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甘陵相碑》
226.6cm×105.6cm
局部
分隶千秋底最工?溯源即此见宗风。
可怜魏晋无人识,空使名碑卧草蓬。
异代灵通邓赵吴,甘陵鸿爪已模糊。
他年若证观堂论,可是司空少子无?
东汉《甘陵相碑》
分隶千秋底最工?溯源即此见宗风。
可怜魏晋无人识,空使名碑卧草蓬。
异代灵通邓赵吴,甘陵鸿爪已模糊。
他年若证观堂论,可是司空少子无?
《尚府君残碑》全称《汉甘陵相尚府君碑》,又称《甘陵相碑》。隶书,碑残为两块,一块残高一百五十二厘米,宽廿二厘米,存文五行,一块残高一百八十一厘米,宽廿四厘米,存文六行,行首字均缺,行三十余字,计一百四十三字,共存隶书三百一十五字。碑主姓氏已残佚,王国维等其他学者以为袁博,主要依据此碑出土于洛阳,与后汉《袁安碑》《袁敞碑》同出一地。后人以为尚博,尚府君之尚故,然均非是。查《后汉书》及《东汉将相年表-三公-司空》东汉司空一职凡七十九人,未见有尚姓司空,而袁姓司空先后有四人,为袁安、袁敞、袁汤、袁逢。但考遍汉魏正史,惜无袁博此人。故碑主姓氏有待考证。此碑原存偃师商城博物馆,今藏河南博物院。此碑书体规整秀美,笔法雄健,字势舒展,为隶书成熟时期典型作品。
据《洛阳石刻出土时地记》载:“民国十一年阴历十一月十四日,洛阳城北张羊村北陵出土。原石析为四,迨六朝时不知珍惜裂为墓门,此仅得其前二片,他二片未见。字中有穿。”关于立碑年月,近人王国维氏谓:“此谓额署甘陵相,其人必在东汉桓帝建和元年清汉国改为甘陵之后,而立碑又在其后,当在后汉末矣。王国维先生《观堂集林》曾载:“《甘陵相碑》当在汉末矣,隶法健拔恣肆,已开北碑风气。不似黄初诸碑,尚有东京承平气象也。前人研精书法,精诚之至,乃与古人不谋而合。如完白山人篆书,一生学汉碑额,所得乃与汉太仆残碑同;吴让之、赵悲庵以北朝楷法入隶,所得乃与此碑同。邓、吴、赵均未见此二碑,而千载吻合如此,所谓鬼神通之者非耶!”
甘陵者,东汉安帝之父清河王与孝德皇后之墓也。在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南部,冢子村西,葛仙庄南偏东十公里处,封土高达十五米,直径六十米,成土山状、周围有八座小墓,曾出土过玉币、金镂玉衣片、铜缕玉衣片等珍贵文物。碑主尚博虽受封为甘陵相,然其非甘陵人也。《后汉书-百官五》载“皇子封王,其郡为国,每置傅一人,相一人,皆二千石。本注曰:傅主导王以善,礼如师,不臣也,相如太守”。 此碑所署碑主“甘陵相”,当属太守级别之人,食邑二千石,在甘陵国任职为“相”者也。
此碑书法精整,骨力雄强。罗振玉氏谓其精劲之至,为汉刻中上品。传世拓本稀少。此拓边缘稍模糊,盖所拓时水汽未干即揭所致,饶以为白璧微瑕之憾也。文物出版社《书法丛刊》第九辑辑入。当代学者萧沉等亦有文章论及此碑。
甲午霜降于京华有上士居,芦荻。
【东京承平】东京指东西二京的洛阳,承平北魏年号
【罗振玉】 (1866年-1940年),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永丰乡人,晚号贞松老人、松翁。中国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芦荻 男,妙谛居士,斋号十驾堂,1973年生于河南新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出版有《吉金乐石》、《中国历代书法精选-董其昌》、《傅山草书经典》、《中国历代碑帖临帖指南-华山庙碑》、《汝南王砖塔修治铭》及《中国青年书法家—芦荻》、《十驾堂》、《望岳》等。
近两年来先后在北京、山西、上海等地举办系列金石拓片题跋展,收到普遍好评和广泛关注。
“知道”平台特约艺术顾问。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