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造语的技巧事关诗词的表现力
造语的技巧问题,首先是词法,然后是语法,再后是文法。一篇诗词作品,在阅读者和创作者之间形成联系的桥梁,最基础的要素是语言。而由于语言形成的意象和意境,又是让我们感动的最直接的原因。从词语到篇章,造语的功能是强大的。我们千万不能片面地看待造语问题,以为造语就是构词方法、效果,那就犯了主观主义错误。我理解的造语,既和词语形式相关,又是和意境等内容相关。我们读任何一个名家的作品,语言反映了作品风格、作者个性和艺术水准。
造语的具体技巧比较多,也比较复杂,不是我这样的小文可以简单说得清楚的。但从词到短语到句子,有些技法是相对固定的,比如说陈述、描摹、夸张、比喻、拟人、排比、复沓、反语、移情、通感、倒装等等,这些都是现代汉语经常接触到的技巧。可是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对词的构成方式有极其详细的解读,对句法、语法也同样有完整的分析。但古人也许并不讲究这些,这些逻辑性很强的概念,是今人引入西方语法体系后形成的。古人把词分为虚词和实词两种,虚词大多参与句子构成,但不直接形成实意,是特定意思的补充或者完善。实词主导句子的物态、状况和形象,表达句子核心内容,是句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词讲虚实,词法就是讲虚实的运用。语法问题,在诗词的领域,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的问题,古人诗词,一句中没有动词,仍然很正常,比如,“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等,谁也不会说它有问题。省略句、倒装句的运用更是司空见惯。但是看整篇诗词的文法,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明白造语的意图,古人惯用的赋、比、兴的方法,是诗词千古不变的表现形式。所以从诗词角度看,所谓的词法、语法和文法,既重要也不重要,诗词造语有自身的特点,不一定要套现代汉语的语法。当然,通过掌握现代汉语语法,来间接地掌握古汉语的文法技巧,也是可以考虑的。合理运用这些技巧,使得造语生动、充实、圆润,提升语言张力,富含意境和形象性。好的造语,就是要让读者能感知一幅画面、一个动作、一种情绪感慨,甚至还有一点机趣等。
如何迈过造语关,我认为一是在于多读名家作品,阅读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言感觉;二是加大词汇量的吸收,有事没事多翻翻字典、词典、典故,多记忆词汇,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三是善于学习借鉴造语手法,摒弃造语干枯、概念程式化缺点,有意识用形象思维,多方面地运用赋比兴手法等;四是把握好虚词实词的运用。无实词,则诗词不立,无虚词,则诗词不活,虚实关系疏密,关系破立,关系形意。总之,造语关通过阅读和学习,是完全可以攻克的。
文章来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