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选自澎湃新闻.私家历史(微信号:thepapernews)
本文已取得澎湃新闻授权
文丨穷思
从长安城的小胡子佛像说起
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重启了不少人对1986版《西游记》的怀旧模式,许多在这档暑期热播剧中成长起来的八〇后,对老艺术家朱龙广饰演的如来佛祖印象深刻——那一头螺发、双耳垂肩、丰颊厚唇、光面无须、金光璀璨的佛祖形象已经定格在普罗大众的脑海中。在现实中,我们能见到的不少佛像也有类似的形象,比如重庆潼南定明山那尊被赞为“八丈金仙”释迦大佛:
△无量寿佛说法图(局部),西魏(535―556年),敦煌莫高窟第285窟东壁。
在观摩了以上来自印度犍陀罗、新疆和阗、四川盆地以及长安周边的佛像后,可以知道那尊北周释迦大佛的小胡子并不是跨越时空的孤例。或许可以说,佛像胡子的根源来自于古印度西北部犍陀罗初期的贵族形象,而它的理论依据则是来自译经僧们对于佛陀形象的描述。在佛像产生并传入中国汉地的五百年间,佛像的胡子已被多种地域文化、多种意识形态调和杂糅,从对某一人种长相的具象表现转变成为一个象征符号,被移植在符合当地审美观所创造出来的佛像上。
在唐宋之后的汉传佛教中,佛像极少表现出唇髭。有一则八卦是,唐高宗李治在即位之初为了表达对武则天浓浓的爱,以武氏为模特,费时25年在洛阳龙门修造了举世瞩目的卢舍那大佛,再现了她二十五岁的容颜——这尊佛像自然是决不可以长胡子的。然而这些没有胡子的佛像,又将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更多内容关注澎湃新闻(微信号:thepapernews)微信公众账号。澎湃新闻,专注时政与思想。
该篇文章的原文阅读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