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如何不自私?“熊孩子”又是如何练成的?
某个周日,我送女儿去学画画,在电梯里见识了一位奶奶对孙子的教育,让我眼界大开。奶奶问孙子:“等会上课要选哪个位子坐?”孙子“训练有素”地回答:“老师前面又不会正对老师的位子。”(他们的座位是类似U形排列,老师站在中间上课,孩子们坐哪个座位是随机的)。听了孙子的回答,奶奶很满意,接着追问孙子:“为什么不能坐在老师的正对面?”“会被老师的唾星喷到。”“哪两侧的位子为什么也不要选?”“看久了眼睛会斜视。”这时,刚好电梯到了,走出电梯的时候,奶奶还似乎很得意地回头瞥了我们一眼,或许是我比较敏感,我竟从这一瞥中读到了这样的信息:瞧,我家孩子有多聪明!
又是一个周日,我陪女儿去参加一个由他们学校组织的征文活动的颁奖仪式,当被念到名字的孩子们上台领奖时,心情最激动的应该是孩子们的父母(自然也包括我)。家长们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拍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以便发朋友圈跟众人分享这何等难得的场面。这时候我却看到了令我目瞪口呆的一幕:一位穿着雪地靴的妈妈直接踩上座位高举单反相机在拍照,我当时心里还在想她等会下来时会不会擦一下座位,因为这座位就是在台上领奖的某个孩子刚才坐的。事实证明我错了,我不该“以一己之心度他人之腹”,这位妈妈从座位下来后直接走到前面去寻找别的最佳拍摄角度了。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印象深刻的另一件事,尽管这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当时女儿幼儿园所属系统组织文艺汇演,女儿被选上参加他们幼儿园的师生合作舞蹈表演,演出的那天晚上,当我坐在台下急切地等待女儿上场时,坐在我后面的一个大约六七岁的男孩子总是不停地踢我的座位的椅背。我N多次地回头态度友善地让他不要踢,每次小男孩总是停下来然后一脸无辜,但我一回身他马上又开始他的踢腿功,而且根本停不下来。而不可思议的是,小男孩的母亲和他只隔了二三个座位,却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忍无可忍之下,我只能跑到剧院角落的一个空位坐。
在第一个场景中,奶奶的教育无非就是教孩子如何在有限的公共资源中抢占最有利的那一份。虽然有些人天生就能够享有最优越的资源和最有利的条件,但能被这彩蛋砸中的毕竟是极少数人,而大多数人就只能从有限的资源分得“一杯羹”,当然,在一般情况下会有相应规则加以约束。但问题就在于,你不可能永远都抢得最好的那一份。而这样教育的结果就是孩子会成为自私自利的人,永远只考虑自己的得失。他们能吃得半点亏吗?长大后会去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吗?如果他们得不到他们想得到的,难保不会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但说句实话,如今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少。
一些有识之士批评如今的学校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重智育轻德育,但其实不只学校,在家庭教育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第二个场景中的妈妈就是一个例子。在这样的场合妈妈的这种举动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一个漠视他人利益,缺少公德心的家长,就算再重视孩子的智育和学业,她(他)能在教养方面培养孩子的良好素质吗?所谓言传身教,这样的身教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如果说在第一、二个场景中我还只是旁观者,那么在第三个场景中作为当事人我的感受自然更加强烈。在公共场所放任孩子的各种不文明、给他人造成不便的行为,这样的家长还真不少。可能有的家长会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大人怎么能跟小孩子较劲呢?但恰恰因为孩子不懂事,家长更有必要及时制止和教育他们。更何况,换成是别家的熊孩子影响了你,家长不见得也会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由而容忍他们吧。说到底,还是因为自私、缺少公德心。近年来,大陆游客在各地、尤其是香港、国外的一些不文明行为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今天的家长如果放任孩子在公共场所的不良行为,那么你的孩子很可能就是明天那个令人侧目的游客。而令我心生一丝悲意的是,在我们这个和谐社会里,我们的克制和容忍却成了弱点,成了自认倒霉的原因。
绝大部分的家长包括我自己都非常非常爱我们的孩子,但如果爱使我们“一叶障目”,那这种爱就是狭隘、盲目的,与我们的初衷南辕北辙。如果说爱都是自私的,那家长应该做的就是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不自私、有公德心的人,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爱和教育。(文/阅读时间网作者·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