的吞噬能力。党参与枸杞提取物组成的参祀膏也能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②造血作用:灌服枸杞煎剂对正常小鼠的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可使白细胞(淋巴细胞)增多;对环磷酰胺引起的抑制白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生成作用也具保护作用。③生长刺激作用:饲料中加人甜菜碱,能明显增加雏鸡体重和母鸡产蛋量。每日灌服参祀膏,连续14天,可使小鼠体重明显增加,且毛色光泽,肌肉丰满,血色鲜红。④保肝作用:长期饲喂含枸杞水提取物或甜菜碱之饲料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害有保护作用,能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血清及肝中的脂质变化,缩短硫喷妥钠睡眠时间,减少酚四溴酜钠(BSP)潴留,降低谷草转氨酶。每日灌服枸杞水浸液,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损害,有轻微的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和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⑤降血糖作用:宁夏枸杞提取物可引起大鼠血糖显著而持久的降低。⑥其他作用:枸杞水提取物有降低血压、抑制心脏、兴奋肠道等拟胆碱作用。参祀膏能使离体豚鼠回肠持久收缩,且能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说明参杞膏确能加强肠胃功能。
[功效及剂量]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肝肾不足,精血虚损的腰酸足软,阴虚发热,自汗盗汗,遗精,头晕目眩,视力减退等。用量:6-12g。
[不良反应]恶心欲吐,眼睑浮肿,荨麻疹。
[实例]①l例男性,23岁,服枸杞子20g,半小时后出现荨麻疹,经抗过敏治愈。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再次服枸杞子20g,又出现荨麻疹。②1例女性,59岁,因食用庭院栽种的枸杞子约30g,洗净后水煎服,次日晨起即出现双侧眼睑浮肿,瘙痒难忍,面部皮疹,伴有恶心欲吐。口服强的松5mg,每日3次,息斯敏每日2次,病情逐渐好转,3天后临床症状消失。患者对过敏持怀疑态度,月余停用所有药,食用30g枸杞子,几小时后又出现同样症状。
[防治]参见总论。
参考文献
1.杨洪波,枸杞子过敏反应.陕西中医,1985,(2):79
2.丁红霞,等.枸杞子过敏1例.山东中医杂志,1994,(3):17
110.胡芦巴
Huluba
Semen Trigonellae
[异名] 芦巴子、葫芦巴、苦豆、香豆子、芦巴。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胡芦巴Trigonellafoenumgraecum L.的成熟种子。
[成分]胡芦巴含胡芦巴碱、胆碱、皂苷、脂肪酸、蛋白质、粘液质、维生素B1等。
[药理]①胡芦巴碱在神经肌肉标本上,能降低神经的时值,对肌肉的时值则为先降低后增加。(2)种子的油中有催乳成分。种子有轻度的驱肠线虫作用,但杀虫力比土荆芥油低。据青海省有关单位报道,胡芦巴叶对防治高山病有一定作用。
[功效及剂量]温肾,祛寒,止痛。,用于肾脏虚寒,小腹冷痛,小肠疝气,寒湿脚气。用量:4.5-9g。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烦躁、皮肤干燥。甚者神志不清等。
[实例]沈某,男性,40岁,误将胡芦巴2次用量当作1次煎服。服后约半小时出现恶心、呕吐,继则烦躁、谵妄、神志不清。体格检查发现患者血压18.62/13.3kPa,心率每分钟20次,呼吸每分钟34次,体温390C,神志不清,烦躁,舌强语蹇(jiǎn),定向障碍,颜面潮红,皮肤干燥、灼热,瞳孔双侧等大、等圆,直径6mm。拟诊为急性莨菪碱类中毒。经洗胃、导泻、补液等处理,2h后神志开始清楚,6h后症状消失。
参考文献
1.任爱华.胡芦巴中毒1例.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9,(5):32
111.荆芥
Jingjie
Herba Schizonepetae
[异名] 香荆芥、假苏、线芥、四棱杆篙。
[来源]本品为唇形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 Briq.的地上部分。
[成分]全草含挥发油1%-2%,油中主要含右旋葡萄酮(d-menthone) ;消旋薄荷酮及少量右旋柠檬烯(d-limonene)。
[药理]①荆芥煎剂口服能使汗腺分泌旺盛,有微弱的解热、解痉作用。②在试管内抑制结核杆菌生长。
[功效及剂量] 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用量:4.5-9g。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眼睑浮肿,皮肤出现红色丘疹、瘙痒难忍。
[实例] ①2例与鱼虾同服致过敏。皮下出现瘀血斑点,恶心,吐泻等。②1例服药后见眼睑发肿,周身皮肤均有红色丘疹,瘙痒不止。
参考文献
1.侯 听.服荆芥后食鱼、虾致过敏反应2例.中国中药杂志,1990,(2):54
2.谢中志.服荆芥、羌活等药物引起过敏反应1例报道.四川中医,1983,(2):56。
112.草乌
Caowu
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
[异名]乌头、草乌头、鸡头草、五毒花根。
[来源]本品为毛莨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kusnezoffii Reichb.的块根。
[成分]块根含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北草乌头碱(beiwutine)、异乌头碱(Isouconitine)等。
[药理]①镇痛作用。②局部麻醉作用。③抗炎作用。④降压作用。⑤免疫调节作用。
[功效及剂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炮制后用。
[不良反应]由超量用药或不遵医嘱,煎煮时间过短以及误服等引起。主要表现为流涎,口唇及四肢发麻,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眼花,呼吸困难,心悸汗出,面色苍白,语言障碍,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心率缓慢,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心律紊乱或昏迷,最终可因呼吸麻痹和心室纤颤而死亡。
[实例] ①一老年患者,因坐骨神经痛,用黄酒冲服生草乌粉约0.3g,即感口唇麻木,随之遍及全身并伴有心悸,10min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水样便,语言障碍,继而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昏迷。②因饮草乌药酒10-20ml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③另有报道,在乌头类药物中毒死亡10例中,服生草乌者占4例。④有一患者服草乌60g,3h后死亡。
[防治]生草乌不宜打碎,宜水煎以免误吞粉末,引起中毒,并宜先煎15min,如大剂量使用时宜先煎1h,再与其他药同煎,从而降低其毒性。一旦发生中毒,首先洗胃,继之以阿托品、利多卡因、盐酸普萘洛尔(心得安)等药物治疗。也可冲服蜂蜜或煎服绿豆、犀角等解毒。
[附注] 草乌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等同用。
参考文献
1.张勇良.服用少量草乌中毒报道.浙江中医药杂志,1987,22(9):418
2.和 立.草乌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华肾脏病杂志,1987,(1):57
3.云南锡业公司职工医院内科.乌头类药物中毒305例报道.新医学,1979,10(12):598
3. 李伯埙.乌头类药物中毒20例报道.中华内科杂志,1962,(7):450
113.茵陈
Yinchen
Herbs Artemisiae Scopariae
[异名] 因尘(《吴普本草》)、马先(《广雅》)、茵陈蒿(《雷公炮炙论》)、绵茵陈(《本经逢原》)、婆婆篙(《山东中药》)。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 Thunb.或滨蒿Artemisiascoparia Waldst.et Kit.的幼嫩茎叶。
[成分]含有利胆作用的有效成分蒿属香豆精(scoparone),β-蒎烯(β-pinene)、茵陈炔酮(capillin )、茵陈烯酮(capillone)、茵陈素(capillarin)等。
[药理]①利胆作用:茵陈煎剂、茵陈桅子煎剂、茵陈蒿汤及其醇提取物均有促进大白鼠胆汁分泌的作用,但不够明显。茵陈的水浸液及精制浓溶浸液,对急性胆囊插管和慢性胆囊瘘管均有明显利胆作用。②保肝作用:茵陈蒿汤、茵陈蒿煎剂均能降低小白鼠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的死亡率。③有降脂作用和保护冠状动脉及促纤溶作用。④茵陈的水浸剂及精制液均有降压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清热利湿,退黄疸。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用量:6-15g。
[不良反应]有皮肤过敏及消化道反应。
[实例]有一男性,34岁,急性高酶肝炎,服含茵陈30g的中药煎剂,20min后全身瘙痒,恶心。连服2剂均引起上述症状。经抗过敏治疗痊愈。以后去茵陈后再服,未发生过敏现象。既往对清凉油过敏。
[防治]有过敏现象发生,则立即停药,抗过敏治疗,避免下次再服。
参考文献
贾如宝.中药过敏反应2例报道.天津医药,1975,(12):619
114.茯苓
Fuling
Poria
[异名] 白茯苓、赤茯苓、云苓。
[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 (Schw. )Wolf的菌核。
[成分]主要含B茯苓聚糖(B-pachyman)约占93 %,以及三萜类化合物茯苓酸(pachymicacid )、块苓酸(tumulosicacid)及麦角甾醇等。
[药理]①利尿作用。②茯苓多糖具有免疫增强作用。③抗肿瘤作用。④镇静作用。⑤对胃溃疡有抑制作用。⑥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能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活性,防止肝细胞坏死。
[功效及剂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晕,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用量:9-15g。
[不良反应] 皮肤出现红色丘疹,奇痒难忍。
[实例]1例引起皮疹。因皮肤瘙痒,用当归饮子加味,以养血祛风,服药3帖,瘙痒减轻。二诊因舌苔白腻,胃纳欠佳,原方加茯苓10g,煎服第1帖后2.5h,胸臂部发现红色丘疹,继则遍及全身,尤以内侧丘疹为多,皮肤发热,身痒难忍,嘱停药。2天后重服此药,症更剧,细思此病情是加茯苓后发现,遂取茯苓等3种可疑中药进行药贴试验,发现为茯苓所致,去茯苓再服,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张炉高,等.服用中药致不良反应4例.中国中药杂志,1989,14(2):
115.砂仁
Sharen
Fructus Amomi
[异名] 春砂仁、缩砂仁、缩砂密。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villosum Lour.绿壳砂Amomum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T. L.Wuet Senjen.或海南砂Amomumlongiligulare T. L. Wu的成熟果实。
[成分] 种子含挥发油1.7%-3%,油的主要成分为右旋樟脑、龙脑、乙酸龙脑酯、芳樟醇(linalool )、橙花叔醇(merolidol, C15H26O等。
[功效及剂量]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用量:3-6g,入煎剂宜后下。
[不良反应]皮肤出现风团样红色皮疹,奇痒难忍。
[实例] 周某因慢性胃炎服含砂仁的中药2剂后,腹部及外生殖器出现大小不等的团块样,淡红色皮疹,奇痒不堪即停药,服抗过敏药2天,皮疹消退,诸症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征 平.口服砂仁引起特异过敏反应1例.江苏中医,1987,(10): 10
116.砒霜
Pishuang
Arsenicum
[异名]白砒、白信、砒石、红砒、红信。
[来源] 本品为砒石经升华而得的精制品。
[成分] 为纯净的三氧化二砷(arsenous oxide(As2O3)。)
[药理]抗肿瘤作用:砒霜系细胞原浆毒物质,可抑制癌细胞的氧化过程。
[功效及剂量] 祛痰截疟症,杀虫,蚀腐肉。用于寒痰哮喘,疟疾,痔疮,癣疮,溃疡腐肉不脱等。用量:每天0.003-0.006mg,内服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不良反应] 急性中毒可见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继而血压下降,脉搏快弱,呼吸浅表,中枢神经麻痹,1h内即可死亡。慢性中毒表现为食欲不振,稀便,尿频,四肢无力,麻木,痛觉过敏,如针刺样;视神经及肌肉萎缩;皮肤丘疹或疱疹;最后可因肝、肾高度营养不良或心肌麻痹而死亡。
[实例 ]①杭州某校学生曾被他杀致死达12人。②1例男性患者因服了错将砒霜当作滑石的中药煎剂1h后,突然感到头晕,呕吐,腹痛,剧烈腹泻,血压下降,呼吸浅表,不省人事,后来呼吸麻痹,经抢救无效而死亡。③因左腹股沟淋巴结核盲从游医用砒霜外敷,5天后出现发烧、头痛、咽干、恶心呕吐,8天后面浮、尿少,最后因肾功能衰竭休克死亡。④ 112例误服引起急性砷中毒,其中20例死亡,有1例于92天后发生膈神经麻痹,1例出现卟淋病。⑤1例外用放人耳内,随即听力下降,呈重度感觉神经性耳聋,2-4天后出现面瘫。
[防治] 本品剧毒,内服都须用绿豆或豆腐同煮后煎用,不能多服或持续久服,以防中毒。孕妇忌用。一旦中毒即服氢氧化铁(取硫酸亚铁100份加水300份,氧化镁20份加水100份,两者分别保存,用时等量混合,每5-10min给1匙);或氯化铁酊30ml及25%碳酸钠120ml,充分洗胃、灌肠。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抗休克治疗,用阿托品解痉,以盐酸哌替啶(度冷丁)止痛。注射解毒剂,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或二巯基丙醇,可任择一种。心肌炎可用皮质素。
[附注]砒霜性剧毒,一般口服0.6-1.0mg即可中毒或死亡,用时宜慎。若用量得当,对某些疾病具有相当疗效。
参考文献
1.项隆周.记20年代杭州的一起中毒案及其抢救.中国药学杂志,1989,14(3):181
2.刘志民.现代实用毒物分析.甘肃:兰州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67-368
3.张成元.外用砒霜中毒1例报道.中医药信息,1986,(6):18
4.刘业立,等:12例急性砒霜中毒经过分析.新医学,1974,(8):413
5.刘兆华.砒霜腐蚀性耳损害.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88,(1):25
117.牵牛子
Qianniuzi
Semen Pharbitidis
[异名]草金铃、金铃、白牵牛、黑丑、白丑。
[来源] 本品为旋花科牵牛属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 L .) 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 ) Voigt等的成熟种子。
[成分]种子含牵牛子苷(pharbitin )约20%和牵牛子酸甲(nilicaeid)及没食子酸(gallicacid)等。在未成熟的种子中,还含有多种赤霉素(gibberellin)。
[药理] ①牵牛子有强烈泻下作用。②牵牛子苷能加速菊糖在肾脏中排出,可能有利尿作用。③对家兔离体肠管及子宫有兴奋作用。
[功效及剂量] 泻水消肿,祛痰逐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喘满,痰饮,脚气,虫积食滞,大便秘结。用量:0.1-0.3g,入丸散,煎汤3-6g。
[不良反应] 多由剂量过大所致。症状可见腹痛,腹部不适,剧烈腹泻,进而脱水,电解质紊乱。还可刺激肾脏,引起血尿,重者尚可损及神经系统,发生语言障碍,甚至休克、死亡。
[实例]①2例因服大剂量牵牛子而致毒性反应,引起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尿检红细胞(+++),蛋白(++)。②据1989年青海医药杂志报道,1例牵牛子中毒患者出现双眼睑水肿,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③1例服牵牛子粉13.5g,出现口渴思饮,腹胀腹泻,腹痛,烦躁失语,呼吸急促昏迷死亡。④1例头痛发热,周身不适4天,因食积不化,大便秘结先后2次自服牵牛子(炒熟、捣细、拌糖、温开水冲服),共服约135g,遂口渴思饮,伴腹泻,12h后自觉腹部稍胀,又服牵牛子60g,服后便泻更甚,有棕色浆糊粪从肛门内频频外溢,小便混浊而黄赤,继之神志不清,烦躁失语,全身皮肤青紫,尤以口唇、指(趾)甲为著,巩膜发苷,脉细沉,舌色绛,心音低而率速,呼吸急促短浅,抢救无效死亡。
[附注]本品有毒,常用量煎服:3-9g,研末吞服:2-3分。孕妇忌用。
参考文献
1.孙方成.牵牛子及其所致的副作用.中医杂志,1964,(5):29
2.朱天忠,等.常见植物类药中毒死亡的研究概况.中药通报,1987,12(10):5
3.朱亚峰.中药中成药解毒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92
118. 威灵仙
Weilingxian
Radix Clematidis
[异名]铁脚威灵仙、铁扫帚、老虎须、百条根。
[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根及根茎。
[成分]根含白头翁素(anemonin,C10H8O4)和白头翁内酯( anemonol ) ,甾醇、糖类及皂苷。
[药理] ①有对抗组织胺作用。骨鲠后局部挛缩,用本品后即松弛,使骨松脱。②能使动物离体肠管兴奋性加强,由节律性收缩变为蠕动。
[功效及剂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骾咽喉。用量:6-9g。
[不良反应]表现口腔灼热,肿胀,咀嚼困难,剧烈腹痛腹泻,排出黑色腐臭粪便,便中有时带血。重症病人有时脉缓,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瞳孔散大。严重者10多小时内即可死亡。
[实例]1例因肩凝症自取威灵仙70g,水煎取汁,加黄酒半斤,临睡前顿服。次晨感头晕,泛恶,胃脘灼热作痛,四肢微麻,但仍取80g威灵仙同前煎服,至下午4时许,腹痛持续加剧,并水泻3次,反复呕吐,先为未消化物,继为混有食糜之大量咖啡样血液,面唇苍白,冷汗涔涔,眼窝下陷,烦躁不安,口腔轻度糜烂,心率加快,心音低弱,血压偏低,即入院予静脉滴注及止血、镇静、强心、升压等对症处理,再加中药加强止血、强心,6h后心率血压稳定,24h后续进青篙鳖甲煎加减善后。
参考文献
1. 潘从军.过服威灵仙引起胃出血.浙江中医杂志,1983,(8):376
119.轻粉
Qingfen
Calomelas
[异名]汞粉、水银粉、甘汞、银粉、扫盆。
[来源]本品为用升华法制成的氯化亚汞(Hg2Cl2)结晶。
[成分] 主要含氯化亚汞(Hg2Cl2或HgCl )。化学上又名甘汞(calomet),其干燥品含HgCl不得少于99.5%。
[药理]①泻下作用。②利尿作用。③抗真菌作用。④抗螺旋体作用。
[功效及剂量]外用杀虫,攻毒,敛疮;内服祛痰消积,逐水通便。外治用于疥疮,顽癣,梅毒,疮疡,湿疹,臁疮;内服用于痰涎积滞,水肿膨胀,二便不利。外用适量,研末掺敷患处;内服每次0.1-0.2g,多装胶囊或入丸剂,服后漱口。
[不良反应] 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重者,也可引起脱水虚脱,头晕头痛,胸闷烦躁,高热,结膜充血,口腔、鼻腔粘膜糜烂,口唇皲裂出血,皮肤潮红、肿胀,皮肤剥脱,全身可见大小不等水疱。
[实例]①1例哮喘患者服轻粉总量3g时,出现牙痛,畏寒高热,头痛恶心,无尿,经驱汞治疗后痊愈。②另有报道,有4例服轻粉9g以求避孕,引起中毒性末梢神经炎。
[附注]本品有毒,外用适量。内服每次0.03-0.06g。宜入丸剂,不入汤剂,不能过量,也不能持续服用,以防汞中毒。孕妇忌用。
参考文献
1.谢记送.轻粉治疗支气管哮喘引起急性中毒1例报道.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统疾病杂志,1979,(1):50
2.粟秀初.中药轻粉口服避孕引起中毒性末梢神经炎报道.中医杂志,1981,(6):432
120.鸦胆子
Yadanzi
Fructus Bruceae
[异名]老雅胆、苦榛子、苦参子、鸦蛋子。
[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javanica ( L.) Merr.的成熟果实。
[成分]主要成分含生物碱如鸦胆子碱、鸦胆宁,糖苷有鸦胆灵、鸦胆子苷,酚性成分有鸦胆子酚和鸦胆子酸;种子含鸦胆子苦醇、鸦胆子素(A,B,C,D,E,F,G,H)等,种仁含脂肪油。
[药理]①驱虫:可杀灭肺吸虫成虫,并对鞭虫、蛔虫、丝虫均有一定的疗效。②抗阿米巴:对溶组织阿米巴均有直接杀灭作用。③抗疟:作用与奎宁类似,但剂量要接近半数致死量才有效。④抗肿瘤:100%鸦胆子油能杀伤肝癌细胞;100%的鸦胆子油乳剂对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能损害癌细胞膜和细胞核。⑤抗赘疣:可使赘疣细胞破坏、坏死、脱落。
[功效及剂量] 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用量:0.5-2g。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咀嚼鸦胆子5min后,即感口唇麻木,初起恶心,呕吐,腹痛,便血,胃肠道出血,头晕无力,呼吸缓而困难,尿少,发热,四肢麻木或瘫痪,抽搐,昏迷;局部应用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性。
[实例]① 1例男性患者,自将鸦胆子1个去皮压碎,敷前额正中已破溃见血的寻常软疣面上,2-3min后局部奇痒,颜面、口唇及四肢发麻,全身颤抖,头晕胸闷,恶心欲吐,血压下降,意识朦胧,心音微弱。②另1例女性患者外敷鸦胆子致过敏性休克。③1例外敷致过敏性休克。因颈后扁平疣,用鸦胆子贴敷患处,约1h左右,贴敷周围瘙痒,出现风团、面部潮红、水肿而就诊,此时患者咽喉出现阻塞感,呼吸困难,去掉贴敷的鸦胆子,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患处,用肾上腺素治疗,10min后症状减轻,8h后痊愈。④ 3例鸦胆子外用致过敏反应、1例因手背部患扁平疵,用口嚼碎鸦胆子外敷患处5min后,顿觉口唇麻木,周身皮肤瘙痒,继之胸闷,心悸,腹部剧痛及频繁呕吐,血压下降至7.98/5.32kPa(60/40mmHg),心动过速,神志恍惚,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立即给予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10%葡萄糖20ml加氟美松5mg静脉注射,继用10%葡萄糖40ml加维生素C3g,10%葡萄糖酸钙20ml静脉注射。20min后腹痛缓解,血压10.64/6.65kPa(80/50mmHg)。继给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1h后血压13.3/7.98kPa(100/60mmHg ),平稳恢复。1例用捣烂的鸦胆子敷在刮破的扁平疣上,半小时后,自觉右上肢胀痛不适,继而出现鼻塞、流清涕、打喷嚏。1.5h后患者烦躁不安,全身瘙痒并遍布高出皮肤的大小不一之疹块,以四肢及胸颈部为多,诊为药物过敏性荨麻疹。即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20ml加维生素C500mg,口服强的松5mg,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4mg,次日荨麻疹尽消,3天后上肢肿消失。1例亦用捣烂鸦胆子外敷挑破疣上,1h后,患者两眼出现红肿痒,3h后,全身皮肤瘙痒,伴有红色、高出于皮肤之大小不等斑块。即去除外敷鸦胆子,净水冲洗,再用酒精涂擦。经服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维生素C,3h后痊愈。⑤1女性因患痢疾在厂内就医,厂医嘱其内服龙眼肉包鸭胆子仁40粒,因其小心,故自己改服20粒,服后半小时感心慌,诉之厂医,厂医未做检查嘱其再服20粒。结果半小时后,便感到四肢麻木,面部出汗,心慌胸闷,随之不省人事,口唇发绀,二便失禁,厂医即刻肌肉注射抗组胺药(苯海拉明)20mg,急送入院。入院诊断:鸦胆子仁内服致过敏性休克。人院后即给吸氧,抗休克治疗,1h后患者清醒,诸症消失。
[附注] 本品不可长期应用,以防过量或蓄积中毒。口服勿直接吞服或嚼服,以免刺激胃肠粘膜而引起胃肠道反应。脾胃虚弱者忌用。
参考文献
1.费显让.鸦胆子仁外敷致过敏性休克1例.吉林医药,1976,(1):53
2.高志君,等.鸦胆子外敷致过敏性休克1例,山东中医杂志,1984,(6):21
3.范忠棋.鸦胆子仁外敷致过敏反应1例.山东中医杂志1992,(1):38
4.夏文治,等.鸦胆子外用致过敏反应3例报道.中药通报,1986,(2):57
5.刘元明,等.中药过敏3例报道:鸦胆子内服致过敏性休克.河北中医,1993,15(2):39
121.独活
Duhuo
Radix Angelicae Pubescentis
[异名]香独活、肉独活、川独活、独摇草。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垂齿毛当归AngelicaPubescensMaxin . f .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根。
[成分] 多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如:佛手内酯(bergapten)、二氢山芹醇当归酸酯(columbianadin)、当归醇A~H(angelodA~H)等,又含挥发油,主成分为百里香酚(thymol )等。
[药理]①有抗关节炎、镇痛、镇静及催眠作用。②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强、加快。
[功效及剂量]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用量:3-9g。
[不良反应] 偶可见舌发麻、恶心、呕吐及胃部不适。也可见声音嘶哑,甚至失音。
[实例]1例因眩晕,取独活30g,鸡蛋6只,加水适量一起烧,蛋熟后敲裂壳,再煮15min,使药液渗人蛋内,去汤渣,单吃蛋,每次2只,每天1次,3天为一疗程,服用次日早晨出现声音沙哑,又食2只,第3天早上严重失音。5天后症状改善。
参考文献
1. 陆维录.独活引起失音1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2,(1):44
122.胖大海
Pangdahai
Semen Sterculiae Lychnophorae
[异名] 安南子、大洞果、胡大海、大发、通大海。
[来源] 本品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的成熟种子。
[成分]主要含半乳糖,戊糖及阿拉伯糖。
[药理]①有抑菌作用。②有缓泻作用。
[功效及剂量]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用于肺热声哑,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热结便闭,头痛目赤。用量:2-3枚,沸水泡胀或煎服。
[不良反应]皮肤瘙痒并出现红色皮疹,奇痒难忍,小腹胀痛,血尿,腰酸以及流产。
[实例]①1例泡服胖大海致血尿,小腹胀痛,小便尿血。②1例每次用量6g,服后渐感全身瘙痒,如蚁行,尤以腰际、少腹、会阴处痒甚,抓后起红色皮疹,奇痒难忍。③ 1例泡饮胖大海致流产。1孕妇因咽喉痛取20g胖大海泡饮,4h后,咽喉痛改善,但突然腹痛腰酸,有下坠感,阴道流血并伴有小血块,当夜即流产。
参考文献
1.贺达楚.沸水泡服胖大海致尿血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0,15(11):55
2.张桂宝.胖大海引起过敏反应报道.四川中医,1986,(4):56
3.张文科.胖大海致流产1例.陕西中医,1992,(10):472
123.洋金花
Yangjinhua
Flos Daturae
[异名]洋金花、山茄花、风茄花、大麻子花。
[来源] 本品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Datura metel L.的花。
[成分] 主要为莨菪碱(I-hyoscyamine . C17H23O3N ),并含少量东莨菪碱。
[药理]①对大脑有抑制作用,随着剂量加大,脊髓的兴奋作用更为明显。②有一定的镇痛作用。③有强烈的呼吸兴奋作用。
[功效及剂量] 定喘,祛风,麻醉止痛。用于哮喘,惊痫,风湿痹痛,脚气,疮疡疼痛。并作外科手术麻醉剂。用量:煎汤0.3-0.6g,入散0.1-0.2g。
[不良反应] 早期可见口舌干燥,咽喉灼热、充血,吞咽困难,音哑,恶心呕吐,臌肠腹胀,皮肤干燥潮红,偶有红斑疹,头晕头痛,瞳孔放大,视力模糊,结膜充血,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偶有黄视,复视,斜视,青光眼,心动过速,心悸,呼吸加深,脉搏频数而有力,狂躁,幻觉,谵语,运动失调,神志模糊,行动瞒珊,大、小便失禁或便秘,排尿困难,高热。严重者24h后由烦躁进人昏睡,四肢强直或阵发性痉挛和抽搐,四肢发冷,血压下降,休克和昏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缺氧而死亡。
[实例]① 1例食其果实致脑损害,高热惊厥,不省人事,血压下降,四肢强直等。②15例误食其果实中毒,口干口渴,心跳加快,阵发性痉挛,步履不稳,幻听幻觉,瞳孔散大,烦躁,谵语,呼吸加快,昏迷等。其中3例中毒死亡。③1例误食曼陀罗种子4粒,因延误时机,抢救无效而死亡。④ 9例误作冬葵子服致中毒,出现颜面潮红,心悸,步态不稳,言语不清,重者软瘫,谵语,抓空理线,目不识人。⑤1例吞服其花及果浆致中毒,出现哭闹不安,言语不清,声音嘶哑,四肢震颤。⑥1例因足癣、右小腿湿疹自购曼陀罗叶100g,取其一半用水煎后浸双足及小腿,半小时后又将另一半捣碎,包扎敷患处。6h后出现心悸、目花、多语、神志恍惚、瞳孔散大、行走不稳、皮肤干燥、口渴等毒性反应而入院。立即去除包敷药物,进行补液、对症处理,并给予中药治疗,一周愈。⑦某卷烟厂为市药材公司加工洋金花止喘烟,连续生产至第3天发生洋金花急性中毒654例,年龄20-50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轻度和中度两类,由于发现较早,处理及时,未出现重度病人。除少数使用2%毛果云香碱缩瞳外,均未作治疗,休息2-7天后全部恢复正常。⑧大连某单位将曼陀罗叶误当大青叶煎汤预防感冒,结果造成了50人(小儿3人)中毒。其症状为口干、头痛、发热、脉速、瞳孔散大、皮肤潮红、谵妄、抽搐。经用毛果云香碱、毒扁豆碱、新斯的明及对症治疗,全部治愈。
[附注] 本品有毒,故一般很少作为汤剂。单用本品切丝约0.3cm,作为烟卷或放烟斗中燃吸,但不可多用。本品只适宜于老年或中年人哮喘无痰的病证;儿童忌用。此外,近年来有用本品作为外科手术前麻醉剂。
参考文献
1.林书武.曼陀罗中毒致大脑广泛损害1例报道.山东医药,1990,(3):9
2.王雅玲.误食曼陀罗果实中毒的急救.北京医学,1983,5:(3):130
3.陈 荣,重症曼陀罗果实中毒1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9,12:(1):18
4.曹庆敏,等.曼陀罗子误为冬葵子内服引起中毒9例报道,中医药学报,1990,(4):38
5.王光辉.治愈小儿曼陀罗中毒1例.四川中医,1990,(3):50
6.庞素华.曼陀罗中毒1例.浙江中医杂志,1992,(5):237
7.朱亚峰.中药中成药解毒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77
8.朱亚峰.中药中成药解毒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78
124.前胡
Qianhu
Radix Peucedani
[异名] 嫩前胡、粉前胡、炙前胡。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或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 ivum Maxim .的根。
[成分] 白花前胡根含吡喃香豆精类;紫花前胡的根含呋喃香豆精类;其他尚含挥发油、鞣质、甘露醇等。
[药理] 前胡有较好较持久的祛痰作用,显著促进气管分泌。
[功效及剂量]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用量:3-9g。
[不良反应] 头昏,恶心,致日光性皮炎,暴露处皮肤烧灼样疼痛、发红、水肿。
[实例] 5例煮食鲜品致日光性皮炎,暴露处皮肤烧灼样疼痛、发红、水肿,伴头昏、恶心等。
参考文献
苑贵毕.前胡致日光性皮炎5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5):313
125.穿山甲
Chuanshanjia
Squama Manitis
[异名] 鲮鲤甲(《别录》)、川山甲(《三因方》)、鳖鲤甲
(《本草经疏》)、麒麟片(《广西中药志》)、山甲片(《本草求真》)、甲片(《疡科遗漏》)。
[来源]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鳞甲。
[药理]内服能使白细胞增加,并对血尿治疗有一定效果。
[功效及剂量]消肿排脓,搜风活络,通经下乳。治痈疽疮肿,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外用止血。用量:煎汤5-9g,一般炮炙后用,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不良反应]皮肤瘙痒,红斑。
[实例]① 1例内服致全身瘙痒,另1例出现过敏性红斑。②1例内服出现四肢、躯干散在性红疹,瘙痒。
参考文献
1.古云霞,等.1993,1994年中药不良反应文献综述.中国中药杂志1995,20(8):503
2. 丁 木,等.炮山甲引起过敏性皮疹.四川中医,1987,(5):43
126.穿心莲
Chuanxinlian
Herba Andrographitis
[异名]榄核莲、一见喜、四方草、苦草、苦胆草。
[来源]本品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paniculata (Burm . f .)Nees的全草。
[成分]叶含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C20H30O5)、脱氧穿心莲内酯(deoxyandrographolide )、新穿心莲内酯(neoandrographolide)等二萜内酯化合物。
[药理] ①广谱抗菌作用。②有促进白细胞吞食细菌。③穿心莲内酯对菌苗所致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
[功效及剂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疮疡肿痛,毒蛇咬伤。内服:6-9g。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全身或局部不同程度的皮肤发热、潮红、瘙痒、红疹、水疱、水肿、过敏性皮炎、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实例]①2例因上颌关节炎,服穿心莲片5粒,每天3次,半小时后出现眼花、视物不清、昏昏欲睡、手足麻木,2h后缓解,再服又复发,对症处理半小时后症状减轻,1天愈。
参考文献
1.张洪扬,等.临床所见的中药毒副反应.江西中医药,1987,(4):55
2.范琴舒.穿心莲毒性反应2例报道.中医药研究,1992,(3):46
127.桃仁
Taoren
Semen persicae
[异名]光桃仁、桃仁泥。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persica( L. ) Batsch或山桃Prunusdavidiana (Carr.).Franch.的成熟种子。
[成分]桃仁含苦杏仁苷(amygdalin )、脂肪油、挥发油、苦杏仁酶及维生素B、等。
[药理]① 50%桃仁提取液能增加脑血流量,扩张动物耳血管,具有抗凝及溶血作用。②润肠缓下作用。③抗炎作用。④抗过敏作用。⑤镇咳作用。⑥对改善肿瘤病人的贫血及缓解疼痛有作用。
[功效及剂量]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跌打损伤,肠燥便秘。用量:4.5-9g。
[不良反应] 桃仁含苦杏仁苷,在苦杏仁酶作用下,可分解产生氰氢酸,如大量内服,可麻痹延髓呼吸中枢而引起中毒死亡。
[实例] 1例在炮制(碾轧)桃仁时,由于手接触,先觉手背刺痒,继则两手背、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出现红色疹块,形如蚊虫叮后所引起的疙瘩,有痒感,诊为药物性过敏,5h后自行消失。1周后再次加工桃仁时,刚接触桃仁约5min,手背又开始刺痒,继而出现红色疹块,即离开致敏源(桃仁),未经任何处理,约2h后自行痊愈。
参考文献
1. 傅贤彬.桃仁引起接触性过敏1例.中成药研究,1984,(3):46
128.夏枯草
Xiakucao
Spica Prunellae
[异名] 棒槌草、铁色草、夏枯头、大头花。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 L.的果穗。
[成分] 花穗含夏枯草苷(prunellin),叶含金丝桃苷(hyperoside)、芦丁(rutin),种子含脂肪油及鲜脂酶。
[药理] ①明显的降压作用。②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③利尿作用。④扩张血管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症,高血压病。用量:9-15g。
[不良反应] 偶见皮肤过敏,或出现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致昏迷。
[实例] ① 1例用夏枯草解表祛风,服药后半小时即觉胃脘部极不适,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心悸怔忡,随后出现腹痛,腹泻,全身红斑,瘙痒难忍,经抗过敏治疗痊愈。②1例因口疮服中药,自加夏枯草一把,服后全身奇痒,发红疹,停药后缓解。一天因颌下淋巴结肿大,自扯鲜夏枯草一大把煎汤,服药后数分钟,周身发痒,起红疹,心慌,冷汗淋漓,继而昏倒,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治疗,神清,皮肤痒感减轻,再服中药5帖病愈。
参考文献
1.董汉良.单服夏枯草引起过敏反应1例报道.广西中医药,1982,(5):38
2.夏时金.夏枯草致过敏性休克1例.四川中医,1992,(11):53
129.柴胡
Chaihu
Radix Bupleuri
[异名]地熏、茈胡(《本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草(《品汇精要》)。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
[成分] 含柴胡皂苷6-7种,狭叶柴胡含有槲皮素( quercetin)、水仙苷等。
[药理]①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热、降温与镇咳作用。②有抗炎作用。③有利胆作用。
[功效及剂量]疏风退热,舒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
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用量:3-9g。
[不良反应] 当服较大剂量时,80%可引起深睡,17%仅为睡眠不安。有的表现为食欲减退,肠内积气显著,有腹胀现象,较少出现皮肤过敏。
[实例]①肌肉注射致过敏性休克1例,全身瘙痒,胸背部出现散在荨麻疹,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大汗,血压测不出。②1例口服15g柴胡,2h后头痛加剧,身热烦躁,继而出现红色丘疹,胸部尤剧,微微作痒。
参考文献
1.刘金祥.柴胡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临床内科杂志,1990,(3):4
2.樊惠兰,等.近10年来中药过敏反应报道.浙江中医杂志,1991,(5):233
130.透骨草
Tougucao
Caulis Impatientis Balsaminae
[异名] 风仙透骨草、风仙花梗。
[来源]风仙花科植物风仙花Impatiensbalsamina L.的茎枝。
[成分]风仙花含菠菜甾醇、龙胆酸、芥子酸、莨菪葶、酚类化合物及脂肪油等;茎含山奈酚-3-葡萄糖苷,槲皮素等。
[药理] 具有抗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散风祛湿,解毒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外治疮疡肿毒。用量:6-10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患处。
[不良反应] 全身皮肤瘙痒、疼痛、丘疹,皮肤明显潮红,有水疱,糜烂渗出,四肢、躯干大量脱屑,手足呈套式大片剥落。
[实例] 透骨草煎液外洗致全身剥脱性皮炎,1患者因风湿性关节炎用透骨草外洗全身。2h后全身皮肤瘙痒、疼痛,出现丘疹,次日全身皮肤明显潮红,有大小不等的水疱,间有糜烂渗液,四肢、躯干有大量脱屑,手足皮肤呈套式大片剥落。给予抗过敏治疗及对症处理,3周后症状减轻,仅留有色素沉着。
参考文献
1.徐韶杰.中药透骨草外洗引起剥脱性皮炎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1992,(1):50
131.臭梧桐叶
Chouwutongye
Folium Clerodendri Trichotomi
[异名]八角梧桐、山梧桐、臭梧柴。
[来源]本品为马鞭科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umtichotomun Thunb.的叶。
[成分]含海州常山苷(clrodendrin )、刺槐素-7-二葡萄糖醛酸苷(acacelin - 7-di-B-glucuronide )、海州常山苦味素等。
[药理]①降压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扩张血管阻断神经节。②具有镇静、镇痛作用。
[功效及剂量]祛风湿,止痛,降血压。用于风湿痹痛,高血压。用量:9 -15g,研粉吞服每次3g,每日2次。
[不良反应] 少数病人服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实例]1例风湿病患者,自采臭梧桐鲜叶半斤浓煎一小杯,空腹顿服,服后不到半小时即恶心、呕吐,先吐出所服药液,继吐出黄色苦水,接着出现腹泻,2h内达8次,水样便,神萎,面色晄白,四肢厥冷,不断呻吟,声音低弱,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经对症治疗,12h后诸症缓解。
参考文献
1.徐华元,等.过量服用臭梧桐叶中毒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1):33
132.狼毒
Langdu
Radix Euphorbiae Ebracteolatae
[异名] 白狼毒、猫眼根、猫眼草。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月腺狼毒Euphorbriaebracteotata Hayata或狼毒大戟Euphorbiafischeriana Steud.的根。
[成分] 月腺大戟根含大戟醇(euhpd),甾萜化合物、有机酸等,狼毒大戟根含头戟醇、挥发油等。
[药理]①广谱抗菌作用。②狼毒具有提高小鼠痛阈的效能。
[功效及剂量] 散结,逐水,止痛,杀虫。用于水气肿胀,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疥、癣,杀蝇、蛆。用量:0.9-2.4g;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中毒时可产生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孕妇可致流产、过敏性皮炎等。
[实例]①一女性患者,因淋巴结结核溃破,每日以狼毒花2个分别置于2个鸡蛋内烧熟后食之,连续4天,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全身器官大出血,经对症治疗好转。②另一男性患者,因头部奇痒难忍,用热水烫洗,搔刮其鳞屑后用狼毒煎过之汤液及药渣反复擦洗头部,1h后感头晕、头痛、口干、恶心、呕吐、心慌、视物模糊、尿闭、冷汗、瞳孔散大,经抢救后痊愈。
[附注]狼毒外涂应谨慎,尤其对于局部有皮肤破损者,原则上应禁用。
参考文献
1崔玉斌,等狼毒致血小板减少,引起大出血1例报道.中华血液学
杂志,1984,(3):209
2. 李保存.狼毒中毒1例报道.江苏中医杂志,1986,(6):25
133.海马
Haima
Hippocampus
[异名]水马、段姑、龙落子、马头鱼。
[来源] 本品为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an et Snyder、刺海马Hippocampushistrix kaup、大海马
Hippocampuskuda Bleeker、三斑海马Hippocampustrimaculatus
Leach或小海马(海蛆)Hippocampusjaponicus Kaup的干燥体。
[药理] 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用于阳萎,遗尿,肾虚作喘,徵瘕积聚,跌扑损伤,外治痈肿疔疮。用量: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不良反应] 口干,恶心,发热,面目及下肢浮肿,腰痛,腹胀,不思饮食,烦躁不安,紫癜,尿少,无尿等肾功能损害,甚至死亡。
[实例] ① 6例新生服海马1-2只后,出现少尿、无尿、腹胀、拒奶、发烧、发绀、烦躁等反应,其中1例死亡。②一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服含海马的验方后,引起口干,发热,紫癜,恶心,颜面及下肢浮肿,腰痛,原肾功能损害加重,去海马后则肾功能随之改善。③一成年患者服含海马的验方后,也引起紫绀及肾功能损害。
参考文献
1.杨方作.新生儿海马中毒6例.实用医学杂志,1985,(6):22
2.程俊龙.中药海马过敏1例报道.新医学,1983,16(2):63
3.顾云程.海马引起全身紫癜和肾功能损害加重1例报道.贵阳中医
学院学报,1987,(3):43
134.海藻
Haizao
Sargassum
[来源] 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篙子Sargassumpallidum(Turn.)C.Ag和羊栖菜Sargassumfusiforme (Harv.) Setch.的藻体。
[成分]羊栖菜含碘、钾、甘露醇、海藻酸及粘液质、粗蛋白等。
[药理]①抗甲状腺肿作用。②抗肉毒素中毒作用。③抗肿瘤作用。
[功效及剂量] 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用量:6-12g。
[实例] 一男性23岁患者,因左股内侧硬结服含有海藻、甘草的中药20min后,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头痛如裂、视物模糊,1h后消失,服2煎20min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以后去海藻再服则不良反应未见出现。
[附注]海藻与甘草属十八反,在目前还没有进一步作较深人的实验研究和观察的情况下,不能贸然否定。
参考文献
杨克文.海藻与甘草配伍不良反应1例.中医杂志,1990,(6):58
135.益母草
Yimucao
Herba Leonuri
[异名]茺蔚、坤草、益母艾、益母蒿、红花艾。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heterophyllus Sweet的地上部分。
[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益母草碱(leonurine, C13H21O5N3)、益母草定(leanuridine,C6H12O3N2)等。
[药理]①兴奋子宫作用。②抗心肌缺血和抗心绞痛。③降压作用。④兴奋呼吸中枢。
[功效及剂量]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用量:9-30go
[不良反应]突然全身无力,下肢不能活动,呈瘫痪状态,周身酸麻疼痛,胸闷,汗出,血压降低,呼吸微弱而不规则,严重时可致死。
[实例]①患者用益母草200g煎汤口服,24h后出现腹痛、尿血、阴道出血、柏油样便,16天后死亡。②1例因停经1年取益母草400g煎汤,一次口服一半,24h后出现头痛、腹痛、腰痛、全身发抖、无食欲、呕血、尿血、阴道出血、柏油样便,出血量约1500ml,汗多双下肢麻木3天,伴肾功能损害,抢救无效于发病16天后死亡。
参考文献
1.高渌纹.实用有毒中药临床手册.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59
2.贾祥生.益母草中毒致死1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3(3):38
136.桑寄生
Sangjisheng
Herba Taxilli
[异名]寄生、桑上寄生。
[来源] 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的带叶茎枝。
[成分]桑寄生枝、叶含寄生苷即扁蓄苷(avicularin,为槲皮素-3-阿拉伯糖苷,quercetin-3-arabinoside ),并含槲皮素(quercetin)。
[药理]①有降压作用。②能抑制伤寒杆菌及葡萄球菌的生长,对脊髓灰白质炎病毒、肠道病毒均有抑制作用。③具有镇静作用。④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功效及剂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气。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病。用量:9-15g。
[不良反应] 少数病人可产生头昏、目眩、腹胀、纳呆、轻度腹泻、口干或粟米样红色皮疹。
[实例]桑寄生引起皮疹1例,因风湿性关节炎就诊,处以独活寄生汤加味,第1煎后2h,发现四肢少量散在红色丘疹,继则面部以及腹背部均有皮疹细碎宛如粟米,甚痒,服第2煎后,症状加剧,经药贴试验,确定为桑寄生引起,择去此药后再服汤剂,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张炉高.服用中药致不良反应4例.中国中药杂志,1989,(2) 52
137.桑堪
Sang shen
Fructus Mori
[异名]葚、桑实、乌椹、文武实、黑椹、桑枣。
[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 L.的桑穗。
[成分]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桑椹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和少量硬脂酸、油酸等组成。
[药理]有中度激发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
[功效及剂量]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用量:9-15g。
[不良反应] 皮肤瘙痒,出现红疹,或呈风团样,面目红肿,五官粘膜处可觉肿胀痒感,心烦不安,有的可出现呕吐、发热、腹痛、腹泻,大便呈果酱色,甚者死亡。
[实例]①1例过敏,因病煎服含桑椹的中药汤剂半小时身上有痒感,起少许红疹,未引起重视,继服中药汤剂,红疹迅速增加,从下肢向上漫延,全身上下遍布红色团块,大小不等,小的如丘疹,大的融合成片状、块状,瘙痒难忍,且面目红肿,耳内鼻腔内,上下眼睑内,咽喉部均有肿胀痒感,觉心里有莫名状的不安,即停药,加服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等2-3h后,疹块消失,将桑椹从药中捡出后再服原汤药无过敏反应,再加人桑椹于原汤剂中煎服,则红风团峰起如上述症,询其幼年食成熟之红桑椹数枚,亦出现上述过敏症状,据此,可推断是桑椹引起过敏反应。②致出血性肠炎2例,1例食桑椹3大把,即呕吐、拉暗红色稀水便数次,量多伴阵发性腹痛,发热,36h后症状加剧,大便呈果酱色、量多,烦躁不安,精神差,于人院后数小时死亡。另1例8岁,食桑椹约一把,引起出血性肠炎经抢救治疗7天后愈。
参考文献
1. 石银枝.桑椹过敏1例.中药通报,1987,(6):57
2.毛继录,等.桑椹引起出血性肠炎2例报道.中级医刊,1984,(5):封3
138.菟丝子
Tusizi
Semen Cuscutae
[来源] 本品为旋覆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种子。
[成分]大菟丝子含糖苷、维生素A类物质。
[药理]菟丝子浸剂、酊剂能增强离体蟾酥心脏的收缩力,降低心率,使麻醉犬血压下降,肠运动抑制,对离体子宫表现兴奋作用。
[功效及剂量] 滋养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萎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用量:6-12g。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目前在四川、贵州等省所用菟丝子系旋覆花科植物金汀藤(cuscuta japonica choisy)的种子。有关此种菟丝子引起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昏、阵发性抽搐,昏迷,严重的胃出血等。
[防治]①治疗:肌肉注射苯巴比妥,口服金银花、连翘、绿豆汤。②预防:制定可行的检测方法,建议在《中国药典》中增加“寄生于马桑树上的菟丝子有毒,“不可入药”的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刘广雄.菟丝子引起中毒的报道.四川中医,1987,5(6):52
菊花
Juhua
Flos Chrysanthemi
[异名]毫菊、滁菊、黄菊、杭菊。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头状花序。
[成分]本品花、叶及茎均含挥发油,花中含量为0.13%,并含腺嘌呤(ademne)、胆碱(choline)、水苏碱(afachydrine)。油中主要含菊酮(chrysarthenone)、龙脑、龙脑二酸酯。此外,尚含微量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1氨基酸及刺槐素(acaciin)等。
[药理]①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②有解热作用。③菊花浸膏给小白鼠腹腔内注射,可使毛细血管抵抗力增强。④抑菌作用:菊花浸剂或水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及流感病毒(PR8株),均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用量:5-9g。
[不良反应]偶见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宋氏报道服怀菊花出现过敏反应1例,一患者因呼吸道感冒就诊,处方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5g,连翘12g,桔梗9g,甘草6g,淡竹叶6g,荆芥12g,防风9g,牛蒡子10g,蒲公英10g,板蓝根15g,芦根20g。服2剂,2日后复诊:咽痛好转,又增目赤症状,原方去荆芥,加怀菊花10g,服后10min,患者即感全身疼痛,继而皮肤出现红色丘疹,经服马来酸氯苯那敏(扑而敏)而愈,上方去菊花煎服,服后未出现丘疹及瘙痒症状。
参考文献
宋志刚.服怀菊花出现过敏反应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6,21(2):123
140.黄芩
Huangqin
Radix Scutellariae
[异名] 元芩、土金茶、山茶根、黄金条根、经芩。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 的根。
[成分] 含黄芩苷( baicalin )及其苷元黄芩素(baicalein) ,此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并含汉黄芩素(次黄芩素wogonin)、汉黄芩苷(次黄芩苷wogonoside)。黄芩黄酮Ⅰ、Ⅱ等。
[药理]①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PR8株,白色念珠菌等微生物有抑杀作用。②降压和镇静作用,在口服浸剂、酊剂或注射黄芩苷时均可出现。③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有明显保护作用,还能使实验动物胆汁排泄量增加。④对抗乙酸胆碱所致的平滑肌痉挛,与《别录》所载治“少腹绞痛”一致。⑤抗过敏作用,黄芩素作用强度大于黄芩苷,对实验性哮喘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⑥利尿作用,以黄芩素最明显。
[功效及剂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热、暑热,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用量:9-12g。
[不良反应]黄芩毒性很低,给狗以4g的大剂量灌胃连续8周,未出现毒性反应。偶见皮肤过敏。
[实例]一患者因间歇性咳嗽、咳痰20余年,气喘5-6年,近日来感冒前病加剧3天而入内科治疗,经四诊及辅助诊断为中医喘证;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感染、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用鱼腥草注射液加中药治疗,方用:炙麻黄、杏仁、葶苈子、黄芩、半夏各10g,桔梗、桃仁各6g,全瓜蒌、鱼腥草、沙参各15g,甘草3g,每天1剂煎服。服上方2剂后,即开始在脸面、四肢出现弥漫性荨麻疹,以后遍及全身,边缘不清连成片,略高出皮肤,瘙痒,灼热,逐渐加重,夜不能寐。追问病史,原有黄芩过敏史,曾有类似发病2次,上方去黄芩,并给强的松、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等对症治疗,5天后皮疹逐渐消失。旬日后有意再用黄芩3g加人方中,3帖后皮肤瘙痒又发,即去之,又安然无恙。
参考文献
1. 王致道.中药黄芩过敏1例报道.中医药研究,1993,(1):13
141.黄芪
Huangqi
Radix Astragali
[异名]绵花、绵黄芪、黄耆、箭芪、独根。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 Fisch.)Bge.的根。
[成分]膜荚黄芪根含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酮、胆碱、甜菜碱、氨基酸、蔗糖及微量的叶酸。内蒙古黄芪根含β-谷甾醇、亚油酸及亚麻酸。
[药理]①对衰竭的心脏有强心作用。②扩张全身末梢血管,使血压下降。③有中等的利尿作用。④降低血糖。⑤对大白鼠离体子宫具有兴奋收缩作用。
[功效及剂量]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用量:9-30g。
[不良反应] 出现皮肤瘙痒、红色丘疹、红斑。
[实例]①有1例黄芪过敏者,出现丘疹、红斑、奇痒。② 1例服生黄芪中药1-2h后两踝、膝上均起散在粟米性红色丘疹,两颊部呈现红斑,奇痒,去掉生黄芪症减,再加生黄芪又出现上述症状。③大剂量黄芪引起剧烈肢痛2例。因中风服当归四逆汤、补阳还五汤。在将黄芪加大到100g,服后半小时即感全身有热气走窜感,四肢剧烈疼痛,且震颤,所服之药皆吐出,经家人推拿按摩后渐止,考虑以往服药效好,方药对症,只是加重了黄芪用药,于是减黄芪为50g,继服1剂,未再发生肢痛震颤,为验证是否由黄芪大剂量引起,嘱再恢复原剂量,结果又出现四肢麻痛。
参考文献
1.肖 荣,等.川产黄芪成分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84,9:270
2.周玉朱.生黄芪、青蒿引起过敏性药疹1例报道.中药通报,1984,(1):34
3.史学茂.大剂量黄芪引起剧烈肢痛.陕西中医杂志,1991,(4):182
142.黄柏
Huangbo
Cortex Phellodendri
[异名] 蘗木《本经》。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蘗Phellodendronamurense Rupr.或黄皮树P.chinenseSchneid.的干燥树皮。
[成分] 主要含小蘗碱(barberine)1.6%-4%。其含量因品种、产地而异。另含黄柏碱(phellodendrine )、木兰花碱( magnoflorine )、药根碱(jatrerrhieine)、掌叶防己碱(巴马亭palnatine)等多种生物碱。
[药理] ①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许多报道证明黄柏对福氏、宋内、志贺及施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柏的抗菌作用与其对杆菌呼吸及RNA所合成的强烈抑制有关,对结核杆菌也能抑制之。黄柏对钩端螺旋体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小蘗碱、巴马亭、药根碱等都是黄柏有效成分。实验证明黄柏对致病性真菌,如絮状表皮癣菌、大小芽孢子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及腹股沟表皮癣等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还能杀灭阴道滴虫。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黄柏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此作用与含鞣质、小蘗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及黄酮苷等均无关。②降压作用:黄柏腹腔注射对麻醉猫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黄柏灌肠还能使睾丸切除后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下降,在黄柏含成分中,小蘗碱、黄柏碱、巴马亭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③其他作用:黄柏粉能增强家兔离体肠管的收缩,使收缩幅度增加,黄柏碱具有一定的肌肉松弛作用。黄柏还具有降血糖作用,能促进胰瘘家兔之胰液分泌。此外,黄柏还能促进小鼠抗体生成。
[功效及剂量]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用量:3-12g。外用适量。
[实例]1例用温开水冲服黄柏粉3g左右,5-6h后全身皮肤出现对称性分布斑丘疹,瘙痒,经抗过敏治疗后5天,皮疹消退,后做黄柏灭菌水煎液皮试及划痕试验均呈阳性反应,患者既往对红汞及磺胺类药物有过敏史。
[防治]参看总论
参考文献
胡志华.黄柏致过敏性药疹1例报道.山东医刊,1963,(4):封面
143.黄药子
Huangyaozi
Rhizoma Dioscoreae Bulbifera
[异名] 黄药脂、黄独。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area bulbifera L.的块茎。
[成分]黄药子含多种皂苷、鞣质。云南产品含薯蓣皂苷元,此外还含还原糖等。
[药理]①能抑制垂体前叶分泌过多的促甲状腺素,使肿大的甲状腺因此缩小。②止血作用。③抗肿瘤作用。④抑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清热,凉血,解毒,消瘿。用于咽喉肿痛、吐血、咯血、咳嗽气喘、瘿瘤结肿、疮疖、无名肿毒、蛇虫咬伤。用量:6-10g。外用捣烂或研末调敷。
[不良反应] 口干、食欲不振、恶心、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和心肌麻痹而死亡。
[实例]①12例引起中毒性肝炎,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黄疸,腹痛。其中3例死亡。②有人用黄药子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引起中毒性肝炎3例,方中黄药子用至15g即出现黄疸和肝功能损害。③ 1例女性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用黄药子15-21g,连服21天后,出现食欲不振,右上腹疼痛,低热,头晕,乏力等症状,同时出现肝功能损害。
参考文献
1.朱天忠.常见植物类药中毒死亡的研究概况.中药通报,1987, 12
(10):56
2.周惠民,等.黄药子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引起中毒性肝炎3例报道.山东中医杂志,1989,8(2):29
3.冯建华.黄药子引起中毒性肝炎2例报道.山东中医杂志,1989,8 (2);30
144.雪上一枝蒿
Xueshangyizhihao
Radix Aconiti Brachypodi
[异名] 铁棒锤、一枝蒿、搜山虎。
[来源]本品为毛莨科植物雪上一枝蒿Aconitumbrachypodum Diels的块根。
[成分] 主要含雪上一枝蒿甲素、乙素、丙素、丁素、庚素(bullatine A,B,C,D,G),乌头碱(aconitine ),次乌头碱(hypaconitine)等。
[药理]①镇痛作用。②抗炎作用。③局部麻醉作用。④对动物心脏有近似洋地黄作用。⑤抗生育作用。
[功效及剂量] 祛风,镇痛。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内服:0.75g。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轻者口、舌烧灼感、麻木、疼痛,继而渐至四肢及全身,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心慌气急,烦躁不安,流涎,尿少。重者汗出,肢体痉挛抽搐,小便失禁,双侧瞳孔增大,对光反应迟钝,膝反射减弱,脉搏缓弱,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体温下降,死于循环衰竭及中枢抑制。
[实例]①1例因喝雪上一枝蒿药酒20ml,半小时后出现口唇、四肢麻木,昏迷等,抢救无效死亡。②中毒死亡1例。因皮肤瘙痒服游医自制粉末0.6g,半小时后出现怕冷、出汗、欲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脉搏细弱,3h后死亡。③2例误作仙茅用引起乌头碱类中毒,出现头昏眼花,腿发软,喉不适,心烦,全身发麻。1例口服大于生药2g的量,服后咽部有闭塞感,干呕不止,约15min时出现抽搐,54min后瞳孔散大,心跳呼吸停止。
参考文献
1.王 琛.急性雪上一枝蒿中毒所致眼底改变2例报道及实验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4):212
2.李周武.雪上一枝蒿中毒致死1例鉴定.江西中医药,1984,(5):56
3.孙旭升.雪上一枝蒿中毒死亡1例报道.中医药信息,1988,(1):28
145.蛇胆
Shedan
Fel Serpentis
[来源]本品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tus Blgth或其他种蛇的胆囊。
[成分]含胆酸、胆固醇等。
[功效及剂量]燥湿,杀虫,明目,清热解毒。用于小儿肺炎、百日咳等。用量:1-2个,入丸、散剂或兑酒服。
[不良反应] 下肢浮肿,出现暗紫红色瘀点,或瘀斑等。
[实例]1例内服蛇胆致过敏性紫癜伴肾炎,自服蛇胆1只,10min后下肢起风团,半小时后症状减轻,但浮肿加重,次日双下肢出现暗紫红色瘀点、瘀斑。半月后,症状缓解改善。
参考文献
1.唐亚娟,等.新鲜蛇胆引起过敏性紫癜伴肾炎1例报道.临床皮肤科杂志,1992,(6):295
146.旋覆花
Xuanfuhua
Flos Inulae
[异名] 金沸草、六月菊、驴儿菜、鼓子花。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britannica L.的头状花序。
[成分]花含黄酮苷、旋覆花甾醇A(inusterol A, C30H50)、旋覆花甾醇B (inusterol B , C17H28 0 )、旋覆花甾醇C及菊糖。
[药理] ①旋覆花黄酮对组织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痉挛有缓解作用。②有较弱的利尿作用。
[功效及剂量] 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积,胸隔痞满,喘咳痰多,呕吐隐气,心下痞硬。用量:3-9g,包煎。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胃脘灼热、嘈杂等消化道反应,烦躁不安。
[实例]1例煎服过量旋覆花致消化道反应,胃脘嘈杂、胃内若万虫窜动、胃脘部及食道灼热、恶心干呕、坐立不安。
参考文献
1. 王辅民,等.旋覆花过量反应1例报道.山东中医杂志,1990,(2):19
147.商陆
Shanglu
Radix Phytolaccae
[异名] 夜呼、山萝卜、牛大黄、白昌、花商陆。
[来源]本品为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laccaacinosa Roxb .或垂序商陆Phytolaccaamericana L.的根。
[成分]商陆的根、茎、叶均含商陆毒素(phytolaccatoxin,C24H30O9)、氧化肉豆蔻酸(oxymyristicacid, C14H28O3 )、皂苷和多量硝酸钾。根并含商陆碱(phytolacine)及淀粉约25%。
[药理]①利尿作用。②泻下作用。③有祛痰、镇咳、平喘作用。④有消炎作用。⑤对急性和慢性肝炎GPT较高患者有降酶作用。⑥红商陆有轻度扩瞳作用,并有解热、镇痛、松弛肌肉、催吐、驱绦虫作用。
[功效及剂量]逐水消肿,通利二便,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外治痈肿疮毒。用量:3-9g。外用鲜品捣烂或干品研末涂敷。
[不良反应]对心脏血液系统有毒性和副作用,一般先引起心率紊乱,中毒严重则可引起心脏抑制和麻痹,可出现心跳变慢,部分传导阻滞,心房节律与心室节律分离。可有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言语不清、躁动、站立不稳、肌肉抽搐;血压下降、昏迷、瞳孔散大、呼吸麻痹而死亡。
[实例]①1例将商陆误作人参服致中毒,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腹泻,呼吸浅慢,皮肤湿冷多汗,窦性心律不齐且缓慢。②有人因胃痛服本品,出现腹痛、吐泻、便血、抽搐,3h后心脏、呼吸麻痹死亡。③1例因“隔食”用温开水1次吞服鲜商陆约15g,2h后出现恶心、呕吐、剧烈水泻、眩晕、语言不清、躁动、肌肉抽动、唇发绀、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失水性休克及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中毒反应。经给氧、输液、纠正酸中毒、静脉点滴阿拉明、氢化可的松等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附注]超过常用量9g,往往发生中毒症状。中毒潜伏期0.5-3h。
参考文献
1.肖定辉.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中成药研究,1981,(5):15
2.朱天忠,等.常见植物类药中毒死亡的研究概况.中药通报,1987, (10):56
3.陈 岱.中西医结合救治商陆中毒1例报道.江苏中医杂志,1990,(6):18
4.朱亚峰.中成药解毒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34
148.望江南子
Wangjiangnanzi
Semen Cassiae Occidentalis
[异名]槐豆、羊角豆、野鸡子豆、江南豆。
[来源]本品为豆科决明属植物望江南Cassiaoccidentalis L.的荚果或种子。
[成分]含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c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酸(rhein)、小扁豆灵(cassiollin)等。
[药理]①泻下作用。②驱虫作用。③增强免疫力作用。
[功效及剂量]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用于目赤肿痛,头晕头胀,消化不良,胃痛,腹痛,痢疾,便秘。用量:6-9g,研末1.5-3g。外用适量调敷。
[不良反应]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嗜睡,皮疹。严重者可出现血尿及皮下出血,黄疸。甚至可发生抽搐,瞳孔散大.神志昏迷。
[实例] ①1例女性患儿,与同村4个小孩进食自制米饼(内含望江南500g,米粉2000g,花生少许),先后出现发热、皮下出血、呕吐、昏迷等症状,已死亡2例。该例患儿经多方面抢救,终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②2例误食望江南引起发热、谵语、惊叫、神志不清,均于2日内死亡。③望江南中毒3例,误食种子1例,另2例误食本品后于当日中午与次日均出现呕吐数次,伴阵发性腹痛,头晕倦怠,嗜睡,口腔粘膜糜烂,心动过速,烦躁不安,甚者神志不清,抽搐,昏迷,尿少,出现黄疽,高热,四肢冰冷,双下肢大理石纹及瘀斑,肺部感染等。1例抢救无效死亡,另2例经抢救于1周和1个月后痊愈。2例误食望江南引起发热,谵语,惊叫,神志不清均于2日内死亡。
参考文献
1.郑咏梅.望江南籽中毒5例报道.实用医学杂志,1989,5(2):34
2.冯昭霞.望江南中毒3例.实用医学杂志,1994,10(1):4
3.朱天忠.常见植物类药中毒死亡的研究概况.中药通报,1987,12 (10):57
149. 密陀僧
Mituoseng
Lithargyrum
[异名]金陀僧(《中药志》)、没多僧(《唐本草》)、炉底(《纲目》)、银池、淡银(《药物出产辨》)。
[来源]系由铅矿石冶炼而成的氧化铅。
[成分]本品含氧化铅,尚含少量金属铅及Pb02等杂物。
[药理] 密陀僧膏2%浓度时在试管中对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及铁锈色小芽孢菌呈抑制作用;在4%浓度时对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足跖(zhí)毛癣菌、趾间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等均呈抑制作用,作为外用药可减轻炎症。
[功效及剂量]消肿杀虫,收敛防腐,坠痰镇惊。治痔疮、肿毒、溃疡、湿疹、狐臭、创伤、久痢、惊痫。外用:研末撒或调涂。内服:研末0.3-0.9g,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可引起皮肤过敏。
[实例] 有1例女性,45岁,1985年9月因右手掌背生癣,用止痒散1号30g,分6小包,每包因缺密陀僧1g,嘱患者自购研末加入,一起醋调外涂,患者外用第1包,未加密陀僧细末,患处痒减,无异常感觉,第2包加入1g密陀僧细末混匀醋调外涂,约半小时后,用药部位自觉火辣感,皮肤焮红,继而出现蚕豆大丘疹,波及整个右手以及颈项,经葡萄糖酸钙、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及局部外敷后1星期痊愈。以后曾将0.5g密陀僧细末单味醋调局敷,24min后又出现上述症状,患者既往内服及外用食醋,无不良反应。
[防治] 有过敏者立即停药,并以抗过敏治疗。避免以后再用。
参考文献
叶群鹏.外用密陀僧引起全身性丘疹1例报道.广西中医药,1987,(4):34
150.续断
Xuduan
Radix Dipsaci
[异名]龙豆、扁折(《内经》)、接骨、南草(《别录》)。
[来源]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asperoides C.Y . Cheny et T.M.Ai 的根。
[成分] 含生物碱、挥发油。
[药理] ①经小白鼠和鸡试验,证明本品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②抑菌试验:本品对肺炎双球菌有抑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止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经多,胎漏下血,跌扑损伤。用量:9-15g。
[不良反应]偶见皮肤过敏。
[实例]1例服续断15g,lh后全身疹痒,皮肤发红,迅速出现小片状斑丘疹。
参考文献
周韩军.川续断致过敏性皮炎1例.黑龙江中医药,1989,(2):40
151.斑蝥
Banmao
Mylabris
[异名]斑猫、斑蚝、花斑毛、放屁虫、花壳虫等。
[来源]本品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
[成分]含斑蝥素(cantharidon)、脂肪、蚁酸及色素等。
[药理]斑蝥及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能引起局部发黄或起泡。实验显示,斑蝥水、醇提取物能抑制人食道癌、胃癌、肺癌细胞的代谢。斑蝥能刺激骨髓引起白细胞升高。斑蝥水浸液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破血消癥,攻毒蚀疮。用于徵瘕癌肿、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用量:0.03-0.06g,炮制后煎服,或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实例] 斑蝥中毒报道较多,有服斑蝥酒致上消化道出血及肾损害。服斑蝥烧鸡蛋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有用斑蝥粉15.6g调醋外敷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服斑蝥30mg即有可能致人死亡。一般中毒症状在服后20min到2h出现口腔、胃肠道刺激症状,2-10h后发生少尿、尿痛、蛋白尿、血尿等肾损害症状。重症病例血压下降,甚至发生周围循环衰竭。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口唇麻木、四肢麻木、视物模糊等。斑蝥可致心动过速,S-T段和T波改变等。斑蝥可引起严重肝损害,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溶血、尿血及膀胱渗血。
[防治]①洗胃,并服牛奶蛋白水,或服10%氢氧化铝乳剂。可服液体石腊油保护粘膜。②支持疗法: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大量维生素C。③对症处理:有出血可用止血药物,口腔溃疡可用1%龙胆紫涂布,眼结膜充血可用抗生素可的松眼膏。④中药解毒:甘草9g、绿豆30g、黄连3g煎汁内服。
参考文献
1.王明臣,等.斑蝥酒中毒致上消化道出血及肾损害病例报道.河南中 医,1989,(1):25
2.庄廷芳,等.斑蝥外用导致肾脏损害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0,(11):56
3.陈 勇.斑蝥中毒.湖南中医杂志,1988,(2):50
4.寿天估.中草药引起心律失常及处理.浙江中医杂志,(24)10:473
5.杨更生.虫类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新中医,1989,8:52
152.博落回
Boluohui
Herba Macleayae Cordatae
[异名]落回、勃勒回、号筒草、通大海、边天篙。
[来源]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博落回 Macleaya Cordata(Willd .)R.Brown的全草。
[成分]博落回茎和叶中含白屈菜红碱、血根碱、博落回碱、原阿片碱、黄连碱、小檗碱等。
[药理]①博落回水煎剂对多种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及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并能杀死阴道滴虫。②博落回总生物碱的硫酸盐有局部麻醉作用。
[功效及剂量] 祛风解毒,散瘀消肿,杀虫。用于阴道滴虫,疔疮痈肿,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下肢溃疡,脚癣,湿疹等。外用适量,捣敷;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本品有毒,不作内服。
[不良反应]本品多因误食而致中毒。早期出现胃肠道症状,诸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出现四肢麻木、头痛、头晕、心悸不安。轻型中毒病例上述症状可消失。重症病人可发生阿斯综合征,可因心搏骤停致死。
[实例]①14例因内服而中毒,出现头昏头痛、全身麻木、烦躁、谵妄、心慌胸闷、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血压下降和严重心律失常、四肢抽搐、突然昏倒,呈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发作。其中5例因肾功能衰竭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室颤而死亡。②有1例将博落回误作虎杖而致中毒,出现头晕、恶心、大汗淋漓及腹泻,继则抽搐昏迷,最后死亡。③2例煎服博落回,引起阿斯综合征。④有1例23岁男性,因腰腿痛煮服博落回鲜品50g,2h后自觉头昏,全身麻木,继而昏迷,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消失,血压骤降,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服药至死亡不到3h。
[防治] 本品有毒,不宜内服。中毒早期应及时催吐、洗胃及导泻,并采取一般对症治疗,包括输液、呼吸循环兴奋剂的应用等。若有发作性晕厥,发生阿斯综合征时,应立即静脉注射阿托品1-2mg,根据需要15-30min后再静脉注射1mg,以后可改为每3-4h肌肉注射lmg,共1-2天。如有心室颤动可立即施行心脏按压或电除颤。如有室性心动过速可用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酰胺等治疗。
[附注] 小果博落回Macleaya microcarpa(Maxim)Fedde的形态与前种相似,也作博落回入药。
参考文献
1.周勇亚.蜂蜜中毒14例临床分析.中级医刊,1982,(12):38
2.金 生.博落回误作虎杖致死案例讨论.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6):46
3.黄义冬.博落回致反复阿斯综合征1例.江西医学,1990,(6):384
4.周一祥.博落回中毒致死1例.浙江中医杂志,1983,18(1):37
153.葶苈子
Tinglizi
Semen Lepidii
Semen Descurainiae
[异名] 大适、大室、丁历、苦葶苈、甜葶苈。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apetalum Willd.或播娘蒿Descurainiasophia ( L .) Webb ex Prantl的成熟种子。前者习称“北葶苈子”,后者习称“南葶苈子”。
[成分] 葶苈子含有白芥子苷、芥子碱。
[药理]葶苈子具有强心苷作用的特点,故有利尿作用。近来有用以配合黄芪、附子等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喘促浮肿等的报道。
[功效及剂量]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小便不利。用量:3-9g。
[实例]曾有患者姚××,女性,23岁。因左侧渗出性胸膜炎服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患者服中药后即觉恶心欲吐,唾液量增加,半小时后觉寒颤、心悸、眼眶及前额胀痛如裂。此种症状持续约半小时后逐渐减轻,2h后症状消失。再次服用时又出现上述症状。尔后,把葶苈大枣泻肺汤中之葶苈子去掉,再服中药,则无任何不适。
参考文献
张永红.葶苈子中毒1例.中医药研究,1990,(1):21
154.雄黄
Xionghuang
Realgar
[异名]黄金石、雄精、腰黄、石黄、鸡冠石。
[来源]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
[成分]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As2S2,含砷约75%,硫24.9%及其他少量重金属盐。
[药理] 本品在试管内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雄黄不能以火煅烧,、煅烧后便分解及氧化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则毒性大增。
[功效及剂量]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用量:0.05-0.l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不良反应]雄黄有剧毒,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胃肠系统均有毒性,易致人于死。
[实例] ①朱国兵等报道1例服雄黄酒致急性中毒,出现昏迷、抽搐、低血压、无尿、呼吸困难、发绀,2天后死亡。另1例也因服雄黄酒致中毒,出现口吐白沫,昏迷,四肢抽搐,血压降至0,最后死亡。尸检发现心肌纤维呈片状断裂。②曾有4例服含雄黄的中药丸致慢性中毒,出现双手足皮肤发硬,掌跖皮肤过度角化,躯体皮肤成片状色素沉着,呈砷角化病及砷黑变病。化验示肝功能损害,此4例慢性中毒均死亡。③有1例周岁婴儿,误服雄黄10g,30min后颜面发红,灼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④张氏报道1例服含雄黄的偏方致毒,出现全身发黄,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谷丙转氨酶升高。
[防治]雄黄遇热易分解为三氧化二砷,故不宜作汤剂,切忌火煅。本品在胃肠道被吸收,故不宜久服或过量服用。急性口服中毒应尽早洗胃,可用1:2000-1:5000的高锰酸钾或1%硫代硫酸钠,然后给硫酸镁30g导泻。特效解毒药为二巯基磺酸钠,首剂给5%水溶液2-3m1,肌肉注射,以后每4-6h给1ml,第2天视病情及尿砷定量给1-2ml,每日2-4次,持续1周。
参考文献
1.朱国兵.海洋藻类中药炮制古今论.中国中药杂志,1989,(14)7:25
2.刘雄伟.雄黄酒急性中毒死亡1例.湖南中医杂志,1991,7(3):49
3.赵焕琴,等.中药雄黄引起的砷角化病及砷黑皮病4例报道.中华皮肤科杂志,1983,(16)2:132
3. 张锦明,等.雄黄内服中毒.黑龙江中医药,1990,1:29
155.鹅不食草
Ebushicao
Herbs Centipedae
[异名]食胡荽、痧药草、地胡椒、鸡肠草、通天窍。
[来源] 本品为萄科植物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 L.)A.Braun et Aschers.的干燥全草。
[成分]含三萜类成分、甾醇、黄酮苷、有机酸、氨基酸、挥发油。
[药理]鹅不食草1:8400稀释度的溶液对流感病毒仍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通鼻窍,止咳。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用量:6-9g。外用适量。
[实例]①骆氏报道鹅不食草易致胃脘痛。笔者近几年不断发现配有鹅不食草(10g-30g)处方中,病人服后有不同程度的胃脘痛,有的甚至剧痛,痛时伴烧灼感。若停药或除去鹅不食草,则无胃脘痛发生。笔者认为,该药分布较广,各地气候不同,成熟期有别,故采收时间很难统一。可在花期采收,此时采收质量较好,用量小,疗效佳。建议:一是用量控制在6g以内;二是服药宜在饭后1h左右;三是有胃溃疡、胃炎者慎用。②费氏报道1985年以来治疗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10余例,其中3例加人鹅不食草,服后引起不同程度的急性腹痛,其中第1,2例用量分别为30;15g,服后均感胃脘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约1h后缓解。③笔者自拟鼻炎方,加入鹅不食草9g,服后即感气味刺激,约5min胃脘不舒,继而疼痛难忍,急服普鲁本辛、复方胃复安才逐渐缓解。④于氏报道鹅不食草引起腹痛3例,药后出现胃脘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
参考文献
1.骆洪道.鹅不食草易致胃脘痛.中国中药杂志,1991,(1):57
2.费原子.鹅不食草引起急性腹痛3例.四川中医,1986,4(4):36
156.番泻叶
Fanxieye
Folium Sennae
[异名]旃那叶、泻叶、泡竹叶。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
[成分] 番泻叶含蒽苷,主要为番泻苷及番泻苷B,还有少量游离蒽醌衍生物,如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等。此外,尚含黄酮类衍生物,如山奈酚、山奈苷、异鼠李糖等。
[药理]本品能刺激大肠而致泻,由于刺激较强,易引起腹痛。本品也可引起盆腔充血和恶心、呕吐。
[功效及剂量]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用量:2-6g。
[不良反应]服大剂量引起尿潴留。有报道引起皮肤病变。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
[实例]①赖氏报道番泻叶导致癫痫样发作1例,该患者尿结石并发肾绞痛,为明确诊断,准备次日作腹部平片,于当晚8时服番泻叶18g焗水200m1,药后2h,患者突然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四肢抽搐,神志不清。经指压人中穴,低流量吸氧, 5min神志恢复,问之能答,但不能回忆所发生之事。当晚,上症复发,双手紧握,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双目上视,口吐白沫,类似癫痫样发作。给予地西泮(安定)10mg,1h后神志恢复。急查空腹血糖、血清淀粉酶、血钙和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正常。番泻叶味甘苦,性大寒,归大肠经。临床多用于清洁胃肠道作导泻剂。体强者副作用小,部分出现腹痛、呕吐。导致癫痫样发作乃属罕见,这可能与其含黄酮类衍生物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导致短暂性脑功能异常有关。中医认为年老体弱,脾胃虚寒,如过量苦寒泻下,可引起气逆痰壅,痰浊上扰,闭塞心窍,壅阻经络,可发生癫痫样症状。因此年老体虚、妇女月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均宜慎用。②李氏报道口服大剂量番泻叶致恶性高血压。③一患者因可疑肺结核住院,血压20/12kPa,腹泻每日4次,为明确诊断需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嘱其服本品30g,药后1h头痛,频繁呕吐,神志尚清,躁动不安,血压升至29.2/16kPa,当即给予50%葡萄糖静脉推注,肌肉注射地西泮(安定)、利血平,血压仍不降,呕吐更甚,无腹泻,后经冬眠灵25mg肌肉注射后才安静人睡,半小时后血压22.6/13.3kPa,翌日为20/12kPa,头痛、呕吐止。④另一患者高热待查,血压12/11.6kPa,既往无高血压史,左下腹肿块,需作纤维结肠镜,嘱口服30g番泻叶煎剂。药后半小时呕吐,神志淡漠.无剧烈腹痛,血压11.6/8kPa,药后1h为10/5.3kPa,出现四肢湿冷,浅昏迷,渐进深昏迷,压眶反射消失。经抗休克、便用呼吸兴奋剂及心肺复苏等抢救无效,药后6h死亡。
参考文献
1.陆景田.中草药药物反应综述.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0,(4):1:18
2.杨天智.中药引起皮肤病引例临床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5:303
3.赵景云.近10年来中草药及制剂反应综述.云南中医杂志,1991,4:28
4.赖祥林.番泻叶导致癫痫样发作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0,(15)7:54
5.李 良,等.口服大剂量番泻叶致恶性血压变化的报道.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0:626
157.蓖麻子
Bimazi
Semen Ricini
[异名] 蓖麻仁、大麻子、红大麻子。
[来源]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Ricinuscommu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
[成分] 本品含蓖麻脂肪油约50%,蛋白质约20%,并含蓖麻碱、蓖麻毒素(ricin)。
[药理] 蓖麻油在十二指肠内受脂肪酶的作用,皂化成蓖麻油酸钠与甘油,前者对小肠有刺激作用,引起肠蠕动增强而排便。一般在服蓖麻油15-30ml后经4-6h排出稀便。蓖麻碱与蓖麻毒素是有毒成分。
[功效及剂量] 消肿拔毒,泻下通滞。用于痈疽肿毒,瘰疬,喉痹,疥疮,水肿腹满,大便燥结等。内服入丸剂,生研或炒食。外用捣敷或调敷。
[实例] 蓖麻碱160mg或蓖麻毒蛋白7mg均可致成人死亡。①有报道成人误服蓖麻子约20粒,小孩2-7粒即可致死。蓖麻子中毒的潜伏期较长,食后3-24h发病,也可迟至3日出现症状。开始时有咽喉及食道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性下痢。也有出现嗜睡、头痛、惊阙,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重者可出现凝血、溶血及肝功能损害。最后可因脱水、休克、呼吸抑制及心衰而危及生命。②有一儿童服10粒蓖麻子,致剧烈吐泻、口渴、脱水、头痛、惊厥,12h后致死。③有一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蓖麻仁14粒,鲜小蓟全草7株,共捣如泥,纱布包药涂擦胸背部,擦至局部发红起红小疹,用药后5min,感口唇发麻,气短加剧,继而呼吸困难,大汗淋漓,不久出现神志不清,上肢不自主抽动,全身风团样皮疹,呼吸弱而急促,口唇发绀,血压测不到。经抗过敏、补液等处理而脱离险境。④另有2例外用蓖麻仁过敏性休克,其中1例死亡。也有报道外用本品致过敏性休克。
[防治] 生蓖麻子或蓖麻油误当食用油发生中毒,大量外用致呼吸中毒或过敏性休克。中毒救治:①立即催吐、洗胃、导泻,必要时高位结肠灌洗。可口服米汤保护胃粘膜。②输血、输液,维持血容量和水电介质平衡。③皮下注射抗蓖麻毒血清。④每日给碳酸氢钠5-15g,使尿碱化,防治血红蛋白沉积而致急性肾衰。⑤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朱天忠,等.常见植物类中毒死亡的研究概况.中药通报,1987,(12)10:57
2.肖守贵.外用蓖麻仁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道.四川中医,1986,(8)4: 39
3.赵焕琴,等.蓖麻子外用引起过敏性休克2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24(3):193
4. 陆景田.中草药药物反应综述.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0,(4)1:19
158.蒺藜
Jili
Fructus Tribuli
[异名]白蒺藜、刺蒺藜、硬蒺藜。
[来源] 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成熟果实。
[成分] 白蒺藜含脂肪油、生物碱、挥发油、树脂、硝酸盐类及皂苷等。
[药理]白蒺藜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
[功效及剂量]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痛,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用量:6-9g。
[实例]曾报道,王某,女,21岁,因“白癜风”内服蒺藜粉6g,每日2次,第2次服后1h许,即感全身皮肤瘙痒及针刺感,随后皮肤出现针尖大红色疹点,继之皮肤普遍潮红,疹遍及胸前背后及四肢。当天未诊治。翌晨遂又服蒺藜粉6g,服后数分钟上述症状迅速加剧,并兼有心烦不安。患者素无过敏性疾病史。体格检查见面部及全身皮肤潮红,两上肢及胸背部隐见密集针尖大小之红色疹点,压之退色。诊断为药物疹。嘱患者停服蒺藜粉,大量饮水,口服抗组胺药(苯海拉明)50mg。服药后2h许,症状完全消失。
另外,蒺藜中含有硝酸钾,服入体内被酶还原成亚硝酸钾,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而产生窒息。
[防治]本品能引起药物疹,应当注意。蒺藜内服尚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一旦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大量维生素C,以利高铁血红蛋白转变为血红蛋白;也可用1%美蓝液1-2mg/kg以葡萄糖稀释后在10-15min内缓慢静脉注射,2h后若症状不缓解可重复注射1次;或用甲苯胺蓝5m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附注]沙苑蒺藜为豆科黄芪属植物扁茎黄芪Astragaluscomplanastus R. Br.的种子,与白蒺藜是两种不同的药材,两者不应混同。
参考文献
1.宁廷珊.内服白蒺藜引起药疹1例山东中医杂志,1987,(6):22
2.李学渊,蔡大立.内科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574
159.蒲公英
Pugongying
Herba Tarax Aci
[异名] 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 .碱化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成分] 本品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全草含肌醇、天冬酰胺、苦味质、皂苷树脂、菊糖、果糖、胆碱等。
[药理]蒲公英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浸剂有利胆作用。
[功效及剂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用量: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实例]刘氏报道2例口服蒲公英汤剂致全身搔痒,起风团去掉蒲公英则无过敏现象。
参考文献
张洪杨.临床所见的中药毒副反应.江西中医药,1987,(4):55
160.雷公藤
Leigongteng
Radix Triipterygil wilfordii
[异名]莽草、断肠草、红紫根、南蛇根、三棱花。
[来源]本品为卫茅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 Hook.f.的根及根茎。
[成分] 本品含雷公藤红素,另从中可提取60余种成分,计有二萜成分13种,三萜成分18种,倍半萜11种,生物碱11种。还有β-谷甾醇、卫茅醇、葡萄糖、果糖、有机酸、鞣质、色素、松脂物及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硒等。
[药理]本品醋酸乙酯提取物有免疫抑制作用,并能提高小鼠血清总补体含量。此种作用还可促进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阻断免疫复合物的致炎作用,加速炎症修复。本品煎剂对炎症介质组织胺、5-羟色胺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作用。除消炎作用外,还有镇痛、解热、杀虫和抑菌作用。本品有短暂的降压作用。腹腔注射大剂量雷公藤提取物可使血压骤降、心律不齐。
[功效及剂量]本品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活血通络.杀虫作用。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中期有效,还可治疗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牛皮癣等。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不良反应]本品毒性很大,超常用量可致中毒甚至致死。雷公藤总苷口服的LD50为159.7土14.3mg/kg。雷公藤总生物碱口服的LD50为504士29.48mg/kg。本品有中毒蓄积作用,平均毒效半衰期为7.98h,蓄积系数<4.98。其中毒类型可分为3种:①急性毒性反应,中毒症状于服药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有多个脏器损害,甚至死亡。②慢性中毒反应,多于用药过程中出现某些脏器损害,其进展缓慢。③迟发性毒性反应,急性中毒症状经过处理后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症状复发。
[实例]①临床报道本品中毒病例较多。有5例急性中毒,出现恶心、腹痛、呕吐、黄疸、肝肿大、消化道出血,最后死亡。②另有1例过量中毒,血压降至0,四肢及腹部皮肤呈黯红色,最后死亡。经尸检认为是雷公藤中毒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急性肾衰。③有报道雷公藤内服致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渗出性胸膜炎死亡。④有一乳母服雷公藤制剂1周,其子吸乳后吐奶、吵闹、药疹,停喂母乳后症状消失。慢性中毒多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主要表现为纳减,胃脘饱胀有烧灼感,轻度腹泻。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化验示尿常规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极少数呈“再生障碍性贫血”。
[防治]本品毒性较大,初用者从小剂量开始,服3-4天后逐渐适应,渐加至常用量。煎剂煎煮至少在1h以上,以减其毒性。鲜品毒性成分较高,用量取其下限。急性中毒救治:①催吐、洗胃、导泻以迅速排出毒物。②输液排毒。③扩容利尿。④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改善休克。⑤纠正心功能衰竭可选用毛地黄类强心苷。⑥有出血倾向可选用止血药,胃肠道出血可服用云南白药。⑦中药单方用鲜凤尾草,每次250-500g煎水顿服,连服3-5天。也有用杨梅果实或树皮治疗。
参考文献
1.郭晓庄.有毒中药大辞典.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2.880
2.杨小华.口服蜂巢致雷公藤中毒.江西医药,1988,(23)4:344
3.祁凤鸣.雷公藤片过量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肾功能损害1例.浙江中医杂志,1991,11(26):490
4.林 平.口服雷公藤片后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渗出性脑膜炎死亡1例.中国医药1992,10:(47)19
5. 李瑞林,等.雷公藤片经乳汁致婴儿毒副作用5例.1983,(24)4:31
161.蜈蚣
Wugong
Scolopendra
[异名]蜈蚣、天龙、百脚、百足多。
[来源]本品为蜈蚣科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的干燥体。
[成分] 本品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此外尚含酪氨酸、亮氨酸、蚁酸、脂肪油、胆固醇等。
[药理]本品有抗惊厥作用。蜈蚣(1:4)水溶液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功效及剂量]熄风镇静,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用量:3-5g。
[实例]①刘氏报道1例颈淋巴结核患者服用含蜈蚣的汤剂(其中蜈蚣12g)日1剂,3日后出现头晕、乏力、解酱油色尿,诊为溶血反应。分析蜈蚣含有组织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两种物质致溶血反应。②一男性患者因湿疹服中药3剂(原方上加蜈蚣2条),服2剂后数小时发热、腰痛,尿检蛋白(++++)、管型(++),尿量每日2000-4000ml,第4日死于急性肾衰。一男性患者因银屑病服中药4剂后加蜈蚣2条,服3剂后腰痛、发热,尿检蛋白(++++)、管型(+)。比重1:0006,尿量每日2000-8000ml,B超示双侧弥漫性肾肿大,第6日才恢复正常。③有人报道口服蜈蚣粉剂致急性肾衰。④余氏报道生蜈蚣过敏,一患者因风湿痛就诊,投药蜈蚣20条(民间验方)研粉吞服,将粉末装人空心胶囊,每粒1g,每日2次,每次1粒。上午服1粒1h后下肢起红疹、瘙痒。下午继服1粒,病情加重,全身起粟粒状红疹,以下腹、下肢内侧为甚,奇痒难忍。患者无过敏史,未服他药,未接触异物,令其停药,经抗敏治疗而药疹消退。后因风湿加剧,再服1粒,随即又起疹。后作者将剩余70粒胶囊中蜈蚣粉末倒出入锅用文火炮至黑褐色放凉后入胶囊,患者试服后未再起疹,风湿痹痛亦好转。从中说明生蜈蚣致敏,炮制后无过敏现象,但仍有疗效。为保证安全有效,应炮制入药为宜。⑤邓氏报道蜈蚣过敏反应2例,一患者因臀部疼痛就诊,投用乌头汤加蜈蚣5条(研末冲服),翌日双足皮疹隆起,急诊抗敏处理,患者述及不久前,某医曾用蜈蚣出现类似过敏症状。遂用原方去蜈蚣,7剂服完未再发生过敏反应。另一患者口眼歪斜,投以牵正散加味4条蜈蚣研末冲服6h后臀部痒而起皮疹,停药后逐渐消失。
参考文献
1.张 华.中药的副作用.中医药信息,1990,5:36
2.傅文录.1993,1994年中草药不良反应综述.浙江中医杂志,1993,2:52
3.余圣龙.生蜈蚣致过敏.中国中药杂志,1989,(14)5:56
4.邓朝纲.蜈蚣致过敏性反应2例.浙江中医杂志,1990,5:237
162.蜂蜜
Fengmi
Mel
[异名]白蜜、食蜜、蜂糖、蜜糖。
[来源]本品为蜂蜜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mellifera Linnaeus所酿的蜜。
[成分]本品主要含果糖,葡萄糖,还有蔗糖、无机盐、酶、有机酸、少量糊精、蛋白质、树胶样物质、蜡、色素、芳香性物质及花粉粒。
[药理]本品对创伤有收敛、营养和促进愈合的作用。有润肺祛痰和缓泻的作用。
[功效及剂量]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用量15-30g。
[实例]有报道蜂蜜可使婴儿致死。服蜂蜜致上腹痛,吐泻、关节痛、丘疹、全身瘙痒。
参考文献
1.陆景田.中草药药物反应综述.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0,(1):18
2.于清波.部分中草药及中成药不良反应述要.吉林中医药,1987,(5):29
163.满山红
Manshanhong
Folium Rhododendri Daurici
[异名] 映山红、迎山红、靠山红。
[来源]本品为杜鹃花科植物兴安杜鹃Rhododendrondauricum L.的干燥叶。
[成分]本品含黄酮类为杜鹃素(farreroe)、金丝桃苷
( hyperin) ,篇蓄苷、杜鹃黄素(azaleatin)等、挥发油(为大牻牛儿酮、萜烯等)、三萜成分(为白桦脂醇等)。
[功效及剂量] 止咳祛痰。用于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用量:25-50g,煎服。
[不良反应] 本品品种繁多,有的品种花瓣可食,而有的花瓣有毒不可食。
[实例] ①曾有一家4人吃白杜鹃花瓣而中毒。②宋氏报道1例患者服满山红成药消咳喘后,出现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
参考文献
1. 王 宁.中药的中毒及其预防.吉林中医药,1985,(1):31
2.张 华.中药的副作用.中医药信息,1990,(5):36
164.酸枣仁
Suanzaoren
Semen Ziziphi Spinosae
[异名]枣仁、山枣仁、酸枣子。
[来源]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spinosa( Bunge) Hu et H . F . CHOU的种子。
[成分] 含酸枣仁皂苷( jujuboside) ( A,B ),水解得酸枣仁皂苷元,后者在酸性水解过程中能转变为伊贝林内酯(ebelin lactone)。并含黄酮类及微量具强烈刺激性的挥发油。
[药理] 本品水解性成分有镇静催眠作用。此外,本品有持续性降压的作用。对心脏可引起传导阻滞。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功效及剂量]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伤津口渴。用量:9-15g。
[不良反应]有报道本品产生过敏反应。
[实例]张氏报道一患者因眩晕、心悸失眠、多梦,投以归脾汤加味,服首剂2h后出现恶寒,继则发热,四肢关节酸痛。追问病史,患者也因失眠服中药出现类似反应,每次发作后感到全身疲惫不堪,四肢疼痛乏力,纳减,犹似大病初愈,数天后才恢复。经药贴试验证实,为酸枣仁过敏所致。
参考文献
1.樊惠兰,等.近10年来中草药过敏.浙江中医杂志1991,(5):233
2.张炉高.服用中草药不良反应4例.中国中药杂志,1989,(14)2:52
165.蝉蜕
Chantui
Periostracum Cicadae
[异名] 蝉衣、蝉退、蝉壳、知了壳。
[来源]本品为蝉科昆虫黑炸(Cryptotympana pusfulata
Fabricius)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成分]本品含大量甲壳质、多种氨基酸和三磷酸腺苷。
[药理]药理证实有镇静、抗惊厥、免疫抑制及抗炎作用,并有解热作用。
[功效及剂量] 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用量:3-6g。
[实例]夏氏报道服蝉蜕引起腹痛2例.其中1例女性3岁因发热、咽痛、咳嗽用桑菊饮加蝉蜕、银花治疗,药后热退,渐起腹痛,服2剂后腹痛加剧。试用蝉蜕10g水煎500ml ,让患儿父女同服,约15min出现上腹持续性疼痛,伴腹胀,30min自行缓解。
参考文献
夏承义.服蝉蜕引起腹痛2例.中国中药杂志,1989,(14)10:60
166.罂粟壳
Yingsuqiao
Pericarpium Papaveris
[异名] 粟壳、鸦片烟米、御米壳、米壳。
[来源]本品为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Somniferum L.)的果壳。
[成分]本品含吗啡、可待因、那可汀、罂粟碱、罂粟壳碱和蒂巴因,另含多糖。
[药理]有镇痛、呼吸抑制及止咳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有直接作用,因而有止泻作用。另有致突变作用。
[功效及剂量]敛肺、涩肠、止痛。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用量:3-6g。
[实例]①本品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度损害,有一患者煎服致烦躁、嗜睡、昏迷、紫癜性肾炎,最后因心跳、呼吸停止死亡。②明代医家龚贤廷曾对罂粟壳加以描述:粟壳性涩,泄痢嗽怯,祛病如神,杀人如剑。具有固肠止泄的作用,但不宜用于治疗菌痢。中医认为菌痢为湿热积滞,治疗清热利湿、行滞导积为主,严禁收涩,而本品有收敛作用,故在外邪滞潴的情况下,用之会造成“闭门留寇”之害。现代医家认为本品对痢疾杆菌无杀灭作用,相反地可使肠道内病菌及毒素连同脓血腐物不易排出,从而导致细菌毒素及组织坏死产物经肠粘膜吸收,进入血循环,加重毒血症状,相继出现胃满、腹胀等一系列症状,实际上是一种中毒性胃肠胀气的表现,严重者可发展为中毒性肠麻痹。③作者曾遇到3例用本品而毙命的患者。其中1例郑姓患者,始为单纯性菌痢,当地卫生室反复使用本品煎剂治疗,数日后出现腹胀,病情逐渐加重,排气排便停止,最后疑有外科情况而手术,术中发现肠管胀气,呈大段坏死,伴多次粟粒状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作者指出“使用粟壳治疗菌痢有百弊而无。利”。本品应用不当所致的危害,绝非限于菌痢,其他如咳嗽、遗精、脱肛、女子崩漏等初患新疾,若不悉原委,效尤辄用,殊属不妥。《本草经疏》谓:“不知咳嗽性肺虚无火或邪尽嗽不止者,用此敛其虚耗之气;若肺家火热盛,与风寒外邪未散者,误用则咳愈增而难治。得痢脱肛,由于下久滑脱肠虚不禁,遗精中于虚寒滑泄者,借其酸涩收敛之气,以固虚脱,如胃肠结滞气多,湿热火炽,命门火衰,湿热下流的遗精者,误用之则邪气无从而泄,或攻人手足关节,肿痛不能动,或为身发肿,或呕吐不食,或头面俱肿,或精窍闭塞,水道不通,……”这段论述足以说明本品应用不当的危害。④婴儿谭某腹泻一周自,其祖母自煎罂粟壳1枚(如核桃大),服用煎液约8ml。 lh后,出现呕逆,呼吸困难,昏迷,瞳孔如针头,压眶反应无,口唇发绀,阿片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给氧3天抢救。
参考文献
1.古云霞.中草药不良反应综述.中国中药杂志,1995,20(8):503
2.李红生,等.煎服罂粟壳致婴儿呼吸衰竭1例。中国中药杂志,1989,14(7):56
167.樟脑
Zhangnao
Camphora
[异名] 潮脑、脑子、洋冰、韶脑。
[来源]本品为樟脑科植物Cinnamomumcamphora (L.)Sieb.的干枝叶及根部经加工提取制得的结晶。
[成分]樟脑(camphoraC10H160),熔点174-1790C。
[药理] 本品对皮肤粘膜局部有刺激和防腐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粘膜分泌。本品的治疗剂量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功能降低或有障碍时,能出现复醒作用。
[功效及剂量]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开窍辟秽。用于疥疮、牙痛、跌打损伤、神志昏迷、痧胀腹痛等。用量:0.1-0.2g,入散剂,或用酒溶化服。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内服宜慎。
[实例]①卢氏报道以癫痫持续状态样起病的樟脑中毒1例。一女性农民因突发频发性抽搐、昏迷10h急诊入院。入院前5天因两下肢疼痛不愈,用新鲜樟脑枝叶煎水于起病之当晚约7时进行全身性熏蒸约40min后,自觉胸闷、心悸和恶心感,即停止熏蒸卧床休息,约10min突然全身性抽搐,每数分钟抽搐1次,每次持续5-10min,间歇期意识不清,伴大小便失禁,呕吐2次。既往史无特殊,家中无癫痈病史。当地医院注射抗惊厥药(药物不详)后,抽搐停止而呈持续性昏迷状态,遂转本院,初诊为糖尿病性昏迷。检查:体温39.40C,呼吸每分钟40次,脉搏每分钟120次,血压24/13.3kPa,中度昏迷,大、小便失禁,呼吸急促,双瞳等大、等圆,直径4mm,光反应迟钝,眼球呈中度摆动性眼颤,颈强直,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双下肢强直性伸直,四肢腿反射亢进。心、肺、腹阴性。实验室检查:血糖8.8mmol/L,血常规、肝功能正常。腰穿脑脊液压力稍高(每分钟80滴)外,常规生化正常。头颅CT正常。经给氧、补液,甘露醇及脑细胞代谢药等综合治疗,神清,心跳、呼吸、血压渐趋正常。3天后复查血糖正常。出院诊断为樟脑中毒。1周后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未留后遗症。以樟脑枝叶熏蒸导致以癫痫持续状态样起病的重度中毒罕见,且易误诊。②赵氏报道本品可致谵妄。
参考文献
1.卢昌元以癫痫持续状态样起病的樟脑中毒1例.新医学,1996,(27)4:187
2.赵景云.近10年来中草药及制剂反应综述.云南中医杂志,1991,
(4);28
168.僵蚕
Jiangcan
Bombyx Batryticatus
[异名]白僵虫、天虫、僵虫。
[来源]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mori L . 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
[成分] 本品含脂肪及蛋白质。
[药理]本品所含的蛋白质有刺激肾上腺皮质的作用。
[功效及剂量]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疼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用量:5-9g。
[实例]陈氏报道服用僵蚕引起3例皮疹。皮疹均在服药5-8剂时出现,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患者蔡氏罹石淋之症,用药车前子15g,瞿麦、萹蓄、鸡内金、僵蚕、蝉衣、藕节、小蓟各lOg,白茅根、海金砂各20g,金钱草30g。服7剂后头面部出现小丘疹,高出皮肤,瘙痒难忍,随之波及四肢皮肤。即停僵蚕,加服抗过敏药,症状消失。以后去僵蚕,继服原方,未出现皮疹反应。
参考文献
陈成槽.僵蚕引起皮疹3例报道.浙江中医杂志,1989,12:550
169.藁本
Gaoben
Rhizoma Ligustici
[异名]土芎、山荽、西芎、茶芎。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藁本Ligusticumsinense Oliv .或辽藁本Ligusticumjeholense Nakai et Kitag.的干燥根茎及根。
[成分]藁本干燥根及根茎含3-丁基酜内酯(3-butylphthalide)、蛇床内酯(cnidlide)、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 )。据报道藁本含挥发油约0.3%,有的含0.65%。辽藁本根含挥发油约1.5%。
[药理]15%煎剂用平板稀释法试验,对许蓝毛菌等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藁本有镇静、镇痛、抗病毒作用。
[功效及剂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头痛,风湿肢节痹痛。用量:3-9g。
[实例] 有1位32岁女性,因慢性额窦炎服九味羌活汤加藁本、辛夷、苍耳一剂。服药40min后出现头面及周身奇痒及荨麻疹:,经抗过敏治疗后痊愈。后又服一剂含藁本的中药(其他中药以前服过,无过敏反应),再次发生过敏反应。
参考文献
李天杰.中药藁本致过敏性尊麻疹1例报道.河南中医,1986,(3):37
170.蟾酥
Chansu
Venenum Bufonis
[异名]蟾酥眉脂、蟾酥眉酥、哈蟆酥、蛤蟆浆。
[来源]本品为蟾酥科动物中华大蟾酥Bufobufo gargarizans canfor或黑眶蟾酥Bufo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
[成分]蟾酥毒液中含有:蟾酥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毒配质及蟾酥毒素,后者制成蟾酥时已水解为蟾毒配质、辛二酸和精氨酸;二茶酚胺类化合物,即肾上腺素和正肾上腺素;非强心作用的化合物,包括胆固醇、前维生素D,y-谷甾醇、辛二酸和精氨酸等。
[药理] l蟾酥配质和蟾酥毒素有强心作用,但后者较弱。蟾酥配质的基本结构很象强心苷配基。因蟾酥毒液中含有肾上腺素和正肾上腺素而有升压作用。蟾酥有抗炎作用。蟾酥配质有麻醉、引起惊厥及呕吐的作用。
[功效及剂量]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作用。用于痈疽疔疮;咽喉疼痛,中毒呕吐,腹痛神昏,手术麻醉。用量:0.015-0.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实例] ①王氏1974年报道蟾酥治疗心脏病中毒致死3例,活蟾酥毒力尤大。中毒后表现恶心难受,流涎,腹痛,剧烈呕吐,遍身冷汗,心慌,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手足冰冷,不能言语。②有人用蟾酥皮外敷,致荨麻疹伴中毒性心肌炎。
参考文献
1.彭 泉,等简述中药的毒副作用.云南中医杂志,1989,4:33
2.杨更生.虫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新中医,1989,8:52
171.鳖甲
Biejia
CarapaxTrionycis
[异名]上甲、鳖壳、团鱼甲、甲鱼壳。
[来源]本品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
[成分]本品含骨胶原(collagen)、角质、蛋白、碘质、维生素D等。
[功效及剂量] 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虚风内动,闭经,徵瘕,疟疾。用量:9-24g。
[实例]①口服鳖甲煎剂致严重反应1例。患者因反复腰骶部疼痛2年,随气候变化疼痛加剧,经X光摄片诊断为第4腰椎致密性骨炎,腰椎骶化而服中药威灵仙、杜仲各15g,寻根风30g,络石藤、虎杖各15g,川断、鼠妇各15g,仙灵脾10g,丹参15g,金钱白花蛇2g(研末吞服),服10剂。再诊时患者能自行步行,疼痛明显好转,但夜多虚汗,在原方上加鳖甲15g煎服,服药5min即感咽喉不适,喉部像火烧一样,似有物梗住,10min出现腹部剧痛,虚汗淋漓,面颊潮红,似醉汉貌,眼结膜充血明显,全身布满块状凸起风疹块,奇痒难忍。继而胸闷气急,心率每分钟118次,即送院急诊。追问病史,患者自述1年前因服少量甲鱼肉引起过敏性休克。此次因不知鳖甲就是甲鱼壳而误服,又引起过敏现象,经对症及抗过敏而治愈。②一患者因月经不调,经服中药3月而复正常,但仍有肝脾肿大。治拟滋阴清热,软坚化结。方药:熟地、白芍各15g,川芎6g,当归10g,知母、鳖甲各12g,鸡内金5g.香附、地骨皮各12g,服5剂。首剂服后约1h,感胸闷不舒,周身发痒,未介意。次日又服半剂,又复上述症状,自认为煎药不当。将另半剂浓煎,入胃后全身起风团,诊断为药敏。后患者告述,约2个月前有人告诉用偏方脚鱼(即鳖甲能治肝炎,服后与本次症状相似,且较本次剧烈,烦躁甚,经抗过敏而愈。遂除去鳖甲,余药仍继服无反应。至此认为鳖甲过敏无疑。③ 有报道鳖肉治肝病异议。鳖肉性味甘平,营养丰富,江南民间常以食鳖肉治肝病,蔚然成风,但用之不当,也为鳖病。一患者为乙肝肝硬化,脾切除后中药调理,体重增加,恢复工作,时值冬令进补,遂食鳖肉,初服腹胀纳呆,泛恶,便秘,未予注意,连食5天(4只),大便呈柏油色,大便隐血(++++)。B超示:肝硬化,x光胃肠示上消化道出血而入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乃滋腻太过,湿聚化热,结于胃肠,损伤脉络所致。方药:大黄、半夏、川连、黄芩、赤芍、丹皮、莱菔子、小蓟、茜根草,3剂后大便转黄,半月而愈。随访1年,避食鳖肉,病末再发。又一患者血吸虫性肝硬化30余年,3年前煎食鳖肉,出现腹水,肝脾肿大,经服中药消退,未予注意。今又食鳖甲3只,腹胀腹水又起。刻诊:面色黧黑,胸闷痰塞,腹胀如鼓,胸胁刺痛,口干口苦,尿少,舌红,边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此乃素体脾虚肝瘀,而鳖肉性寒,多食则寒凝于脾,以致运化失司,积食难消,气血_瘀滞更甚。方用柴胡、八月扎、丹参、桃仁、赤芍、郁金、枳壳、佛手、鸡内金、莱菔子、焦六曲、焦山碴,服3剂诸症锐减,半月后腹水消退。随访4年,避食鳖肉,未见复发。又一患者胆总管腺癌,术后较好。回家进食鳖肉以补充营养,食后即感上腹隐痛,皮肤瘙痒。连食4只,症状加重,黄疸加深,旋因肝昏迷死亡。
参考文献
1.姚善业.口服鳖甲煎剂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0,(4):52
2.王哲身,等.鳖肉治肝病异议.浙江中医杂志,1992,(27)5:228
172.麝香
Shexiang
Moschus
[异名] 麝脐香、香脐子、元寸、当门子、腊子。
[来源] 本品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oschus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麝香酮,具特异强烈的香气,并含脂肪、树脂、蛋白质和无机盐。
[药理]本品能使心跳、呼吸增加;少量可增进大脑功能,多量有麻醉作用;其水溶性成分,对家兔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收缩力加强,节律性收缩增加,紧张度上升,大剂量呈半痉挛至痉挛状态。本品能促进各腺体的分泌,有发汗和利尿作用;在试管内有抑制猪霍乱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作用。
[功效及剂量]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热病神昏,中风惊厥,气郁暴厥,中毒昏迷,经闭,难产死胎,心腹暴痛,痈肿瘰疬,咽喉肿痛,跌扑损伤,痹痛麻木。用量:0.03-0.1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实例] ①有报道麝香虎骨膏致过敏性休克,.表现为心慌胸闷,腹痛,频吐,过敏性荨麻疹,血压下降。②内服本品可出现一过性糖尿症。③有人报道麝香中毒致呼吸停止1例。
参考文献
1.陆景田.中草药药物反应综述.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0,(4)1:18
2.袁惠南.中草药不良反应综述.中国中药杂志,1995, ( 20 ) 8 : 503
3.吕春录,等.麝香中毒引起呼吸停止1例报道.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87,2:64
后 记
本书在1998年出版后已售完,作者为便于读者查阅特将其制成电子版上网以共读者免费查阅。电子版纠正了印刷版的一些文字错误,并略去了索引和附图。今后作者收集到的新资料亦会不定期的以后记形式发布。
作者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