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韩国在文化遗产申报上动作积极,宫廷宗庙祭祀礼乐、江陵端午祭等先后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古代韩国处于中华文明圈,中韩两国传统物质文化颇有相似之处,故而,韩国传统文化成功申遗的消息传至国内便引发了国人热议,不少网友认为韩国是在“偷抢”中国传统文明成果。就在2015年底,韩国“拔河”成功申遗的消息又一次受到网友关注。
其实,在“申遗事件”之外,高句丽历史问题更是中韩之间在历史认知方面存在分歧的关键问题。近日,澎湃新闻采访了朝鲜历史文化专家、延边大学“朝鲜半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授李宗勋,讨论中韩之间引发摩擦的相关历史问题,以期对读者了解纷争的现状有所裨益。
澎湃新闻:近年来,韩国多起“申遗事件”受到国内媒体、网民的极大关注,并因此产生了不少文化方面的“口水仗”,网友纷纷吐槽中国的端午、中医、印刷术等文明成果被韩国抢走。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宗勋:在韩国申遗中医、印刷术、端午等问题上,中国网民反应非常敏感,谩骂韩国人善于“偷抢”中国古代文化。对此,中国人其实不必那么大惊小怪,问题也不像有些中国人想象得那么简单。传统时代,朝鲜半岛一直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并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汉字文化圈中发展壮大,成为东北亚区域的主要国家之一,历史上誉称之为“礼仪之邦”、“小中华”。因此,二千多年来自中国大陆的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文化也成为朝鲜半岛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具有超越国家、民族向四周传播、交流的属性,越是先进的文化越容易传播,被其他民族所吸引。同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交流、受容、变异、本土化等诸多变化,于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文化在朝鲜半岛经历长期的变异过程后,在内容上与原来的文化不完全一样,而且形成鲜明的本地特色,甚至还有名同义异的现象。就像起源于印度次大陆的佛教传播至中国大陆后变成中国式的大乘佛教一样。
比如,韩国申遗成功的端午祭,是韩国江原道江陵一带民间祭拜吉岭大神的民俗活动,既不是全国性的传统节日,内容上类似萨满文化的成分多一些,与中国的端午节也完全不一样。韩国善于将传统文化中自认为有价值的、具有民族与地区特色的文化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只是中国忽略了这些文化,还没有来得及整理而已。
中国人应以自然的心态对待这种问题。其实,中国文化向其他地区和国家传播并能发扬光大更能彰显古代中国文化魅力和影响力,更是体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中国人应为之骄傲才是。
澎湃新闻:处于中华文明圈的韩国,其历史与中国有着诸多联系,除申遗事件之外,高句丽历史问题也是中韩两国在历史认知方面的一个分歧,特别是韩国方面,对此问题尤其敏感。请您介绍一下高句丽历史问题上中韩的分歧在哪里?
李宗勋:据史料记载,高句丽国始建于公元前37年,其疆域包括现今中国辽宁、吉林两省和朝鲜半岛北部,公元668年被唐罗联军所灭。中韩两国学界在高句丽问题上的分歧较大。中国学界大多学者认为,高句丽自始至终是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是中国中原王朝的地方政权,因此主张将高句丽史完全归属于中国史的范畴内。甚至有的学者反对将高句丽视为韩国史的一部分,强调高句丽史不应写进韩朝古代史中。韩国学界则认为,高句丽史是古代韩民族历史的主干,是政治军事上的独立强国,高句丽人是韩民族的直接祖先,强调中国学界对高句丽史的主流观点是对韩国历史的武断歪曲。
我个人对高句丽历史的定位是:高句丽史是古代东北亚的历史,不能简单地将高句丽的全部历史归属于中国史或韩国史。因为在古代东北亚,根本不存在明确的国境线,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国民国家,各王国内的民族大多也是复合性的征服民族,各族群、部族之间的相互移动、融合比较频繁。既然高句丽是东北亚历史,中国和朝韩应共享这种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残留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高句丽历史遗产共同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正是很好地体现了两国共同享有高句丽历史的精神和思维。如果中韩两国皆视高句丽为古代东北亚历史的话,两国之间不会就此产生文化冲突。
从国史角度而言,高句丽史必然是中国东北古代历史的一部分,因高句丽及其先祖夫余都起源于现中国的辽宁、吉林地区,高句丽时期的大部分疆域也在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在东北地区活动的时间大大多于朝鲜半岛,只是后期将政治中心迁到朝鲜半岛而已。
但我们还应承认,高句丽的历史文化后来主要由朝鲜半岛传承,并使之发扬光大,高句丽人是朝鲜民族形成的重要族源之一,因此朝鲜民族的英文名称仍然是KOREA(高句丽的谐音)。相对于高句丽史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小块部分而言,高句丽历史在整个朝鲜民族历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唐朝一样重要,韩国的高句丽历史情结比较强烈也是自然的。
中国改革开放前,中国和朝韩在高句丽历史问题上相互认知,基本上采取了共享高句丽历史和默认对方研究方法的态度,并没有发生太大的矛盾。
蓝月传奇 美女陪玩 热血传奇 套装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