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互联网+医疗”的风口,浙江嘉兴慢性病管理即将开启“互联网+”模式。
站上“互联网+医疗”的风口,嘉兴慢性病管理即将开启“互联网+”模式。目前,在海宁、桐乡率先启用的基础上,杭州市卫生部门正在试点慢性病网络平台。这个平台能够实现患者血压、血糖等信息实时上传,医生也可以通过系统远程查询患者门诊记录、用药情况等。据悉,系统还计划开通手机查询健康数据功能,在全市加以推广。
“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飞速跨越,人民的健康状况也呈现出新特点。据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
相对癌症、心脑血管病等“健康杀手”,慢性病具有重日常监管的特性,使得其防控呈现“三难”。一难在城市,由于分级诊疗体系不健全,大量本可以在社区医院诊治的患者蜂拥至大医院,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二难在乡村,农村慢性病患者分布广泛,但医疗资源却少之又少。三难在患者本人,治病意识强、防病意识弱、保健意识差,许多人缺乏防患于未然的大健康意识,慢病久拖成急病,小病不治成大病。
由是观之,遏制慢性病蔓延的趋势,加强患者日常监管是关键。嘉兴市启动慢性病管理“互联网+”模式的意义正在于此。一方面,运用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实时上传患者血压、血糖等信息,共享门诊记录、用药情况等信息,可以实现慢性病异地远程诊治,不仅方便患者就医,也有助于公共卫生服务早日实现均等化。另一方面,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手机应用软件查询健康数据功能的开通,无异于一种日常提醒,让他们随时掌握病情,治病更要防病。
健康是个人、家庭的财富,也是国家、社会的财富,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医疗”与“互联网+农业”等11个产业一起,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下一个风口。期待乘着这股政策暖风,在慢性病管理“互联网+”破冰之后,会有更多“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在嘉禾大地生根,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为千家万户预约健康与幸福。
移动医疗发展空间在慢性病管理
移动医疗的数据分析,使其在个人健康管理占有很重要的角色。春雨掌上医生CEO张锐曾表示,在未来人们可通过各种类型可穿戴设备对身体体征数据的采集,包括现在可以实现采集的“睡眠”“运动”“体重体脂”“心率”“血压”“血糖”等数据。
慢性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头号杀手。根据卫生部的调查报告,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 2.6 亿人,目前中国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肺疾病等)每年以 8.9%的速度递增。就死因看,排名前四的均为慢性病,其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虽然情况严峻,但我国的慢性病治疗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慢性病缺乏足够的重视,患者得不到足够的医师指导,生活中患者也缺乏跟踪提醒和即时干预机制等。
然而正是慢性病的特点,使其与移动医疗的特性极其吻合。
移动医疗的数据分析,使其在个人健康管理占有很重要的角色。春雨掌上医生CEO张锐曾表示,在未来人们可通过各种类型可穿戴设备对身体体征数据的采集,包括现在可以实现采集的“睡眠”“运动”“体重体脂”“心率”“血压”“血糖”等数据。未来将不断完善人体基因数据,并加入环境数据及外部数据,汇总这些数据后将得到个体连续不间断的健康图谱,形成“数字化”自我。医生和机器可从数字化当中解读到一个人某种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并给出反馈和干预。
通常,慢性病已经得到医生确诊,病理特征相对比较集中,诊疗过程医嘱和处方相似性很高;日常监控对医院环境的依赖较少,设施专业性不强等。因此,在慢性病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积极参与和数据的持续获取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去医院复查,耗时长、花费高、就诊体验不佳等原因导致患者参与度有限,医生无法持续获得患者的健康状况数据。而当前智能移动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为慢性病管理带来了新的转机。
首先,患者能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自检。例如糖尿病患者可在家里自测血糖,将数据及用药量、饮食控制等资料上传移动医疗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生成电子病历及健康建议报告。
同时,医生也可基于电子病历以及患者上传的监测数据变化,对已经确诊的慢性病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建议。
而随着医药改革,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医药分开,慢性病的长期用药是最典型的受益群体。同时,慢性病治疗也是医疗总费用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政策导向加上盈利空间的巨大,慢性病具备了移动医疗深度垂直的全部要素,在可见的未来,具有相当广阔的增值空间。
延伸阅读:2015中国(广州)国际骨科医疗设备展邀请函精准医疗 如何实现建言超范围使用医疗器械监管措施食药监局发布《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廖新波称互联网医疗重在观念的转变医疗领域的“互联网+”需凝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