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热发烧并不可怕
其实发热发烧本是我们的朋友,不应视若仇敌。
人类身为一个高级生物体,与这些微生物本是理所当然而浑然天成的在大自然中「和平共处」的,我们的祖先早也就已经将这种「和平共处」的能力遗传给了我们,否则人类又怎么能够在这个有无数微生物的空间里世代繁衍?
从病因学的角度来看,发热发烧本是由于某种微生物对人体侵犯的必然反应。当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为害后,由于它们是一种异性蛋白,会很快繁殖,威胁我们的生存。而人体生命是不能容忍它们存在的,被入侵的身体,马上就会自动组织抵抗;这也就是生命的自卫本能。
发热发烧就是这种抵抗的最佳选择 —— 人体高度进化的体温调节中枢,将自己的皮肤散热孔关闭,热量不再外泄而引起发热;发热的身体,极不利于入侵微生物的繁殖和生存,它们因此不得不约束自己,而减少或停止繁殖。
另一方面,人体因发热而增加代谢率,把入侵微生物所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这种发热发烧就像动员令,让白细胞(白血球)、巨噬细胞跑出来跟这些微生物战斗。此时,医师或病人应该想的是,如何维护和支持这种抵抗能力,而不是乱用药或其他治疗手段,来伤害自己的抗病本能。
很多时候,发热发烧不医治,顺其自然,显然比盲目退热要好得多。民谚说:「缩一缩,大一壳。」意思是说,孩子发热(缩一缩),如果能让他自然恢复,身体反而成长得更快(大一壳),抵抗力更强;而马上就用退热、退烧药的孩子,最容易重新感染,因为经常用药的结果,一而再、再而三,必然会破坏了他们的自我防卫能力。
当然,过高的体温,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发热发烧会迫使水分大量消耗,血液浓度增加,流动能力减弱,毒素不容易排出;高温还会造成神经损害和暂时性不育等等。但也只有极少数病人的发热,属于这种消耗性发热;遇上这种发热发烧,当然不能任其自然发展,这时候医者的诊断和患者的判断,都极其重要。
或许一般人都认为体温高就是病重,体温低的病轻,但其实都是误解。我在临床中发现:大多数高热的病人反而易治,退烧快;低热的病人反而难治,退烧慢。
发热的病人总是希望很快退烧退热,医生为讨好患者,或刻意求表现,就乱用激素;但使用激素退热,是利用它来欺骗大脑皮层的发热中枢,停止它的发热指令,所以常常造成危险的后果。此外,又破坏了自身激素的相对平衡,导致各种各样的疑难怪症。
发热发烧恢复健康的第一要义是:病人应该相信自己的身体完全能够对付发热;且注意,必须极其慎重地使用抗生素、退热药和Prednisone(强的松)一类的激素。抗生素会破坏体内与我们共生的菌落平衡;退热药会损害人体的自我防卫功能;激素类药物则是一种欺骗性退热,碰上不好的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就会有危险的后果。
医师的责任在于激发和保护人体自身的自卫能力,可是我们现在有一些人却不是这么做的。所以,患者想要得到最可靠的保障,唯有提升自己对求医、求药的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