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年1月24日,一年一度的春运正式启动。提到春运,脑海浮现的画面是那人潮涌动的人流。“挤”是人们心中最直观的感受。其实春运,一开始称“春节客运”、后来叫“春节期间的交通运输”,再后来简化为“春运”。从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春运记录,当时日均客流为73万人次,高峰客流90万人次,时间为春节前后15天。这组《历史上春运经典瞬间回顾》就将带你回顾我国的春运历史,带你看看历史上春运经典瞬间。
不管日子过得怎么样,春运注定会一年一度地在中国大地上上演。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说:到2020年春运紧张状况将不复存在,届时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全面建成,加上其他交通行业的同步发展,春运旅客都可以像平时一样顺利回家过年。
在春运这五十多年里,我们一直都是一路挤着,一路焦急着,奔向家的方向。
这是现在意义上的“春运”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此前《人民日报》也几次出现过“春运”两字,但不是指大规模的春节客运。新华社的数据库里,电头为1980年12月18日的新华社电讯稿第一次用了“春运”的字样。
1976年,铁道部通知中,第一次出现“春节旅客运输工作”的提法。
1989年,伴随著民工潮,中国媒体开始大量使用“春运”字眼。从此,一年一度如同潮汐一样的候鸟式大迁徒不断轮回。
1998年至2004年,铁路连续五次提速,绿皮火车上也逐渐被豪华空调列车所代替,岁岁年年的春运,其实也见証和折射出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1999年,一个被挤得不行的老乘客跪下向乘警求救。
1983年1月31日,春运期间,上海站客运员在候车室向顾客宣传乘车安全知识。
2011年1月18日,一名外来务工人员挑着行李、背着孩子在杭州火车站赶车。这是最能代表外来务工人员的春运镜头,破旧的麻袋,背上的孩子,赶路的艰辛,一脸的匆忙。心里是一份回家的渴望,内心却是沉甸甸的分量。
2011年1月19日,骑着摩托返乡的春运大军冒着大雪返乡。他们身穿厚实的棉衣外加雨衣,头戴防风头盔,腿捆绑腿、护膝,冒着雨雪长途跋涉骑车回江西老家,成为春运交通线上一道特殊的风景。甸甸的分量。
返乡民工带着行李在319国道重庆黔江至彭水段上徒步行走(2011年1月19日摄)。
长沙火车站售票窗口前,旅客王海燕得知想要购买的长沙至广州的卧铺车票已经售完,倍感无奈(2013年1月29日摄)。
据搜狐新闻客户端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