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简介 张治中简介 【张治中简介】张治中生平

张治中(1895年–1969年),字文白,安徽巢湖人,中国国民党二级上将,曾主导参与多次国共和谈,有”和平将军”之称。


张治中简介 张治中简介 【张治中简介】张治中生平
    出生至黄埔
    张治中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校3期步科。之后曾参加护法,并在滇军、桂军、川军中任连长、营长。1924年,张任校长的广西桂军军校结束,蒋介石调张到黄埔军校,任上校代理入伍生总队队长。不久,国民党党军成立,张任第二师参谋长。黄埔军校后来成立军官团,由张任团长。1926年北伐开始后,设立学兵团及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张任学兵团长及分校教育长。1927年蒋介石清党以后,张治中从武汉到南京;蒋介石下野后,张出国考察。
    陆军军官学校

    1928年黄埔军校迁南京,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张治中由1928年起一路出任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直至1937年。在这期间张亦曾多次为蒋介石带兵。1928年冯玉祥反蒋,张任武汉行营主任;中原大战时,张任教导第二师师长,率部进攻开封冯玉祥部。1933年闽变,张任第四路军指挥平乱。与其他国民党将领不同,每次战事完结后张治中都会主动交出兵权,回到军校。


    抗战
    1932年上海爆发一二八事变,张临时被任为第五军军长,指挥国军中的中央精锐,助十九路军守衞上海。中日签署停战后,张立即投入京沪防守的计划工作。1936年,正式出任京沪警备司令。1937年抗战开始后,张兼任第九集团军司令。8月13日,日军进犯上海,引发淞沪会战。张治中指挥国军的中央精锐在上海以攻势对抗日军。之后国军被迫从前线后撤,张改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1938年11月,日军进犯湖南一带。蒋介石决定若然被迫撤出长沙,先把城市焚毁以免资敌。因为组织不严,日军未来犯长沙即在11月13日凌晨被纵火焚毁,造成严重的人命财产损失。张治中亦因而被革职,但仍获留任负责善后。1939年2月,张到重庆,任军委会委员长待从室第一处主任,负责军事机要,成为蒋介石身旁的重要助手。
    和谈

    1941年晥南事变后,张治中即代表国民党与共产党谈判。之后国共双方的谈判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张治中多次代表国民党。1945年日本抗降,毛泽东首次飞重庆与国民党会谈。张治中与美国特使一同飞到延安接毛泽东,在重庆代表国民党参与会谈九次。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后,张再随机送毛泽东回延安。之后美国特使马歇尔于1946年初来华。张治中、周恩来与他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国共的军事整编。


    与共产党谈判的同时,张治中亦负责谈判统一新疆的工作。1944年到1946年6月,张任全权代表多次赴迪化,在苏联领使的调停下,谈判解决新疆的问题。1946年7月,张治中任新疆行营主任兼省主席。
    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在军事、政治及经济都遭受严重打击。蒋介石于1949年初下野。李宗仁代总统,并立即展开与共产党的和谈。张治中任代表团长,于4月1日到北平进行和谈。其后谈判的结果未为南京接受,作为国民政府代表的张治中亦没有回到南方,而是留下在北平,并于6月宣布脱离国民党。
    49年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先后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民革副主席,和平解放台湾委员会主任等职。在文革中张治中被抄家,后因周恩来的保护才幸免了直接人身迫害。1969年4月死于北京。


    张治中三谏毛泽东
    张治中一谏毛泽东,国名沿用至今
    1949年6月,正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前夕,在一定范围内酝酿和讨论国家名号问题。
    为广泛征求意见,毛泽东在中南海邀集各界人士座谈,张治中也应邀参加。毛泽东让工作人员把筹备会上专家们的意见呈给诸位,听取他们的意见。最后毛泽东提出,中央意见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这时候,张治中发表了不同意见。他说:
    “‘共和’这个词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何必重复?不如就干脆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觉得此话有理,建议大家采纳。经众人反复讨论,终于最后决定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国名。
    张治中二谏毛泽东,国旗沿用至今
    五星红旗以五星为基本图案,这面象征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的旗帜,颇有一番来历,它既是张治中认真思索的结果,也是毛泽东虚心纳谏的结果。

    北京的1949年8月,正是盛厦时节。为了能够在10月1日开国大典时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国旗,国旗图案的遴选工作在这炎热的季节紧张展开。参加政协筹备会国旗审阅小组的专家们,从征集自全国2000多幅图案中筛选出三幅,由毛泽东与各界人士最后选定。


    在讨论国旗的座谈会之前,张治中来到毛泽东住处。闲谈一番后,他试探着问毛泽东:
    “现在大家都在议论国旗图案,你的意见呢?”
    “我同意一颗星一条黄河的那种,你觉得如何?”毛泽东征询张治中的意见。
    张治中当即表示不同意,说:
    “第一,杠子向来不代表河流,中间一横杠容易被认为分裂国家,分裂革命;第二,杠子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是金箍棒,国旗当中摆根金箍棒干吗?不如用这一幅五星红旗。”张治中的话得到大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也觉得有道理,于是表示倾向张治中的意见。
    毛泽东虚心纳谏,敢于否定自己原来的意见,使张治中十分钦佩。后来,他在一次讲话中说到这件事时,还十分动情。后来,国旗审阅小组就以比较一致的意见确定了五星红旗为国旗,也就是今天一直高高飘扬的国旗。
    张治中三谏毛泽东,人大代表视察制度沿用至今
    1949年10月建国后,政协作为中国最高权力机构,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开幕,政协会议才不再执行人大职权。
    195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开幕前,张治中得知毛泽东不准备讲话,就通过周恩来、彭真建议毛泽东讲话。后来周、彭告诉张:毛主席仍不愿讲话。于是张治中就直接去找毛泽东:
    “这次人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您是国家主席,开幕时是主持人,怎能不讲话?”
    “就是你一个希望我讲话。”
    “不是我一个人,是全体代表,全国人民都希望听到您的讲话。”
    但这次交谈后,毛泽东还是不同意讲话。
    可是,在开幕式上,毛泽东却讲话了。这番话既全面又扼要,WWw.aIhUaU.COM其中“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概括,精辟有力,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导思想,受到举国欢迎。
    会间休息时,毛泽东笑着对张治中说:
    “你胜利了。本来不准备讲话,只因开幕式我是主持人,不能不说几句话,谁知一拿起笔来越写越多,就成了一篇讲话了。”
    会议期间,张治中提出一份书面建议,主张每个人大常委每年都要出动视察,了解地方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是彭真转交刘少奇委员长的。后来,毛泽东也看到了,并主张把范围扩大到全国人大代表,以后又加上全国政协委员。几十年来,这竟成了一项传统的制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5751/319630555425.html

更多阅读

雷锋英语简介 雷锋简介【英语作文】

        雷锋简介【英语作文】  Lei Feng (雷锋; Léi Fēng) (December 18,1940 - August 15,1962) was a soldier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f the PRC. He was characterized by

乡愁 作者 余光中 余光中乡愁简介 【乡愁的作者】余光中简介

乡愁的作者是谁?大家应该还记得那一首乡愁的文章,当然也有很多人写过乡愁,今天跟随爱装网小编来了解一下它的作者。   乡愁的作者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男,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台湾诗人,籍贯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

声明:《张治中简介 张治中简介 【张治中简介】张治中生平》为网友少年的情缘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