艇仔粥
艇仔粥是一种广东粥品。最先来自广州荔湾西关一带,原为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艇(广州话俗称“艇仔”)在荔枝湾河面经营贩售,故名“荔湾艇仔粥”,据说是由鱼生发展过来。艇仔粥的主要配料为鱼肉、瘦肉、油条、花生、葱花,亦有加入浮皮、海蜇、牛肉、鱿鱼等。艇仔粥以粥滑软绵、芳香鲜味闻名。现在在广州、香港、澳门以至海外各地的广东粥品店,艇仔粥都是必备的食品。艇仔粥在行内术语为“一弯”。
传统的广州人认为艇仔粥要在艇上食用,并以河水煮成的粥水才有风味,现时使用的自来水不及从前。现时传统做法的艇仔粥已经买少见少,广州黄埔区仍有一老人在其渔艇上以传统做法卖粥。受到环境所限,广州最后的艇仔粥已将近消失。 七十年代在广州人民南,南方大厦对出珠江边,仍然有艇仔粥吃。
三联阅读配图
艇仔粥的做法
主料:粳米(100克) 鱿鱼(鲜)(100克) 猪肚(300克)
辅料:干贝(25克) 猪肉皮(50克) 籼米粉(排米粉)(50克)花生仁(生)(50克)
调料:盐(2克) 味精(1克) 大葱(3克) 姜(3克) 酱油(5克) 猪油(炼制)(5克) 碱(3克)
制作:
1、将干贝去除老筋,用温水浸开,撒碎;
2、鱿鱼食用碱水浸泡,发透后漂洗干净,切成细丝,放入滚水中烫过;
3、沙爆猪皮用冷水浸发,冲洗干净,切成丝条,放入沸水锅内煮烂;
4、猪肚擦洗干净;
5、烧鸭斩成小件。
6、花生仁去衣,放入沸盐水中滚过,捞出晾干;
7、放入慢滚油锅内,炸至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干油分;
8、米粉用沸油炸香;
9、粳米洗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沥干;
10、取锅加入适量冷水,先用旺火烧滚;
11、加入粳米、干贝、猪肚,待沸后改用小火慢煮至粥成,用盐、味精调味;
12、其余各料均放入大碗内,冲入滚粥,再加入猪油、酱油、姜(切丝)拌匀即可。
提示:本菜中如果没有烧鸭,可用烤鸭代替,效果同样。
蒸肠粉
一种米制品,又叫布拉蒸肠粉。以广州最负盛名的"银记"肠粉为例:该店坐落在文昌路,专营豉油皇牛肉肠粉,以薄韧香滑著称。解放初期由吴银经营,她得名师传授,学会了蒸制拉肠粉专门技术,其肠粉"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肠粉亦称卷粉、猪肠粉(因形似猪肠),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现小食店、茶楼、酒家、宾馆均有供应。它是将米浆置于特制的多层蒸笼中或布上逐张蒸成薄皮,分别放上肉类、鱼片、虾仁等,蒸熟卷成长条,剪断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肠、猪肉肠、鱼片肠和虾米(仁)肠;不加馅的则称斋肠;米浆中加入糖的叫甜肠。
沙河粉
沙河粉是广州一种大众化的米制品。因此粉最早出自沙河镇而得名。其做法取白云山上九龙泉水泡大米,磨成粉浆蒸制,切条而成。沙河粉有百多年历史。其粉洁白薄韧,食法有干炒、湿炒、泡(汤粉)食、凉拌等。沙河饭店专门有沙河粉专席,除咸食、甜食外,还加以各式果蔬榨汁制成彩色沙河粉,色彩缤纷,味道各异。
德昌咸煎饼
广州称油炸小食品为油器,包括有咸的油炸鬼(油条),甜的牛脷酥、笑口枣,咸中带甜的咸煎饼(油香饼)等。其中以德昌咸煎饼最负盛名,在海外华侨中亦有美誉。
德昌咸煎饼以鲜明的色泽、独特的风味而闻名,它的创制人是广州龙津中路德昌茶楼的点心师谭祖。咸煎饼制法实源于回民的油香饼,1938年,谭祖在调味、火候中呕心沥血,终于制出色鲜、皮脆、心软、香酥而味美的咸煎饼。其用料有面粉、生抽、白糖、红糖、南乳、小苏打等,炸时用中火。
三江全牛宴
三江镇的“全牛宴”晚餐,是增城的一绝。一头牛,身上除了牛毛、牛齿不能吃之外,其他的东西全都能做成菜,名曰“全牛宴”。全桌十二个菜,都与牛牛关系密切,有牛鞭汤、秘制牛脚、胡椒浸牛柏叶、精炒牛生肠、胡椒炒牛欢喜、牛脑煎蛋、生煲牛肉饭等,承惠268元,虽然标榜“可供七至八人用餐”,但实际上十三四人撑饱了肚子还可以打包回府。
三色龙虾
“三色龙虾”是广州酒家特级厨师黄振华创制的,在第二届全国烹饪大赛和卢森堡90世界杯烹饪赛中获金牌,故又名“金牌龙虾”。“三色龙虾”采用生剥龙虾肉,运用粤菜特有的拉油炒法,配以红萝卜、笋、西芹、腰果等,炒出的龙虾肉嫩而爽脆,造型生动,色彩缤纷,色香味型俱备。欧美人食龙虾很讲究,烹制方法也很多,但“三色龙虾”与西式烹制的完全不同风味,体现了中国菜的特点,完全可与欧美龙虾媲美。
原料:龙虾800克、笋肉100克、腰果仁150克、芹菜50克、甘笋50克、西兰花300克、上汤、精盐、白糟、昧精、花生油、姜片、绍酒、芝麻油、干淀粉、芜茜各适量。
制法:鲜龙虾用竹签于尾部插入至-处放尿,再在头部插入使其至死,放人冰箱冷冻,取出解冻,把龙虾肉整条从肚部取出,切成两半后,再切成粗粒,头、尾留用。将鲜笋、甘笋、芹菜梗切成榄形。将腰果仁用油炸至松脆;龙虾头、尾滚熟,摆在盘的两端,把炒好的西兰花围上,砌成龙虾形。用上汤、精盐、味精、白糖、淀粉调成碗荧,将笋粒、甘笋粒、芹菜粒等加盐滚过;烧锅下油,把龙虾过油至仅熟,取出沥去油,再下姜片及全部原料、腰果仁除外,溅绍酒,下碗芡炒匀后再放人腰果仁,加包尾油炒匀,倒人由西兰花围的中间便成
仁信双奶皮
双皮奶,顾名思义,乃含双皮之奶也。据说当年顺德一位叫河十三的农家子弟,在清晨烹制早餐的时候,不小心在水牛奶里翻了个花样,不久有个识货的老朋友买去了配方,开了间食档,这顺德双皮奶便吃成了传统,这位老友就是如今广州赫赫有名的“文信老铺”吴老板的祖先,而双皮奶也便由清末流传至今。
广东四式汤圆
先将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4种甜馅料,将汤圆皮分别包入4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将4种汤圆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特点是软滑细腻,4种味道各异。
泮塘马蹄糕
泮塘即在泮溪酒家附近,旧荔枝湾所在地。泮塘五秀(包括马蹄、茨菰、茭笋、莲藕、菱角)产于这一带。马蹄糕品种有透明马蹄糕、生磨马蹄糕等。
“泮塘马蹄糕”采用当地的特产马蹄粉作原料,其糕体色泽金黄透明,爽且富有弹性,带有一些马蹄清香之味,特别可口。在饮茶吃饭之后品尝一两件马蹄糕,别有一番清新的滋味。
广式烧腊
烧腊一般指烧烤、卤渍、腊制的肉类食品。厂式烧腊历史悠久,外形美观,风味独特。据传唐朝以前,便在京都腊味基础上。创制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腊味。唐宋时期,阿拉伯人、印度人又将灌肠食品传入广州,广州厨师们进一步将灌肠制作方法与本地腌制肉食的方法相融合,创作出“中外结合”的广式腊味,名扬海内外。生产烧味的著名厂家店铺,清末时有孔旺记,其脆皮烧乳猪当时已闻名广州;生产腊味的著名厂家在民国时则有皇上皇、八百载、沧州等,这几家名牌店铺一直保存至今天。
和味牛杂
广州著名小吃之一。牛杂,即牛肚、牛肝、牛肺、牛肠、牛心、牛柏叶等牛内脏。将牛杂洗干净后斩件,用油、盐、酱油、蚝油、味精、胡椒粉等味料腌制,加上花椒、八角、五香粉等,与萝卜一起下锅用文火慢煮。食时佐以辣椒酱。
新塘鱼包
鱼包称为东江鱼包,一般以秋风起时开始至明年3月为最佳。用纯鲮鱼肉制成,以鱼胶、腊味、香菇、鲜肉作馅料,再配上汤,味道极为鲜美、爽滑可口,很受食家推崇,为白云区的萝岗、黄埔区的南岗、增城市的新塘一带最为盛行的美食。
新塘鱼包的制作方法是选秋后的鲮鱼,开肚除骨,用刀轻轻把鱼肉中最幼滑的部分一层层刮下来,经过反复搓打至韧透明,富于弹性,再均匀地用力压成纸一样的薄片,就成了鱼包皮。馅料则用瘦猪肉、腊肠、腊鸭肾、冬菇、鸡蛋等拌和打碎而成。制成鱼包后用甲鱼上汤或其他料汤煮熟即吃。入口香甜爽滑,风味独特,餐后余味无穷。新塘鱼包远近闻名,每逢秋冬季节,到新塘品尝鱼包的人挤满酒楼食肆。
酸梅鸭
酸梅鸭是一道好下饭、又易做的菜,是从化较有名的特色菜。吃起来酸酸的,味道很香。其做法如下:
材料:鸭半只、姜片3片、冰梅酱一瓶,白糖一小勺。
烹制:在市场买的鸭肉都会偏肥,可以先把锅烧红,把洗净晾干水分的鸭块放入锅内净炒一会,慢慢煎出部分鸭油,这样怕肥的人就不会觉得油腻了。
把鸭肉移到碟子里,在有鸭油的锅里放入姜片爆香,再把鸭肉放入锅内翻炒,放入适量的绍酒、豉油,盖上锅盖焖三分钟。接着翻炒鸭肉,放入适量的水文火慢焖。在剩下三成水的时候把冰梅酱倒入一半,并放入一小勺糖。再煮一会,一道酸梅鸭就大功告成。
百味田螺
中秋节很快到,广东人很喜欢在过节的晚上边赏月边吃田螺,据说有“明眼”的作用。故有许多广东人都喜欢在晚饭之后,邀约三五知己,又或是心仪之人,沿着公园一边散步、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聊天。走累了,就找一田螺档坐下,炒两三碟田螺,开两三瓶啤酒,吹着秋风,低尝浅酌,
把酒谈心,真人生一大乐事也。
花都街边小食店的田螺各具美味有:鲜美的田螺塞肉,爆炒田螺,枸杞田螺汤,紫苏田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