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写的朝鲜战争系列3:长津湖的严冬 访问长津水库战斗生还者和作家—美国陆战队员李。伯奇
1950年,当陆战队拼命杀出中方埋伏圈时,朝鲜遭遇了其20世纪最严酷的冬天。战场上的人也随之遭殃。
美国陆战队员李。伯奇二战时在菲律宾的湿热丛林中作战,并在战斗中负伤。他在1945年12月13日回国,圣诞节前夜回到衣阿华州家中,当地气温零下34度。他不知道五年后他要作为陆战步枪连的排级中士重返战场,在北朝鲜的严寒中战栗。
伯奇写过两本书。第一本书《在地狱中集合》1963年出版,描写朝鲜战争,包括釜山防御战,仁川登陆,重夺汉城,和长津水库战斗。他1987年的第二本书《天皇的客人》是前战俘弗兰克。普罗姆尼茨上士的故事,他在巴丹,克雷多尔,死亡行军,战俘营和日本“地狱之船”的恐怖中幸存。第二本书被新墨西哥州巴丹纪念馆图书馆收藏。
关于长津水库战斗和其中英勇事迹的文章已有很多,但关于战士们的感觉的文章不多。伯奇接受一家杂志采访,讲述了所谓长津精英(chosin few)的故事。
记者:里根在其总统就职典礼上称长津水库战斗是战争史上的经典战斗之一。我想你同意这种说法。
伯奇:美军打过许多血腥残酷的战斗,但长津之战是一支小而纪律严明的军队战胜了有压倒性数量优势的顽强之敌和严酷天气的经典战例。严酷的天气以及我们击退了六个中国师这一点使得长津战斗与众不同。长津之战后,我遇到了一位随美陆军参加了二战凸出部战役(二战中德国最后一次战略进攻,美第101空降师被数个德军装甲师包围,101师死战不降,巴斯通是其战场)的陆战队员。他说他一直认为不会有比凸出部战斗更艰难之事,但长津战斗使他改变了想法。
![美军评价志愿军与日军 惨烈长津湖之战美军评价志愿军:不如日军善战](http://img.aihuau.com/images/e/76252/2922060410295748926345.jpg)
记者:你认为长津战斗在陆战队史上有独特地位吗?
伯奇:在我参加陆战队时,陆战队员被称作“老布雷德”。现在长津生还者被称作“冷布雷德”。如果你与那样的战友一起有过那样的经历,你们会结下深厚的友谊。就天气而言,长津比美军其它战斗要糟糕得多,而在知道不会有部队救援我们(就像在巴斯通的情况一样)之后情况变得更糟。我们要想离开,全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