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也许我们都在困惑,到底哪样的教学方法适合我们中国的孩子,特别是小学的孩子。俗话说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0个国家的孩子教育方法,希望你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投出你最爱的那个教学方法。
俄罗斯的小学教育方式
俄罗斯对每堂课的时间安排没有统一的规定,从30分钟到45分钟不等,一般情况下,1年级课时为35分钟,2至4年级为40分钟,高年级为45分钟。课间休息一般为10至15分钟。在俄罗斯,低年级学生一般下午没有课,下午上课的学校,应该为学生安排必要的娱乐和自习时间,而且要安排1小时的午睡。对住校生,学校应该保证学生每天5次就餐,晚上睡觉前应该提供一杯酸奶。
俄罗斯小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工作中的方法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尽管各国在提法上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目的 。近年来,俄罗斯教育领域在前苏联中小学校实施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方面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国家经济结 构逐步市场化的社会状况,依照1992年7 月新颁布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具体在 课堂教学、课程结构、课外校外活动以及社会教育活动中更多地强调教育应该成为个性平安自由发展的条件, 通过教育更多地体现出个性自由发展的优先性,强调公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1.学校类型与课程结构的多元化
从1989年开始,在前苏联的中心城市像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先后出现了普通中小学校层次的新型学校, 像文科中学、高级中学、高中偏重于某些学科的学校等。这就从学校类型上改变了前苏联全国中小学统一类型 的格局,加之90年代后出现了非国立学校,满足了不同兴趣志向的学生升入不同的学校的愿望。
由于经济结构的市场化趋势,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俄罗斯多民族聚居形成地域文化传统的差异, 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他们已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中的统一教科书、统一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局面。 开始采用国家、地区和学校三级教学大纲。联邦一级分别制订了1~4年级、5~11年级的基础教学计划。 普通 学校的基础教学计划是联邦政府通过的国家标准文件,是国家教育标准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一般文化教程,具 有国家意义上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科知识。计划中规定了各年级每学年教学的时 间,每一周的教学任务,规定所学的教学科目,提供给学生选择的科目,选修科目,还规定了学生一周最大的 教学负担以及由国家出资承担的必修课、选修课、个别辅导和课外活动等教学时数的总量。各地区和学校根据 国家基础教学计划再制订适合本地区乡土特色和人文特点的教学计划。
在学校类型上,为了适应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根据学生的特长与爱好,在普通中等学校的高年级普遍开 设了偏重某些学科的班级,以深化学习某些学科,像深化学习外语、人文、自然、美学、艺术、经济、商贸、 师范等专业。在必修课以外的选修课上,内容多集中在具有世界文化价值和反映科学最新成就的学科和学说上 。学校一般每周安排1/4的时间作为班级室外实地学习时间,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展览馆,或进行公益劳动。
2.课外校外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是保障青少年精神、智力和身体发展的重要补充手段,是继续教育体系中不可分离的一个部 分。不论是在前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课外校外教育工作都被列入教育部门的工作日程。它满足了学生课余 时间的创造性和学习上更多的需求。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俄罗斯的校外教育机构已逾8000个。机构的形式有20余种,包括少年宫、少年之家、 少年运动学校、少年科技工作站、少年旅行俱乐部、儿童公园、少年海员俱乐部、少年航天俱乐部、儿童图书 馆等。这些校外机构分属地方政府机构、工会、社会团体、志愿者组织、企业和其他团体。除常设校外机构以 外,还有寒假暑假组织的青少年劳动、森林康复、读书和远足等夏令营。接受这些课外活动的学生人数达1000 万人,约占普通中等学校学生人数的50%。学生们在这些校外机构里接受科技教育、劳动教育、美育等,并从 周围世界(包括大自然)、科学、艺术活动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真诚,在丰富的活动中,欣赏人类的文 化财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课外活动是一个学校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点缀,也不是学校生活中可有可无 的事情。学校低年级学生一般每天安排半天课外活动时间,下午学生按照兴趣和爱好参加刺绣、泥工、雕塑、 音乐、舞蹈、戏剧、编织等小组的活动。
3.众多的社会文化教育场所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的重要基地
俄罗斯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众多是闻名于世的。图书馆事业发达,并且面向广大民众。俄罗斯拥有规模和藏 书名列世界前列的国立列宁图书馆,还有许多公共图书馆、综合图书馆、科学图书馆以及遍布各共和国、各区 、州和市的儿童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儿童图书馆就有5000多所。目前已形成为15~20岁青少年服务的图书网 络,使各图书馆之间互通有无。图书馆成为传播知识,传播科学技术最新成就,促进科学和生产的发展,提高 人民的文化素养的中心。世界许多国家的人对俄罗斯这个民族爱读书、爱藏书深有感触。学生自然会从父辈爱 书、读书的好风气中耳濡目染并继承这些好的品质。
俄罗斯的博物馆分成革命历史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地方博物馆、艺术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和各种专业博 物馆。每年这些博物馆都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为纪念在卫国战争中捐躯的烈士,所有城市都有英雄纪念碑。 在每年的卫国战争纪念日和青年人的喜庆日子,青年新婚夫妇和青少年都要向纪念碑敬献鲜花,以缅怀英烈, 继往开来。
俄罗斯中小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中。教育界的 有识之士、教育部门的各级领导以及学校校长、教师都充分地利用条件,创造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用俄 罗斯广袤秀美的自然环境,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享誉世界的俄罗斯音乐、舞蹈和美术去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 康成长。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人类的道德准则归结为5个方面:①你生活在人群中,做什么事都要有益于你周围的人;②人们给了你幸福的童年,你要以德报德;③生活中的一切幸福和欢乐都是劳动创造,因此不 劳动就不能正直地生活;④要做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⑤对坏事不能置之不理,要与坏事、欺骗和不正义 现象作斗争。苏霍姆林斯基将这5 条作为起码的道德素质,作为基本的公民精神传授给儿童。在面向21世纪,迎接新世纪到来,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提高人的发展水平的质量,上述5 条原则仍然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新加坡的小学教育
当代社会是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国家、民族以及个人的命运,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科技发展水平。作为亚洲“经济四小龙”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尤其重视科学教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吸收其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措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加坡小学教育概况
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能够成为今天这样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得益于其“人才立国”的教育宗旨。
提到新加坡的教育,就不得不先了解其独具特色的分流教育制度。分流教育是新加坡教育部门根据本国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等因素确定的特殊学制。所谓“分流”就是通过考试和考核,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再分别进行不同要求的教育。新加坡小学为六年制,小学四年级有一次校级统考,作为第一次分流,即语言流。此次分流把学生分为三层:EM1、EM2、EM3,逐级降低对语言学习的要求;第二次分流时间为六年级离校考试,即课程流。此次分流把学生编入不同课程班:特选课程班、快捷课程班和普通课程班;在初中毕业时进行第三次分流。分流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多次的选拔,可以节约教育资源,因材施教,适合新加坡的国情。但是分流的时间、依据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首先,分流的标准比较单一。分流的标准主要依据是英语和数学,分流的结果可能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其次,被分入单语课程的学生往往容易失去社会、学校、家长的信任和期望,极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对他们的后继教育。最后,分流时间过早。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早晚不同,女生较男生而言成熟较早。
总的说来,新加坡小学教育具有以下特色:①重视双语学习。新加坡非常强调语言学习,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母语,以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新加坡,华人占75%,还有马米来和印度人,双语教学可以消除种族冲突和语言障碍,使各民族和平共处。②重视科学教育。新加坡的科学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据1995年第三届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会(TIMSS)调查表明,新加坡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全球名列前10名。新加坡将科学与英语、母语、数学并列为四大考试科目,科学教育不流于形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技能。③分流教育,因材施教。分流教育既培养了高级精英人才,又有可靠的职业训练。在不浪费资源的同时使社会上的人都能各尽其职,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朝鲜的小学教育
朝鲜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跟我们的差不多,包括语言、数学、科学和体育。另外,朝鲜非常注重人民的政治立场,政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朝鲜学生从幼儿园阶段直到中学毕业都要接受全面、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过,除了对政治素养的严格要求外,朝鲜的教育制度倒是并不死板。朝鲜的学生除了接收常规的课堂教学外,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比方说,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一门乐器。
2012年9月25日,朝鲜举行第12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六次会议,会议发布了关于实施普遍的12年制义务教育的法令。根据新法令,朝鲜的12年制义务教育包括1年制学前教育、5年制小学教育、3年制初中教育和3年制高中教育,对象为5岁至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在朝鲜的中小学中,学生一般只在上午上课,下午在学校或少年宫参加“第二课堂”的兴趣小组活动。
据龙城中学校长介绍,朝鲜中学生除了接受课堂教育外,还要接受职业和技术技能培训,如给女学生开设家务、烹饪课程,给男学生开设机械修理、驾驶课程等,此外学生还必须参加一段时间的生产实践。
朝鲜学生在完成12年的义务教育后通常有三种选择:当兵、上大学或参加工作。据校长介绍,朝鲜普通中学的大学升学率在50%左右,在该校的130名高中毕业生中,大约有80名学生可以考上大学,40名入伍参军,10名左右进入社会岗位,“在我们国家,当过军人的男人才算真正的男人,否则将来找对象时女孩子都不会正眼看一眼的”。
位于平壤万寿台区的万景台学生少年宫是朝鲜少年儿童“第二课堂”生活的“乐园”,开设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乐器等兴趣课程,学生根据各自爱好上不同的兴趣班,在一个学期或学年结束后,选择继续“深造”或是“改专业”学习其他科目。少年宫的书法老师说,作为国家提供的教学资源,任何‘课外班’都是不收费的。
新西兰小学的教育特色
新西兰实行8年的小学教育,从5岁到13岁。孩子过了5岁生日后的第二天就开始上学。其中,5~6岁在学前班就读;6~11岁在初级小学(Junior Sch001)读六年;12~13岁在中级小学(Intermediate Sch001)读两年。也有一些综合小学包括初级和中级小学,学生在同一学校连续读8年。小学一般不分科教育,而是由一个专职老师(Homeroom Teacher)负责一个班孩子所有科目的教学。学校每年要重新进行分班,每年的学期末,学生会收到一张下年度的同学名单。学校认为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跟更多的同学相处。
新西兰小学每天上6节课,上午9点上课,下午3点放学。一节课的时间约35分钟,课间休息15分钟。中午有1个小时的午餐时间,一般不回家,自备午餐或在学校的餐厅就餐。每学年分成4个学期,从2月初开始到12月中旬结束,大约每两个月算一个学期,每个学期之间还有两个星期的假期。圣诞节是暑假的开始,暑假约两个月。到次年2月初又是一个新学年的开始。这些假期安排,会提前一年在教育部的网页上公布,方便家长安排旅游等事宜。除了教育体制不同外,新西兰的小学教育还有许多自身的特色:
一、快乐教育的办学理念
在新西兰,家长去学校接小孩往往问的第一句话是“今天你过得愉快吗?”快乐教育的理念渗透于整个社会、学校和家庭。家长和学校老师从不强迫小孩学习,也很少强迫小孩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家长主要关心的是孩子在学校是否安全,是否健康,学习生活是否快乐。他们认为小孩最大的任务就是玩,儿童就是要有快乐的童年。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新西兰小学尽量采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式教学。倡导在游戏中学习,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游戏中使得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开发学生的智力。他们不注重考试成绩是多少,更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关注学习的过程是否快乐、是否开心,只要快乐就好。
他们小学的班级规模比较小,全都在三十个学生以下。学生没有固定的座位,上课多以讨论为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学气氛很活跃。每间教室都布置得温馨、活泼,教室的四壁涂了鲜艳的颜色,墙上、窗子上挂满了充满童趣的学生画片和字纸片。教室里都铺着地毯,孩子们可坐可卧。每个教室还有一个角摆放教材、图书资料和学习用具,还会放一些适合那个年龄段孩子的玩具。这样的教室环境让孩子感觉很放松,没有负担。当你在新西兰的一间间充满童趣的教室看到一堂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看到一群群孩子围成一圈做游戏或兴趣盎然地做着手工,看着孩子们背着空空的书包(里面就装着个饭盒)去上学又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釆烈地回家时,你会感受到什么是快乐教育。新西兰倡导一种让学生在宽松、自主、无压力、有指导环境下的学习,这就是人本教育理念下的快乐教育。
二、注重阅读教学
新西兰的阅读教学世界有名。他们的读写成绩在国际学生测试(PISA)中常常名列榜首。各国的教育教学专家经常慕名到那里求经取宝。他们认为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将阅读视作是语言学习的最好途径。在中小学,课后作业都规定了学生每周的阅读量并要求家长予以配合,及时报告学生在家阅读的情况。阅读是小学生每天晚上必做的家庭作业并且要求家长跟小孩一起阅读、讨论和分享阅读心得。小学生每天有一半的时间用于阅读和写作,而且连续六年狠抓不放,直到每个儿童都能流利的读写。他们阅读课的选材注重趣味性,鼓励儿童按照自己的速度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文章或自己喜欢的书进行阅读。同时,注意训练学生掌握阅读速度并对每个儿童的阅读情况进行记录。
小学6年中,他们把阅读理解能力划分成1~40个级别。这些级别的划分,不以在读的年级为标准,而是根据孩子的真正阅读理解能力来分。也就是说,有可能六年级的小孩读的书跟三年级的孩子是一样的。这些级别划分标准是全国统一的,这样保证了学生转学后可以跟新学校顺利衔接。在每个级别里,还会进行再细的划分,例如级别8,里面又可能再分5个小级别,以保证级别尽量个性化。孩子无论阅读能力到哪个级别,都会有不同的书拿回家看。班上若有30个小孩,那么每个小孩拿回家读的故事书,级别都可能有差别。而故事书拿回家后,孩子也不是单纯的读书,而是要理解故事的内容。学生回到学校之后,会做一些有关该故事的练习如补充句子、填词、判断对错等,只有准确率达到80%,才可以读下一个级别的书。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小孩子拿回家读的书也越来越厚,难度越来越大。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还实行一对一的帮助计划(Reading RecoveryProgram),由教师或专家每周进行个别辅导。对能够流利地进行阅读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更多地独立学习。
三、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新西兰是一个年轻同时又充满创造力的国家,创新是整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当前他们在许多领域如农业科技、纳米研究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们的中小学生经常在世界各种青少年科技大赛中获奖。他们从小孩子就开始培养创新意识。在小学的基础教育中,新西兰国家课程规定了7门核心课程。这7门课程所占的教学时间相等,内容包括科学、生物学、计算机等。
他们把创新意识的培养融入各学科教学中。他们的教学进度比较慢,其中一大原因是重视学习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老师善于启发式教学,当学生向教师请教问题时,教师一般不直接给出答案,总是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逐步启发学生走向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善于营造宽松快乐的气氛让学生大胆地各抒己见,激发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可以随便插话,打断老师的教学,而老师总是能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并且,对学生任何不合常理的回答都给予肯定,不随意训斥学生,从来不用各种边边框框限制学生,任学生自由发挥,并鼓励创新,求新求异。
另外,他们还注重从作业中培养小孩的创造性思维。他们的作业很少有抄抄写写、记记背背的形式。几乎每次作业都能让学生有自我发挥、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如会经常布置一些小的课题让学生去实验,去观察,去广泛查阅资料,经过分析思考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在他们国家,探究性学习渗透到每一个年级、每个科目的具体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注重的不是学到什么,而是要学会探索什么,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此外,他们还重视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小孩的创新能力。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课外兴趣活动组参加。有的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科技活动组如航模组、舰艇组等,有的参加社区活动如冰球、橄榄球、棒球、滑雪队、乐器、话剧、合唱等等。周末在社区大大小小的公园中,还经常会举行一些免费的科普展、音乐会、球赛、大型游艺等社区活动。这些活动造就了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独立自主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注重职业意识的培养
新西兰的职业教育分阶段,小学属于职业了解阶段,通过各种活动了解不同的职业特点,培养职业意识和增强自我意识。为培养小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新西兰小学给高年级学生开设了一些活动课程如手工、木工、摄影、烹饪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此外,近两年,他们小学都在用由教育部统一开发的一套印有几维鸟卡通形象的职业介绍卡片(KiWi Card),对小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几维鸟是新西兰的国鸟,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几维鸟图片深得小孩的喜欢,把各种枯燥的职业介绍变得像讲故事猜谜语似的新鲜有趣。教学要求孩子们要充分利用想象力描述出图片卡通形象展示的职业,最终能比较和鉴别卡片上各种职业,了解各种工作的安全规则,清楚学校所学的课程与未来工作的联系等等。这个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和增强对工作世界的了解。
为了让小孩对社会上的各种行业有更直接的了解,学校还经常邀请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士如消防员、警察、律师、面包师、工程师等到学校作报告。每个学期家长还可选某个工作日带着孩子上班,让孩子像影子一样跟在家长背后,了解工作流程和职业特点,增强对职业的感性认识,这一天被称作“职业影子日”。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工厂或农场参观,甚至到某单位穿上相应职业服装,当一天实习雇员,体验社会角色生活。同时,每个学年,新西兰大多数小学还会组织一次巧克力的义卖活动,鼓励小学生向自己的亲朋好友、邻居或陌生人兜售巧克力,卖来的钱交给学校做课外活动经费或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人。这些活动的目的不仅是通过义卖来培养爱心,更是让孩子学习独立接触社会、增长社会经验,培养职业意识。同时,让他们体验到工作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
总的来看,新西兰的小学比较注重课程的综合化、生活化,密切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评价方式多元化,没有考试的压力,教师教得从容,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他们快乐教育的理念跟我们的素质教育思想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校园成为乐园,让孩子快乐无忧地成长。此外,他们在阅读教学、职业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很有自己的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奥地利的教育方式
奥地利的中小学学校建筑都很古朴,有着一种典雅的感觉,看上去没有想象中的豪华和气派。这一点和我们不同,我们的学校要么是豪华气派,要么是简陋不堪。也许这不是最重要的,考察给我留下的最强烈印象,并引发我思考最多的是奥地利的中小学教育。
教育教学———突出个性:敢于说“不”。
和学校古朴的外表相比,奥地利中小学的学生都很“现代”,这种现代不是体现在学生的衣着上,而是在个性和精神面貌上。突出的印象就是学生对怀疑的一切问题总是敢于说“不”。我在旁听一节小学的自然课时,竟然先后有6名学生对老师提出或回答的问题说“不”,老师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微笑着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个小男孩竟然向老师提出了一个“水为什么是湿的”这样的奇怪问题。事后得知,那些敢于在课堂上说“不”、善于说“不”的学生往往被老师认为是好学生。
另外,让我饶有兴趣的还有学生的作业,我发现同一个题目,学生的答案却并不一致,但是老师还是都给判为正确。一问才知,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从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回答的言之有理,符合逻辑即可。他们提倡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奥地利在许多领域能够不断创新的根本原因吧。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在脑海里种下了敢于质疑和创新的种子。
敢于说“不”和不追求“标准答案”的教育和我们的教育方式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我们老师最喜欢听的就是学生说“是”,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都有一套“标准答案”。记得在国内有一次听课,老师让学生填空,标准答案是“阴云密布的天空”,有一个学生填的是“乌云密布的天空”,结果这个学生该题得了零分。
生命至上。
奥地利生命至上的教育思想让我很是大吃一惊。他们在学生进校以后首先灌输给学生的就是生命高于一切,无论在什么处境下,首先是保命要紧。奥地利的生命至上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从学前教育开始,他们都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非正常环境下的生存”训练,帮助和提高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和素质。
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我问一个小女孩:“假如你遇到一座房子着火了,你会去救吗?”小女孩很果断地说:“不会的。”“那你会怎么做呢?”我又问。“我会跑的远远的,然后去报警。”小女孩回答说。小女孩走开后,我又拦住一个小男孩问到:“假如你独自在家突然遇到强盗进来,你会和他搏斗吗?”。“搏斗?”小男孩加重了语气重复了“搏斗”两个字,“搏斗的结果也许抢去不仅是我家的东西,也许还会抢去我的命。”“那你会怎么做?”“我会,我会”,小男孩做了一个我们在电影里常见的“举起双手”的动作,一边说:“他们喜欢什么,就让他们拿好了,我不会阻拦的,等他们走后,我会去报警或者打电话给我爸爸。”陪同我参观的奥地利的教育官员解释说,如果失去生命或者生命受到严重伤害,去人留物又有什么价值呢?可以说奥地利推崇的生命至上教育和现代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十分吻合。
课外活动———兴趣第一:爱我所爱。
没有爱好和特长的人,生活就会缺乏乐趣而没有意义,这是奥地利人的一种生活观念。因此,奥地利的中小学一般除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都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选修课程与练习,如外语、文学、计算机、摄影、绘画、篮球、音乐、排球、体操、校刊、滑雪、交谊舞等等,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选修到自己最喜爱的一项课程。尽管奥地利的学校规模一般都比较小(所考察的几所学校学生几乎都是在270 400人),我还是有点怀疑学校是否真的能够确保让每个学生都能选到自己喜爱的课程。“先生,您的担心是多余的”,陪同的奥方人员告诉我,“假如有一个学生的爱好是学校的课程所不能够满足的,那么学校就一定会为这个学生专门请有关专家为他编写课程并聘请教师的。”
一位女生告诉我,她最喜欢的就是摄影,她边说边拿出自己的“作品”让我欣赏,我发现小女孩很有头脑,她的很多摄影作品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而展开的,并不是东拍一张,西拍一张。图片也许比文字更有说服力,不过重要的不是这些,她说最重要的是她从摄影里体会了一种自由的乐趣,因为没有人限制她的活动。
音乐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奥地利是一个音乐王国,首都维也纳更有音乐之都的美称。良好的音乐传统和音乐环境使奥地利人从小就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国家和社会为少年儿童学习音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音乐教育成为其素质教育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奥地利的音乐教育从幼儿园便开始,一直贯穿小学和中学的整个过程,直至学生高中毕业。尽管奥地利很多学校都是半日制,学校仍然保证每周有至少一个小时的音乐。一般中小学里都有合唱团,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租一个礼堂来举行音乐会。学校也会经常在校内举行轻音乐剧的演出,让学生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音乐天赋。
在一所小学,我看到一个班级里的20名学生(奥地利每个班级大都是20人左右,可谓真正的“小班化”教学),每个学生都会演奏一种乐器,其中有12个学生还会演奏钢琴、吉他、小号等3种以上乐器。教室里的音乐老师告诉我,奥地利90%以上的中小学生都会主动学习演奏一种乐器。
与我们国内大多数家长不同的是,奥地利的很多家长只把孩子学习音乐作为一种性情的陶冶,一种人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一种孩子自身纯粹的兴趣。他们不会为了让孩子出名而扭曲孩子自由发展的天性。或许正是这样一种顺其自然的想法,才能使音乐成为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灵魂,成为奥地利这个民族骨子里挥之不去的一种气质。
图书馆:我的最爱。
每到一所学校,我都会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学校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许多学生都会说出同一个地方,那就是图书馆。奥地利学校的图书馆藏书一般都比较丰富,而且更新及时。学生总可以在随意出入的图书馆里自由地挑选到自己最喜爱的书。尤其是小学的图书馆设计也非常人性化,书架的高度和小学生的身高相近,以便小学生伸手可及。由于奥地利电子技术的发达,学校一般都有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的阅览室一般很大也很静,也许是奥地利人少的缘故,阅览室的书桌摆放都很宽敞,学生甚至可以坐在地板上看书,阅览室的地板上放有一些舒适的坐垫。
一个小学生告诉我,一般情况下,他每天都会来图书馆度过一到两个小时,在这里他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和各种画册。奥地利的中小学生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比较多,许多学校一般都是上午老师讲授课程,下午学生自由活动,如果学生愿意,也可以回家休息。他们曾经对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做过规定,小学每周不得超过20小时,初中不得超过25个小时,高中不得超过32个小时。这样一算,我们学生在校时间大致是他们的2到3倍还要多。
学校管理———体现关爱
在考察的几所小学里,所看到的孩子都非常健康、活泼和开心,呈现出的都是勃勃的生气。我想,这一切都得益于学校的人性化的管理。根据我的观察,奥地利学校的人性化管理从四个方面可以反映出来:教室的桌椅摆放是根据教学需要或凭个人兴趣实施个性化排列的,或椭圆形的或六角形的或方形的或不规则形的,总之班级之间有很少一样的。这点似乎和国内的“整齐划一”不同;学校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师为班内每一个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及编定课程表;教学内容更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人人各异,完全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一节数学课上,我看到小孩子既可以自由自在地玩积木,也可以随意摆弄不同的欧元模型。也许就是在孩子们愉快的拼拼拆拆的玩耍中,掌握了那些需要掌握的数理知识;在好多教室后面里都设置了一个“小房间”,允许不愿听课的学生躲进里面休息。进去一看,果真见有两个孩子坐在椅子上聚精会神地翻阅着自己所喜欢的画报。我想这些富有人性化的做法,才是“一切为了孩子”的真正涵义吧。
一切为了孩子也体现在学校里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像我们国内,都是由学校单方制定,而是由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会谈”之后确定下来的,这样可以确保维护孩子的利益。我问一个小学生:“你行使过你的权利吗?”小学生一脸自豪地说:“当然”。说完,他又指着墙壁上的《学生在课堂中的权利》说:“您看,‘学生有可以向老师提出任何问题的权利’的那一条,就是我提出来的。”
在奥地利,有法律明确规定教师没有权利惩罚任何学生,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奥地利人的法制意识极强,在小学就能够看得出来。考察间隙,我问一个12岁的小男孩,老师体罚你,你会怎么做?小男孩先是一愣,然后说:“法律没有规定老师有权利这么做。”我继续说,万一要是老师这么做了呢?小男孩只说了四个字:“法庭上见”。我很奇怪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有这么强的法制意识。翻译告诉我,奥地利的法律非常完善,他们从小就对孩子开始了法制教育,在遇到任何侵害的时候,都可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果教师谩骂、侮辱、殴打学生,学生一般不会反击,以免受到更大的伤害,而是积极主动地上法庭和老师打官司。不过奥地利也很少发生教师辱骂、殴打学生的事情。
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郊区有一家波基拉克索小学,学习气氛之佳,令全球教师称羡。安娜李纳·奥基努拉教的是一个学前班和一年级的混合班,学童围坐圆桌旁,绘画冬天景色。奥基努拉在小孩间走来走去,看见一名学童在画松鼠奔走两树之间,俯身称赞他画得好。她告诉记者:“我们会留意学生是否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小孩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
在楼上的教室,茉薇·华妲正在辅导四、五年级学生。他们一共有28人,年龄是10岁至11岁不等,有些在做历史科功课,有些在答数学题,有些则在作文。华妲指着墙上一个图表,上面有彩色标识,列明每个学生每天的功课。她说:“我们的学生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一定在同一时间做同一样的事,彼此进度也未必相同。”
华妲教室外面是一条明亮的走廊,4个男孩做完功课后,蹲在那里对弈。3个女孩则在宽敞校园的另一处排练现代舞,准备演出,附近没有教师。教师督导不严,但校园非常安静。芬兰所有小学生在校内都不穿鞋子,只穿长袜,所以走路也特别安静。
波基拉克索小学有280名学生。校长基莫·桑兹特洛姆说:“所有学生的读书计划都由他们自行制定,在家长和教师辅导下,订立自己的目标,读书自然兴味盎然。假如学生数学上需要帮助,一定会得到帮助;假如学习语言比同学快,那也不妨快一点。”
这些学童参与了全球最成功的教育实验。2003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全球展开综合调查,2005年发布调查结果,显示在科学和阅读能力上,芬兰学生排名第一,领先其它40个国家及地区,而且远高于平均数字。这项名为国际学生测试计划的调查,有全球25万名学生参加,芬兰学生数学上也名列前茅。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成员国之中,芬兰学生不但学业上排名第一,论教育较迟缓学生以及缩小男女生学业差别,芬兰也远胜其它国家。简言之,芬兰学校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报告明言:“芬兰学童的成绩表明,成功的教育制度,既可提高教育水平,也可拉近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
这一切芬兰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绝对不是大花金钱。芬兰中小学的开支,比欧洲国家的平均金额略高些,但比其北欧邻国较少。
芬兰也没有采纳其它国家教育工作者鼓吹的方法,包括严格的测验、大量的功课、基本知识重温、加强纪律等等。芬兰学童几乎都就读公立学校,7岁才开始上学,比其它国家儿童较迟,而他们上课加上写家庭作业的时间,每星期不过30小时。相比之下,韩国学童要花50小时,而他们的成绩逊于芬兰学童,排第二。
不少国家的学校里都有欺侮同学、滥用毒品、不敬师长等现象,芬兰学校虽不能幸免,但比较少见,而且会很快处理,学童也甚少旷课。每年62000高中应届毕业生中,平均只有1000人辍学,其中一半最后会回校完成学业。
教育上,芬兰有些条件较不少国家略胜一筹。芬兰移民人口很少,不必多费人力物力照顾移民的语言及文化适应问题。芬兰国民的文化水平也高:他们曾被瑞典和俄国统治了几个世纪,其间学习本国语文成为民族主义象征,大家都以本国语文自豪。
不过,1970年之前,芬兰学校还称不上是教育的典范。和许多国家一样,芬兰学生10岁时,学校就按考试成绩分班,一种是普通班,一种是职业教育班。分班决定了学童的未来,因为转班几乎是不可能。有论者说,芬兰要在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立足,就必须彻底检讨教育制度。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级顾问李奥·柏金表示:“今天的社会以知识为基础。国民必须有良好的教育程度,工作上才可与时并进。”
芬兰教育从此转变,以学生为本。教师有较大自主权,学生个人的需求也获得更多照顾。原来学童10岁即须参加的全国考试废除了,16岁之前一律在综合中学就读。到了80年代,水平参差的学生开始同班上课。1994年,当局下放教育管理权,学校可自行决定教育方式。
芬兰人把他们的教育成就归功于以下几点:
教师训练有素,居世界前列;薪水尽管不高,每月只有2000至4000欧元,但社会地位崇高。大学教育专业录取学生,每7名申请人只取一人,比法律和医学课程更为严格。芬兰教师工会特别顾问利妲·莎拉说,学校有权解雇不胜任的教师,但这种事几乎从没发生:“我们师范教育的要求非常之高,凡是考试及格者,都不会差到哪里。”
教师享有极大自主权,可自行决定使用什么教学法,也可自行制订课程,自选教科书,或者完全不用教科书。受聘后,不会受到定期视察、评核。理查德·卡仁斯来自英国,在芬兰教数学10多年,他说:“英国教育局对教师做大量记录;在这里,政府完全信任教师。”
例行考试已告取消。芬兰的教育家认为,考试带给学生不必要的时间压力,对独立思考的学生不公平。莎拉说:“不少国家的教育局认为,强调考试,教育就会改善。我们却认为这样适得其反。考试太多,学生只会穷于应付。其实学习往往不能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不过,学生到了18岁,还是要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约有2/3 可以升学;以国际标准而言,比率很高。
学校教学生自我评估成绩。波基拉克索小学校长桑兹特洛姆说:“学校从学前班开始,就教学生评核自己的成绩。这有助培养他们对自己负责的观念。他们负起责任之后,读书就更觉自由自在。教师不会经常监视他们在做什么。”许多小学都会发给低年级学生每周评估表,其中有“完成功课”、“发言前先获老师许可”等项目。每个项目的左边和右边,会有一张笑脸和苦脸,学生对自己表现满意,即在笑脸旁做个记号;不满意,则要选苦脸。教师也会以标记说明自己同意学生的选择。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评估,则要用文字表达,并在每学年结束时,写一篇较详尽的评核。图奥玛斯·西塔拉今年18 岁,5月时高中毕业,准备上大学攻读法律。他说:“当你学会评估自己的能力,自欺还有什么用?”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寇丝蒂· 桑塔荷马自1982年以来,在芬兰首都东郊一所综合学校教法文。她说:“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而不是从课本里学习。真正的知识来自搜寻。”学生都同意这观点。西塔拉说:“我们的教师几乎从不讲课。你如果只是记下教师授课的内容,不会学到什么。自己动脑筋思考非常重要。”
学校气氛轻松。在芬兰所有中学,学生除非有课要上,否则根本不必上学;而一下课,学生就可回家。上下课都不响铃。一家中学的教师理查德·卡仁斯说:“太多管束,只会令学生反感。我们的学生有责任感,有尊严,因为他们是自愿上学,而不是被逼的。”学习迟缓者获仔细辅导。这是芬兰教育的最大成就。按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公布的国际学生测试成绩,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中,芬兰学生学业最优者和最劣者差别最小。
芬兰人不视需辅导学生为失败者,却视辅导为进步的手段。奥拉利中学教师玛嘉·科依维斯托专责辅导学业或品行有问题的学生。她应每个学生不同的资质,各自制定了循序渐进而且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首先,她只要求要来上课;接着,准时来上课;之后,携带教科书来上课等等。她说:“我要求他们做家庭作业,不求他们的答案正确,重要的是努力去做。”
教室里挂着各学生表现的线图。一个学生做了功课,科依维斯托就会在线图上加一点,并与上次画的一点连起来。明显地这做法很见效:所有学生的线条都稳步上扬。
芬兰教育整体而言非常成功,要指其缺失,似是吹毛求疵了。芬兰有些教育工作者只能说,高材生似乎未能得到足够的照顾。古洛沙利中学校长基利基·维古纳说:“我们是否能令高材生的天赋完全得以发挥?是否应设立高材生学校,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不过,芬兰人认为,学生不分学习能力同班上课,则全班都可获益。桑塔荷马常把她的法文班分拆成2人至4人小组,每个小组至少安排一名高材生。她说:“如果成绩较差或中等的学生集中在一组,我自己就必须加入。但把成绩较好和较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较好的就可以帮助较差的。我则可往来于各组之间,从旁辅导。”这天,桑塔荷马请八年级学生准备一篇法文独白,描述自己的嗜好,讲给同组同学听。她自己从这一组走到那一组,听听学生的报告有否问题,帮助他们纠正文法错误,并给予鼓励。
她从来都不批评学生。她说:“批评会使学生尴尬,一尴尬就不想学习了。每个人都会犯错,这不要紧。学习一时没有进步或很缓慢,也很正常。我们要学生和自己以往的成绩相比,而不是和其他同学相比。”
桑塔荷马说到这里,若有所思地停下来。随后这段话,可谓概括了芬兰教育制度对学生的态度,即耐心、宽容、力争上游而不自满:“如果我未能教好一个学生,那么,一定是我的教学工作出了问题。”
瑞典的小学教育方式
同瑞典的幼儿园一样,瑞典的小学仍然把玩作为学校生活的一大重要部分。着手去玩去学习对他们来说非常普遍。瑞典的学校非常重视游戏,和在游戏中锻炼出的社会技巧的发展,而对于成绩和测试就不是特别的看重。对于瑞典人而言,找工作的时候,社会技巧和情商更重要。
在瑞典,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读写,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地理有基本的概括了解。当孩子八九岁的时候,也就是三年级 的时候,有一年的游泳课,从三年级开始他们每个学期都会换着上关于缝纫和木工的课程,一直到他们小学毕业。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做一些家庭经济学习,学习基本 的家庭打理,诸如洗衣服的要点是,做些简单的菜肴,有些学校会专门开设关于如何做家庭膳食计划,包括涵盖到营养和资金预算,非常实用,这个就看老师的教学 计划了。小小的感叹下,怪不得每个瑞典人的动手能力都那么强,原来是从小锻炼的原因啊。个个都是从小当全能缝纫工和木匠培养的,哈哈。将来买个别墅让老淘 去打理好了。
基本的关于音乐和艺术的课程也会在小学开始。他们每周有两个小时是在健身房里上课。有很多学校把这个课程的内容扩展到室外。如果有些内容需要的器材学校没有,他们会一起乘车去有器材的地方。
他们的英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一些最基本的星期几和数字,然后随着年级增长,会稍微增加一些阅读内容,当然都很简单。一年级的小学生开始锻炼他们的手写能 力,整洁的书写能力等。到了小学六年级,所有的学生会选择一门第三外语,一般学校提供的有西班牙语,法语,或者德语。所以基本上瑞典小朋友从小就开始,具 备掌握三门语言的能力。当然像老淘这样的移民后代,掌握四门语言是基本的了。