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其实是人体的缩影。
临床发现,哪里有黄褐斑,该部位对应的经脉和脏腑器官就常常存在问题。黄褐斑颜色越深、边界越清晰,症状越明显;而浅淡的斑往往出现于自觉症状之前。
★长在额头两侧及太阳穴
此处是两侧胆经的循行部位,若有黄褐斑,常为肝胆功能失调、肝郁气滞所致,常有消化功能减弱、失眠多梦的症状。
★长在鼻梁中间
鼻梁中部对应的是肝胆。面色青黄,鼻中部出现黄褐斑,多与肝气郁结、情志不遂或精神压力大有关,提示肝失疏泄,肝胆郁滞,须警惕脂肪肝、肝胆疾患。
1.中医排肝毒
按摩太冲穴,有效排肝毒
太冲穴,是养肝的要穴。位置如上图,用拇指按揉3—5分钟,感觉轻微酸胀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气,两只脚交替按压。
2.肝脏饮食排毒法
吃青色食物
按中医五行理论,青色食物可以通达肝气,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缓解情绪作用。中医专家推荐青色的橘子或柠檬,连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柠檬水,直接饮用即可。
枸杞子
枸杞有很好的保护肝脏作用,可以提升肝脏对毒素的耐受性。食用时以咀嚼着吃最好,每天吃一小把。
★长在外眼角下
外眼角下对应的是颈肩、上肢,此处出现黄褐斑,提示肩关节受风寒侵袭或颈肩肌肉劳损,常有颈肩僵硬、酸痛的症状,须警惕颈肩部疾患。
1.疏通肩颈,在肩井、大椎穴拔罐,驱寒排湿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大椎:大椎,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2.锻炼颈肩肌肉
颈后肌群锻炼操:双手交叉放在枕后骨上,双臂用力向前拉的同时头尽量用力向后对抗,直至后颈部肌肉有绷紧的感觉。保留该掌颈对抗15秒再放松,重复5次。该动作可在任何时候进行,包括站立时、坐车时均可。
★长在两颧部
两颧部中央是小肠经循行的部位,两颧外侧是肾的对应区,上部是三焦经循行部位。颧骨部位的黄褐斑多伴有气短乏力、心慌、胸闷、消化功能减退,甚至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是消化系统和心脏功能减弱的表现。
两颧部至耳前及上方有黄褐斑或老年斑提示肾气虚、三焦气机不畅、脂代谢紊乱。
1.泡脚、敲打肾经、三焦经
中医认为热水泡脚,不但有提高睡眠的作用,还起到滋肾明肝的作用,敲打肾经和三焦经可以把泡脚养来的肾气自己输步到全身,滋养五脏六腑。
2.肾气虚食疗
枸杞猪心
材料:枸杞子10克,鲜猪心1个。
做法:将猪心和枸杞子一起文火煮1小时左右,加少许盐调味。佐餐食用。
功效:补肾纳气。
★上唇长斑
上唇是大肠经的循行部位,对应的是泌尿生殖器官。此处长黄褐斑是肾气不足、大肠虚寒的征兆,常伴有便秘、月经不调等症状,应警惕子宫、卵巢疾患。
1.卵巢保养方
艾灸关元、气海穴,或药灸小腹,活血通经,温宫驱寒。
注意:例假期间不能艾灸。
2.高钙饮食
每天摄取高钙食物可降低卵巢癌的发生率。据数据显示,每日摄取高钙食物的人会比摄取钙质不足的人降低46%的卵巢癌的发生率。如豆类、乳类、芝麻、香菜等。
★长在下颌外侧
下颌外侧对应的是下肢、胃经、大肠经、小肠经循行处。此处有黄褐斑提示下肢血液循环不良,是脾肾气虚的征兆,常有下肢酸痛、腰膝酸软、手足寒凉、消化功能减弱。
增强消化功能小秘诀
一是敲打脾胃经,激发脾胃经经气。二是注意蔬菜的烹调方法。
烹调蔬菜的时候应该尽量切碎,炒煮等的时间要长一些,保证蔬菜更软更烂。对于含植物纤维较多的蔬菜,比如芹菜、韭菜等,要适当增加烹调时间。
(本文部分观点选自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副会长:张秀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