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海军 摄影|刘兆江 文字经编辑整理
「糯米粉加水加热调成糊状、
放入稻草碎或纸碎,
再将熬制的红糖水倒入……」
是不是以为在做什么黑暗料理?
其实这是岭南的一项传统工艺——灰塑的原料制作过程。
灰塑作品《凤朝阳》
灰塑作品《八仙过海》
位于广州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的巨型现代题材照壁灰塑作品《山村秀色》局部
灰塑是岭南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工艺,构图寓意吉祥,色彩鲜艳明亮。虽用的是的不起眼的原料,但在精湛的技艺雕琢之下,能经受住几百年的风雨。
如今这道岭南特有的风景线却在渐渐消失,为了留住这道风景,留住老祖宗的手艺,邵成村带着他的团队辗转于岭南一带,进行灰塑修复工作。
岭南最亮丽的色彩
“灰塑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工艺,能经受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和烈日酷暑。它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还不惧风雨,防虫甚至防火,能够消除岭南传统建筑中的一些弊端。”作为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与灰塑朝夕相处了近30年的邵成村对灰塑十分了解。“但是灰塑怕雪,因为它是可以呼吸的,冰雪的凝结会抑制它的呼吸。这也是灰塑多出现在岭南一带,而北方难以见到的原因之一。”
灰塑尤以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大宅最为壮观。
据史料记载,灰塑工艺早在唐朝末年便已存在。之后灰塑在民间传播开来,工艺得到大幅提升,至明清两代灰塑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民间手工行业。其中尤以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大宅为盛,不但内容丰富、体量大,而且繁复多变、姿态万千。
民国后,灰塑与岭南地区绘画及雕塑艺术融合,又经过各代灰塑艺人努力,技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在岭南一带出现了一批知名灰塑艺人,如邵氏灰塑的邵耀波和布氏灰塑的布辉。
灰塑作品《 九鱼图 》
他们曾在广州的陈家祠、番禺的余荫山房及三山古庙,及岭南地区的各地祠堂、庙宇等古建筑进行制作和修复灰塑,创造了不少艺术精品,为岭南一带古建筑增添一抹亮色。
如今,在岭南一带,灰塑俨然已经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一大亮点。但在它光鲜的外衣下面却饱含了灰塑传承的坎坷经历和灰塑艺人的辛酸。
屋脊上的雕塑
灰塑工艺自清末民初传入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并在此生根发芽,不少当地人涉足灰塑行业,并以此为生,其中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成村的父亲邵耀波便是其中之一。
1936年始,年仅15岁的邵耀波便在舅父王席堂的指导下学习灰塑技艺,历经10年的辛酸和磨砺后,邵耀波独立完成了不少灰塑精品,并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灰塑艺人。而正当邵耀波技艺愈发精湛,得到更多人认可时,却社会大环境的动荡,使他不得不暂停灰塑制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灰塑代表性传承人邵成村正在对灰塑制作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彩绘上色。此道工序完成后,还得封闭一周,作品才能接触阳光雨水。
1979年,广州六榕寺大修,有关单位找到邵耀波,要他主持六榕寺的灰塑修复和制作工作。也正是这年冬天,刚满14岁的邵成村到广州探望父亲,第一次触摸到了从小就听父亲提起的灰塑。当他看着那些不起眼的钢丝、铁钉、草灰,在父亲的手里魔术般地变成人物、动物、神兽时,邵成村对灰塑更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广州陈家祠(原名陈氏书院)屋脊上的灰塑群
邵耀波很是欣喜,他早就有意将一身技艺传授给儿子。之后,邵成村跟随父亲辗转于岭南各地,他们先后参与过1981年、1987年和2002年广州陈家祠及其他古建筑灰塑的修复工作。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邵成村很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灰塑艺人。
佛山祖庙戏台山墙灰塑《麒麟吐玉书》
改革开放后,邵成村成立了自己的古建筑修复工程队,一直坚持传统的灰塑制作技艺。
其实做灰塑修复的团队不止邵成村一个,但他们大多都是现代装饰艺术,只有邵成村是还在坚守着传统。
余荫山房
正是因为这种坚持,他带领着他的团队在珠三角建筑工艺界活跃了20多年,如广州陈家祠、六榕寺、光孝寺、三元里古庙、锦纶会馆,从化的广裕祠及佛山的祖庙、兆祥黄公祠等数十座传统建筑都留下了他们创作或修复的灰塑作品,其中不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承是会呼吸的痛
“佛山布氏灰塑与广州灰塑一脉相承,我们两家于上世纪80年代初便已熟识。1981年,我第一次到佛山祖庙,其目的之一就是向佛山布氏灰塑第三代传人布辉学习灰塑技艺。”在邵成村眼中,那时佛山布氏灰塑技艺高超,祖庙灰塑主要由他们完成。但上世纪90年代末布辉离世后,布氏一脉也就断了。
灰塑是一门易学难精的手工技艺,要出师至少也得经历10年沉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但需要极强的毅力,还得经得住风吹日晒,吃得苦。如今,工人赚得少,能沉下心来学手艺灰塑的人已经不多了,眼看着一门好技艺即将失传。
“听父亲讲,50年前,仅我们居住的镇里,就有三四拨做灰塑的。而且大家各有各的绝活,这家将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那家则将狮子做得生动活泼;有的重在颜色醒目,有的则侧重细节描摹。”想起那些灰塑灿烂的日子,邵成村仍会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现在,他的手机里还保存着那时做的一些灰塑作品的照片,“不管怎么,总得留个念想不是!”
邵成村在向大家传授灰塑技艺
当谈及“灰塑如何创新”时,邵成村直言:“我从事灰塑37年,我们现在连老祖宗的技艺都未达到,背后的文化都没有理解透,谈何创新?”
但是,为了灰塑传承,他已经做了不少工作,积极参与政府文化活动、在高等院校授课、编写灰塑书籍等。而且,为了更好地传承灰塑技艺,12年前,邵成村说服了唯一的儿子邵煜山学习灰塑制作技艺,如今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灰塑创作。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总算是有了着落。
非遗Tips 岭南灰塑
灰塑, 俗称 “灰批” , 是岭南一带汉族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工艺。材料以石灰为主, 主要依附于屋檐瓦脊、山墙连廊、 亭台牌坊、 门额窗框等,提升建筑功能实用性的同时, 增强岭南古建筑的艺术欣赏价值。在岭南一带建筑工艺中 , 灰塑与传统的建筑三雕(砖雕、石雕、木雕)齐名, 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2008年, 灰塑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