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论“一分为二”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论“一分为二”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龚光余
   二00九年七月
  “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对他在一九三七年写的《矛盾论>>中阐述的对立统一的哲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抽象、概栝、提炼后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是毛泽东哲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在社会实践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使用最普遍的思维方法。社会生活是丰富的,社会实践是复杂的,而“一分为二”的哲学概念必竟是一个简洁的概念,它概栝的哲学内涵毕竟有限,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滑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泥坑里去。这样,在理论是辩证法的而在实践上却在変成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僵化的公式。“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和方法究竟是辩证法的还是形而上学的? 本文试图作一些理论性的探讨。
   一
  一九三七年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把列宁提出的辩证法的本质和心的对立统一规律展开而作了最深刻、最系统、也是最科学的理论阐述和最充分的发挥,形成了毛泽东的辩证法的哲学理论体系。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对他在矛盾论一文中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又作了高度的抽象和概栝。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里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不同。对于任何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对立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这就是一九五七年的对立统一论,这些哲学观点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重大贡献。“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是在一九五七年对立统一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一九五七年对立统一论的高度抽象和高度概栝,是一次高度的简化。它的丰富的哲学内涵在<<矛盾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可以找到注释和说明,就是在列宁的哲学笔记中也能找到说明。列宁在<<谈谈辩 证法>>一文中说:“统一物一分为二以及我们对矛盾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本质。”毛泽东的“一分为二”实际上是对列宁的提法的简化。因此说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无疑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世界观和方法论。
  那么,一分为二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概栝一九三七年的矛盾论和一九五七年对立统一论的辩证法的呢?
  “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高度概栝了对立统一,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论》认为,“ 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过程中,矛盾贯 串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一九五七年对立统一论认为,“对立统一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中是普遍存在的。”“一分为二”观点和方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可分的,而且要永远地不停地分下去,这实际上说的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因此说,“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概栝和继承了一九三七年矛盾论和一九五七年对立统一论的矛盾普遍性和绝对性。
  “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高度概栝了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论〉〉认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九五七年对立统一论也认为,“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変化。”这就是说,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是事物的整体,“二”是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事物的这两个方面,或两个侧面,是矛盾的、对立的、相互排斥的、相互斗争的。而这两个方面,或两个侧面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事物。因此说,“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概栝和继承了一九三七年矛盾论和一九五七年对立统一论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论 高度概栝了看问题全面性的辩证法观点。《矛盾论》认为,“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只了解农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只了解顺利情形一方,不了解困难情形一方; ”如此等,一句话就是说,我们看问题要有全面性,防止片面性。“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论认为,任何事物在任何时侯都是一分为二的,所以,我们应当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看到成绩,也要看到缺点;既看到长处,也要看到短处;既要看到有利条件,也要看到不利条件。这就是看问题的全面性。因此说,“一分为二”观点和方法论概栝和继承了一九三七年矛盾论看问题的全面性,防止片面性的辩证法观点。
  “一分为二”观点和方法高度概栝了辩证法的事物変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矛盾性的观点。《矛盾论.>>认为,“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九五七年对立统一论认为,“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认为,任河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讲一分为二就是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有了矛盾,就有了矛盾斗争,事物也就有了变化和发展。因此说,“一分为二”观点和方法概栝和继承了一九三七年矛盾论和一九五七年对立统一论的事物变化发展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矛盾性的辩证法观点。从这几个方面来说,“一分为二”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
  一个具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和方法,为什么在实践上却滑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上去了呢?关键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自身的理论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这个理论还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和不完善性。一个在理论上具有不彻底性和不完善性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一到复杂多変的社会实践中,有时侯就很难自原其说了。因此,它就滑到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上去了。那么,“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在理论上存在哪些自身的矛盾呢? “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只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没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更没有看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因而在实践上很容易滑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上去。《矛盾论》对辩证法的突出贡献就在于它深刻地阐述了矛盾的特殊性。《矛盾论》认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着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处于一个同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论》还尤其深刻地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论》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所以《矛盾论》强调说:“我们必记住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一九五七年对立统一论也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不同。”说的就是这种特殊性。“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认为,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分为二的,但是一分为二的两个方面是不是各有特点呢?没有说。由于看不到矛盾特殊性,不能分析矛盾两个方面各自特点及两个方面特点的相互关系,不能对事物的各种矛盾作具体的分析。这样,我们所见到的事物的每一个一分为二,即事物的矛盾,就没有任何形式和特点的区别了,结果“一分为二”就成了到处可以乱套的形而上学的僵化的公式了。
  “一分为二”观点和方法,只看到矛盾的斗争性,看不到矛盾的统一性,因而在实践中很容易滑到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上去。《矛盾论。》既阐述了矛盾的斗争性,又阐述了矛盾的统一性。《矛盾论》说:“所谓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同一性,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矛盾乃是现 实的矛盾,具体的矛盾。”“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矛盾运动。”一九五七年对立统一论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但看重矛盾的斗争性,而且看重矛盾的统一性。实际上矛盾的统一性比矛盾的斗争性要复杂得多,丰富得多,深刻得多。矛盾的斗争性能解决矛盾,矛盾的统一性也能解决矛盾。“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而一分为二的两个方面相互之间是矛盾的,斗争的,而且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解决矛盾。就是说,“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强调了矛盾斗争的唯一性,而忽略了矛盾的统一性,忽视了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一讲斗争就是一个打倒一个,一个消灭一个,一个吃掉一个。这样,“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就変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了。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实际上,不仅有斗争性的一面,而且还有统一性的一面。又例如,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有斗争性的一面,也有和平共处的一面。
  “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只看到问题的两个方面,看不到两个方面是相互转化的。《矛盾论》深刻地阐述了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也深刻地阐述了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矛盾论》说:“事情不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还在于矛盾着的事物相互转化。这就是说,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了去。”《矛盾论》还强调,“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虽然也强调了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这两个方面往往是不转化的。例如,政治和业务的关系,它们的关系就转化不了,政治始终是统,占主导地位,至可以冲击业务,业务始终处于从的地位。实际上当正确的政治方向确定之后,业务就成为主要的了。又例如,成绩和缺点,似乎成绩在任何时侯都是主要的,这是不对的,当一个单位,个人的问题成了堆的时侯,问题和缺点成为主要的了。“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只看到“一分为二”的矛盾的两个方面,看不到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因此“一分为二”就由辩证法的方法而変成了僵化的形而上学的公式了。
   三
  “一分为二”由理论上的辩证法変成了实践上的形而上学,除了“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本身理论的局限性外,还有如下一些重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理论的探讨所产生的偏差,是“一分为二”在实践上成为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对立统一、质量互変和否定之否定三个规律。毛泽东的《矛盾论》继承并且发挥了列宁的“对立统一是辩证法本质和核心”的思想,但是他在社会主义时期又过分地强调了对立统一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认为三个规律,实际上就是一个规律,这就是对立统一的规律。用对立统一规律排斥和否定另外两个规律,就是在理论上排斥和否定质量互変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这在哲学理论的探讨上就是一个偏差。而在对立统一的理论的探讨,又偏重于强调矛盾的斗争性,忽视了矛盾的统一性,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変成了斗争的哲学,强调“斗则进,不斗则退”,这在理论的探讨上又是一个偏差。这两个理论上的偏差,到了“一分为二”的理论提出来后,就使得这种愈益严重。这样,“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而且还比较严重地强调了矛盾的斗争性,从而忽视了矛盾的统一性。结果在复杂的社会实践中,“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简直就成了斗争哲学的代名词。于是,一分为二就由一个活生生的辩证法变成了一个僵化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了
  思维方式上的简单化和思想上的僵化是“一分为二”由辩证法变成形而上学的一个原因。毛泽东曾经说:“我们的教条主义者违背列宁的指示,从来不用脑筋具体地分析任何事物。”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地看问题。其实不仅是教条主义者,就是一般有教条思想方法的同志,也是不愿多动脑筋去具体事物,思想上习惯于把问题简单化。“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 提出来后,哲学的学习和达到了空前的普及,连文盲的老爷爷和老太婆也晓得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但是这些群众。极大多数是不大懂得矛盾 的普遍性,更别说懂得矛盾的特殊性了。所以,他们一般地也不大具体地分析具体的事物。因此,他们用起“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来,由于不懂得每一个事物是各不相同的,每一事物的每一个方面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每一事物矛盾的每一个方面是相互转化的,在每一个阶段也是各不相同的。自然,他们对每一个具体事物就不可能作具体的分析了。“一分为二”概念的简单化,使得他们思考问题也就简单化了。这样,他们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就不区别任何事物的不同性质、不同形式、不同特点地到处乱套。于是,一个活生生的辩证法方法也就変成了形而上学的方法了。
  “左”的思想政治的影响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由理论上的辩证法转向实践上的形而上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强调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左”的思想占统治地位后,辩证唯物论哲学就成了论证“左”思想路线的理论工具,帮助“左”的思想路线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条“左”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这就为 “一分为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脚。“文化大革命”就是用这种方法分析的,整个社会一分为二了,分成了两大对立阶级,一个是无产阶级,一个是资产阶级;党中央也一分为二了,分成了两个司令部,一个是无产阶级司令部,一个是资产阶级司令部;全国各地各个单位也一分为二了,分成了两大派,一个是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一个是资产阶级保守派。在这里,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之间矛盾的区别没有了,黑白是非颠倒了,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论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关系
   龚光余
   2009年8月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方法。后来有个叫 杨献珍的哲学家提出了“合二而一”的哲学思想方法。曾经有人说:“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正好是相对称的两个哲学概念,就如同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这样,两个相对称的哲学概念,一“分”一“合”,正好是辩证法的关系。同时也有人 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形而上学的。“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之间的关系,究竟是辩证法的关系呢?还是形而上学的关系?本文试图作一点分析。
   一
  “一分为二”从理论上说,毫无疑问,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但是,由于其理论上不完全性和不彻底性,在复杂的社会实践中,它又変成了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到处乱套的公式,滑到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上去了。
  理论上是辩证法的,实践上却滑到了形而上学的轨道,根本原因就在于“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方法作为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最高层次概念内涵的不完全性和外延的不相称性以及理论的不彻底性的局限性。作为哲学的每一个概念,应当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经得起推敲,不能有漏洞。概念内涵不完全性,外延的不相称,加上理论不彻底性,实践上就很难自圆其说。
  一个哲学理论体系中的概念是有层次的,如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把对立统一的思想展开来作了最充分的发挥和最完全、最科学的理论阐述,形成了具有严密逻辑的系统而又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了构建这个哲学理论体系,毛泽东运用了一系列的而且尤其是多层次的哲学概念。例如,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统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等。在这些哲学概念中,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理论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概念;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则是这个理论体系中的第二个层次的概念;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则是这个理论体系中的第三个概念。
  普通逻辑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成反比例的,外延越大,内涵就越小;反之,外延越小,内涵就越大。“一分为二 ”的哲学思想方法,作为哲学概念,作为哲学观点,作为哲学理论,它不是独立的自成体系,而是纳入了对立统一的哲学体系,主要是用来概栝对立统一这个哲学概念的,是对对立统一哲学概念的简化。这就要求“一分为二 ”与“对立统一”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基本一致,或者对等。但是,从理论上来看,显然“一分为二”与“对立统一”在内涵和外延上是都是不相符的。就是说,“一分为二”的外延小于“对立统一”的外延,“一分为二”的内涵也与“对立统一”内涵不相称。这样,用“一分为二”概栝“对立统一”,自然就显出它的理论的不完全性和不彻底性。所以,我们用“一分为二”代替“对立统一”到处去使用,就很容易滑到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上去。
  那么,能不能将“一分为二”的概念在对立统一的理论体系中降一个层次使用,作为这个理论体系中的第二个层次概念矛盾的普遍性呢?这样是否就和矛盾的普遍性外延和内涵相对称了呢?是否就避免了它的理论上的不完全性和不彻底性了呢?当然可以。但是,在对立统一的理论体系的第二个层次的概念,都是由两个概念组成一组相对称的概念。如矛盾的普遍性就与矛盾的特殊性相对称。如果用“一分为二”概括或者简化、或者说代替矛盾的普遍性,那么与“一分为二”相对称的哲学概念是什么呢?
   于是有人提出来,用“和二为一”作为“一分为二”相对称的哲学概念,他们认为,“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关系就是辨证法的关系,那么“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究竟是辨证法的呢?还是行而上学的呢?
   二
   “合二而一”是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我国哲学家杨献珍提出来的哲学观点和方法。当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曾发表文章批判“合二为一”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说“合二为一”是提倡“阶级合作论”、“阶级调和论”、“阶级投降论”是投降主义的哲学,是地主资产阶级的哲学,是反革命修正主义的哲学。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说,显然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哲学。
  二十世际六、七十年代,正是“左”的思想统治时期,《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的批判,显然是受了“左”的思想政治的影响。现在我们从纯哲学的角度来分析,看“合二而一”究竟是辩证法的,还是形而上学的?
  “合二而一”否定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列宁说:“对立面的同一,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栝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倾向。”毛泽东说:“一切过程中矛盾着的各方面,本来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合二而一”把矛盾的两个方面合起来而成为一,即一个整体事物,实际上就是用形而上学的“合”,否认了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这就不是辩证法的了,而是形而上学的了。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论“一分为二”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合二而一”否认了矛盾的普遍的斗争性、对立性。也否认了矛盾的统一性,毛泽东说,统一性有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若处于一个统一中;第二,矛盾的双方,依据 的条件,各构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合二而一”否认了矛盾两个方面的对立和斗争同时还从根本上否认了矛盾的两个方面,“合二为一”把矛盾的两个方面合二为“一”“一”是什么?“一”是事物的整体,这个整体的事物不再有矛盾的两个方面了,就是铁板一块,这就完全的抛弃了辩证法。“合二而一”既然否认了矛盾两个方面的对立、排斥和斗争。也否认了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排斥、对立和斗争中的相互转化,然后就稀里糊涂地合二为“一”了。就是说“合二而一”否认矛盾的统一性,所以说,它的思维方法,不是辩证法的,而是形而上学的
   “合二而一”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也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毛泽东说:“矛盾的事物及某一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毛泽东还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不同。”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深刻的阐述了矛盾的特殊性之后,强调说:“离开了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具体事物作具体的分析。”分析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毛泽东说:“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合二而一”否认矛盾的特殊性,也不能具体地分析矛盾的不同特点,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特点及其对立、排斥和斗争,也不具体分析矛盾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不加区别地到处套,成为典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例如,在社会实践中,人民内部矛盾虽然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但却是非常复杂性的矛盾,有时却和对抗性的矛盾绞合在一起,而且非对抗性的矛盾还有转化为对抗性矛盾的可能。这种矛盾的解决也是复杂的,需要说服教育,需要协调,也需要说理斗争,不是简简单单的“合二而一”就能解决的。至于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更是不可能“合二而一的”。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合二而一”不是辩证法的,而是形而上学的。
   三
  “合二而一”虽然是形而上学的,但是如果把它与“一分为二”结合起来,是否可以弥补“一分为二”的不足?因为“一分为二”有理论上的不完全性和不彻底性,在实践上容易滑到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唯方法上去了。如果把“合二而一”当作“一分为二”相对称的概念,如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斗争性,一“分”一“合”。那么,“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之间的关系,是否就是辩证法的关系呢?
  如果我们把“一分为二”降为对立统一理论体系中的第二个层次的概念,相对于矛盾的普遍性,那么“合二而一”相对称所概栝的则是矛盾的特殊性。“一分为二”概栝了矛盾的两个方面,概栝了矛盾两个方面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和相互斗争,概栝了矛盾的普遍性。但是它没有概栝矛盾的特殊性,所以我们说它在理论上具有不完全性和不彻底性。“一分为二”这种理论上的不足是否可以由“合二而一”来弥补呢?就是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称的一组哲学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且是辩证的关系。那么“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是否是一组相对称的概念而形成辩证的关系呢?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合二而一”和“一分为二”一样,都是看不到,或者否认矛盾的特殊性,都是不能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性质和矛盾的性质,都是在复杂的社会实践面前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不分青红皂白地到处当作死的公式乱套。所以说,“合二而一”与“一分为二”结合在一起,不仅不能弥补“一分为二”的不足,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只能是形而上学的关系,而不是辩证法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一分为二”降为对立统一理论体系中的第二个层次的概念,相对于矛盾的同一性或矛盾的斗争性,那么,“合二而一”是否可以作为相对称的一个概念,或者是矛盾斗争性,或者是矛盾同一性,从而与“一分为二”之间构成辩证法的关系呢?显然不行。如果把“合二而一”作为矛盾的同一性使用,肯定是不行的。按照唯物辩证法观点,矛盾的同一性具有两个方面的特证:其一是说矛盾的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不可;其二是说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了去。“合二而一”既不承认事物的整体是由缺一不可的矛盾双方构成的,也不承认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显然“合 二而一”不能等同于矛盾的同一性。如果把“合二而一”作为矛盾的斗争性使用,那就更不行。按照唯物辩证法观点,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并通过对立、排斥和斗争达到相互转化。“合二而一”否认矛盾双方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排斥和斗争,要将矛盾双方合而为一,是调和矛盾的,所以说,“合二而一”是和矛盾的斗争性是格格不入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5751/94537532504.html

更多阅读

唯物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我从事哲学理论工作算来已经五十多年了,学哲学教哲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主要部分,但是总感到“学然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在教学中讲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比较多,但很少讲与诡辩论的对立,很少揭示现实生活中的诡辩论。讲哲学只

张伯驹 丨 流水一分春一半 张伯驹子女

按照岁数,王世襄应该算是张伯驹的“小友”,张伯驹却曾将视如性命的《平复图》慷慨借给只相识不过两年的王世襄。坊间传记中,张伯驹通常被毫无异议地认可为“大收藏家”。在一些书中,张伯驹甚至得到了这样的评价:“这名字要么不知道,只要知

唯物辩证法与 形而上学 阴阳理论与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益言在一般社会活动中,人们无不受两种思想观念地支配,一是唯物辩证法,一是形而上学。所以,在利益奋斗的历史长河中求生存谋发展,不是按唯物辩证法办事,就是用脱离实际的形而上学左右自己的社会活动,支配自己的行为。大

形而上与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训练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栏目中有一个探究,在探讨哲学思维的特点时,引用了三则材料,其中第一则和第三则材料分别是:《周易》记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一门研究存在自身以及出于它的

课程与教学论考博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考博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书目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属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旨在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着力塑造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实践、课程与教学研究与

声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论“一分为二”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为网友尘世只是沉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