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植物学家、遗传学家德佛里斯发现雌蝴蝶本能地把卵产在树枝和树干交接的地方,这个地方既安全又隐蔽,当幼虫出壳时,它对光线非常的敏感。光吸引了它,它朝着树梢最明亮的地方爬去,恰巧在那里有它赖以生存的食物:树梢的嫩叶。当它长大后,失去了对光的敏感,这种本能也就失灵了。
植物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动物的敏感期。
孙瑞雪
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是怎样感觉光的呢?
在黑暗的隧道尽头,一个光点出现了。因为在黑暗中,这个光点显得格外奇妙、明亮和有意义。光点逐渐变大,但它依然在黑暗中,强烈的光明与黑暗的对比,使得这一点光充满了意义。直到光明完全吞噬黑暗,就好像一下子扑进光的怀抱中,光明包围了婴儿。婴儿扑到了光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刚出生的婴儿,会到处寻找淡淡的阴影和阴影的边界,随着时间的发展,婴儿很快就能寻找到生活中那些明暗相交的地方:一幅画、窗帘或者书柜里的书产生的那些明暗相交的地方,婴儿会高度投入地一直注视着那些地方,直到疲倦为止。
一幅画、窗帘或者书柜里的书产生的那些明暗相交的地方,婴儿会高度投入地一直注视着那些地方,直到疲倦为止。
这不同于人们想当然认为的彩球对婴儿更具有吸引力。
罗曼·罗兰在他的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中也有描述——从黑暗墙壁上高高的窗户射进来的光线,给婴儿带来了第一个惊喜和欢乐。
哈佛大学的戴维·H.休伯尔和托斯特·威塞尔在研究视觉的敏感期时,惊奇地发现:
一个一只眼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孩子,在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后仍然不能复明,然后他们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同时把一只新生的小猫和一只成年的猫眼皮缝上,实验的结果是这样:小猫眼皮的线拆除后,依然失明,这是因为小猫脑内负责处理那只眼睛的视觉信息的神经元不能和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或者说负责处理失明的这只眼睛,它的视觉信息的神经元即使和其他神经元建立了联系,也只是帮助另一只眼睛传递视觉信息。而成年猫则不然,拆线后它的视力立刻恢复了正常。
这一实验的结果表明,人在早年的某个特定阶段,脑内的神经元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便使其和其他的神经元发生联系。否则,大脑的发育会受到永久性的影响。
婴儿视觉的敏感期是在出生时唤醒脑内神经元的工作,或者说,这是一种脑内完全的建构工作,所以这个时候,儿童的视觉从不会偏离在生活环境中的明暗相交的地方。这个过程结束后,视觉将在孩子头6年的过程中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有的教育家甚至认为,儿童对外在世界的认知靠的就是一只大眼睛,好像我们说的外星人一样,只有一只大大的眼睛。这样的说法实际就是为了强调视觉对儿童的重要性。
孙瑞雪
实际上,对一个头半年的新生儿来说,尽管他同时具备其他的感觉能力,例如:听觉、触觉、味觉,但是在头半年的发展中,视觉和味觉在他的发展中就像一首交响乐中的主旋律一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婴儿畅通无阻地度过了一个敏感期时,他就走过了一个发展的台阶。这给婴儿带来了愉悦和持续性的满足,也释放出了婴儿生命中的能量。这也是婴儿从出生到认识、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过程。
著名教育家孙瑞雪多年探索的新发现:
怎么样才能够保证儿童敏感期持久地发展,不被遏制?不被错过?这就是敏感期发展的条件。她认为,敏感期的发展有四个条件:
一个是爱
一个是自由
一个是规则
一个是平等
发现你的阅读!更多小牛顿科学馆、小牛顿视频咨询请关注天鹅阅读网,精彩继续!
本文来源于天鹅阅读网,版权及最终解释权归天鹅阅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访问“小牛顿科学馆(全新升级版)”专页:http://activity.swanreads.com/littlenewton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