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出处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出处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自古至今“痛”与“通”的关系论述颇多,几千年发展下来已形成“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等诸多理论,但在痛则不通临床实践中发现,有时“不通未必痛”。

其实,一般来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是中医治病之基础理论。中医认为:此处疼痛则是此处不通、阻塞产生疼痛,彼处疼痛则是彼处不通、阻塞产生疼痛,采取一定的治疗方法,将不通之病区、部位打通,阻塞和淤阻消除了则疼痛消除。所以,在临证中,经脉不通则疏通经脉,血脉不通则活血祛瘀,气机不畅则调整气机,运化失调则疏调肠胃等等。

但是,有些时候“不通未必痛”,主要是对于年老、久病体虚或者体质弱的病人,这些人群“不通”时未必痛。

自古至今“痛”与“通”的关系论述颇多,几千年发展下来已形成“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等诸多理论,但在痛则不通临床实践中发现,有时“不通未必痛”。

临床中常常遇到一些老年、久病、体弱病人患阑尾炎至化脓阶段尚无疼痛、发热等症状,常至阑尾穿孔才来就诊,按外科医生的话说是老年人“感觉迟钝”。门诊的医生们常遇到一些体温升至38℃以上,甚至达40℃的患者竟无自觉发热、恶寒的主诉,反而是以别的原因来看病。这些患者多为老年、体弱病人,而年轻气壮之人体温升至此程度早已痛苦不堪了。

老年、久病体虚或者体质弱的病人,气血阴阳虚衰,气脉必定不通,但因无力与邪相争,犹如以卵击石,卵已无完卵,而石丝毫未动亦无损,亦如临阵打仗,两军对垒,双方力量悬殊,强者一方无异于不战而胜,弱者一方毫无招架之功,顷刻即亡,少见战火纷飞之场面,此时不通所致之痛必不明显,甚至毫无痛觉。倘若人体正气尚强,奋起与邪相争,双方势均力敌,斗争必然剧烈,结果两败俱伤,甚或你死我亡,此时不通才可能导致疼痛。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出处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出处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所以故不通的结果有二:痛与不痛。有人提出“不通未必痛”之说,并非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提醒我们在临床上应注重“治未病”的思想,不要等到“痛已成而后药之,病已成而后治之”,这就要求我们“临证察机”,“治病必求于本”,尽量将疾病消灭于萌芽之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5951/899211555134.html

更多阅读

煎鱼不粘锅小窍门五则 煎鱼不粘锅的方法

鱼肉是非常好的秋冬季节进补食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非常高,深受大多数家庭的喜爱。但是,煎鱼粘锅是个很令人头痛的问题。下面我就教大家几个煎鱼不粘锅的小窍门,热爱美食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己不密则害成. 君不密则失臣

思想要周密,行动要严密,做人要慎密.人立身处世,行走江湖,仗的有一个"密"字.若要成功,要靠严密的行事去累积,一个大漏勺般的作风,肯定不行.与人友好相处,家庭和睦,有个守不牢的嘴巴是不可能作到的.什么是"密"?没那么神秘,不漏就是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臣不密失其身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凡事不密,则成害”最早出自于《易经》,后在资治通鉴里也引入. 。【原文】“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俗译】

声明:《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出处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出处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为网友庸俗措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