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啸先生
甘肃省永靖中学 李树堂
与舒啸先生交往近二十年,对先生只能是不算陌生,也不够资格对先生评头论足,但先生对我成长中的关怀,却使我不甘与沉默,我试图将我与舒啸先生的交往的琐事连缀在一起,以表达对先生的敬仰之情。
引得桃李遍天下,色香不退
上了高中,我有幸成为了舒啸先生的学生,高个,清瘦,衣着整洁,戴眼镜,精神十分饱满,这是先生给我的刻板印象。
语文课代表的身份使我更多了一份对语文老师的了解。
舒啸,原名刘学忠,1935年生于古河州枹罕塬,字邃之,别号瘦牛。1956年毕业于临夏师范中师部,从教后到甘肃省教育学院中文系进修。长期从事语文课教学,是全国优秀班主任。
舒啸先生的语文课,正如先生常说:“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因而每节
课的设计新颖、讲解干净利落,重点突出,力求让学生每节课必有一点收获。我高中四年,先生断断续续给我上了近三年的课,课堂上的点点滴滴,至今记忆犹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惟陈言之务去”等名句就是通过先生的口在相应课文讲解后印入我的大脑中。 先生从教40多年,桃李满天下,自不必言说,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先生在1978年发表于,>上的>:“傲蕾几经寒,开了腊梅。/暖气微微一夜里,/冰融花翠。/苍颜挺逎干,今朝生辉。/引得桃李遍天下,色香不褪’’,相比于现实中的先生,我想在十年浩劫中,为育“桃李”,“色香不褪”,甘为“腊梅”,凌寒独自开,的确让人敬佩。
舒啸先生字写得漂亮,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尤其写的潇脱飘逸,不仅写出了词意,也写出了他内心的壮志,正应了“字如其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舒啸先生越老,越显得精神,银
丝满头,衣着朴素、举止大方,就连那皮也始终光亮,似乎无一丝尘土沾染。到这时。我在顿悟:他送我的一副长条“养吾浩然正气”的真正涵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舒啸先生的座右铭,也是先生一生的追求。
衣着的整洁得体,行走、干事有精神有气质,字写得漂亮,教学效果的突出等,这无意间拉开了他与生活在俗世间的好多人之间的距离,但却未能阻挡住他与教育的缘分,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写于1989年7月的《船舵》就是对先生从教的信念及追求的最好的诠释,“星月的余辉/曾在眉间,你总与晨光一道/走进静静的校园/铃声荡双桨/天真烂漫撑一船/双双眼睛觅索/捡贝壳/撷浪花/星星满仓升天宇/揽胜摘珠冠/弥漫雾领略风光险/悠悠远航/摇落童话一串串/只缘许身孺子/别无他银发风霜染/欸及浪波里/有你舵航的远影/褶皱的笑靥/更有那轻舟片片……”将教学楼中的苦和乐兼有,但十分热爱教育的“师者”,通过形
象的比喻写了出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先生默默献身于三尺讲台,1984年第九期《甘肃教育》上《叶片的风韵——写在教师节》中几句“我是一片绿叶/恰似碧海一滴/尽管不比丹芍俊俏/也许单调令人揶揄/摇曳,默默求索/报知心田耕耘的信息/夜雨浸润经多少洗礼/一生维系金秋的希冀/……”谦虚、奉献、执着、爱……我知这些字他都配,更知这几个词中单个的词远概括不了舒啸先生。
舒啸先生用一颗爱学生的心献一生于教育,特别是永靖中学。虽说先生已离开永中多年,但永中的变化始终是先生最关心的事。每逢到先生家,他总是非要亲手给我倒茶,我拦也拦不住,我们谈论的话题,当然少不了语文课。特别是我到了永中后,永中的发展变化更是他必定要询问的。有一次,他看着我,说:“我毕竟是从永靖中学退休的,我始终认为我是永中人”,不多却实在的话语,让我这个永中人十分惭愧。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当我上课文到陶渊明的>,看到陶老先生的这两句诗‚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时,我一下子明白了刘老师为何叫‚舒啸‛的真正原因,一下子明白了他为什么爱写诗文。
老师的职业是一个清贫的职业,市场经济之下,独守教育这一块阵地,十分难!
‚君子坦荡荡‛,‚借书满架,偃仰长啸‛,自有一种独到的乐趣。这种‚乐‛中,思想找到了宁静的支点,精神找到了踏实的归宿,或读或写,或教或写,掌着心灵的托稳步远航,矢志不渝,这样的人很难做,然而先生做到了。
1997年我师专毕业,到山大沟深的新寺,到永靖三种初为人师,在这时,我真的茫然不知所措,突然我想起了舒啸先生的语文课,心中踏实了很多。
受舒啸先生活动课的启发和影响,我办起了手抄期刊《沙河》,第一期油印完,我拿到小川给先生看,先生仔细的看了后,才说:‚好!但其中几个栏目我认为改为‘艺海拾贝’、‘校外来风’比较好,注意改正错….别字‛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